把資源從領導者手中拿走(很值得思考)
企業正面臨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全面市場化的社會環境,員工與企業關係更加「彈性化」,紀律約束逐步讓位於自我約束。這給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更快、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環境變得更加複雜」的公司管理層更加「肌無力」的感覺。同時,員工與外部、同事之間的關係複雜化,工作、經濟、感情、溝通、交易等無不受到影響,企業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者」逐漸成為「透明的金魚缸」。
誰是聽見炮火的人
企業,特別是中國的企業,是一種等級制的職能結構,任務由上級領導來分配,資源掌握在上級領導手中,所有的考核和評價都由上級領導決定。企業執行一種嚴格的等級結構,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管理者是下屬員工們的「報時人」。
但是,這類企業跟不上市場的步伐,反應滯後,不能夠提供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內部暮氣沉沉,毫無創新;推動任何事情都困難重重;所有人都在爭論哪一項工作才是應該做的,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確的。這導致越來越多的討論和爭論,沒有人做實事。由此帶來一個更加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一種斤斤計較,只關注自己利益,而完全不關心最終工作結果和客戶需求的企業文化。在這種企業文化下,工作更加難以展開。連任正非也不得不吶喊「讓聽見炮聲的人指揮戰鬥」。
這也造成各級領導者越來越遠離市場,越來越遠離基層,越來越不熟悉具體的業務。而在外部,市場環境越來越複雜,變化越來越快速,不確定性在增加。領導者已經不再是業務上的專家,即使領導者是業務上的專家,也不可能通盤考慮所有的因素。這就導致了在工作任務上亂安排,在工作方法上瞎指揮,而同樣的,由於不熟悉業務,不可能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考核,這就必然導致考核和評價的主觀性。基層員工和管理層的敵對情緒越來越大,基層員工甚至不再信任任何一個管理者。
結果就是,從基層到公司最高領導人,每一個人都在討論公司治理理念與戰略。一旦員工們特別是各級領導們有了一定的權力和空間,就都想來試驗自己的想法,都想證明自己,以致所有人都在討論越來越宏觀的東西,沒有人去做具體的實事了。同時,各級領導者一旦換人,馬上就換了另外一套工作方式方法,拋開制度和原則,造成領導大於制度的現象,讓員工無所適從。
「資源池」流向實幹家
而在這種環境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建立一種「基於人力資源的財物、信息資源運行全面重組」的新模式,尋找聽見炮聲的人。 簡化管理釋放一線活力
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識別誰是實幹家,或者誰有實幹家的潛質,值得培養?在選人上,首先注重選擇那些基礎能力強的人,在日常工作細節上做得更好的人,在某一方面能夠深入鑽研的人。在企業內部人才選拔上,把所有人放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平台上,進行公開透明的競爭,用業績和結果來評判,用實際業績和結果來選拔。
在用人上,給予那些做實事的人更多的鍛煉機會,鼓勵人去挑戰更加困難的目標。對使用的人充分信任,充分放權;在管理人上,簡化管理,只設置一些不可觸犯的原則底線,以及一些簡單的制度規定。
那麼,如何把放權做好,哪些應該放權,哪些不應該放權,放權之後應該怎麼做,怎麼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呢?首先,在做什麼上要嚴格控制,這是關乎公司戰略以及公司核心業務;在怎麼做上,放鬆要求和控制,充分放權,由專業人士來進行選擇。與信息相關的事項,應該充分放權,因為只有最貼近市場的,最貼近實際情況的人,才能夠掌握最及時準確的信息。
如何建立「資源池」法則:
第一,把企業資源(財物)從領導者手中和部門手中剝離,以企業的名義擁有資源;
第二,建立事情與匹配資源的關係表;
第三,以投資的做法對資源進行分配,專人負責;
第四,資源分配的人對資源分配的合理性負責,嚴懲相互勾結的行為。
在考核上,用業績進行考核,用目標進行管理。實際業績與個人收入、個人評價、個人晉陞等直接掛鉤,避免主觀評價。業績制考核能夠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促使員工把時間和精力用到做實事上,減少內耗行為。
但是,純粹的業績制考核,容易導致狼性,為了短期業績而不顧公司的長期利益,也容易造成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鬥爭,為了業績而不擇手段,最終反而是對企業自身造成傷害。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必須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防範。首先,制定一些原則和底線,一旦違反原則,觸及底線,就必須嚴懲不貸。這樣可以把員工的行為和影響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第二種辦法就是,在業績指標的設置上要更加有技巧。更多的設置綜合性的業績指標而不設置單一的指標。比如不設置市場佔有率、銷售額等單純的業績指標,更多地設置市場回報率、利潤率等綜合性的業績指標。
同樣的,在目標設定上,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總目標分成更小的子目標1、子目標2等。然後把子目標分配給業務部門或者個人來完成。如有必要,再把子目標1按照步驟1、步驟2、步驟3等來完成。這樣更容易進行評判對最終目標的影響,也更容易控制。
因為在用人上要用實幹家,強調員工的行動力,強調員工的主動性,那麼員工很有可能會遇到不是他職責範圍內、但是又對企業很有利的事件,這個時候就需要員工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去完成這件事。那麼相應的,企業要建立一種事後補償機制,要讓員工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 資源池模式流向「實幹家」財物,是企業實體資源的統稱,包括資金、設備等各種傳統資源。但財物直接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是引發矛盾和衝突的根源,這種利益矛盾直接讓很多員工「望而卻步」。所以改善基於「實幹家」的執行力,必須改造企業的財物管理體系,減少企業內部的矛盾和衝突——員工「實幹的陷阱」。
首先,為了避免傳統企業中所有資源集中到各級領導身上,所有資源由各級領導進行分配所帶來的各種弊病,建立企業各種資源池——把企業資源從領導者手中和部門手中剝離出來。各種資源放在資源池中,以企業的名義擁有資源,資源不再分配到個人頭上,個人不再擁有任何的資源,也不再擁有資源的分配權。哪個實幹家有實事,資源池就流向哪個「實幹家」。
其次,確立的原則是資源要根據做的事情進行分配,做多大的事情就相應的配置多少資源。能夠創造價值大的事情就給予更多的資源支持。在這個原則之下,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進行資源調配。第一種情況,對於較為熟悉的、有經驗的、確定性比較大的事情,建立事情和需要資源的關係表。當要做相應的事情的時候,根據關係表來分配相應的資源。事情和資源的關係表由專人進行維護,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第二種情況,當面臨風險較大、不確定較高的事情時,以投資的做法對資源進行分配,由專人來進行負責。
事情和需要資源的關係表需要人來建立,需要人來進行維護和修訂。以投資的做法對資源進行分配,同樣需要人來做出。那麼這種做法和資源集中到各級領導手上,由各級領導進行分配有什麼不同呢?
怎麼避免資源集中在各級領導手上的時候所帶來的各種弊病?怎麼能夠保證資源分配的公正與合理?從組織行為學上來說,只有自己的事情才會真正地盡心儘力,只有和利益無關的第三方才能夠做到公正公平。根據這兩個特點,設定專人甚至是專門部門來進行資源的分配,但是資源分配的人不允許擁有任何使用資源的權力,分配資源的人和使用資源的人的責權力徹底分開,資源的使用帶來的任何利益都和資源分配的人無關。資源分配的人只對資源分配的合理性負責。在管理上嚴懲資源分配的人和資源使用的人相互勾結的行為。
建立公司資源池,是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避免因為各自利益而導致資源不合理分配的現象。那麼,當一個公司規模擴大之後,公司掌控的資源越來越多,在資源分配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那麼就會導致因為考慮不全面而對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對資源分配部門進行分裂,分裂成為一個更小的資源分配部門。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或者多大規模的時候應該進行資源分配部門的分裂呢?可以從資源配置效率上進行統計,當資源配置效率逐漸下降之後,就可以進行部門的分裂,每一個分裂之後的部門掌握更小的資源池。同時,分裂之後的資源分配部門之間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應付特殊情況。
最終改變資源的評價和投資管理模式。這些「資源池」,如果不被高效使用,就降低投入,否則就增加投入;讓真正使用資源的人來評價資源,把評價權從領導個人喜好中解放出來,「模擬內部市場」促進資源流動。
信息資本化,知識庫橫向管理
信息是企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資源,一度被管理者奉為養料,在傳統企業內部稱為「管理者權力象徵」。很多經濟與管理學家使用「博弈論」、「契約論」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越解決越複雜。特別是在當下,信息可稱為實幹家和財物資源的驅動器。
首先,信息越及時,就能夠創造越高的價值。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有價值的信息就是客戶的信息以及競爭對手的信息。如何讓這兩個最有價值的信息能夠及時快速地傳達到需要的人手中呢?一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當下的Web2.0技術,建設企業網上社區。讓客戶和企業直接在社區進行互動交流,這樣可以讓需要的人最快看到他需要的信息。實際上,企業信息效率與質量有關,分為「數據、指令、知識、智慧」幾個等級。當信息處於數據等級時刻,只能用於事後或事中,用於「人事互動」;而處於指令階段時,開始用於事情各個過程,可以使「事情變正確」;知識呢,則處於解決各種問題,增加事情價值,使「正確地做事情」;而智慧呢,則做到「做正確的事」,這需要全新組織模式:建立統一的培訓中心,確保信息流向決策者、執行者、控制者、繼任者,形成全體員工基於共同信息的決策、思考和學習平台。培訓中心對公司的知識和技術文檔等進行統一的管理,這樣能夠讓公司的全體員工最大程度地共享到公司的技術和知識。做到技術和知識的有效利用。雖然建立了統一的培訓中心,但是培訓老師和培訓教材及資料等可以來自於各個部門和員工。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每一個員工最優秀的知識和技術經驗。
建立統一的研究中心,確保信息質量持續提升,給實幹家更多養料。統一的研究中心能夠最大程度地集中力量進行研究,避免重複研究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可以進行經驗和教訓的借鑒和共享。統一的研究中心帶來的弊病可能就是
容易和內外部客戶的需求脫節。研究出的東西不能夠滿足內外部客戶的要求,甚至是客戶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就是,研究中心的研究課題不能夠由研發中心自己定義,研發中心的研究課題必須來自研究中心的外部,要麼是來自於企業的戰略分解,要麼直接來自於客戶的需求。
由此,最終塑造出信息資本模式。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存入者,也是借貸者,這就是現代「知識庫」模式。使那些專長於知識開發的「智者」也成為組織重要的資源,而不僅僅是「參謀」角色,把原來屬於管理者的特權,交付給「知識開發」的參謀們。
重塑組織生態
這種基於實幹家的資源經營機制和基於信息的組織管理體制,是一種全新的執行力模式,將導致組織模式發生巨變,為人、信息流向高價值領域塑造「組織生態系統」。
該模型適用於那些新興產業,在新興產業,不確定性很大,但是各種商業機會很多,這個時候行動力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斷地通過嘗試,不斷地改正錯誤,才能夠得到成果。該模型也適用於知識密集型行業中強調知識應用的行業,如通訊行業。該模型不適用於強調知識正確性的行業,比如金融業,在該類行業中,一旦採取行動,其影響深遠,這個時候就必須強調行動和決策的正確性。
該模型適用於高速發展中的企業,在該類企業中,員工能夠從外部得到的利益大於從企業內部得到的利益。一旦企業可能成熟和穩定,員工從外部市場不能夠看到更多可能得到的利益,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企業內部,試圖從企業內部得到更多的利益,這個時候就會陷入內耗而不能夠發展。所以,當行業發展成熟,企業趨於成熟與穩定時,就必須細化企業內部的管理,從方方面面去規範化,這樣才能夠避免因為內耗而導致企業的倒閉。
推薦閱讀:
※整合運輸資源 促進公平競爭
※整合營銷做不好,千萬別怪沒資源!
※【哲宇智慧】當今社會,最牛逼的不是厲害的人,而是能調動「資源」的人
※【屬靈資源庫】非常好的主內屬靈資源網站大集合(推薦)
※互聯網最全的乾貨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