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地區以橋樑命名的衚衕
什剎海是北京城區內水域面積最多地方,北海、前海、後海、西海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街巷與房宇之間。
文人們稱之什剎海具有「江南水鄉之餘韻」。還有像宋犖這樣的文人,把什剎海地區的橋樑融入詩歌之中。「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不盡滄波連太液,依然晴翠送遙山」。
寬闊的水域,形成了什剎海地區特有的橋樑文化元素。這裡不僅僅曾經擁有20餘處橋樑建築,還有眾多以橋樑命名的衚衕。
銀錠橋衚衕位於前海西北部,南北彎曲走向。南起南官房衚衕,北至後海南沿。全長120米,均寬5米。
衚衕形成於明代。因有海潮庵,故把這裡稱為「海潮庵」。又因在銀錠橋南,又稱「銀錠橋南灣」。1965年變更為現名。
銀錠橋衚衕北側的銀錠橋為前海與後海交匯處,舊為城中看西山第一絕佳處。「銀錠觀山」為「小燕京八景」之一。
海潮庵建於明代,在崇禎六年廟宇的一部分為英國公新園。
三座橋衚衕南北彎曲走向。南起龍頭井街,北至前海西街,與羊角燈衚衕、南錢串衚衕相通。全長214米,均寬5米。
三座橋衚衕形成於明代。和千竿衚衕等街巷統稱為箭桿衚衕。清代從箭桿衚衕析出,因北側有三座橋,故名。
衚衕為南北彎曲走向,南起龍頭井街,北至前海西街,與羊角燈衚衕,南錢串衚衕、北錢串衚衕相通。全長214米,均寬5米。
衚衕北側為三座橋舊址,該橋在1952年政府對什剎海進行河湖治理過程中拆除。
三座橋也叫三轉橋、月橋、越橋、海子橋、海印寺橋等。明時三座橋北側有大慈恩寺,與朝天宮齊名。
民間亦有「三橋九庵一廟」一說。「三橋」就是特指李廣橋、三座橋和銀錠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李廣橋、三座橋先後被拆除,「三橋」變為了現在的「一橋」。
衚衕內住有我黨早期領導人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麗女士現為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皎潔的月亮》、《江青野史》等。
甘露衚衕曲折走向。南起後海北沿,北至鼓樓西大街,與鴉兒衚衕相連,全長250米,均寬5米。
衚衕形成於明代,與附近街巷統稱「乾石橋」。清代改稱為「甘水橋」和「甘水橋衚衕」。1911年再次更名為「甘石橋」。1965年定為現名。
衚衕中部曾有水塘與後海相連,南口有石板橋一座,俗稱「小甘水橋」,為清末汪精衛、於培倫等革命黨人埋設炸彈謀殺攝政王的案發地。
廠橋衚衕東西彎曲走向。東起五福里,西至德勝門內大街。全長97米,均寬3米。
舊時德勝門內大街分成兩段,北段稱「德勝門街」,南段稱「長橋街」。後訛傳為「廠橋」。
明清時期,西直門有一條通過北溝沿流向太液池的河流,長橋是必經之路。後來河流乾涸,逐步成為街巷。1911年後,定阜街西口至地安門西大街這一段路稱為「廠橋」。1965年「德勝門街」和「長橋街」合併之後,統稱德勝門內大街。同時把東側至五福里的小巷定名廠橋衚衕。
板橋頭、二、三條,位於新街口北大街東北側。因匯通祠西側的板橋得名。衚衕形成於清代,因三條衚衕並列而成,故稱為頭條、二條、三條。
板橋頭條東西走向。東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長223米,均寬4米。清代稱「頭條衚衕」,1911年後更名為「石板橋」,後改稱現名。
板橋二條東西走向,東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長180米,均寬4米。清代稱「二條衚衕」,1911年後改稱為現名。
板橋二條地勢不平,中部地勢稍高,兩端稍低。
板橋二條住有書畫鑒定家許林邨先生。
板橋三條東西曲折走向,東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長190米,均寬5米,內有岔巷。清代稱「三條衚衕」。1911年後定為現名。
大、小石橋衚衕位於舊鼓樓大街西側,因橋得名。
據傳明代早期,什剎海有條向北延伸的岔河。岔河流過甘露衚衕、小八道灣後,形成分叉。河道呈網狀輻射到四周。清末清廷在岔河故道上興建醇親王廟(後改為關岳廟),解放初期又興建釀造三廠,使周邊衚衕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八步口衚衕及小八道灣。據《順天府志》載:在清光緒年間,「八步口內小衚衕甚多」,「拈花寺在八步口內」。八步口內小衚衕多的原因和岔河有著密切關係。當時的拈花寺也不在大石橋衚衕西端,而是在八步口內。
小八道灣也是這樣,興建釀造三廠時,衚衕也相應做了調整。造成現在的小八道灣僅有一個轉彎,和八道灣名稱是不相稱的。
衚衕內設有全總文工團,葛優、蘇紅、高英培、范振鈺、鄭詠、薩日娜等在團內任演員。
現在從景爾衚衕、碧峰衚衕、新開衚衕及大石橋衚衕的結合部還能依稀找到岔河的一些蛛絲馬跡。而因「石橋」得名的兩條衚衕,在可以證明這條岔河存在的客觀事實。
大石橋衚衕東西走向,東起舊鼓樓大街,西不通行,西段南側與景兒衚衕相通。全長560米,均寬5米。與雙寺衚衕、西絛南巷、小石橋衚衕、果家大院、碧峰衚衕、景爾衚衕、小八道灣相通。
衚衕形成於明代,因衚衕中有妙緣觀,故名「妙緣觀」。清《乾隆京城全圖》記為衚衕分為兩段,西段為「大井兒」。東稱「大石橋」。清末兩段統稱「大石橋」。1911年後將北段的小巷析出為雙寺衚衕。剩餘的衚衕沿用「大石橋」名稱。1965年定為現名。
衚衕內有拈花寺、妙緣觀、崇陽庵等歷史文化遺存。原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巽、熱河副總都統瑞祥等人自此居住。
中央歌舞劇團曾設在此衚衕內,擁有戴愛蓮、劉秉義、谷建芬、付笛生、任靜、劉玉婉等著名演員。
小石橋衚衕東西彎曲走向,東起舊鼓樓大街,西段有岔道,北至大石橋衚衕。西至碧峰衚衕。全長290米,均寬4米。
衚衕形成於明代,稱「小石橋」。清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小石橋衚衕。1911年後,衚衕西側南段支巷析出,稱「碧峰寺」,剩餘部分沿用「小石橋」之稱。1965年定為現名。
大、小石橋衚衕內有清末郵傳大臣盛懷宣舊宅、碧峰寺舊址。
小石橋衚衕1號在日偽時期為偽滿政府立法院院長趙欣伯舊宅。小石橋衚衕24號院為偽滿政府華北政務院委員長王蔭泰舊宅。抗戰勝利後,兩人均受到制裁。
解放後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原政治局常委康生曾在此衚衕居住。
衚衕內故宮博物院職工宿舍,單士元先生曾在此居住。
太平橋衚衕位於西海北沿匯通祠東側,該衚衕與西海北沿與西順城街相通。1965年併入西海北沿。
衚衕名稱來源用兩種說法,1、取自匯通祠東側的太平橋。2、取自衚衕東側的太平庵。
景山西街舊時稱「西板橋」。北海公園東牆外曾有條從濠濮間流向筒子河的溝渠,恭儉衚衕南口有橋,被稱為「西板橋」,俗稱「白石橋」。街道形成之後稱西板橋大街。1965年定為現名。
《燕都叢考》載:「再北有石橋二,曰白石橋,俗曰西板橋。自石橋而東,為景山後大街」。
甘水橋大街為舊時鼓樓西大街其中一段,位置在前馬廠衚衕與小八道灣之間的馬路。因橋得名。
據文字記載:甘水橋又稱「乾石橋」在小八道灣南口。上世紀初改建馬路時,甘水橋被拆除,現僅存地名。
推薦閱讀:
※台灣地區所謂的「邦交國」
※本周末降溫至-4℃!大部分地區迎雨雪天氣,安全出行你準備好了嗎?
※普京:俄羅斯為拿下克里米亞地區不惜打核戰
※世界最大的寶石們,最後一個,只要地區不滅亡它都是最大的~
※西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