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探索求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王紅旗)

屈原探索求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作者:王紅旗】

  說明:下文已收入剛剛出版的《全本繪圖山海經》(全三冊)之《全本繪圖山海經·大荒四經》附錄,該書折頁有帝禹山河圖和山海經國畫108神異圖。根據我的研究,今年是屈原誕辰2354年、去世2280年。我撰寫的《屈原楚辭圖解》對屈原生平提出了全新的解讀。屈原的探索求真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國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這種持之以恆的求索精神,激勵著無數後來人,筆者亦在其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大約在上中學時,自從筆者知道人的大腦也是由物質構成的,就開始了求索一個問題:一種物質為什麼能夠認識另一種物質?20世紀70年代初,我讀到了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一書,該書第10頁討論的問題是「有機體的活動需要精確的物理學定律」,當時我在這一頁的頁邊寫了一句話「物質怎樣去認識物質本身」。

  這個問題的求索,至今已經持續了四十年之久。令筆者欣慰的是,筆者找到了答案,超越了達爾文的古典進化論,創建出全新的生命智力學暨智因進化論。生命智力學暨智因進化論的核心內容是,生命與生命智力同時起源、同步進化,生命智力的實質是使用間接信息達成期望效應。所有的生命都擁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擁有不同結構、不同形式和不同層次的生命智力,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生命智力主導實施的生存方式多樣化和生存技術複雜化。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生命智力或生命智力系統,它們主要有DNA生命智力系統、細胞膜生命智力系統、細胞膜網路生命智力系統、神經元細胞生命智力系統、大腦細胞生命智力系統,等等。其中,DNA生命智力系統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組成,智因即正在形成過程中的新基因。「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統的自覺,「靈魂」屬於高級層次的生命智力。

  為了表達對屈原的敬意,2003年筆者和夫人畫家孫曉琴合作撰寫出《屈原詩歌圖解》一書。今天是庚寅年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了寄託對屈原的懷念,特意撰寫本文《屈原熟讀山海經,求索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財富》,從一個側面探討屈原與《山海經》的淵源,因為《山海經》同樣體現著中國先民的開拓、探索精神,它記錄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最大規模的國土資源考察活動,與其同時的古代埃及人則忙著給法老修建陵墓(金字塔)。

  事實上,《山海經》乃天下第一奇書、華夏第一寶典,系由4200年前帝禹時代的國土資源考察白皮書《五藏山經》、夏代的方國部落分布匯總《海外四經》、商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彙集《大荒四經》、西周的人文地理和歷史地理彙編《海內四經》,以及東周的人文地理和歷史地理補遺《海內經》(不排除其中有春秋戰國方士補充的內容)合輯而成,是人類最古老最珍貴的地理文獻資料。

  因此,對中國人來說,凡雄才大略者,都要讀《山海經》,毛澤東如此,秦始皇如此,呂不韋如此,屈原如此,墨子如此,老子如此,管仲亦如此。毛澤東有詩「不周山下紅旗亂」為證,呂不韋有《呂氏春秋》為證,秦始皇與《山海經》可參閱筆者《秦始皇愛讀山海經》一文,墨子與《山海經》可參閱筆者《墨子與山海經》一文,老子以周王室圖書館館長身份當然讀過《山海經》,管仲以其《管子》為證。那麼,屈原熟讀《山海經》,有什麼憑證呢?這可以從屈原著作中大量引用《山海經》的內容為證:

  一、《天問》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天問》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詩373句,1560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在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作品裡,《天問》是一篇非常獨特的詩篇。這是因為,該作品乃是一種空前絕後的文學形式,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作者或一句一問,或兩句一問,或四句一問,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提出173個問題,層層設問,用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取向以及求索精神,情理交融,聲情並茂,宛若夢筆生花,令人讀來興趣盎然,絕無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學者劉獻庭在《離騷經講錄》中贊其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不少學者早已注意到,《天問》與《山海經》有很多相同的內容。這裡僅列舉一二:應龍何畫?河海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崑崙縣圃,其尻安在?燭龍何照?長人何守?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啟棘賓商,九辯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上述屈原提出的問題,在《山海經》里均有所記述。

  二、《九歌》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九歌》全詩,傳世版本分為十一篇,共計253句;其中《東皇太一》15句,《東君》24句、《雲中君》14句,《大司命》28句、《少司命》28句,《湘君》38句、《湘夫人》40句,《河伯》18句、《山鬼》27句,《國殤》18句,《禮魂》5句。

《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創作(包括改編)於屈原任職三閭大夫期間,時約在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96年之間,其內容是楚國祭祀鬼神的巫教歌舞演出中的歌詞。王逸在《楚辭章句》指出:「(屈原)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從《九歌》洋溢出來的歡快氣息來看,屈原在創作《九歌》時的心情相當不錯。

  這是因為,屈原在任左徒之職時,既忙於政務,幾無暇於文學創作;又要於小人讒陷相周旋,亦無心情從事文學創作。對比之下,出任三閭大夫之職就不同了,因為三閭大夫的工作就是主持巫教巫術儀式。也就是說,屈原撰寫《九歌》(包括《招魂》),實際上是一種職務文學創作活動,既無衣食之慮,又有採風之便利,再加上文筆從容,因此寫起來相當的輕鬆。

  眾所周知,《九歌》原系古老的歌舞劇,相傳是夏朝開國之君帝啟從天上獲得的,《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這裡的「開」即「啟」,漢代學者避諱而改。《九歌》描述的湘君、湘夫人、河泊等,在《山海經》里早有記載。

  三、《離騷》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該篇詩作長達375句、近250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早最長的抒情詩,堪稱中國歷史第一抒情長詩。離騷一詞,司馬遷解釋為離憂,王逸解釋為別愁,班固解釋為遭遇憂愁,近人又有解釋為牢騷、勞商的,勞商即楚國流行歌曲名《勞商》。從離騷的字詞本身來說,上述解釋都有道理,也都能成立。但是,如果從屈原寫作這首詩篇的時間、內容及其所欲達成的目的來分析,他是在遭受小人讒陷,被楚懷王冷淡、疏遠之際撰寫的(公元前313年左右),是要寫給楚懷王聽的,意思是「我經歷著思想波動,不得重用,便回去干老本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屈原用「離騷」作為篇名,取意為「陳述自己躁動不安的心情」。《離騷》描述的帝高陽(顓頊)、鯀、啟、羲和、崦嵫山、鸞皇、高辛(帝嚳)、巫咸、不周山、西海等,在《山海經》里早有記載。

  四、《九章》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九章》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由九篇詩章組成,共計646句;其中《惜誦》59句,《涉江》61句,《哀郢》67句,《抽思》89句,《懷沙》81句,《思美人》66句,《惜往日》76句,《橘誦》36句,《悲迴風》111句。

  筆者對《九章》各篇按創作時間先後重新排序為:《橘誦》、《惜誦》、《思美人》、《抽思》、《涉江》、《懷沙》、《惜往日》、《哀郢》、《悲迴風》,其中《悲迴風》亦是屈原的絕筆之作。

《九章》各篇或多或少都引用有《山海經》的內容,例如《涉江》所說「登崑崙兮食玉英」,就出自《山海經·五藏山經·西山經》西次三經密山的記載:「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密山至於鐘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根據《經典圖讀山海經》,密山在今日的黃河河套附近,稷澤即今天的後套,四千多年前為沼澤濕地,如今早已是良田,古人所謂「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說的就是此地。

  五、《招魂》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招魂》一文的作者,歷史上有不同說法。司馬遷認為是屈原的作品,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辭章句》里認為是宋玉的作品:「《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外陳四方之惡,內崇楚國之美,以諷諫懷王,冀其覺悟而還之也。」

  其實,宋玉、景差曾經為屈原招魂,宋玉或景差曾經為楚頃襄王招魂,屈原曾經為自己招魂,屈原曾經為楚懷王招魂,在歷史上都可能發生過,而他們的這些作品可能都以《招魂》為名。但是,具體到流傳至今的《楚辭·招魂》一文,則應當是屈原為楚懷王招魂時所作。首先,司馬遷在《史記》中明確指出屈原作品有《招魂》一篇。其次,招魂是一項嚴肅的活動,一般來說都是奉命而作,招魂的對象是死者或重病將死者。據此可知,《招魂》是屈原奉命為楚懷王招魂而創作,它是屈原任職三閭大夫期間所寫的最後一篇職務作品。再者,《招魂》描述的主人公生活,不符合屈原的身份和實際情況,而是符合楚王的身份。

  《招魂》所說的巫陽,是《山海經》記述的九巫之一。《招魂》描述的東方「長人」,南方「雕題黑齒」,西方「流沙」、「赤蟻若象」、「玄蜂若壺」,北方「增冰峨峨」等內容,在《山海經》里早都有記載。

  六、《卜居》與《山海經》相同的內容

  《卜居》全文47句,以問卜的形式記述了屈原與太卜鄭詹尹的對話,傳達出屈原對人生道路,以及對從政態度的困惑與選擇。在「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兩者之間,屈原最終仍然是選擇了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卜居》記錄了屈原這樣的一句話:「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zu)訾(zi)、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筆者在《屈原詩歌圖解》翻譯為:「我寧可超然高舉以保全真性呢,還是像哫訾、栗斯這類寵物那樣,扭扭捏捏撒嬌作態討好貴婦人呢?」

有趣的是,歷史上關於飼養寵物的記載,最早見於《山海經》。例如,《五藏山經·北山經》北次一經的邊春山:「杠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卧,名曰幽鴳,其鳴自呼。」蔓聯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灌題山:「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根據幽鴳「見人則卧」、足訾「見人則呼」、竦斯「見人則躍」可知,它們很可能都是當地居民(位於今日黃河前套附近的呂梁山北部)飼養的寵物;而從用字及其發音來看,《山海經》記載的「足訾」、「竦斯」,無庸置疑正是《卜居》所說的「哫訾、栗斯」。

順便指出的是,達爾文的古典進化論不能夠解釋人工選擇、基因工程、人造生命和剖腹產等人類行為。對比之下,筆者創建的生命智力學暨智因進化論則可以解釋所有的生物現象。有關論述可參閱筆者《解讀遠古密碼》等專著,以及《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進化法則(智因進化論)》、《超越古典進化論,開創生命智力學暨智因進化論的新時代》等文章。

  七、屈原出身巴族巫師與《山海經》記錄的遠古祭祀活動

  筆者在《屈原詩歌圖解》一書的「屈原年譜」中指出,公元前343年屈原出生於楚國秭歸的巴族巫師家族,取名之意為正則(巴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因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的吉日,被認為是天生應繼承巫師之職,故取法名靈均。屈原的遠祖可追溯到太昊、少昊,「昊」即高高在上的太陽,亦即高陽,其後裔有巴人(今土家族)。

  屈原以巴族大巫師身份,在巴楚聯盟抗秦時出任要職。後來,由於楚國投降派佔上風,屈原遭到貶黜、流放,晚年屈原回到楚國郢都。公元前278年秦兵攻陷郢都,屈原與民眾逃到汨羅江一帶避難,大約十年後去世。有必要指出的是,根據筆者對屈原生平的研究,屈原並沒有「自沉於汨羅江」,該誤傳源於屈原採取的是「船棺水葬」,有關論述可參閱《屈原詩歌圖解》一書,以及筆者其它的相關文章。

  從屈原的作品可知,他對巫師工作及其祭祀活動都相當熟悉,而且很有興趣。據此可知,《山海經》記載的遠古祭祀內容,屈原應該會熟讀並牢記在心。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先秦諸子百家裡,以屈原的著作引用《山海經》內容最多。這是因為,《山海經》一書早在公元前516年,就被王子朝送給了楚國,成為楚國密藏典籍,因此屈原有機會研讀《山海經》、熟讀《山海經》。有關論述(《左傳》記有,王子朝在爭奪周王室王位失敗後,攜周室典籍投奔楚國)可參閱《經典圖讀山海經》一書,以及筆者其它的相關文章。

  參考文獻:

  1、孫曉琴圖,王紅旗文,《屈原詩歌圖解》,2003年電子稿(待出版)。

  2、孫曉琴圖,王紅旗文,《經典圖讀山海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3、孫曉琴圖,王紅旗考證,《帝禹山河圖》。1999年9月9日,王紅旗根據對《山海經·五藏山經》地理方位的解讀,與夫人畫家孫曉琴合作,創意、繪製出42平方米巨畫《帝禹山河圖》,把《五藏山經》記述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處、地望348處、礦物673處、植物525處、動物473處、人文活動場景95處等等內容全部繪出,其科學與文化藝術價值堪稱千古一圖。為此筆者作詩讚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島,踏勘海內外,千古一圖收。」如今,筆者只要閉上眼睛,《帝禹山河圖》描繪的華夏山川脈絡就會浮現在眼前:南至台灣海峽,西至天山山脈,北至蒙古高原,東至山東半島和日本列島,此山此水,歷歷在目。

  4、王紅旗,《連山易與五藏山經,帝禹山河圖與連山圖》,福建師大福清學報,2009年4期。

  5、王紅旗,《墨子與山海經》,文史雜誌,2009年4期。

  6、(奧)埃爾溫·薛定諤,《生命是什麼》,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7、王紅旗,《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進化法則(智因進化論)》,漢聲雜誌(澳大利亞),2008年12期,25頁。

  8、重構,《解讀遠古密碼》,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年,74-82頁。


推薦閱讀:

《選擇求真》之天官符?地官符
為了追求真愛痴痴守候20年的八大痴情明星(圖)
「追求真理的心不能老」(學者風采)
《選擇求真》之破敗五鬼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TAG:民族 | 精神 | 財富 | 屈原 | 中華 | 中華民族 | 探索 | 求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