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腿痛治療
老年人腰腿痛常見的有腰椎骨質增生(骨刺)、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腰椎骨質增生:由稱肥大性脊椎炎、脊椎骨關節炎及老年性脊椎炎,是因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以骨質增生為主的一種骨關節炎。男性多於女性,本病好發於中年以後,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
一般患者輕度外傷後逐漸發生腰背痛。有時僅感到腰酸,不靈活,有鈍痛和不適感。特別是晨起僵硬感,可放射至大腿或臀部。陰雨天疼痛加重。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韌帶的扭傷,不規則的關節摩擦,小關節急性滑膜炎或神經根被骨刺壓迫等。病程可數月,甚至幾十年。X線片示有腰椎骨質增生,呈骨刺狀。預防方法是防止腰椎損傷,若有受傷,務必及時徹底治療,有腰椎畸形應設法糾正,並加強腰背肌肉鍛煉。少數腰椎增生者合併有「腰椎滑脫」,癥狀輕者,應予適當休息,減少腰部的活動或用腰圍固定,個別壓迫馬尾及神經嚴重的應考慮手術。
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狹窄是指椎管內因某些原因引起結構異常,使腰椎管內徑狹窄,狹窄部位可在側方或在中線。從而壓迫馬尾或神經根,產生腰痛、髖部疼痛及下肢癥狀。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緩慢,有腰通病史。可逐漸出現兩下肢酸脹、麻木、疼痛及無力。癥狀輕重與體位改變有很大關係。在彎腰、下蹲或屈膝彎腰側卧時癥狀減輕,當腰椎後伸時癥狀加重。有典型的間歇性跛行,步行數十米至數百米即出現下肢疼痛、酸脹、麻木、無力癥狀,必須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癥狀可得到緩解或消失,又或繼續步行,但行走不遠癥狀又出現,如此反覆,騎自行車無妨。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五個椎體之間有一盤狀結構,稱椎間盤。椎間盤的主要作用是緩衝各種震力,並且協助脊柱自由活動。在每一次脊椎前後彎或左右側彎時,椎間盤的髓核發生或多或少的移動。又由於椎間盤內部含有水分,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內所含的水分也逐漸減少,因此喪失彈性,並且容易使它誘發各種退行性變。多數學者同意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創傷所引起。在勞動中,腰部的負擔最重,下腰部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最大,故腰椎間盤後突的發生率也最高,根據臨床統計,約有90%以上的椎間盤突出發生與腰椎4~5和腰5骶1之間。因此,外傷性積累性勞損是引起腰椎間盤後突的原因之一。髓核從纖維環和後縱韌帶繃緊,並向後膨出,壓迫鄰近神經根,引起腰腿痛。
以上幾種腰椎疾患的共同特點是多發生在中老年人,並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或坐骨神經痛,應及時就醫。治療上有雷同之處。一般採用非手術療法,主要是:卧床(硬板床)休息。骨盆牽引以減輕對神經的壓迫。推拿按摩治療,消除局部肌肉痙攣及促進血液循環,而達到消除局部炎症水腫目的。口服消炎止痛劑、理療是通過物理因子作用於機體局部,引起其作用區域的細胞組織、體液、經絡等變化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傳統的封閉療法,將消炎、止痛、活血等藥物巧妙配伍,在腰部注射,達到消炎、減輕腫脹,使壓迫得以解除。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摘自《新民晚報》 2002.05.15 關桂春/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