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觸摸中華文明的脈搏

有一位年齡長我幾歲的朋友馬可,大約10年前開始喜愛上古董收藏。因為工作緣故與北京收藏圈數位老先生親近,算是沒太繞彎路,但也沒少交學費。如今玩高古瓷器有小心得,也固定會去拍賣會尋覓名家書畫。我曾問他一個新手如何能減少風險?他跟我講:「如果有錢有閑,不如春天跑一趟紐約,海外總是有讓人放心的好東西。」

大都會博物館在亞洲藝術周期間都會舉辦相關活動

這指的即是去參加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紐約的各大知名博物館、畫廊及文化機構均會舉辦多場接力式展覽和專家出席的公眾活動。平日難能一見的稀世古董與當代藝術,吸引對亞洲藝術感興趣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彙集紐約。在呈現上,它也並非學院派般老氣橫秋。而是開放、包容、時尚,與紐約這座城市的氣質非常吻合。打個比方,紐約藝術周就是藝術品界的巴黎時裝周。所以不僅能看到白髮蒼蒼的古董商人、收藏大腕們,還有華爾街金融家、年輕的矽谷高管頻繁出沒,時尚設計師、音樂影視明星也來此地尋找靈感。國內越來越多年輕的藝術品愛好者,更願意把藝術周視為學習和交流交易的寶地。

重頭戲自然還是頂級拍賣行的收藏拍賣會,各家公司都是精挑細選去策劃主題,務必把最拔尖的藏品拿出來以饋觀眾。因此藝術周不僅是展示亞洲藝術的窗口,更是市場的風向標。而窗口中的主角們,通常是古代與近代中國的古玩書畫珍品——比如2014年有青銅器「皿天全方罍」身首合一的回歸,2015年有「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去世後的舊藏拍賣,其媒體傳播與影響力均不止於收藏圈內。

安思遠專場預展被布置還原為其生前居住的曼哈頓公寓,這曾是亞洲藝術最大的私人收藏專場拍賣。

「3月14號動身,重點要盯20號後佳士得的瓷器和書畫場」,馬可說了他的行程與計劃,他想要看宋瓷,以及元明的文人畫。我問馬可,要是我去,哪些值得推薦?他戴上眼鏡,打開筆記本電腦登錄了佳士得官網,點開圖片,挨個給我耐心解說。

先是一批與乾隆皇帝有關的器物,基本來自藏家「澄園山房」的個人專場,其中矚目藏品包括了茶葉末釉杏圓貫耳方壺款、粉青釉浮雕拐子龍紋長頸瓶、剔彩長方春壽寶盤等。這些宮廷瓷器或者工藝品,並不像網路流傳各種與乾隆爺相關的段子和圖片中,充斥異常粉艷俗氣的審美。相反,不管是瓷器還是剔紅漆器,盡顯沉穩端莊、華麗繁致的皇家風度。

精美的雕漆 剔彩長方春壽寶盤 填金《大清乾隆年制》刻款

優雅的瓷器 粉青釉浮雕拐子龍紋長頸瓶 六字篆書款

在馬可看來,儘管公認乾隆作詩水平堪憂,又喜歡到處給古畫蓋章,但如果一味嘲笑其審美水平,也是以偏概全了。首先,乾隆在位時間漫長,美學趣味在各個年齡階段有所不同。第二,很多出口瓷本身是為迎合西方審美而打造,並非宮廷藏品,現今卻讓乾隆爺背了黑鍋。第三,放進整個歷史進程中,乾隆朝與外國交往最為密切,大批傳教士帶來技術與西方美學元素。比如瓷器方面,顏色釉的技術進展遠超康雍,使得乾隆爺更樂於搞創新。不那麼一味守舊,追求儒家文人趣味,或許成了他被「歧視」的原因之一。然而回到拍場,乾隆朝精品依然奇貨可居,2006年,一隻琺琅彩杏林春燕圖小碗在香港拍出1.51億元就是最好的證明。

乾隆的蓋章癮被如今的年輕人拿來做文創產品

佳士得紐約高級顧問毛瑞(Robert M. Mowry)深入剖析,當中四尊宋瓷被譽為「制瓷工藝巔峰之作」的原因 。

接下來介紹了一件瓷器。這是臨宇山人珍藏宋瓷專場中的一件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臨宇山人」即日本著名收藏家富田雅孝,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系統收藏宋瓷,眼光准狠,審美情趣極高。2016年,同樣是在其藏品專場拍賣中,一隻宋代建窯油滴天目盞創下了合人民幣7800萬的天價,其收藏素質可見一斑。這種黑色斗笠碗,一直被宋代文人追捧,特別喜歡被用來鬥茶。而且從美學上,也很符合宋代理學崇尚自然,鄙薄雕琢為飾,大美天成的極簡主義。

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碗

這隻極為罕見的定窯宋瓷,在樣式、種類、和燒造工藝等方面,均達到巔峰地位。黑釉腴潤,光彩照人,黃褐斑疏落有致、細短散開,彷彿從無盡虛空中誕生的宇宙。富田雅孝的字型大小正是也取自這隻茶碗,所謂「臨宇」,正是指茶碗像只太空船,帶領他進入到深邃的太空,斑點化為無盡繁星從四方八面襲來。

臨宇山人的收藏譜系中,處於金字塔最頂端的是,號稱「天外飛仙」的黑定與油滴天目建盞。

之後登場的,是一幅宋元時期的《十六應真圖》水墨紙本手卷。應真,佛教中阿羅漢是也,即在描繪釋迦牟尼座下十六位弟子的傳法和生活情景。元代書畫詩文大家趙孟頫的藏印「子昂收伏圖書」清晰可見,足見其歷史價值。此外,有已經過世的鑒藏巨擘王季遷相關背書,也必令其成為萬眾焦點。

《十六應真圖》局部,上附趙孟頫藏印

書畫圈中有句叫「一入王門,價格三倍」,就是指王季遷的鑒定加持效應。上世紀70年代,王季遷自己收藏的中國古代名畫,基本覆蓋各個年代的頂尖名家,並且質量奇精。

王季遷(1906~2003),

字選青,別署王遷,己千,王千,紀千。

尤精鑒賞,其收藏之富,為華人魁首。

王季遷的眼光獨到還體現在他收藏了許多並無款識或是有爭議的宋、元代書畫。相比很多收藏者非名家不挑,顯然已經更懂以畫論畫的道理。1999年,王季遷花143萬美元拍得一張尚存爭議的號稱北宋郭熙《秋山行旅圖》,但他堅信是獨一無二的佳作,這種魄力就是源於對作品本身的領悟。

王季遷先生和啟功先生論畫,右側為其收藏的《秋山行旅圖》

此幅羅漢圖上附有1991年王季遷的題引首「十六應真圖」及兩方私人鈐印。原畫並無畫家款識,但整體構圖慎密、一氣呵成,筆墨細緻渾厚、神韻非凡,盡顯名家風範,恰好應了王氏的收藏之道。近幾年若有王氏舊藏或鑒定過的書畫現身,動輒便上千萬乃至過億人民幣。即便斯人已逝,但其巨大的成就與魅力,始終引領著市場與藝術的雙重價值。

題引首:十六應真圖。

辛未(1991年)初夏,王己千題。鈐印:谿岸草堂

我問馬可,如果錢足夠的話,你最想買什麼?他毫不遲疑的指出了那件北宋定窯。其一,因為罕見。縱觀大維德基金會、台北故宮博物院、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亦無出本品其右。第二,傳承有序。此碗歷經千年時光,流落海外。先歸波士頓白納德伉儷,又經日本萬野美術館,最後歸於臨宇山人。定窯黑釉器寥若星辰,脆弱嬌貴,能經過一代代痴迷收藏者的呵護,重見天日於紐約,難道不是中國文化藝術延續的一樁幸事嗎?

藝術周拍賣會上,

還能看到更多精美的佛像、青銅器及書畫作品。

伴隨著消費升級與傳統文化熱,中國文化藝術品收藏勢必將為更多的國人所重視。如同我認識的馬可,從一位普通的企業主,逐漸成長為頗有建樹的藝術品收藏家,他的視野格局與心境修養都在與器物的交流中,潛移默化發生著變化。

未來,不僅是在大陸、香港或者東京、紐約,有人的地方還會誕生精彩的收藏故事。就像文中這些珍貴的文物,不管歸於王季遷、乾隆爺、臨宇山人還是澄園山房,最終都會凝固為文明的載體,不斷交接於時間,永遠伴隨人類一直走下去。一件藏品,能讓過去與現在的主人隔空對話,這一刻,似乎所有的觀者,都能摸到中華文明的脈搏了。

編輯:劉華

排版:韋宇教

品牌
推薦閱讀:

TAG:紐約 | 文明 | 中華 | 中華文明 | 脈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