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似是而非的鄭永年式「黨內民主」
07-01
如同看所有文章一樣,我假定自己就是作者,並按照作者的思維邏輯推理,反覆閱讀了鄭永年的《中國的黨內民主與政治安全》。 如同他的許多文章一樣,讀罷,於散漫雜蕪中找出主題,還是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覺。 「似是」,有「疑似」的意思—— 「政治改革的首要問題是政治安全問題」,即「執政黨長期執政」的「政體安全」——這確實是改革開放以來,從鄧小平到今天的幾代領導集體,一直殫精竭慮的頭等大事; 他也不認同改革開放「只有經濟改革而無政治改革」之說,認定「政改」一直與「經改」同行,只是目標「並非要發展出一些人所理解的西方式民主」,而是「政治安全問題」,可謂是當前政治現實的最好註腳——原來,批判「普世價值」,「絕不」搞西方那一套,警惕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陰謀,用好管好媒體,嚴管網路手機,擱置「陽光法案」……,都是為了「長期執政」的「政體安全」; 他主張在「無論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還是形式多樣的社會矛盾,都處於上升的趨勢」的形勢下,必須「通過黨內民主」,「確立黨的領導集體在全黨的權威、確立黨中央對各級黨組織的權威、確立黨本身對社會的權威」——這哪裡還是民主,簡直是集中的「集中」了,與執政者的思維、邏輯和意志,不謀而合。 「而非」,是「非」在了對「黨內民主」的解讀上—— 「黨內民主」的性質,已經被他抽梁換棟成為對威權的樹立與維護,完全背離了通過增加廣大黨員的權重,以約束制衡權力的民主要義,至於怎樣落實黨內民主,他只說了「競爭規則的確立則是重中之重」和「競爭的規則必須公正和透明」,具體內容則闕如——這一實一虛,誤導了讀者對「黨內民主」的全面理解; 他還把「黨內民主」也列為了「新的政治安全問題」:理由竟是,因為「黨內民主的核心問題就是政治競爭」,所以「黨內競爭會伴隨著黨內不團結的現象」,「黨內很多人往往是因為『不服氣』而走向不團結」,並以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為例——「黨內的腐敗導致了大規模的社會抗議運動,而黨內民主的不健全又造成了黨內的不團結,甚至分裂」。 「黨內民主」並非只是諸如差額選舉的競爭上崗,更為重要的是,還包括了黨員的知情,表達,以及參與決策、管理和監督等權力。 再說,「黨內民主」肯定會出現在某些問題上的意見分歧,但那不等於「不團結」,更不是什麼「新的政治安全問題」——因為黨內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紀律。何況,終身制,一言堂,大樹特樹絕對權威,一句頂一萬句,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倒是絕對團結一致了,但也造就了絕對的權力,幾度禍國殃民,喪盡民心,對黨的執政「政治安全」構成了真正威脅。其實,允許不同意見的發表和爭論乃至票決,正是避免決策失誤和及時糾正錯誤的民主機制。 剛說完「民主→競爭→分裂」,接著又說那場政治風波中「黨內的不團結,甚至分裂」,乃是「黨內民主的不健全」所導致,則是自相矛盾。 綜觀鄭文,對民主的偏見與擔憂時有流露,譬如「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往往充滿著血腥味」;「政治強人」的「伯樂相馬」不會出現政治競爭;於今卻是不然,來自社會的改革壓力、難度和阻力都在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民主被濫用,黨內競爭不僅會導致黨內的不團結,更會弱化執政黨的整體能力,從而增加政治安全的風險」。 所說即使或有道理,但強調民主只是為了確立權威以確保「政治安全」,以及民主可能導致分裂的風險,而絕口不談黨員的民主權力,如此做去,中國的民主將漸行漸遠。 「黨內民主」如此,如何帶動黨外的人民民主?[文章來自共識網:http://new.21ccom.net/articles/gsbh/article_201001205801.html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50Etf期權是什麼意思,求高人指點
※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
※女子遲遲不見正緣,高人給了她一張紙條,一招挽救
※湘菜 熱銷菜 7款高人氣時令菜
※請高人講解一下《易經》講的是什麼?
TAG: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