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與核泄漏 戰後最大危機考驗日本 - Bluesky(藍天網摘) - age060 - ...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地震與核泄漏 戰後最大危機考驗日本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作者: 未知 收藏整理:age060
日本核電廠安全引發全世界擔憂,圖為身著防護裝備的警察12日前往福島核電站。 本報駐日本仙台特約撰稿人 安康 本報駐日本、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孫秀萍 李珍 蕭達 青木 汪析 柳直 陶短房 張伊珠 |
||
日本氣象廳昨天將該國11日發生的大地震調至里氏9.0級,這是世界地震史上的最高級別。同一天,宮城縣警察廳官員稱,僅該縣在這次地震和海嘯中的遇難人數就肯定超過1萬。與以往大地震不同,世界擔心日本的這次地震會變成另一場大災難的引子,而不是一場大災難的結束。日本核電廠已經被證實發生核泄漏,但到底有多嚴重,日本政府的說法和國際媒體的猜測存在差距。許多人都在提切爾諾貝利事故,1986年的那場核泄漏被認為影響了整個歐洲,它所留下的輻射粉塵到現在都沒有消失。澳大利亞外長13日公開呼籲日本政府向國際社會通報核泄漏的準確情況,日本的鄰國也都在加強監測,警惕核輻射傳來。世界對日本核泄漏的警惕沒有絲毫影響對這個國家的同情和抗災表現的尊重,不少媒體在盛讚日本人「災難之中令人震驚的優雅」,日本外務省說,已經有7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願意向日本提供援助。
地震與核泄漏:日本面臨「孿生災難」 在經歷了12日的寂靜之後,東京的一些商店昨天開始營業,但許多國際媒體刊登的圖片是:便利店長長的貨架上幾乎空無一物,光禿禿的灰色架板瀰漫著緊張氣息。日本各大報都在出地震特刊,電視台停播連續劇,取而代之的是燃燒的火焰、倒塌的房屋和兇猛的海浪,一些災民對著鏡頭帶著哭腔訴說個人遭遇。一名26歲的女子對媒體說,「即使在酒吧,我們也一直盯著新聞」。 日本首相菅直人昨天稱,日本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防衛相北澤俊美說,菅直人已下令自衛隊參與救災人數增加到10萬。這種救災規模為日本前所未有。日本北部的仙台市是受災中心,在那裡生活的《環球時報》特約撰稿人安康說,他正在一個小學避難,地震發生後已有1000多人擠到這個小學,學校里秩序很好,有人送水和飯糰,但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也不清楚何時能離開這裡。美國《華爾街日報》把仙台稱為「死亡之地」:小型飛機、直升機和幾百輛汽車漂浮在棕綠色的海水中;機場北面,海岸邊的儲油罐在燃燒;數以萬計的樹被連根拔起,樹枝都被剝光,樹榦看上去像是一根根火柴棍。在長達數百公里的海岸線上,看到的人屈指可數。該報評論說,災難發生之時,殘酷的政治內鬥、似乎永無止境的經濟停滯,已經給這個民族的集體自豪感帶來接二連三的打擊,這場大地震固然恐怖,但或許會成為一個契機,迫使日本全國團結、振作起來。震感尚未消失,菅直人就穿著應急人員穿的藍色連體工裝出現在國家電視台,讓日本人民「保持冷靜」。站在背後支持他的,正是最近打得一塌糊塗的政治家們。 「遭受地震毀壞的日本剛開始舔舐傷口,另一場危機就降臨了:核電廠爆炸。」美國底特律自由新聞網13日這樣寫道。澳大利亞全國廣播公司說日本正在經歷一場「孿生災難」,《牙買加集錦報》則稱日本遭遇「雙重悲劇」。13日日本媒體的頭版幾乎都與核泄漏有關,國際媒體上對核泄漏的關注也遠多於對日本救災的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引述一名日本人的話說,大地震以來我一直睡不著,現在我開始擔心核泄漏,我們知道地震來臨時怎麼做,但當核泄漏發生後我們該如何應付? 13日下午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的2號和3號反應堆均被發現「有可能也發生事故」。日本政府當天傍晚承認「2號反應堆可能正在發生事故」,但目前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只能推測。13日傍晚《東京新聞》稱,3號反應堆的燃料棒開始融化,有發生爆炸的可能性。日本幾乎所有媒體昨天都提到,如果福島縣核電站發生嚴重泄漏事故,其放射線威力不亞於日本曾在二戰末期遭受的兩顆原子彈襲擊。日本政府目前已派出防化部隊前往核電站救援。據法新社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13日稱,日本女川的核電站在11日大地震後核輻射超標,現已進入緊急狀態。
《悉尼先驅晨報》13日以「切爾諾貝利幽靈糾纏日本」為題寫道,對日本灌注海水來冷卻受到地震衝擊的核反應堆,美國政策研究所核裁軍專家羅伯特說:「我把這種措施稱為『萬福瑪麗亞傳球』(美式橄欖球中勝算極小的傳球,指絕望一擊)。」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前主席布拉德伏特說,如果冷卻失敗,「情況就跟切爾諾貝利相似了」。德國電視1台稱,日本2號反應堆很可能崩潰和爆炸。如果發生核聚變,福島就將成為第二個切爾諾貝利。這將影響整個亞洲甚至太平洋沿岸的北美。 澳大利亞呼籲日本通報核泄漏情況 奧地利《新聞報》稱,二戰末期長崎、廣島遭受的原子彈攻擊給日本留下「核創傷」。《日本人社會記憶中的核爆》一書的作者植田裡子曾說道,「日本人對核能的擔憂會和他們的生命一樣長」。法新社13日報道說,日本首相對核事故反應緩慢遭到國內批評。 以色列《國土報》13日評論稱,多國專家對日本核電站泄漏的災難規模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看法不一,因為日本政府尚未提供有關福島核電站報道所構成威脅的準確信息。同一天的英國《金融時報》稱,聯合國負責監督核能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正在「迫切要求提供」關於此次爆炸狀況的詳情。 澳大利亞政府13日的表態引起很多關注。澳外長陸克文說:「我們和國際社會其他人迫切需要了解這些反應堆的準確狀況」。陸克文還稱,他不想「聳人聽聞」,但他與日本外相通話時敦促後者提供最新消息,並提出澳大利亞願向日方提供任何核技術方面的幫助。稍後,澳總理吉拉德表示,該國有權要求日本政府緊急提供有關安全的信息。
路透社13日說,隨著日本核危機顯現,日本的鄰國都在緊張地盯著風向,這是判斷是否會遭受輻射影響的一個重要指標。報道稱,中國遼寧省已經開始檢測可能來自日本的放射物,中國一名官員說,「當前的數字顯示一切正常,遼寧沒有受到影響」。在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要求國家安全顧問加西亞、菲律賓核研究所等密切關注日本核泄漏情況,向他提供最近發展情況。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原子能安全技術院地震後立刻啟動緊急值班室。美國政府也在監視日本核事故,其衛生部發言人摩耶12日說,當前還沒有放射風險。美國一名專家稱,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日本核泄漏將產生大量放射元素,會在6-10天內抵達美國西海岸。俄羅斯媒體報道說,俄有關機構目前對遠東空氣樣本每2小時檢測一次,緊急情況部包括救援隊和飛機在內的救援力量和設備仍處於高度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應對遠東地區出現的任何險情。俄羅斯有專家說,前蘇聯的核事故擴散近2000公里,而俄遠東離福島不到1000公里,因此俄面臨嚴重威脅。 世界對日本核泄漏心存警惕,對其災情則懷著巨大同情。俄羅斯總理普京公開表示,拋開與日本的外交衝突,增加對日本的油氣出口,美國航母已經抵達日本海濱救災,韓國媒體也在呼籲摒棄歷史恩怨在行動上支持日本。澳大利亞《先驅太陽報》稱,「世界分擔日本的痛苦」。日本外務省稱,已有69個國家和地區及5個國際組織表示願意給日本提供援助。13日,中國救援隊抵達日本開始救災。《華盛頓郵報》以「中國捐棄前嫌,向日本提供幫助」為題評論道,重創日本北部的地震和海嘯可能有助於暫時緩解日中的緊張關係,使這兩個亞洲對手暫時放下懸而不決的領土、經濟、軍事和歷史爭端。 「災難之中令人震驚的優雅」 日本媒體13日統計,此次地震和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1600人,失蹤1400人,還有數萬人無法確定是否安全。但許多國際媒體在強調日本地震中的另一面。加拿大《多倫多星報》13日寫道,當巨大的震動來襲時,東京的摩天大樓就像「大樹被微風輕撫」而搖擺,帶來恐懼、毀滅和可怕的餘震。數百萬人的辦公室、家庭斷電,高速公路中斷,地鐵停止,核電廠冒出火球,儘管所有的恐怖11日震動了日本人,但日本人拒絕慌亂。文章寫道,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是他們看到的一幕幕是,男孩們推著他們的自行車在小巷看著漫畫,兒童們被父母帶著回到家裡——在出乎意料的災難中盡顯優雅。在前所未有的地震災難中,現代日本在心理上和結構上完美應對,不像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也不像去年的海地大地震。
美國《洛杉磯時報》同日的文章寫道,當大地震來襲時,書籍翻倒砸傷了一名老婦的腳踝。當醫護人員到來時,她已經痛了幾個小時。據她女婿後來講,她做了任何「正常人」都會做的事:她為自己給他們帶來不便表示道歉,問是否還有其他人首先需要救護。報道說,日本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難沒有削弱日本人雷打不動關照他人的品性。文章還說,日語中充滿客氣的道歉語,簡直司空見慣。一些用語僅是一種客氣的禮節。但在危機時,此類禮貌可以成為國家凝聚力。儘管地震令人震驚,但很少有人會想麻煩陌生人。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說,1755年里斯本地震摧毀了那座繁榮的城市,2/3的地區不再適宜居住。那起天災讓歐洲知識分子對神祇的仁愛產生了廣泛懷疑,也因為人類的努力在大自然面前的蒼白無力而充滿恐懼。神祇是否仁愛或許尚無結論,但周五日本發生的地震和海嘯卻顯示出,人類的確能夠控制保險公司所說的「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損失。美國底特律自由新聞網13日的社論則認為「又一次,大自然戰勝了技術」,發生在日本海濱的一幕比所有電影特效做成的畫面總和都更令人震驚,大自然的力量永遠令人生畏。紐約《每日新聞報》說,這次的死亡人數可能是以千來計算,而不是如去年在海地或2004年南亞海嘯那樣以十萬來計算,但是,慰藉僅此而已,因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社會之一遭受重創,這提醒我們,作出偉大成就的人類仍是多麼無力。 |
推薦閱讀:
※石話石說 | 非法行醫者在緩刑或假釋考驗期間又實施非法行醫行醫,衛監怎麼辦?
※真心,經得起時間考驗,卻經不起語言踐踏!
※你能通過試愛考驗嗎
※一次考驗生命的測試,我們要如何作答?
※聽南師講故事:定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