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影響注意力集中

正好今天有個電視節目「寶貝星計劃」中談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自己只是意識到了電視對寬的玩耍的打斷,可電視里講得更嚴重,電視畫面的色彩非常絢麗,畫面切換也很快,長期這樣下去孩子會對生活中自然的色彩、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失去興趣。就像長期吸毒的人,因為受到毒品的這種強烈刺激以後會一般的刺激就會失去興趣,長期吃辣喜歡重味的人對一般的飯菜就吃不出什麼味道來了。紐西蘭科學家日前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兒童每天看兩個小時以上電視,那麼進入青春期時,他們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可能性大增。  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的卡爾·蘭德胡伊在報告中寫道,無論男孩女孩,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甚至三小時的兒童,他們在青春期出現注意力障礙的幾率增加約40%。  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1000多名出生於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的紐西蘭達尼丁居民後,得出了上述結論。  蘭德胡伊對此現象給出兩個可能解釋。其一,許多電視節目的快速畫面轉換容易「過度刺激」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使他們覺得現實「沒勁」,「老看電視的孩子會覺得,學校功課等正常生活節奏慢得無法忍受」。第二種可能是,看電視佔用了大量原本有利於培養注意力的活動時間,如閱讀、運動、遊戲等。(新華)兒童「泡電視」易導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生活、學習條件日臻完善,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的兒童比例卻在逐年上升,這引起了許多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思考。日本大學森昭雄教授《電子遊戲腦的恐懼》一書給了我們諸多啟示。「泡電視」影響大腦發育導致大腦功能失調  森昭雄教授在研究和實驗中發現,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時,大腦主管高級精神活動的前額葉部幾乎沒有任何活動,因為眼睛將接受到的信息直接傳達給驅動雙手的神經,不經過前額葉部,長期反覆接受同樣的刺激,前額葉部的功能就得不到發展並會逐漸衰退,大腦被「訓練」成了只對電視或遊戲機發生反映的變異腦,森昭雄教授稱之為「電子遊戲腦」。森昭雄教授在研究中還發現,負責開發腦波測定儀的所有技術人員的腦波存在異常現象——前額葉部活躍時該出現的 ß波基本沒有出現。因他們的工作是整天面對電腦屏幕,很少與人交談,光是移動手指尖,這酷似兒童玩電子遊戲時的狀態。  在此基礎上森昭雄教授對兒童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他對從幼兒到大學生共200人進行了測定,並觀察了遊戲前後腦波的變化情況,根據腦波變化的不同將大腦分為「正常腦」、「直觀腦」、「半電子腦」和「電子遊戲惱」四個類型。「正常腦」是那些很少看電視也不玩電子遊戲的人,這類人的a波和ß波都很穩定,前額葉也保持著活躍狀態,即使偶爾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也不會變化。「直觀腦」類型的人一天中有一兩個小時面對電視、電腦、或電子遊戲。實驗中發現人數最多的是「半電子遊戲惱」,這些人a波和ß波混雜在一起,而一旦發展為「電子遊戲腦」,ß波就幾乎不再產生,這種類型的學生,注意力和記憶力低下,時間觀念差、缺乏目標性和計劃性、沒耐心、煩躁易衝動、人際關係冷漠、有暴力傾向,在維持注意、控制衝動、活動量以及自律能力等方面,與其心理年齡表現出了明顯的不相稱。對多動症的研究及發病機制    多動症目前比較普遍接受的全稱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是在兒童青少年中較為常見,並且病理複雜的一種障礙。有關的最早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當時有個名叫Hoffmann的醫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作了描述。1902年Still進一步發現患有此症的兒童缺乏內化外在要求和原則的能力,稱其為「道德意識缺乏」。他根據這種特點對這些患兒的癥狀和家庭結構作了描述,並且認為這種病症大都發生在男性兒童中。1932年Kramer & Pallow在其文獻中使用了「活動過度綜合症」這一說法,當時的許多學者強調認為活動過度是導致其他問題(如注意力渙散)發生的根源。於是有人開始嘗試使用鎮靜類藥物進行治療,結果不但不能控制這種過度的癥狀,反而使的問題更加惡化;相反,採用精神興奮類藥物治療多動癥狀,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成功進行了藥物治療的積極影響下,人們開始進一步推論這種病症與腦損傷之間的關係。1949年Gesell & Amatruda正式提出了「輕微腦損傷」(MBD)這一概念,這一思想在隨後的幾十年影響甚廣。從70年代開始,這種思想開始傳入我國,並很快被國人接受。但隨著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很多人發現MBD與多動症是不完全等同的兩個概念,許多診斷為多動症的患兒並未發現任何腦損傷的病史或體征。另一方面,許多有腦損傷的兒童,並未見有多動癥狀;兒童腦損傷可能導致多種不同的精神病理表現,如行為問題、情緒障礙、人格改變、智力減低及明顯的精神異常等,但與多動症之間並未見有任何特殊的因果關係,於是MBD逐漸淡出。80年代,在美國又有一些學者提出,注意力不集中和衝動是這一類患兒更為普遍和持久的癥狀。逐漸地,「多動症」這一概念被「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所取代。在美國精神病學家聯合會(APA)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三版修訂版中正式將此症定名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1988年,Barkley對於這種障礙提供了一個更準確的定義:「ADHD是一種發展性的障礙,主要表現為維持注意、控制衝動,活動量以及自律能力方面,與其心理年齡明顯不相稱。」  近年來,美國的大腦行為學專家丹尼爾·阿蒙藉助先進的SPECT顯影技術對兒童多動症患者的大腦生理機能的活動模式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多動症兒童都存在著大腦皮質前額葉部分生理機能活動異常問題。也就是說,多動症兒童在需要專註的情況下大腦前額葉皮質就停止工作了,或活動水平下降了。這就是他們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的真正原因。目前在國際上儘管對多動症的成因還在爭論當中,它的發病機制也還處於探索之中,但阿蒙的這一研究成果無疑找到了兒童多動症發病的可視性證據,也為「泡電視」易導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找到了病理依據。令人擔憂的現象  現在,許多家庭只要家裡有人,從早到晚開著電視已是習以為常,孩子一出生就被「浸泡」在電視畫面中了。此外,如今孩子們所接觸到的視聽不僅僅是電視,還有VCD、電子遊戲,以及用於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音像軟體等,特別是家庭電腦的普及,更是助長了孩子們長時間被包圍在電子媒體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在家的學齡前兒童、節假日中的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每天觀看電視時間超過10個小時的比例不在少數,許多中小學生平均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都超過3小時。「貝樂思教育綜合研究所」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小學五年級學生平均每日看電視的時間為162分鐘,2400名調查對象中有50%達3小時以上,這些人中又有60%連續看3個半小時以上。  我國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特別是在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比例更高,由於城市居住環境的特點,現在的孩子,缺少玩伴,到戶外活動的機會更是越來越少,加之家長的忙碌、疏忽以及對孩子看電視的不正確認識,電視成了很好的保姆,孩子從小就與電視或電子遊戲為伴,導致了依賴和迷戀,對孩子造成了深遠的不良影響。泡電視的孩子大都有這樣的特點:(1)因看電視而減少了戶外玩耍,缺少各種直接體驗;(2)自嬰幼兒期就開始接觸電視;(3)喜歡獨自一人看電視,並邊看邊玩;(4)迷戀卡通;(5)同一內容反覆觀看;(6)每次看的時間較長。遠離電視,避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儘管人的大腦發育和功能是一個尚未被完全認識的課題,目前世界上也沒有準確的科學數據證明電視對兒童大腦產生的負面影響,但丹尼兒·阿蒙對「多動症」研究的突破與森昭雄對「電子遊戲惱」的調查實驗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近年來我國許多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兒童「泡電視」的不良影響,他們認為:看電視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對環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而且情緒不穩定。電視會把人看「專」、看「傻」。電視是個魔鬼,電視破壞人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因職業關係,我接觸了許多「多動症」兒童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他們都有著「泡電視」的習慣。  電視作為直觀形象的視聽傳媒,直接訴諸聽覺、視覺,具有形象直觀生動,感染力強等特點,對青少年極具灌輸力和吸引力,電子遊戲更是一種現代化的新型娛樂形式,它集計算機、彩色圖像處理、音響合成技術和眾多學科的豐富知識於一體,畫面變幻莫測,內容驚險刺激,對抗性、投入性強,使人一旦置於其中,就能全力以赴地進入「角色」,眼耳手腦並用,往往可以達到宣洩情緒,求得心理暫時平衡的目的,對青少年有很大的誘惑力,沉溺其中很容易導致迷戀甚至成癮。事實證明,「泡電視」的孩子,更容易迷戀電子遊戲,網路成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了「泡電視」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日本福崗的「兒童與媒體研究所」發出了「無電視日」呼籲,他們倡議在幼兒園的孩子家庭,每一個月一天關掉家中的電視,和孩子到戶外去。為了徹底從「電視中毒」中解脫,許多家庭自願報名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無電視生活體驗——「挑戰無電視」活動。第一周完全不看,第二周家人之間商量後看2個小時想看的節目,第三周又徹底不看,第四周又只看2小時。而在美國,有600萬人參加了類似的「無電視周活動」。  只有讓孩子體驗到了沒有過剩的聲音和光線刺激的空間,體驗到了「有限制的自由」,他們才會去自發地去玩耍、去閱讀、去思考。「在孩提時代,玩耍才是使其前額葉部活躍發達的有益刺激」,孩子遠離了電視,就能有效地避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經衰弱的表現。神經衰弱患者常表現有記憶力減退,做事丟三落四,其根本原因在於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如聽課聽不進去,看書思想開小差。由於本身對老師講課和書本內容未深刻領會,印象不深,當然事後就無法回憶。神經衰弱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就影響到識記能力。如果是很有趣的事物,能引起患者的注意,他常常能很好地記住,把事物的印象留在腦子裡(保存),事後也能想起來(再現)。 神經衰弱患者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呢?這是因為: (l)由於興奮亢進和消耗過度,很多活動不能持久,容易疲勞,特別是腦力勞動時更明顯。因為興奮的力量不夠強,在皮質引起的負誘導也就不深,外界來的輕微刺激就可導致大腦皮質形成新的興奮灶,使原來的興奮灶受到抑制,而不能專心學習。 (2)患者注意力和記憶力具有明顯的內容選擇性,常圍繞在自己的病情和幾件特別引起自己煩惱的事情上兜圈子,難以擺脫地考慮某一問題而不能自拔。因而對工作學習和其他事物無暇顧及和不感興趣。 (3)患者關於病情的不利解釋能長期記憶而不忘,甚至有時達到強迫思考、不易擺脫的地步。這是因為他經常考慮自己的病,疾病在他腦子的相應皮質區已形成興奮灶,負誘導抑制了對其他事物的注意力。 此外,睡眠也與記憶有密切聯繫,睡眠不好也會影響記憶功能,而神經衰弱患者常常有睡眠障礙。由此看來,神衰弱患者若能注意力集中和睡眠好的話,他的記憶力也會很好。 以上原因造成對工作和學習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繼發記憶力減退,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顯著降低。 應該清楚的是,神經衰弱患者的記憶力下降只是暫時障礙,是可以恢復的。大辮子 注意力不集中是指難於長時間地把注意力集中於一件事情上,易衝動、易分心、沒耐心、追求瞬間滿足,缺乏觀察的能力和聆聽的技巧,無法做一成不變的事,如學習、聽講。在我國,許多多動症的孩子,都伴隨著注意力不集中或嚴重分散。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患有此症的人,重則影響身心健康,應該到醫院接受治療,輕則影響學習成績和工作效率,一般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事 業上也不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工作者。如果我們注意觀察,你就會發現,一些看起來聰明、機靈的孩子成績不好,甚至工作後在單位得不到重用,其中許多人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出現了問題。   美國把過度活躍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綜合癥狀叫ADHD。這些患者特徵是:容易分心;注意力短暫而強烈;雜亂無章;有錯誤的時間觀;很難遵照指示做事;做白日夢;冒險;易受挫,缺乏耐心。   根據下列現象對照你自己的行為,自己回答或讓他人評判每個問題「是」「否」。總計()   1無法按要求安靜地坐著 ()   2易被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   3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很困難 ()   4經常沒有完成第一件事就急於開始第二件 ()   5在集體活動中沒有耐心等待 ()   6坐立不安或動個不停 ()   7經常一個問題還沒念完就插嘴說出答案 ()   8不能持續做一件事或一份工作 ()   9無法安安靜靜地玩 ()   10易衝動地參加冒險活動而不計後果 ()   11易丟失學習或工作用的必需品(如證件、文具) ()   12常任意打斷別人的話 ()   13講話衝動,喋喋不休 ()   14當別人跟你講話時,往往心不在焉 ()   以上現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   如果有8個「是」或「經常是」,就可以判定你屬於過度活躍,注意力很不集中,這可能會嚴重影響你的學習和工作,需要認真地綜合治療。   如果有4個「是」或「經常是」,你雖然沒有患過度活躍症或多動症,但是你需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注意狀況。它雖然沒有影響你的生活,但會直接妨礙你的成功。   據研究材料統計,5~7歲兒童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的平均時間是15分鐘;小學生是20分鐘左右。到了中學階段,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分配等能力都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意志力的提高,大部分人能夠通過自身的毅力排除來自內外的干擾,而將注意力集中。但為什麼有的學生往往在應該集中注意力時無法集中,甚至出現注意力障礙呢?   這也是我們所有的人極容易犯的不專心的毛病。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一種生理疾病,造成這樣的狀況,原因是比較複雜的。許多較嚴重的心理障礙都能引起注意力障礙,更多的是由習慣形成的一種心理品質的缺陷,是心理缺乏定性和意志的表現。因而要想改掉不能全神貫注讀書的習慣,必須注意去培養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心,這樣就可以逐漸改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讀書習慣。   對於學生而言,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心理壓力過大,高度緊張和焦慮;   2對所學科目的目的意義認識不足;   3不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4環境的干擾;   5家長教養方式不當。例如:   在孕期和嬰幼兒期,環境刺激過於豐富,經常接受搖滾樂和電視廣告等聲像的強烈刺激,沒有給孩子創造安靜地聽、長久地看、認真地想的環境,沒有養成對一件事情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注意的習慣。   據美國王后大學護理學教授巴巴拉博士2000年研究證實,在孕期第三個月胎兒就有聽覺了,這個時期的經歷對孩子出生後的性格、成長起重要作用。   經常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思考、學習和遊戲,分散孩子正在集中的注意。   限制、阻止孩子諸如看課外書、玩遊戲、做手工、戶外活動等可以培養良好注意力的愛好,一味地按照家長的好惡,強迫孩子從事自己不喜歡、沒有興趣做的事情。   對孩子感情上太過於呵護、控制,以至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去專註地思考、判斷;或感情上太過疏忽,使孩子在冷落中感到情感、心靈沒有依靠和歸宿等等。   6中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較為普遍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對某些學科不感興趣,甚至厭倦這門學科,或不喜歡這門課的老師。   7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也會出現注意力渙散。   8營養不良,如偏食、挑食等。   9注意力不集中除上述原因和動機、興趣、壓力、焦慮等個人因素外,我們從小生長的環境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正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由於電視、網路等多媒體信息的泛濫,廣告、新聞為了吸引人們的目光而製作的強烈動感、鮮艷色彩、畫面的快速切換、高分貝的視聽產品,使人們的目光轉向追求新奇刺激,更多的無意注意代替了需要靜心、需要意志的有意注意,短暫的注意佔領了長久的注意甚至於使人們對閱讀、學習這一類缺乏刺激的事物失去了興趣和自制力。大人和孩子們已經逐漸喪失了長時間專註地做一件事的能力。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分析:「傳播媒體的新聞報道從一項內容到另一項內容變換很快,觀看電視節目時以轉換頻道方式跳過電視廣告的情況非常常見,其實這些都不利於發現過程,因為這一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加深理解。」   為此,無論是在電視前長大的孩子,還是在電視旁度過大部分閑暇時間的成年人,都應該審視、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給自己、給孩子留出一點安靜的時間去沉思、去冥想、去安靜地讀一本書、去享受親情的溫暖與寧靜,而不要讓紛亂的電視圖像牽著我們的鼻子,使我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思考,失去了享受寧靜、孤獨的樂趣,而最終導致失去了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的能力。   因此,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在電視圖像佔主導地位的社會裡,青年從小就應學習將注意力集中在人和事上。為了解知識而學習,首先要求學會運用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來學習。學習集中注意力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也可利用生活中的種種機會。」注意力不集中在人們生活中是常見的事,尤其是患神經衰弱長期睡眠不好的病人,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表現多種多樣,如不能長時間看書學習,有的眼在看書,心裡卻在考慮別的事。過幾秒鐘後又想起自己在看書,又強行使自己集中精力,但時間不長又是如此。學生在聽課時,心裡卻想到打球或打牌等別的事。生活中常見的事很多,手提開水對壺中沖,卻把水往爐火上倒,直到爐火熄滅後才知道做錯了事。這些現象自己也感到可笑,但卻為之苦惱,嚴重地影響了工作和學習生活。孩子的心理特徵決定了孩子注意力時間短、易受外界因素干擾等行為特點,所以由於外界事物的干擾而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可以理解的。您可以從以下的方面著手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首先,為孩子制定一些有目標的活動並認真執行,這樣可以培養孩子活動的目的性,不會無所事事的浪費時間。家長要和孩子商量並共同制定這樣的活動表,例如我們可以在星期二一同看一本書或者在星期三畫一張畫等等, 讓孩子在有計劃的狀態下從事有目標的活動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其次,您在孩子進行看書或者是遊戲等活動的時候,應該為孩子創立一個比較有氣氛的環境。讓孩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進行閱讀或遊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進行閱讀之前和孩子共同選擇一般喜歡的圖書,在閱讀的時候和孩子一同進行閱讀,和孩子討論分享故事的內容和感想。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孩子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同時家長應該注意的是不要對於孩子的想法和行為橫加干涉,應該給孩子發表意見的空間;不要讓孩子認為家長就像監工一樣;要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等等。這樣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能保證孩子有興趣、有自信心參與這樣的活動。 再次,孩子在進行看書或遊戲的時候,不要一次給孩子過多的玩具或是圖書。在活動開始前應該幫助孩子進行選擇,這樣活動才會有目的性。例如在遊戲開始時,家長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面上,讓孩子一會兒玩一樣、什麼都玩不長,這樣的遊戲是沒有意義的。遊戲質量的高低不在於玩具的多少,也不在於玩具價值的高低,而在於孩子在遊戲中獲得了怎樣的發展。家長要在孩子遊戲的時候對孩子加以引導,關注孩子遊戲時的注意點在什麼地方,一旦孩子的興趣已經轉移,家長可以通過轉變遊戲方式或者結束遊戲來保持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孩子在活動時注意力不集中不外乎外界干擾因素過多、可供選擇的活動太多和本身對於活動不感興趣,所以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孩子屬於那種情況再對症下藥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不同年齡孩子的基礎注意維持時間是不同的~3-6歲孩子的注意時間在5-15分鐘之間,上小學之後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延長到20分鐘或以上,這尤其指當孩子完成困難任務的時候,當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可以維持的較久,比如看動畫片、玩自己喜歡的玩具等。如果連這樣注意時間都達不到,會有些問題。針對注意不集中的改善,您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更容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投入注意力,對相對來說困難的任務或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則比較難以集中注意力;比如看動畫片,電視畫面一般來說是快速轉換的,並且形象鮮明的,使孩子的注意力能夠跟隨;玩玩具孩子可以動手,這就跟他所做的事情之間發生了互動,容易調動孩子的興趣;而做作業,對孩子來說會是困難的、需要時間的,有第二天老師檢查的壓力,所以孩子比較難以集中注意力去投入。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需要注意和投入的事情並不一定是他所感興趣的,而這是孩子成長所必須面對的,比如做功課、聽講、集中精力解決一道難題等;所以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的注意內容,以下是具體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2、 給孩子適宜的引導和培養:(1) 為孩子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孩子的注意力有時候是被大人「破壞」的):在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過程中,在孩子完成任務或者自己探索的時候,需要給予孩子安靜簡單的環境,對於孩子集中注意力並且有意識的發展注意力有很好的幫助。因為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比較差,會因為受到新異刺激而發生轉移,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排除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保護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孩子完成任務和自發探索的地方應相對安靜,在孩子進行的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對其進行打擾,還要把一些花哨的小裝飾品小玩意兒和小零食等拿開,大人也要避免在這個時候去「關心」孩子,「你喝點牛奶吧」、「你在幹什麼呢?要不要幫忙?」、「你幫我做個事情吧」,保護好孩子專心做事時寶貴的注意力;(2) 跟孩子一起過有規律的生活: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增加註意力的穩定。也要保證孩子的生活動靜相宜,不同性質的生活之間有所轉換,但不要強求剛做完運動或處於興奮狀態的孩子馬上安靜下來,從事較難的學習任務,這也是有違人的神經生理的規律的;另外,孩子的注意時間也是有限的(指完成對孩子有難度的任務時,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切忌強迫孩子一直坐著,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3) 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當孩子玩兒玩具的時候,也要關掉電視機;做作業的時候,不要放音樂;(4) 跟孩子一起玩兒「自我約束力」的遊戲,並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您可以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情境幫助孩子增強多刺激下的自我約束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說「音樂木頭人」的遊戲,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大家一起做各種有趣的動作,當音樂停下來的時候(一位家長控制音樂),大家要保持剛才音樂停下來時的一個動作一定時間,直到音樂再次響起。如果動了,可以有一個小小的懲罰。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張圖片一段時間,之後把圖片移走,跟孩子一起講講圖片中的東西,講得多的人可以獲得「積分圖標」(小粘紙,三到六歲孩子喜歡的「精神獎勵」),這樣也可以鍛煉孩子的注意廣度,而注意廣度是注意力品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5) 鼓勵孩子從事所喜愛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運動可以促進注意力的品質,也可以釋放掉一些孩子的能量(小孩子都是精力很旺盛的),對保持注意時狀態有促進。當然,運動時全力投入協調身體的能力,也會被孩子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所以規律的從事體育鍛煉,對孩子的注意發展有幫助;
推薦閱讀:

今日精選段子:注意!一頭老母豬要與您配對!
70、80、90後的南昌人都注意了!你們的銀行卡「升值」了!
孕媽媽注意:怎樣會導致流產
舞蹈練功注意事項
高血壓在平時生活習慣和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TAG:電視 | 注意力 | 影響 | 集中 | 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