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篇----冬季
07-01
一、冬季養生養腎為重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跟人的骨骼血液、皮膚乃至牙齒、耳朵都有莫大的關係。 腎藏精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精有精華之意,指人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腎所藏的精氣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是構成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所以說「腎為先天之本」,有賴於後天之精的不斷充實壯大。「後天之精」來源於攝入的飲食,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營養,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經代謝平衡後的剩餘部分,藏於腎,以備不時之需。當五臟六腑需要時,腎再把所藏的精氣重新供給五臟六腑。所以腎精的盛衰對各臟腑的功能都有影響。 腎所藏之精化生為腎氣,腎氣的充盈與否與人體的生、長、壯、老、死的生命過程密切相關。比如,人七八歲時,腎氣逐漸充盛,所以有換齒長發的變化;到青春期,腎氣充盛,男子就能產生精子,女子開始排卵,出現月經,性機能也逐漸成熟,有生殖能力;到老年,腎氣漸衰,性機能和生殖能力也隨之逐漸減退而消失。 腎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謝、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具有濡養、滋潤臟腑組織作用的津液輸布全身;二是將各臟腑組織代謝後的濁液排出體外。而水液代謝過程的實現,主要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腎有司開闔的作用。開,則水液得以排出;闔,則機體需要的水液得以在體內瀦留。如果腎的氣化正常,則開闔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闔多開少,則出現尿少、水腫;開多闔少,則尿多、尿頻。 腎為先天之本,有的人生活中注意保養,損耗不大,衰敗的情況比較輕,有的人年輕時損耗比較大,到老時則比同齡人衰敗嚴重。所以說,養生要從年輕時做起。 腎主納氣 納是收納、攝納的意思。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從而保證體內外氣體正常交換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所以腎的納氣功能正常,則呼吸均勻和調。如腎虛不能納氣,會出現呼多吸少,吸氣困難,一動就喘得厲害等癥狀。 二、 冬季如何養腎 歷代養生家通過實踐證明,寒風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確是保養腎氣的最佳時節。 中醫以為,腎有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等功能,被稱為「先天之本」。腎虧精損是引起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許多養生家把養腎作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養腎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養精保腎。人體衰老與壽命的長和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腎氣的強弱。《黃帝內經》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壽世保元》云:「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適當節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慾,傷其腎精。」以上養生家提示我們,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精的充堅與否,亦是決定人們延年益壽的關鍵。精氣流失過多,會有礙「天命」。冬屬水,其氣寒,主藏。故冬天宜養精氣為先,對性生活有節制,以益長壽。 食葯粥溫腎元,填補精髓。腎中精氣有賴於水谷精微的供養,才能不斷充盈和成熟。冬天氣溫較低,腎又喜溫,腎虛之人通過膳食調養,其效果較好。補腎食品有多種。冬天一般可以選用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龍眼肉等溫性食物。 腎虛有陰虛、陽虛之分,進補時對症用膳,方可取得顯著效果。腎陽虛可選服羊肉粥、鹿腎粥、韭菜粥等溫腎壯陽之物;腎陰虛宜選服海參粥、地黃粥、枸杞粥等滋補腎精之品 。 適當運動,健腎強身。肢體功能活動。包括關節、筋等組織運動,由肝腎所支配,因而有肝腎同源之說。善養生者,在冬季更注重鍛煉身體,以取得養筋健骨、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效。鍛煉時運動量要適當,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只要持之以恆,定能達到健腎強體之目的。 起居保健:《黃帝內經》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識是,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點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的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則保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來,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還必須保持室內溫暖恆定。若室溫低則易傷元陽;室溫過高,室內外溫差大,就很容易外感。 冬季穿衣以輕、軟、暖為宜。但不宜穿的過多,多則生熱出汗,遇冷空氣極易感冒。寢室既要保暖,又要通風。勿當風而卧,勿蒙頭而眠。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起胃脘痛、腹瀉、行經腹痛、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尤其是腳還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的神經有著密切的聯繫,一旦腳受涼,會引起黏膜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等。所以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具體措施是:冬季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也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鞋底要適當增厚,因為鞋底後則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應穿帶毛的長筒皮靴。 此外,可做搓頭皮、揉太陽穴、乾洗臉之類的保健操,特別要多做一些轉腰、揉腎、嘰齒等健腎活動。腎實則年壽。 三、 飲食調養 1.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增加熱量,保證充足的與其 曝寒和勞動強度相適應的熱能。 2.冬季宜多食的食物:可以多用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 薯等。 3.「少食咸,多食苦」: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 ,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 ,以助心陽,抗禦過亢的腎水。同時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 ,易使脾胃之陽受損。對於正常人來說,冬季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平陽」的原則,也就是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 食品。為了避免維生素缺乏,應多吃新鮮蔬菜,如菠菜、油菜、綠豆芽等。三、起居保健 四、冬季養生宜天人相應 冬三月,從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時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尤其是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生機閉藏,陰氣盛而陽氣潛伏,人體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同化大於異化。那麼,在冬季如何做到「天人相應」,以保持機體陰陽相對平衡呢? 調養情志 動靜有度 醫學認為,腎主水,藏精,在志為驚與恐,與冬令之氣相應。《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濟,心腎相交,方可神清心寧。因此,在冬月閉藏之時,應調養心腎,以保精養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們避免各種干擾刺激,處於淡泊寧靜狀態,方可使心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給人以愉悅之美。 由於冬季朔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變得萎靡不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冬天易引發抑鬱症,使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懶得動彈。這就要求在情志養生方面,應做到,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應到外面曬太陽,堅持適度鍛煉和參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並注意動靜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神,體健神旺,可一掃暮氣,精神振奮,充滿朝氣。 起居有常 心身安康 冬三月,應以斂陽護陰,養「藏」為原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清代石成金在《養生鏡》中告誡人們:「冬三月乃水藏閉澀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這就要求在起居方面,做到作息有時以順乎自然規律。早睡以養人體陽氣,待日出後起床以養陰氣。有利於人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在穿戴睡卧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冬衣伸足卧,則一身俱暖」的名言,穿的內衣、棉襖、棉褲以純棉布為宜,和暖貼身,再套上外衣,可抵禦寒冷;冬季手腳易凍,外出要戴手套;鞋襪宜保暖透氣、吸濕性好,鞋底要防滑,腳暖則一身皆暖和舒暢。冬季北方多睡火炕,近些年來用電熱毯者日益增多,無論採取哪種,以溫度適宜為好。同樣,無論是用火爐、暖氣或空調,室溫宜18℃~20℃左右,且忌溫度過高,以免內擾陽氣,使之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痰熱瘀血,至春就會發溫病、時病、或誘發宿疾復來。此外,冬令養生要特別注意節制房事,以固護陰精。 冬練三九 筋骨強健 「冬練三九」,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鍛煉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實踐證明,冬天怕冷,終日緊閉門窗,戀床、睡懶覺,或在空氣污染的室內通宵打麻將、玩撲克,極易導致體質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長期堅持冬季鍛煉的人,耐寒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也是預防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的良方。 冬季鍛煉,要因人因地制宜,如身體較弱的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病不宜外出者,可在室內鍛煉,做強身按摩、導引、練氣功、保健功、在陽台上打太極拳等;凡是身體好者都應積極到戶外鍛煉,如長跑、競走、武術、滑冰、滑雪、做健身操、打球、冬泳等。少年兒童可選擇跳繩、踢毽、跳橡皮筋、做遊戲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冬泳,這是一項融空氣浴、日光浴、冷水浴為一體的鍛煉方式,當肌膚受到冷空氣、冷水的刺激後,會急劇地收縮,隨後又擴張,皮膚變得潮紅。請莫小覷這一現象,可是極好的血管體操,對改善和增強血管的彈性,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並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對體溫的調節功能,抵禦寒冷的侵襲;還可使造血機能得到加強,預防貧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鍛煉時要注重自我保健,冬天早晨外出鍛煉,以太陽出升後為宜;不要在寒潮過境時的大風、雨雪、大霧中鍛煉。冬季鍛煉要注意預防感冒、凍傷,尤其是中老年人、兒童不要在冰雪路滑的場地上跑步、玩耍,以免摔傷和發生骨折。鍛煉前應作好準備活動,活動肢體,以防止肌肉、筋腱拉傷和關節扭傷。開始鍛煉時不可脫衣服,待運動身上暖和時再脫去厚衣服,運動後要及時穿上,如內衣被出汗浸濕應更換衣服。外出活動時應戴帽子、耳套和手套,以防皮膚凍傷。 科學進補、身體如虎 我國民間有「冬補三九」的習俗,是防病強身的傳統方法。冬是腎主令之時,要順應腎主閉藏,藏精及冬至後陽氣萌生的自然規律,適度地冬令進補,可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以促使體內陽氣的升發,增強抵抗力,起到預防開春溫疫流行的作用。 冬令進補首先是食補,採取食補者應先請中醫進行診斷,根據機體的陰陽盛衰、虛實寒熱,因人而補。 偏於陽虛者,以羊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宜,可起到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效。《飲膳正要》認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偏陰虛者,以食鴨肉、鵝肉為好。鴨肉性甘寒、有益陰養胃、補腎消腫、化痰止咳作用 。鵝肉性味甘平、鮮嫩鬆軟,清香不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鵝肉可「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民間有「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諺語。此外,鱉、龜也是滋陰佳品,可適量食用。值得提及的是,多數認為冬令只吃肉類才算進補,殊不知,肉類食物屬於酸性,如天天以牛、羊肉和禽肉進補不利於健康。所以,要配合各種粥及瓜果蔬菜食用,如玉米紅薯粥,小米紅棗花生仁粥、菜粥等,常吃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油菜、菠菜、鮮藕、綠豆芽、食用菌等。葷素搭配既有利於酸鹼平衡,又可預防冬季維生素A、B2、C缺乏症。 其次為葯補,採用葯補者更應分清陰陽、氣血虛實,辨證選用。屬於氣虛者可服用人蔘、黃芪等補氣葯,如可用人蔘,每日3~5克,文火煮沸20~30分鐘,每日服用1次,連服4~5天。陰血虛者可服阿膠,將阿膠250克,放入350毫升黃酒中浸泡2天,然後加入清水250毫升及適量冰糖,置鍋內隔水蒸燉至全部溶化,冷卻備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加開水送服。若服用中成藥,屬於心陰虛,心悸失眠者,可服天王補心丹;腎陰虛、常盜汗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心脾兩虛、氣血雙虧、頭暈納差者,可服人蔘歸脾丸或十全大補丸等;陽虛四肢厥冷者,可選用鹿茸膏、金匱腎氣丸。若採用藥酒進補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體質的寒熱虛實,分別選用十全大補酒、國公酒、枸杞酒、苡仁酒、蟲草補酒、山藥酒、參茸酒、人蔘酒等滋補性藥酒。一日1~2次,每次以25毫升為宜。 五、 冬季養生進補20忌 1冬季忌凡虛必補 「虛則補之」是冬季葯膳進補的基本原則。但是,虛有陰虛、陽虛和氣虛、血虛之別,不能凡虛必補。如果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再者,根據中醫的先後緩急的治療原則,冬季用藥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則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進補,其中有急性病和慢性病發作者,原來吃補品的應暫停進補。還有,在消化道疾病發作期,一般不宜進補,如果直接進補則適得其反。 冬令進補,一方面要防止無虛濫補。濫補不但徒耗藥品,而且會擾亂人體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另一方面還要防止虛不受補。這是指體弱者進補之後,病痛不減,反而還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主要原因是陰虛火旺或氣陽兩虛,進補助火。 2冬季老年人忌凡補必肉 中醫認為,動物性食物是冬季補品中的佳品,不僅有較豐富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是,冬季老年人忌凡補必肉。 因為,肉類食品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冬季進補中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老年人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容忽視蔬菜的進補作用。 3冬季進補忌重「進」輕「出」 在冬季生活中,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天天有葷腥,餐餐有油膩。從保健的角度講,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因此,在冬季進補的同時,也應重視及時排便和通暢的作用。所以,冬季進補忌重「進」輕「出」。 4冬季進補忌恆補不變 在冬季進補的過程中,有些人喜歡按自己的口味,專門服用某一種補品或只食用一種食物。殊不知,這種做法對身體健康不利。 因為,冬季進補所用的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久服、多服某一種補品或只食用一種食物,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所以,冬季進補忌恆補不變。 5冬季進補忌越貴越補 一些價格昂貴的傳統補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所以,冬季進補忌越貴越補,而應根據身體需要來確定葯膳。 6冬季進補忌只靠補藥 冬季進補,對於為了健身長壽的人來說,只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加強運動鍛煉,根據身體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飲食,多用大腦,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養生。 7冬季體虛進補四忌 所謂體虛進補,中醫稱為調理。一般是因為體質比較虛弱,或者病後未完全康復,或者慢性病患者身體十分虛弱,常常進行調理。這類患者在進補時應注意如下四忌: 第一,服用滋補藥時,忌食蘿蔔、綠豆等一類食物。特別是服用人蔘時,常習慣稱蘿蔔、綠豆等(包括豆製品、粉絲)是「解藥」,意思是它們會破壞人蔘中的有效成分。傳統的中醫藥理論講這兩味葯是「解藥」,主要是指蘿蔔的消食導滯作用和綠豆的寒涼解毒功能會使人蔘的作用不能發揮,人蔘的甘味補氣生津的療效將大大減弱。應該說,兩者忌同時服用。從藥理上講,萊菔子含有的大量脂肪油加快了人蔘有效成分的排泄,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時就已離開了體內,達不到進補的目的。 第二,服用滋補藥時,忌食用滋膩的食物。由於滋補藥多為補益壅滯之品,對於消化不良患者來說,先服用一些理氣和開胃之品以開路,讓胃氣的功能恢復正常,有利於補益葯食的消化吸收。所以,日常用膳食,消化功能不佳者忌食用補膩之品,否則容易造成積聚難散,有礙消化、吸收。 第三,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時,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圓一類偏溫性食物。體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種,而補益食品多分偏寒性和偏溫性兩類。如對於陰虛、血虛者,特別是有虛熱時,忌食用狗肉、羊肉、核桃、桂圓等一類偏溫性的食品。在冬天,對於陰虛火旺的患者來說,吃羊肉火鍋,則更容易助火生熱,火氣也就更大,嚴重者會引發口瘡、口乾咽燥、夜寐不安。有的患者入冬怕冷,但同時會在傍晚時生火,出現口舌乾燥、心煩等癥狀。此時如急於進補,不但不會產生療效,反而會產生弊端。 第四,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忌食用甲魚、海參、蛤蜊、百合、木耳一類偏寒滑腸食物。對於陽虛、氣虛者,特別是有虛寒時,忌食用這類偏寒滑腸的食品。 8冬季陰虛調補三忌 中醫認為,陰虛臨床癥狀為頭暈眼花、心煩、易於激動、失眠心悸、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在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和飲食調補方面,應注意如下三忌: 第一,忌吃辛熱、甜味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調中,忌多放蔥、姜、蒜等一類辛熱調味品。至於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製品更應忌吃。否則,輕者容易引起口乾咽燥,重者會引起大便燥結,甚至出現出血癥狀。 第二,忌吃海鮮等發物。如黃魚、帶魚等。尤其是在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中,大部分表現為陰虛火旺的癥狀,在用滋陰降火藥物治療時,如果食用海鮮,如火上澆油,會加重病情。 第三,忌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患者消化功能虛弱者,忌吃不易消化的肉類補益食品。因為陰虛患者常常出現大便燥結,宜在幫助消化的葯食中加入一些潤腸之品。否則,食物不消化,只能加重病情。 9冬季陽虛調補三忌 中醫認為,陽虛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怕冷,少氣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舌苔潤滑,脈微細、沉遲無力等。在服用補益身體的食品和飲食調補方面,應注意如下三忌: 第一,忌濫用溫補腎陽的食品。如服用鹿鞭、牛鞭、羊肉等藥物時,應注意觀察有無虛火的病理現象,否則容易助火動血,產生病變。同時,還應注意胃納如何。不少陽虛患者,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如不先投健運脾胃的藥物,容易造成脘腹悶脹、濕濁內生、舌苔厚膩等癥狀。 第二,忌吃寒性食品。如柿子、黃瓜、藕等,均屬寒性食品。陽虛之人食用,容易內生虛寒,全身怕冷,脘腹時感冷痛,大便溏稀,再食用寒冷之物,則寒象更甚,使陽氣更傷。 第三,忌吃厚味膩滯食物。陽虛患者容易氣血流行不暢,在調補時忌食用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厚味膩滯食物。 10冬季進補忌濫服鹿茸 中國人向來講究冬季進補,而鹿茸是中國人心目中的高級營養滋補佳品之一。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冬季忌濫服鹿茸。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馬鹿等的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濕,味甘咸,具有補精髓、助腎陰、強筋骨等功能,屬溫補類藥物。鹿茸精注射液則是從鹿茸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滅菌溶液。因鹿茸中含有激素樣物質及骨質、膠質、蛋白質、鈣、磷、鎂等成分,可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活力,消除心肌疲勞。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腎陰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肢冷腰酸、神經衰弱、食欲不振、崩漏帶下以及遺精、陽痿、不孕等多種機能病變。如對症下藥,確有良效。 但是,不少人卻把鹿茸視為萬靈藥,也不分析自己的體質及是否對症,就到市場上買來鹿茸膏、鹿茸精,擅自服用或注射。結果,花錢買來一場大病。鹿茸是補陰之物,只能用於腎陰不足的患者,如果是陰虛或陽氣偏盛而出現兩顴發紅、盜汗、五心發熱等癥狀的患者,切不可濫服,如必須服用,應有醫師指導。 11冬季進補忌亂服壯陽葯 寒冬臘月是進補壯陽的極好時機。所以,一些體弱多病者和某些婦女,總想服用一些壯陽葯治病或禦寒。特別是新婚夫婦,由於過度勞累,加上性生活缺乏節制,身體變得虛弱。其中,有些人進補後效果好,有些人進補後反而加重了病情。其理何在? 壯陽葯多具有類似性激素的作用,它的功效可概括為壯腎陽、益精髓、強筋骨、興奮性機能,主要適用於陽痿、早泄、性慾減退、小便清長、形寒肢冷、白帶清稀如水或宮寒不孕等腎陽虛患者。入冬進補鹿茸、冬蟲夏草、紅參、狗肉、羊肉、參鹿補膏、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十全大補膏等,都能起到補陽禦寒的作用。如鹿茸能提高機體的工作效能,減輕疲勞,改善睡眠,促進食慾,改善陽虛癥狀時能量代謝低的病理變化,增進年老體弱者病後的身體康復。 對於新婚夫婦來說,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適當地加強營養,好好休息,身體是可以很快恢復的。但是,如果隨便服用一些所謂的「壯陽葯」,以尋求刺激,往往會使身體造成損傷,以至後患無窮。只要生理上沒病,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肉、蛋、牛奶、魚、豆類等,就可以滿足人體的需要了。 任何藥物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都是有選擇的,壯陽葯也不例外。所以,冬季進補忌亂服壯陽葯。 12冬季忌補阿膠的女性 冬季雖然是女性進補阿膠的季節,但不是每位女性都適宜,必須按體質進行,忌盲目地、不分青紅皂白地「蠻補」,否則,不僅沒有補養作用,而且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強壯體質的作用。因此,體質虛弱、怕冷、容易感冒的婦女,適當服用阿膠,可以起到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對於由便血、月經量過多引起貧血的女性,阿膠有增進機體凝血、止血、改善貧血的作用。對於月經周期紊亂,超前錯後的虛弱患者,阿膠有較好的調經作用。對於肺虛陰虧、乾咳無痰以及陰虛陽枯的習慣性便秘者,阿膠有止咳、通便的作用。 但是,阿膠同其他補藥一樣,有內熱較重、口乾咽燥、盜汗烘熱等癥狀的婦女忌服。 13冬季進補兒童忌食用人蔘食品 冬季,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補身體、健腦,錯誤地將人蔘食品當成營養品。其實,孩子盲目地服用人蔘食品,對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人蔘食品越來越多,不少被冠以「保健食品」,特別受到人們的青睞,尤其是受家長們的歡迎,如人蔘糖、人蔘餅乾、人蔘奶粉、人蔘麥乳精、人蔘可樂等。這些東西,如果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用是有益的,而兒童卻忌食用。 因為,人蔘有促進激素分泌的作用,如果兒童吃了大量的人蔘食品,便可以發生性早熟,嚴重影響正常發育。 從社會上銷售的各種人蔘食品來看,均不註明兒童禁用,而那些盼望孩子身體健壯的家長,有意專買人蔘食品給孩子吃,這對孩子的健康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因此,我們提醒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吃含參食品,以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 14冬季進補兒童忌用滋補藥 人蔘、鹿茸等,歷來被視為冬季滋補珍品。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學習,特意買些滋補藥,給孩子增加營養。其實,這種做法得不償失。 在服用滋補藥後,會使兒童鼻孔經常出血、口乾舌燥、大便不通,時間長了,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中醫從不用人蔘給孩子治病。 人蔘有生津安神、滋補強壯、益肝健脾的功效,但服用人蔘(或人蔘蜂王漿)並非人人皆宜,更不是多多益善,它只能作為補品,對病人恢復健康、強身健骨起到輔助作用。如果不根據身體需要,不分青紅皂白亂服濫用滋補藥,就會適得其反,產生不良後果。所以,冬季進補兒童忌用滋補藥。 15冬季動脈硬化患者忌進補人蔘 人蔘作為冬季一種高級營養補品,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但是,動脈硬化患者及高血壓患者是忌服用人蔘的。因為,人蔘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質。它是一種具有蛋白特性的肽類物質,其中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這種抗脂肪分解的物質能抑制體內脂肪的分解,促進組織器官的脂肪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對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16冬季慢性腎衰病人忌用補藥 中醫認為,慢性腎衰屬本虛標實之證,雖有脾腎氣虛甚或陽虛之證,但根據濕熱之邪貫穿始終的特點,對慢性腎炎的治療應正確辨證施治,在治水補虛時應審慎使用溫補方法,特別是冬季忌用附子、肉桂一類溫燥性補藥。 慢性腎衰在濕熱蘊阻、耗氣傷陰的階段,治當補脾益腎,化濕清熱,用生黃芪、党參、白朮、生地、丹參、知母、黃柏、川斷、寄生等;在正氣虧損、濕熱內盛的階段,治宜益氣養營,化濕清熱,和胃泄濁,黃連溫膽湯加減,常用生沙參、黃連、半夏、竹茹、土茯苓、生白朮、黑大豆、晚蠶砂等。由於本病的病機主要是濕熱久羈,致氣陰及營血耗竭,氣損雖可及陽,但陽虛處於從屬地位,氣陰復則陽虛自復。附子等剛燥藥物,更傷陰血,誤助濕熱濁邪。可待濕熱之證基本消失之後,酌情調整健脾補腎、益氣養血的藥物,溫補以溫潤為主,切忌溫燥之類的補藥。 17冬季進補忌以葯代食 在冬季進補中,有些慢性病人重葯補輕食補。其實,葯補不如食補。 冬季進補,葯補與食補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二者又略有不同。補藥的特點是既可治病,又可滋補;食補則是以補養為主,治療為輔。葯補所用的葯,「是葯皆有毒」,用時不可不慎,必須對症下藥。食補所用的都是可吃的食物,一般不存在毒性的問題,服用安全,既不傷膚,又不苦口,人們樂於採用。歷代名醫均認為,「藥物多用於攻病,食物多重於調補」,說明了食療食補的重要性。所以,冬季進補忌以葯代食。 18冬季服用補藥忌摻酒 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年老體弱與病後體虛的人,服用些相應的大補藥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把葯摻進酒里喝,對身體危害很大。 大補藥的主要成分是人蔘、鹿茸、三七、蜂王漿等,每種大補藥均以兩種以上藥物混合製劑。這種混合的大補藥製劑,其藥理主要作用是強心提神、補精益髓、活血助陽。大補藥大熱性質,如果再摻酒喝,便會使體內熱上加熱,迅速產生某些惡症。如心動過速、血壓升高、頭暈腦漲、耳鳴眼花等,甚至出現周身震顫、狂躁不安、呼吸急迫、喉部痙攣。有的還會發生凝血機制障礙,如紫癜淤斑、黏膜出血、心腦栓塞、嘔血、便血,危及生命。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會使病情惡化,甚至發生暴亡。 另外,大補藥摻酒,會使葯中某些成分破壞或轉為毒性物質,喝後對身體危害也較大。所以,冬季服用補藥忌摻酒。 19冬季流行性感冒患者忌進補 一般來說,屬於輕度感冒,雖有清涕鼻塞,但無發熱現象者,還是可以服用補藥的。但是,如果是重感冒,並伴有頭痛發熱,最好暫緩服用,這樣可以避免外邪不清。否則,不但浪費財物,還會使感冒癥狀遲遲得不到改善。 臨床上還可以看到易感冒者經常傷風,一月數次,連綿不斷。對此,中醫認為主要是正氣不足,衛氣不固,腠理疏鬆,風邪乘虛而入引起,是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和氣血兩虛所致。對這樣的體虛感冒,可通過預防,改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平常除加強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外,還可以在驅除外邪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施補,如氣虛選用黃芪、党參、太子參、大棗、十全大補膏、人蔘蜂王漿;腎氣虛選用紫河車、冬蟲夏草、附子等;氣血兩虛選用十全大補丸(膏)、八珍丸、人蔘養榮丸。當然也可選用黃芪30克、當歸9克、白朮10克、防風6克水煎服,對調養身體、預防感冒也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流行性感冒來勢猛,病情重,熱度高,病者一般是忌進補。但平時若以党參、白朮、茯苓等健脾補氣,對提高身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無疑是有利的。 20冬季吃補藥忌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它能與補藥中含有的皂苷、生物鹼結合,產生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大大地降低補藥的補益作用。冬令進補常用的人蔘、黃芪、首烏、熟地等補藥,都含有較多的生物鹼和其他活性物質。所以,冬季在服用補藥時,忌同時喝茶,更不能以茶代水送服補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