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百科

社會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一門基礎性分支學科,它是在心理學、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和哲學交叉融合中產生的。社會心理學誕生於1908年,E.A.Ross出版《社會心理學》,W.McDougall出版《社會心理學導論》。

  G.W.Allport(1897-1967)

  F.H.Allport(1890-1978)  著名心理學家F.H.奧爾波特(F.H.Allport)(1924)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意識的學科。G.W.奧爾波特(G.W.Allport,1954)認為社會心理學試圖了解和解釋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怎樣受他人的現實的、想像的和隱含的存在所影響。D.Myers(2006)則認為社會心理學是一門就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互相關聯的種種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學科。  社會心理學包含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社會行為是人對社會因素引起的並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反應和反應系統。社會心理是社會刺激與社會行為之間的中介過程,是由社會因素引起並對社會行為具有引導作用的心理活動。社會心理活動不僅與個體所處的即時情境有關,而且與其過去形成的經驗以及個體的人格特徵有密切關係。  社會心理學的內部架構包括社會認知、社會影響、社會關係等等。  社會認知包括自我知覺(自我意識),社會化是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社會化需要較長的生活依附期,較好的遺傳的素質。社會化的主要載體包括家庭、學校、大眾傳播媒介等等。社會認知還包括社會知覺和歸因,社會知覺是指個體對他人、群體和社會的知覺。歸因,指個體根據有關信息、線索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歸因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看成是業餘社會心理學家,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經驗歸納出來的,關於行為原因與行為之間的聯繫的看法和觀念。社會認知還包括社會態度,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的總的評價和穩定性的反應傾向。  社會影響包括從眾、依從和服從。從眾指個體的觀念與行為由於群體直接或隱含的引導或壓力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它的本質是個體受到社會某種影響之後產生的一種適應性行為或反應。從眾行為作為個體處理與群體關係或與情境的關係的一種方式,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調節自我的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重要的心理機制。依從是個人因為他人的期望壓力而接受他人請求,做出別人期望的行為的現象。社會影響還包括說服,指個體由於接受新的信息和意見,導致自己的態度發生變化的過程。社會影響還包括群體影響,指是個體在群體的作用下,思想、情感和行為發生變化的現象。  社會關係包括侵犯與利他行為,侵犯行為簡稱侵犯,也稱暴力行為,是一種違背社會規範的有意的傷害行為。利他行為是一種不希望任何回報的助人行為。社會關係中還有溝通與人際關係,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和非語言途徑進行的信息交流過程。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直接交往形成起來的相互之間的心理聯繫。它強烈地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成功和幸福感。社會關係中還有人際吸引與親密關係,人際吸引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納、喜歡和肯定的一種關係。  另外社會心理學中還包括社交情緒,它是人際交往中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的社會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人的社會需要獲得滿足,就會伴隨積極的情緒體驗;否則就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  作者:梁飛
推薦閱讀:

風水百科:馬寶寶取名用哪些字好
張東武(國家一級拳師)—搜狗百科
楚昭王(春秋楚國君主熊壬)—搜狗百科
海獺為什麼捂住眼睛或者揉臉?
九天玄女(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搜狗百科

TAG:心理 | 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