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錢幣收藏研究的意義
故宮博物院從2004年開始,用了7年時間,對院藏文物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理,弄清了藏品「家底」,對外公布了藏品總數為1807558件(套)(不包括滯留在南京博物院的10萬餘件故宮南遷文物。)。故宮在認真清理的基礎上,計劃編印《故宮文物藏品總目》並向社會公開發行,這是與故宮文物的整理、研究結合在一起且互相促進的工作。屆時大家將會對故宮藏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故宮的文物藏品,依據不同質地、形式和管理的需要,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銘刻、雕塑、銅器、陶瓷、織綉、玉石器、金銀器、珍寶、漆器、琺琅、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錶儀器、帝後璽冊、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善本文獻、外國文物和其他文物等,共25大類69小項。
故宮藏錢幣的數量,2006年6月的統計是,「故」字型大小8747件,「新」字型大小4167件,共12914件,均為銅器。加上這次7年清理時文物管理處移交給古器物部金石組的10箱13萬枚清代各朝未流通的錢幣,共有錢幣14萬餘件。
故宮藏錢幣不僅有中國錢幣,也有不少外國錢幣,從英、法、比、意,到亞洲的印度、日本的貨幣都有。鴉片戰爭後香港殖民地的港幣也有,如故00082466,香港一千銅幣,銅質,1865年。中國歷代錢幣從戰國時期到民國,各時期的都有,但不成系列。
錢幣的材質,金、銀、銅都有。如故00231439—故00231452,承乾宮屋脊寶匣內取出的「天下太平金錢幣」,就沒有歸為錢幣,而是作為金器收藏。故宮藏有清代金器約2200件,主要為清宮遺存。分為禮器、祭器、冊、寶、生活用具、金幣、首飾、宗教用品等,數量多,品種全,是清代金器作品的主要集合地。這些金幣也是錢幣,但在故宮沒有歸為錢幣。
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為院中現所負責典藏且主權屬於台北故宮的所有文物,有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遷台文物2972箱、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台文物852箱、日本政府歸還大陸無主文物49箱、司法行政部移交日偽機關印章一批以及台北故宮在台接受捐贈與蒐購所得文物等共五個部分。1991年5月24日,台北故宮院藏文物全面總清點工作完成,所藏曆代文物有了一個準確數字。書畫、瓷器、玉器、雜項珍玩、善本圖書、檔案文獻這些與錢幣無關的類別我們不去管它。錢幣,故博、中博都沒有,中研院民族所移交1件,日本歸還6件,佔總數的0.10%;新增的有捐贈1489件,收購5456件,合計新增6945件,佔總數的99.9%。錢幣總數6952件。(這是截止2007年8月2日止的台北故宮典藏文物數量統計)
因此,我們可以說,清代宮廷流傳下來的古錢幣,基本上留在了北京故宮,沒有遷運到台北故宮去的。
北京故宮的藏品是以清宮舊藏為主,輔以歷年收購、私人捐獻及考古發掘之器。錢幣藏品,即便不計這次文物管理處移交給古器物部金石組的10箱13萬枚清代各朝未流通的錢幣,也應是以清宮舊藏為主。清宮舊藏以外的,主要是指:抗戰勝利後,故宮博物院北平本院接管和收購了一批散失在外的故宮舊有文物和物品,還接受了很多私人收藏家捐獻的文物。特別是1949年以來通過政府撥交、接受捐贈等途徑,故宮文物藏品進一步充實,其中就有古錢幣。如從新8564「齊去化」開始的,至新8847,收購自外僑普勞德,但裡面既有錢幣,也有青銅器、銅鏡、金屬雕塑、外國文物等。
另外,清宮流傳下來的錢幣也並不止這14萬餘件。1954年,北京故宮制定了以清理文物、處理非文物、緊縮庫房、建立專庫為主要內容的《整理歷史積壓庫存物品方案》以及《清理非文物物資暫行辦法》,開始了全面整理工作。1954—1959年,成立了處理非文物物資審查小組,政務院批示由中央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及故宮博物院組成故宮博物院非文物物資處理委員會,先後共處理各種「非文物物資」70萬件又34萬斤。處理的「非文物物資」中是否有錢幣,還有待核查。另外,故宮從1954—1990年撥給外單位的文物共84000件另87斤1兩,撥給單位包括國內外各博物館、事業單位、企業、人民團體、科研機構、寺院、學校、國家機關、電影廠等。所撥出的文物以器物類別計,包括陶瓷、銅器、玉石器、漆器、琺琅器、織綉、繪畫、法書、銘刻、雕塑、雕刻工藝、其它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錶儀器、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古籍文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等。其中就有印章錢幣,歷代錢幣,蘇區鈔票等等。當時故宮的工作指導思想上有「甩包袱」的想法,將批量的認為重複品太多的文物撥調出來,「撥交」出去給其他單位用。錢幣應該是主要的文物類別。具體是什麼,數量有多少?撥給了哪裡?
在故宮博物院現有可移動文物藏品的180多萬件(套)中,14萬餘件古錢幣,約佔藏品總數的8%。
二、故宮博物院藏錢幣來源初探清宮舊藏古錢幣的來源,迄今沒有人探究過。
1.歷代皇家收藏的承襲
故宮的收藏,可以上溯到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宋代宮廷收藏宏富,宋徽宗尤嗜收藏,靖康之亂,圖籍、書畫寶器,悉歸於金;宋高宗南渡,遷都臨安,又積極搜集。南宋滅亡,臨安未遭兵革,元相伯顏派郎中董祺將南宋收藏由海運到大都,即今日的北京。元為明所滅亡,明將徐達將元內府所藏,全部運到南京;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後,這些寶物又由南京運到北京。明代亡國,這些宮廷藏品幾乎無損失地歸為清宮收藏。中國歷代宮廷收藏的許多珍貴文物中,應該有錢幣。
2.進呈的物品
清代除承襲前朝宮廷收藏外,又著力各方搜求,其途徑之一,進呈物品。專制時代帝王一家天下,逢年過節、萬壽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貢獻,其中又以進書畫、文玩較為討喜。其他珍寶也進獻不少。除過國內進獻外,還有藩屬國貢品、外國禮品等。這些所進之物,往往與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密切關係。是否徵求過古錢幣?還有待挖掘史料。
3.查抄沒收的物品
明珠為康熙時的權相,喜收藏,高士奇、畢沅,都身居高位又精鑒賞,均被抄沒入內府。
4.清廷製作
歷朝歷代都要鑄造自己的錢幣,甚至除了正常的鑄造外,遇到皇帝改元、大的慶典,還有可能鑄錢紀念。清朝鑄幣,故宮所藏為數不少,還有母錢、樣錢,這是故宮錢幣收藏的特點,故宮所藏鑄幣大多沒有發行流通過。
對於清朝鑄幣,檔案中應該有明確記載,有待挖掘。
1924年11月5日驅逐溥儀出宮後成立的清室善後委員會,最重要的任務是點查清宮物品。點查清宮物品,以宮殿為單位,而順序則由入口左側起,逐件編號,依序錄登。因清宮殿堂眾多,善後委員會遂將各宮殿按「千字文」編號,如乾清宮為「天」、坤寧宮為「地」、南書房為「元」、上書房為「黃」等。物品的編號有總號、分號之別:櫥櫃箱架各為一總號,以中文書寫;置放其內之物則屬總號之下的分號,以阿拉伯數字記之。一張小板凳都能成為「天」字第一號,那麼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錢幣自然都在登記之列。根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物品點查報告》,清宮遺留下來的物品,計有117萬件之多。這些文物就成為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其中有多少是錢幣(含古錢幣和清朝貨幣),有待做出統計。當然,當時對清朝貨幣有可能以為不具歷史文化價值而沒有統計在內。
三、研究故宮博物院收藏錢幣的意義皇家收藏的文化價值。皇家收藏的意義就是「國寶」。
但我們要認識到,錢幣收藏不是故宮強項。我們統計錢幣的收藏量,說錢幣收藏的價值,主要不是僅看重複品的總量,而是看不同的品種數和品質。我們不能被14萬餘件唬住,文管處移交給古器物部的13萬件,單位復品以千計,單個品種並不多。「故」字型大小8747件,比之清宮遺存117萬件,不過0.75%,而且復品數量也不少。從這個層面說,故宮錢幣收藏不如錢幣博物館,可能也不如國家博物館,故宮一家博物館的藏品串不起一部中國貨幣發展史。比如,宋代的錢幣種類多,故宮就沒有收藏那麼多種;一個「大觀通寶」,外單位可能各種字體的都有,故宮可能只有一種。主要原因就是歷代皇宮對錢幣收藏不怎麼重視,因而收藏品斷斷續續,不成系列。
對於鑒定的價值。中國古錢幣,除了考古發掘所得外,就是傳世的。故宮所藏的特點是有10幾萬枚清代錢幣,且未曾流通過,都是原包裝,用繩串著,1000枚一串,100枚打個扣,都裝在10個原裝的大木箱里。這些錢幣外界也有,但流通與未經流通的錢幣的區別,就在於沒流通的錢幣都是嶄新的,每串錢與錢接觸非常緊密,摸起來非常鋒利。因而對於鑒定來說,就具有標準器的功用。而且清代的錢幣,有母錢、樣錢,這是故宮錢幣收藏的特點,或許外面見不到。
在故宮,錢幣一直被忽視,尤其是對清朝貨幣,在1924、25年肯定是作為不具歷史文化價值而屬於溥儀私產的那部分,當時只是酌留幾個而已。一直以來,直至今日,故宮對於錢幣價值的認識還是沒有到位的,故宮好東西太多了,一度又定位為藝術博物館,對於書畫、瓷器、青銅重器的認知肯定大大高於古錢幣,因而錢幣被忽略自在情理之中。而且就故宮錢幣收藏的實際來說,對於故宮錢幣收藏研究的意義不宜估計過高。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錢幣的定級。故宮藏錢幣大都沒有定級,需要對藏品認真鑒定,確定是否為文物並評判其等級。以前故宮在文物之外,列有資料,今天已經在重新認識,確定為文物是不成問題的。
故宮迄今沒有發表過故宮藏錢幣的研究論文,對於錢幣的研究任重而道遠。這麼多的量,需要人力和時間。在短時期內估計還不會有大的變化,對故宮藏錢幣的全面了解還需時日等待。
(本文刊於《中國錢幣》2013年4期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推薦閱讀:
※第一次看見古代的錢幣竟然是這麼鑄造的
※紙幣上的國家地圖
※世界錢幣收藏指南(五)
※錢幣收藏是不是真的越老越值錢?
※2018春季拍賣古錢幣收藏價值爆火的原因-貴州瑞麟拍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