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代「醫藥衛生節」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五毒皆可入葯)。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這些方法並無科學性,但有些方法確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比如:捉蛤蟆製藥、沐蘭湯。。。
蟾蜍,俗稱癩蛤蟆,在動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本科現已有25個屬300種左右,我國目前已知有2個屬17個種和亞種,其中中華大蟾蜍分布最廣,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野生資源急劇減少,人工養殖蟾蜍已勢在必行。蟾蜍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動物。其全身是寶,蟾酥、干蟾、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名貴藥材。蟾蜍的耳後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乾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內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目前德國已將蟾酥製劑用於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救生丹」。我國著名的六神丸、梅花點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寶、華蟾素注射液等50餘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蟾蜍除去內髒的乾燥屍體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癰腫療毒等症。近年來用於多種癌腫或配合化療、放療治癌,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減輕副作用,改善血象。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衣膜,對慢性肝病、多種癌症、慢性氣管炎、腹水、療毒瘡癰等有較好的療效。此外,蟾蜍的頭、舌、肝、膽均可入葯;同時蟾蜍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還是營養豐富的保健佳肴。蟾皮:辛,涼;有毒。歸心、肺、脾、大腸經。清熱解毒,殺蟲療疳,利水消腫。用於癰疽瘡毒,小兒疳積,腹水脹滿,瘰癧,癌腫。蟾酥:辛,溫;有毒。歸心經。解毒,止痛,開竅醒神。用於癰疽疔瘡,咽喉腫痛,中暑神昏,痧脹腹痛吐瀉。孕婦慎用。(摘自《中國藥典》2010版中藥材及飲片臨床標準修訂表)
蟾蜍有藥用價值但不能直接食用「儘管蟾酥及蟾蜍作為藥物,但必須在醫師處方下實施。在使用適量的情況下,蟾蜍毒有著廣泛的藥用價值,但是一旦使用過量,它就會變成致命的毒藥。因為它有強心作用,所以一旦服用過量,就會導致心跳加快、心率紊亂甚至心臟停搏。」盧軍鋒說,經過科學提煉,蟾蜍身上的蟾酥和蟾衣的確可以作為藥物使用,而且對癌症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們並不鼓勵患者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擅自食用蟾蜍。癩蛤蟆有毒不能隨意吃癩蛤蟆毒素主要集中在頭部、腮腺、皮膚腺、肝臟和卵巢。這些部位會分泌出一種叫「洋地黃」的物質,人體一旦攝入這種毒素,將會影響其心臟等血液循環系統。如果加工或處理不當,毒素可能會進入蟾蜍肉中,人體一旦攝入這種毒素,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蟾毒中毒的臨床表現潛伏期為0.5至1小時,主要癥狀為頭暈、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休克、胸悶、心悸等,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呼吸和循環衰竭。」盧軍鋒說,蟾毒如果誤入眼睛內,還可引起眼睛紅腫甚至失明。盧軍鋒提醒,一旦發現因食蟾蜍出現不適,應立即飲濃茶或溫開水,然後誘導催吐;眼部、皮膚染毒後,可用溫開水或紫草汁沖洗;如果導致休克,要馬上平卧,還要注意保溫,儘快進行人工呼吸。經上述緊急處理後,要馬上急送醫院救治。沐蘭湯
端午節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葯浴泡出健康來葯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葯浴是將單味中藥或復方中藥水煮,濾渣取液,調至適當溫度,浸泡雙腳或全身的一種治療方法。葯浴用法可分為全身沐浴和局部洗浴兩大類型。全身沐浴是借浴水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竅開放,起到發汗退熱、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疏通經絡、祛瘀生新等作用。使用方法:將中藥浴液倒入清潔消毒後的浴盆或浴缸里,加入熱水,然後把水調到適當的溫度,即可洗浴。葯浴的注意事項:1.藥液加水後,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2.沐浴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風,洗浴完畢馬上拭乾皮膚。冬秋之季,尤注意浴處宜暖而避風。3.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休浴。因為空腹洗浴,容易發生低血糖,而虛脫昏倒。飯後飽腹沐浴,全身體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胃腸等內臟血液都會被動員而分散到身體表層,胃腸道的血量供應減少,同時會降低胃酸分泌,並使消化器官功能減低,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4.高熱大汗、高血壓病、主動脈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5.對於年老和心、肺、腦等病患者,不宜單獨洗浴,應有家屬協助洗浴,洗浴的時間不宜過長。端午酒
端午節中午要喝端午酒,端午酒指的是用菖蒲、艾葉泡製的酒,或者雄黃酒,人們認為飲這樣的酒可以辟邪、驅蟲。端午節不僅大人喝酒,在小孩面額上還要蘸上雄黃酒寫上個「王」字,以避邪祟。此外,還要把雄黃酒噴洒在屋內各個角落。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雄黃酒的除害作用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但是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端午茶
端午喝茶源上溯於春秋戰國時期。每逢端午佳節,百姓上山採選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備飲,以防病健身、美容養顏、防暑解渴、辟穢驅邪。後來人們將此茶直呼為「端午茶」。端午節人們在中午餐桌上擺出「五黃」,即黃魚、黃鱔、黃瓜、黃梅和飲雄黃酒。雄黃酒是白酒中灑上雄黃粉。據現代醫學科學分析,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具有抗菌與驅逐吸血蟲的作用。但此物性「劇熱」,所以飲雄黃酒後必然燥熱難當,必須喝濃茶以解之。 一般人口較多的家庭,總是泡一茶缸濃茶供家人飲用。(喝茶是對,但喝濃茶可導致失眠、頭痛、耳鳴、眼花,對腸胃也不好。)而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製作工藝進行深入研究,採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加工技術精製而成,既保持傳統風味,以強化了保健作用。端午茶的保健功能:本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強身健腎、芳香化濕、清熱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養顏減肥、御防感冒之作用。夏天喝茶禁忌濃茶:飲濃茶可導致失眠、頭痛、耳鳴、眼花,對腸胃也不好。霉變茶:含有大量毒素。焦微茶:炒制過火的茶葉,營養已經喪失,味道也不好。隔夜茶:特別是變了味的茶,即使還嘗不出已變味,但其中也多半孳生、繁殖了大量的細菌。久泡茶:茶葉泡得過久,其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會被泡出來。冷茶:茶宜溫熱而飲,冷茶有滯寒、聚痰之弊。燙茶:茶一般都是用沸水沖泡的,但是不能在過熱時飲用。因為過熱的東西對腸胃極為不利。
端午節,人們通常將艾草、菖蒲、榕枝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端午節,通常將 掛艾草、菖蒲、榕枝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菖蒲可驅蟲 莖葉可入葯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可作香料或驅蚊蟲,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能為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外敷癰疽疥癬。開竅,化痰,健胃。用於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艾草可藥用可食用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長期使用艾草葉的副作用:如果揮髮油(香味成分)使用過多,對神經會有抑制。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榕樹葉根均可入葯
榕須可祛風清熱,活血解毒。用於感冒,頓咳,麻疹不透,乳蛾,跌打損傷。榕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用於咳嗽,痢疾,泄瀉。榕樹皮用於泄瀉,疥癬,痔瘡。榕樹果用於臁瘡。榕樹膠汁用於目翳,目赤,瘰癧,牛皮癬。
端午節的習俗,被人們所知的大致就是吃粽子、掛草藥、戴香包幾種。據考證,端午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流傳下來的習俗更是多種多樣!
沐蘭湯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吃粽子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長命縷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端午節中午要喝端午酒,端午酒指的是用菖蒲、艾葉泡製的酒,或者雄黃酒,人們認為飲這樣的酒可以辟邪、驅蟲。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藥,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掛草藥 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驅除不祥、招百福。
鬥草 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
畫額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艾虎 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髮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
採藥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
跳鍾馗 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或者是懸掛鍾馗畫,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戴香包 端午節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划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推薦閱讀:
※衛生間的禁忌,最重要的四點務必要記住!
※老人家說衛生間有此物財神留不住,容易漏財!
※衛生間「愛我的設計有主,不愛我的慘不忍睹」
※甘肅省衛生廳長劉維忠被稱為「豬蹄廳長」
※這些衛生間收納設計簡直絕了,把隱形空間利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