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網 香港下一站:向左看齊!朝西漂移[圖]
——探索香港的一大發展戰略出路
鐵鉤船長—李健
一、香港今日的輝煌是怎樣寫就出來
香港是現在中國領頭的一哥城市,是中國經濟列車的火車頭!這是一個世界級、超巨型的國際大都市!香港現在的陸地面積只有1092平方公里,但是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700萬之多。單位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世界最高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六千二百八十人。香港為什麼聚集了這麼多的人口?
(見1圖-香港行政區劃地圖)
我們先回頭縱向看看今日的香港火車頭以往走過的軌跡,就會明白香港的繁華與人口眾多的由來。
早在明朝初期,香港就開始成為東西方國家之間貨物交易轉口的中國歷史最早的商埠。
到清朝中晚期的1842開始,香港率先脫離大清帝國的落後的、封建主義農耕經濟和中式封閉政治,開始實行先進的、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工業經濟和英式開放政治。香港成為自由港,自此,香港走上了轉口貿易之路,時間長達100多年。到上世紀中葉,香港就成為歐亞之間貨物轉運最繁忙的港口城市。應該說轉口貿易養大了香港城!
這段晚清與民國時間,許多大陸的中國人和部分的英國人陸陸續續地移居到香港。
1950年開始,中國介入朝鮮戰爭,美國夾聯合國「天子」對中國大陸實行了長達30年的貿易禁運,香港成為一港獨大的中國大陸通往世界貿易的唯一通道,中國30多個省市的進出口貨物都要經香港出入。香港開始長膘。香港做轉口貿易得心應手,同時騰出手來應付當時世界市場對勞動密集型工業的需求,大舉進軍工業化之路。香港經濟結構開始轉型,展開轉口貿易和製造業兩條腿跑路。
香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富裕,吸引了許多珠江三角洲的貧民冒險跑來香港求生路。
1970年,才20年的時間,身強馬壯的香港在當時世界石油危機壓力下又開始向經濟多元化邁進,交通港口業、金融業、服務業和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多條腿跑路,促使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向著世界級都市倫敦、紐約和巴黎等城市追趕看齊。香港又一次經歷經濟結構大轉變。
同時期,大陸人來香港的偷渡潮從來沒有停止過;還有大批越南人強渡香港的難民潮。
1979年,還不到10年的時間, 中國大陸向世界宣布改革開放,美國應聲解除對華的貿易禁運,香港一港獨大的地位開始動搖,危機來臨之際,頭腦善變的香港人就抓住機會,紛紛把工廠北移到深圳為首的珠江三角洲,騰出空間來發展其他產業。香港人創造了一種新型工業經濟模式,就是南店北廠「三頭向外」的獨特經營模式:香港天然資源貧乏、人力及租金成本高漲和本土市場細小,好在香港人目光遠大,及時建立將原料、生產和市場三頭向外發展,香港把整個珠江三角洲變成自己的工廠區,把全世界當作自己的市場,當然包括中國大陸市場!香港經濟爆發出前所未有膨脹力!
這期間香港政府主動出台了吸引中國內地的優秀人才和腰包粗壯的「財人」移民香港的特惠政策,許多高才生、留學生出身和富商出身的大陸內地優質人口人紛紛來港定居下來,大大提高了香港人的質量和數量。(香港政府現在每天允許150個名額的內地居民單程移民抵港,每年就有54750個內地人口流入香港定居。這個政策已經實施十多年了,一直沒變。加上許多中國留學生歸國滯港,每年移入香港的內地人口已經超過七萬個之多,還沒算自然增長的人口數量。)
現在香港的經濟總量,大大超過現在東南亞的新加坡國,也相當於現在泰國或馬來西亞國的國家經濟總量,甚至可以媲美歐洲一些中小型國家,香港不愧為珠江口的一塊份量超級的大金磚!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龍頭大哥之一呢。新加坡國素以「城市國家」著稱,那麼,比新加坡國份量重得多的香港當然就是一塊金光燦燦的「城市煌國」啦!
經濟越來越繁榮,聚集居住香港的人群越來越多。香港版圖的空間利用到了極至。
香港「北大門」的大開後,經過三十來的飛速發展,隨著香港製造業北遷大陸,香港北部新界的鐵路沿線地帶,即大圍至上水一帶的各城區發展也隨之「水漲船高」,都紛紛由一個個小村、小鎮膨脹為分量相當的鏈條市鎮城區。用以滿足容納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港九鐵路沿線地帶的城區的不斷「增肥漲高」使得整個香港的城市重心向北漂移了很多!
香港的一大隱形問題又冒出來了!香港是彈丸之地,地少人多,而且人口越來越多。人口不斷增長的,相應的容納地塊空間並沒有隨之增長。而且香港政府採取長期不限制人口增長的政策。香港現在人滿為患!作為經濟火車頭的香港,下一站怎麼走?
二、香港發展空間要向西部尋出路
香港人要索取更多的生活空間,出路無非兩條:一是朝垂直上方的高空發展;二是向水平方向的海洋填土延伸。
向高空發展,屏風樓的環保問題令到香港城市排放的烏煙障氣撩繞群房樓山不去,香港的空氣素質大大下降。所以香港的 「石屎森林」不能再向高空伸長。
向海洋延伸索取更多的空間,這是香港人的老套路。上個世紀初開始到現在的整整一百年來,香港一直在填海:西九龍的新填地、新界的昂船洲半島、葵涌九個國際貨櫃碼頭、南九龍的尖東、東九龍的啟德舊機場和紅勘;還有香港島北部大片的地塊,中環、灣仔、銅鑼灣和北角等城區市中心通通都是填海而來的,全港已發展土地 , 約有四千公頃是填海得來的。
可以說今天的香港就是填海得來的!但是,奇怪的是香港人的思維長期以來只是局限於維多利亞海峽的兩岸地帶,難怪有人擔心:有一天過量的填海會使維多利亞港變成維多利亞渠!
筆者認為香港可以繼續走老套路,填海!以索取足夠的發展空間。但是填海的思維要走出維多利亞海峽的局限。香港過去的填海工程,一直是小打小鬧,昨天東填一塊、今天西堆一塊,明天南補一塊。這是零敲碎打的高成本取地法,缺乏全局和長遠的發展眼光。
經過筆者多年來的實地考量和研究,筆者認為應該考慮在香港第一大島的大嶼山島東部進行大塊地的一次性填海,填出兩個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或者是填出相當於三個赤鱺角新機場的陸地來。
因為二十來,香港一直是在大嶼山島重資投入建設大型項目的發展:如青馬大橋、新機場、山頂天壇大佛公園和迪士尼公園等,還有港珠澳跨海大橋落腳點也在大嶼山島,特別是5年後將有相當一部分人流、物流通過港珠澳跨海大橋的西部通道陸路進出香港。路通財來,跨海大橋接通珠三角西部地區的大通道,將會加速擴大香港經濟與珠三角西部地區的更緊密聯繫,這是大勢所趨!
大嶼山島作為香港西部大通道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所以香港有必要向西部拓展發展空間。加上香港的九龍、新界和香港島南北都已經有密集人群的市鎮城區,有必要分散相當一部分香港人到人口稀小的西部地區。香港城市重心勢必向西漂移,大嶼山島東部海域當然就是最好的填海選擇!
(見2圖-港珠澳大橋示意圖)
或者我們暫時稱之謂「大嶼東新城區」,這個大嶼東新城區填海範圍大致是:南部,自芝麻灣半島東端至長州島南部為填海新區的南岸線,連帶填平北長洲海峽;東部,自長洲東北部至交椅洲島為填海新區的東岸線;北部,自捻樹灣至交椅洲島為填海新區北岸線。這三條岸線划出來的範圍就是在西博寮海峽的西岸的填海區,與九龍半島城區和香港島北部城區剛好形成一個 「品」字。還有個附屬填海地帶,青州與港島西北角之間的小海峽也可以同時間一齊填平,以解決港島西北角山坡缺少平地,長期成為臭名昭著的大轉彎交通瓶頸地帶,這是接通大嶼東新城區與港島之間交通聯繫登岸點之橋頭堡的必不可少填海。我們在西博寮海峽的西岸填出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這裡可以填海伸出的面積大概是90平方公里(包括推平一些山丘小半島),可以滿足香港未來五十年的發展空間需求。西博寮海峽有10公里寬闊,我們如果填海伸出5公里寬地塊,海峽還有5公里寬度,沒有海峽變渠化問題。
規划出大嶼東新城區陸地是香港城內部問題,不涉及和鄰近別人城市爭奪土地問題,無需和別人商量,在珠江口四金磚城市中,香港最有能力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只需報備中央政府備案即可。當年赤鱲角新機場的地塊填海建設工程只用了5年的時間,這還包括了地面建築和配套道路、橋樑的建設。今日如果香港人再填三個赤鱲角新機場規模的新地塊,我估計填海經驗十分豐富的香港人大概也只需用五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這個超級填海工程。
我們把目光打橫掃看一下世界,日本、荷蘭是世界上填海最典型突出的國家,僅是日本戰後填海新造陸地1500平方公里以上,想相當於10個神戶市區或者是20個香港島那麼大。新造陸地主要用於住宅、交通和工業等。香港人的智慧和力氣並不比日本人低。香港人也應該審時度勢,摒棄傳統的零敲碎打、東填西補的濕碎小工程填海做法,應該騰出手來,收攏各個手指,捏成一個鐵拳,採取一種全新的、大手筆的,一次性的、一刀切地向西博寮海峽索取一大塊陸地。如果香港的曾一哥特首去請專業的顧問研究公司做這個課題的研究報告,最後得出的結論,相信也是和我的看法一致的!
三十年前北京的鄧小平頂爺打開了香港的北大門,結果香港人從北大門蜂擁進出,把珠三角東部的遍地黃金「挖了」三十年;現在,北京的胡錦濤一哥又為香港添置了一道西大門(這是沒有條件都要創造條件上的努力用心,為了香港明天更好。),珠三角西部 的座座「金山」等著香港人來開發,香港將再持續三十年輝煌。所以香港人要把西大門的「門廳館所」建起來,即把西門口的橋頭堡城區樹立起來,以迎接西部大發展的春風到來。
如果香港人拿出勇氣決定去做這件事情,相信這是香港人在新千年、新世紀時期當中做的第一件最大的超級工程。非常值得香港人去做這件事關香港未來長遠發展的大事情!
(見3圖-大嶼山地圖)
三、香港拓展西部續寫美好的新篇章
香港如果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將會根本改變香港的整體交通網路和人口過於密集團聚在舊區的狀況。
現今香港的公共交通網路 「九分」完善,獨缺西南缺口這一分。現在香港島的人們要去大嶼山島的赤鱲角新機場、天壇大佛、或者迪士尼樂園,人們得先向北走、再向西走、然後還要向西南走,都要拐彎一個大圈。要是香港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在青州(香港島西北端)與交椅洲(大嶼東新城區東北端)之間建築一條西南海底隧道,或者建設一架「青交大橋」,馬上就可將香港島與大嶼山島聯接起來,兩大島距離將會大大縮短。這樣,香港的公共交通網路才稱得上十分完善!就是說屆時香港的新地鐵和西南快速幹道將變成香港四面八方、完善圓滿的交通網路的一部分!
(見4圖-香港交通網路示意圖)
提示:獨缺西南部分的香港交通網路
香港如果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將會加快香港整體各城區之間的物流人流的低成本、高速度運轉。香港現在西部島嶼與港島之間的高耗油航海班輪將會消失,改以低耗能的地鐵快線和區際巴士快線出現,填海區域的長洲島、喜靈洲島、周公島,坪洲島和大小交椅洲島也將會消失,轉而變成小山丘、森林、綠地公園等隔離帶來分離城市固有的石屎森林,新區交通將十分便利和暢順。大嶼山島將同時擁有南北兩條大動脈與九龍市區和香港島市區連接。特別是填補香港西南交通網路缺口後,會導致整個香港全境的交通網路整體運行成本大大下降。
大嶼東新城區的建立,可以容納70萬人在這裡生活、工作和旅遊。大大舒緩九龍城區和港島北城區的密集人口居住和辦公的飽和壓力,分流相當一部分香港典型的都市人到西部來聚集,屆時香港將會脫胎換骨以全新的市容城貌展示給全世界!香港經濟藉此為依託,將會以更新面貌、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速度向著新大道發展。
香港如果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香港的城市空氣質素將會大大改善。因為大嶼東新城區和九龍半島城區、香港島北城區三大城區之間有著天然寬闊的海峽水面做城市建築群落隔離緩衝帶。這是天賜造化福地的最好安排!
上海市城區的地塊形狀是抱成一團的完整地塊,中間只有一條很窄的黃浦江分隔上海城為浦東浦西,城市建築密集成堆,每棟房子之間都相依相抱,城市的「石屎森林」密布濃郁,空氣質素越來越差。香港則不同,香港城區的地塊形狀像是一個張開手指的六指手掌地塊,我們從東往西數起,香港地塊有八仙嶺半島、西貢東郊半島、清水灣郊野半島、九龍半島連香港島、大嶼山島、屯門半島等六個分叉散開的地塊,香港的生活城區都分散在這組地塊上,每個地塊之間都有完善的交通網路連接,城區之間以天然的水域和山丘綠地來分割,避免了「石屎森林」塊塊連片形成空氣質素低迷不去,這是十分難得天然優質地塊,是上天賜給香港人的福地。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大大分散了城市建築群落的「石屎森林」連片相依,香港的空氣質素可以因大嶼東新城區的出現得到大以改善,以後將會有更多的國外財團投資聚集香港,生活環境優良的地方最容易賺錢!空氣質素良好最為關鍵,到時候香港人投巨資造出的大嶼東新城區將會有眾多的國際投資商來分擔支付呢!
香港如果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將會加快九龍半島內城的城市改造。九龍半島城區是香港最舊的城區,裡面有很多「唐樓籠屋」,這是一向以來最為難香港政府的城市改造刁鑽長痛課題。香港如果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許多香港人就可以換個地方過另一種更好的活法!香港政府的頭痛病也會慢慢好起來!
當然,新添一個大嶼東新城區陸地要做好大地塊的總體規劃,要照顧原有的一些項目,如長洲島的避風塘老漁港、榆景灣國際城的遊艇港池,這些必不可少的原有項目,可以在填海的同時圍出一條貫通南北景觀和航船兩用的人工河流來,維護保證船舶安全停放和進出港區通道暢順,保證原有項目功能不喪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移世易。今後三十年將是珠江口西岸的天下!向西!向西!一定向西!
過去三十年來,中央、地方、香港和國際的重點精力都花在珠三角的東岸地區,珠三角東岸地區已經接近飽和狀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將直接打通香港與珠三角的西岸地區的主幹道大動脈;中央和廣東省也同時把西岸地區作為今後三十年的重點扶持發展方向;還有是西岸待開發的土地很多,地價便宜,人工低廉,潛力很大;西部的交通網路也接近建成完整。精明的香港人又怎會放過「西方」呢?向西發展!把向西進軍的橋頭堡——大嶼東新城區建立起來,搞好大本營,建好香港的西大門!加快珠三角西部和香港西部的聯繫,這是順勢而為的戰略方向。這樣,香港將再續三十年的輝煌。
概括起來,我們要再造兩個九龍半島面積的西部新填地出來,稍微向西移動一下香港城市重心,讓香港再譜寫新的篇章。
(見5圖-香港地大嶼島東部填海地圖)
提示:圖中灰白色地塊為大嶼山島東部填海部分和青洲小島連結香港島填海部分
(完稿)
提點:我們正對著香港地圖看,左方就是香港西部。所以有「向左看齊!朝西漂移」強烈感覺!筆者認為:香港城市重心,將來十年至五十年內都要朝西漂移!這是大勢所趨。
2010年1月18日
推薦閱讀:
※如何移居(民)香港?需要什麼條件?
※香港社會各界支持警方全面清障 力撐果斷執法
※颱風天,落雨天...
※香港,你已被誰拋棄
※誰說大清慫,扎在英國手上的釘,這隻清軍在香港駐紮151年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