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全身器官都會受損
編者的話:說起痛風,大家都不陌生,但談到它的幕後黑手——高尿酸血症,很多人未必知道。研究發現,尿酸如果高於420微摩爾/每升,就可能形成痛風,但這種損害只是冰山一角,高尿酸血症的潛在巨大危害還不被公眾了解。為了提高公眾對高尿酸血症及「420」的認知度,4月20日,全國百家三甲醫院將舉行有關高尿酸血症的主題活動。在4月20日來臨之際,本報特邀國內權威專家為您詳細講解。
據統計,高尿酸血症在中國大約有兩億人左右,呈現高流行、年輕化、男性高於女性、沿海高於內地的特點。目前生活方式下,隨著肥胖人群的不斷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已經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後的「第四高」。專家指出,血尿酸持續升高對全身很多重要臟器都有影響。
傷害全身的「第四高」
毀關節:誘發痛風性關節炎。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產物,國際上將高尿酸血症的診斷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大於420微摩爾/升,女性大於360微摩爾/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容易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一般來講,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約有10%會發生痛風。也有少部分痛風患者血液中尿酸並不高,但是他們疾病的發作仍然是因為關節內有尿酸結晶而引起,所以尿酸鹽結晶是痛風發作的罪魁禍首。
曾小峰表示,痛風患者往往會在深夜出現關節呈撕裂樣、刀割樣的疼痛,常伴紅腫,嚴重時影響走路。首次發作以第一跖趾關節(大腳趾與腳掌連接的關節)最常見,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等也會受累。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風反覆發作,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皮下、關節腔內,會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畸形。
傷腎臟: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有數據顯示,20%~4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會發展為尿酸性腎病。對此,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教授鄭法雷表示,由於尿酸主要是通過腎臟排泄的,如果尿液是酸性環境,過多的尿酸排泄容易形成結晶,繼而形成尿路結石。更嚴重的是,尿酸鹽長期沉積在腎臟實質里,會造成慢性間質性腎炎,引起慢性腎功能損害。
鄭法雷說,如果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間質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會誘發急性尿酸性腎病,甚至突然出現少尿、無尿,發生急性尿毒症。對於伴隨高尿酸血症10~20年的患者,由於結晶長期沉積於腎間質,可出現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輕到中度蛋白尿,也就是慢性尿酸性腎病。而上述腎臟病變長期發展,終將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甚至腎衰。
亂代謝:很多代謝綜合征的患者會合併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比例為25%。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爾/升,新發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7%。當尿酸鹽沉積於胰島,可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損害,誘發和加重胰島素抵抗,引發糖代謝紊亂,最終導致糖尿病。
毀血管:加重病變。1989年發表的芝加哥心臟研究,是較早的關於高尿酸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的探索。經過11.5年的隨訪,顯示尿酸與冠心病的發病和心衰的死亡相關。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何青教授介紹,如果高血壓患者合併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會刺激、損傷血管壁,使血壓不易降到正常;它還可以加重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65歲以上)的血管病變程度。另外,許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風險。
控制尿酸要先找原因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告訴記者,出現尿酸高,首先要找准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先分析飲食習慣,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區,就要減少海產品攝入,如魚類、貝類等要少吃;如果肉食吃得多,就要少吃肉,多攝入低嘌呤的蔬菜。第二步要評估體重指數,如果超重要積極減肥。第三步要考慮是否有遺傳因素,即家族中有無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患者。有遺傳因素的人代謝功能可能會有缺陷,比如缺乏一個代謝尿酸的關鍵酶,這類人在生活方式調整的同時多需藥物治療。
另外,治療某些慢病的藥物也會對尿酸產生影響。何青告訴記者,心衰、高血壓患者常會使用利尿劑,但它會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升高。這是由於利尿劑具有排鈉的作用,當人們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利尿劑時,會使腎小管對尿酸鈉的重吸收增加,從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濃度。此外,心內科常用藥阿司匹林也會對尿酸產生影響:小劑量使用時可引起尿酸瀦留,大劑量使用時則會增加尿酸排泄量。
母義明補充道,糖友使用的格列本脲、格列齊特等磺脲類降糖葯可影響腎臟功能,減少尿酸排泄;雙胍類降糖葯可使乳酸積聚,使乳酸與尿酸競爭排泄路徑;胰島素可使腎臟對尿酸的重吸收增加。
「一般認為,如有痛風發作,就應藥物干預降尿酸;若沒有痛風,在調整生活方式3~6個月後尿酸仍然高,就應該開始用藥;若血尿酸大於540微摩爾/升,應立即開始藥物干預。」母義明說,高尿酸血症的人每天要多喝水,可以促進尿酸由腎臟排泄,並可預防尿路結石。
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或血脂異常等人群,尤其是已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的患者,何青提醒,還應進行藥學監護干預,使其血尿酸水平基本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盡量避免選用可引起血尿酸升高的藥物。在關注血糖、血壓和血脂的同時也需關注血尿酸,定期測定血尿酸濃度(每3個月1次)。在降低尿酸的同時,適當控制血糖、血壓、調節血脂亦不容忽視。經過上述處理血尿酸值仍持續升高時,應該停用有關藥物並及時就醫。
降尿酸不能只靠忌口
有不少人覺得,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是吃出來的,只要忌口就夠了。在曾小峰看來,體內尿酸有外源性,也有內源性的。外源性嘌呤是通過飲食攝入的,只佔尿酸總量的20%,而80%的尿酸來源於體內代謝。所以「吃」是導致發作的外因。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90%是由於尿酸排泄減少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治內因。
母義明介紹,目前降尿酸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別嘌呤醇、非布司他),主要是讓體內產生的尿酸減少。另一類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苯溴馬隆)。臨床證明其降尿酸效果更明顯,主要是因為90%的高尿酸血症是因為尿酸排泄不良導致。此外,還應合用鹼化尿液的藥物或平時喝些蘇打水,它的作用相當於把下水道的污垢剷除,更利於排泄。研究發現,當尿液為酸性時尿酸鹽容易形成結晶,當尿液偏鹼性時結晶會溶解。對於高尿酸血症患者而言,如果飲食控制得好,尿酸值控制得好,可能不需要終身用藥;但如果是有代謝缺陷的人或痛風頻繁發作(一年兩到三次以上),或者尿酸值非常高,需要將尿酸長期控制到360微摩爾/升以下。
「尿酸治療要長期用藥控制、監測。」曾小峰強調,有些病人痛風發作時叫苦連天,按時吃藥,但癥狀一沒就將葯停了,過兩天發作就又來看病。其實,痛風需要長期維持治療,醫生會根據不同病人的情況選擇個體化方案,並分別在發作期和發作間期對用藥進行調整。
此外,臨床上發現,很多病人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不願意吃藥。對此,曾小峰提醒,患者應正確看待藥物副作用,藥物能上市說明它被證明是安全的,副作用是個概率問題,不是所有患者都一定會出現。患者服藥期間,必須定期檢查,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預防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推薦閱讀:
※注射玻尿酸隆胸對以後母乳餵養有影響嗎?
※【痛風】 我為什麼首選非布司他降尿酸?
※尿酸高怎樣判定是嘌呤生成過多還是排出過少?
※尿酸高注意,3種食物不要多吃,不要貪嘴,不然痛風纏身!
※【痛風】邁開腿!說說痛風患者該如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