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必須要有一本家譜?
1944年,山東一個小島上突然飄來一個日本水雷,爆炸後死傷慘重,其中包括一個9歲的孩子。這件事沒有任何正式記載,只存在於島上老人們的回憶里。
一個月後,島上的一個男孩因不願看到那麼多無辜的人死去,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離家從軍,參加抗日,而後去往北京。
圖片來源於「ListerChen-攝」
這個故事,是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故鄉的家譜上知道的。那個參軍的男孩正是他的父親,而那個離世的9歲孩子,是他那未來得及長大的叔叔。
在讀到家譜之前,馬未都從來不知道父親的這段往事,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因緣際會,使他降臨到世上、生活在北京。
▲馬未都回到故鄉山東,在家譜上和當地人的講述里,意外得知父輩的滄桑往事。
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問過自己的問題。馬未都了解許多物件的歷史,卻在此刻說,他不夠了解自己的先祖、自己逝去的親人。他想多了解一點,因為,那就是了解「我是誰」。
是家譜,幫我們找回這些遺失的記憶。
在家譜里,穿越時空相聚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
通過家譜,我們彷彿和自己的家人,隔空相聚。
圖片來源於「湯勺 攝」
你會知道,原來,你的正直和你的先祖一樣。
「世界船王」包玉剛,熱心祖國建設的華人富豪之一,曾不知道自己確切的出身。
1984年,他回到寧波家鄉,在古老的藏書樓上偶然發現包氏宗譜,才最終找到自己的出生日期,而且發現自己竟是「包青天」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嫡系子孫。這位世界船王說:我終於找到了根!
▲左一為包玉剛,與家人在浙江寧波尋根後合影。一個半月後,包玉剛被鄧小平接見,他提出在故鄉建設寧波大學。之後,海外華人中間也興起了一股回國尋根熱。
原來,你的學識儒雅,和你的先祖一樣。
學者易中天,也是從家譜中才得以追溯到自己的身世:外公家和左宗棠是姻親、繼外婆是民國總理家的小姐……抗戰爆發後,母親又是如何離開生活了八年的北京輾轉逃亡到湖南,並認識在保育院工作的父親,將他誕生下來,撫養成人。
▲易中天在家鄉讀到一份200多人的名單,記錄著在日軍侵略期間遭到滅門之禍的易姓族人。其繼外婆和母親等40多人,在別人幫助下連夜逃跑,才幸免於難。他感嘆,如果沒有上天冥冥之中相助,就沒有了後來的故事,也沒有了他的存在。
原來,你的興趣和抱負,和你的先祖一樣。
曾經,馬未都也對家譜毫無興趣,認為那上面只是一些與己無關的名字。但自從在家譜上了解到父親為了抗敵參軍的故事,了解到曾祖父跑遍全島,用寒酸的本子一點點記下族人的經歷時,他好像看到了為了保護中國文化、醉心歷史的自己。
他感嘆:
「正是因為先人竭盡全力,今天,我們後人才不至於像無根的浮萍,才能在家族和歷史的源流中,知道自己從哪裡來。」
家譜,就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面對先人的名字,想像他們的往事,我們彷彿能透過其目光,看歲月變幻,倍感世事滄桑、生命傳奇,也從中看到自己遙遠的過去。
圖片來源於「縱橫四海7516-攝」
有了家譜,做人才有「譜」
來一趟人世不容易,時間不長,至多百年。要將短暫的生命延續下去,除了子孫的繁衍,還需要智慧的傳承。
所以,人們會在家譜上記錄下祖先的遺訓和教誨,留給後人。
那些代代相傳的家訓,看似古板,可多年以後,我們卻發現,那些樸實的教誨常能成為人生的支柱和路標。
▲曾國藩家訓。他一生留下很多傳奇,但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家訓家風。其後人,在外交、文藝、數學、化工、醫學、軍政事業、農業科技等各個領域都有令人驚嘆的傑出成就。
名臣曾國藩,曾寫下十六字家訓: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富足。
他曾對女兒說:我一生清廉,為民請命,從未想過要發財。你們今後,也應該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不是靠我來幫襯。
最後,他沒有為後人留下一文錢,唯獨留下諄諄教誨送給子女。結果,160多年來,曾氏家族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
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家譜中也寫道:
「族人必禮節當知、職業當勤、節儉當崇、爭訟當息。」
幾代人事業的富足繁榮,其實就是從一個「溫良恭儉讓」中,成長而來。
「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一本獨一無二的家譜,浸透著一個家族的性情和品格。
有了家譜,我們做人才能「有譜」,我們才能活出一個家族的精氣神。
圖片來源於「銅匠 攝」
圖片來源於「漫西視覺 攝」
每個人都有一個歸依的位置-
家譜,是莊重又平實的。歸根到底,它是因為家裡的每一個成員而存在。
在連綿不斷的家族史中,它給了每個人一個有所歸依的位置。無論你是長是幼,是貧是富,甚至到了現代也已不論男女,你的名字都會被銘記其上。不管過了多少年,只要翻開這本家譜,就會有人知道你,記住你。
圖片來源於「奇峰 攝」
圖片來源於「子禾 攝」
曾志偉的女兒曾寶儀,曾受邀參加一期故鄉尋根的節目。當她翻遍家譜,走過長輩們曾經踏過的土地時,一種無比懷念的感情排山倒海一樣湧上心頭──即使她的先祖們,不是名人,不是望族。
她說:那些一個個在主流歷史中沒有臉孔、沒有盛名、甚至連最親的家人都未必知道的他們,曾經那麼切切實實地活過。
▲曾寶儀受邀參加央視尋根紀實節目《客從何處來》。在劇組的幫助下,曾寶儀在江蘇淮安鄉下見到四外婆,喜極而泣。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如果說家譜象徵著故土,象徵著根,那麼家譜上的每一個名字,就象徵著一片歸根的葉;每一句先祖的教誨,就是家族的葉脈。
願你也有一本家譜,將家族史銘刻其中,將家族情銘記心中。
無論今後走到哪裡,你都將記得祖先是誰,自己是誰,最後又將歸根何處。
圖片來源於「金亭 攝」
推薦閱讀:
※中國百年屈辱的歷史從此結束!!
※張伯苓的中國夢
※女強人扎堆中國周邊影響幾何?(原創)
※論21世紀的新三個世界與中國的戰略定位(上)
※【圖】航拍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