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開:一個人的教材

從「對抗語文」到「拯救語文」4月10日深夜,葉開給作家阿城打了個電話,兩人是多年的朋友,平時聊的大多是有關文學、小說與當代中國之類的話題,但這次通話時,他們商量的卻是授權與稿費等「俗問題」。這次通話源於葉開的新書《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這套叢書中收錄了阿城的小說《棋王》,之後還打算收錄另一篇《魂與魄與鬼及孔子》。葉開說,作為編者,他要給阿城開稿費。按照編者葉開以及出版方鳳凰聯動的說法,《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是一本語文教材。給「課文作者」開稿費這種事,以前極少發生過。葉開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不只因為「開稿費」,更因為新書的銷量與熱度——短短一個月時間內,《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加印了七次,售完了5萬冊。越來越多的媒體把葉開塑造成一個「轉變者」的形象——表面上看,他確實完成了從眾多「對抗語文」的抗議者之一到一個建設者的轉變過程。但葉開覺得,自己一直都沒變,這些年,他被時代賦予了尋找「最好語文」的重任後,就一直在路上。被女兒所受的語文教育刺痛了2008年之前,葉開從未感受過「語文之痛」。從小就擅長寫作,長大後從事專業文學工作的他,也從未擔心過自己女兒的語文教育會出問題。他是在無意中翻開了女兒的語文課本。「當時女兒在上小學,語文成績日漸下降。」葉開說,這簡直是毫無緣由的下降,因為平時負責女兒學習監督與輔導的,是他的妻子王琦。這位母親同時也是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的副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博士,「輔導小學語文,應該毫無問題。」但女兒的課本和作業,卻難倒了這位博士。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題目要求學生回答「三國時期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讀過《三國演義》繪本的女兒填寫的答案是「孔明和龐統」,然後,老師給了她一個大大的紅叉。「標準答案是諸葛亮,填孔明都不行!」女兒的回答讓葉開和妻子面面相覷。「這簡直太教條化了!太照本宣科!」回想起6年前的這段對話,葉開依然有些火氣。這是葉開第一次被孩子的語文教育刺痛,也是他第一次把目光從當代文學和小說創作上移回來,移到已經多年不再關注的「語文」上面。他開始閱讀中小學語文教材,參加學校的公開課,與其他學生家長做討論,再四處尋找教育專家和作家交流。越沉進去,葉開越心寒。「教條,空洞,而且虛假。其中有些文章是瞎編亂造的,有些文章則是把經典文章割裂重構,只為了表達想要表達的思想。」葉開說,目前的語文教育就是把「個性差異的孩子打磨成面目模糊的螺絲釘,是落後蠻橫的共性化教育,而非尊重愛護的差異化教育。」這樣的「教育」後果很可怕,在一篇文章里,他說,正是這種沉默無趣的語文教育,破壞了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抗語文刺痛開始讓葉開反思。2009年,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教學與研究》主編曉蘇的邀請下,葉開在《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上,一口氣寫了12篇專欄文章,對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現狀進行批判。曉蘇提議專欄取名「語文現狀批判」,葉開認為這個名稱「太泛」,建議改為「語文之痛」。「他剛好經歷了女兒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曉蘇回憶說。曉蘇同時是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寫作課的教授,他覺得葉開的名稱更貼切,立即接受了建議。在專欄中,葉開曆數語文教育的「罪惡」——教育思想意識形態化,語文承載過多道德教化功能,很多是虛情假意偽道德和舊時代奴化思想糟粕;語文教材編寫粗製濫造;語文課文選材目光狹窄,很多課文涉嫌剽竊和篡改,而一些名家名作則飽受修改、刪節的蹂躪;語文教法落後;語文教材本位主義。這些分析,既來自於葉開的思考,也來自他陪女兒讀書上課時的經歷。「有一次語文公開課,我去聽了,課上老師講的是課文《帶刺的朋友》。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電視機、投影儀等設備齊全;學生6人一組,課桌面對面拼在一起,像圓桌會議一樣便於分組討論。」葉開說,當時課堂上提問時,老師就是不點他早就把手舉高的女兒。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提問的機會,老師卻回答不出她的問題。「當然回答不出,這篇文章改編自一位作家的文章,已經被刪節和修改了,前後邏輯根本對不上。」葉開的語氣里滿是悲涼,「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公開課實際上是表演課,早已經安排好了。一提問題,大多數學生都要舉手,但老師只點舉左手的。」這樣的經歷,讓葉開的文章鋒芒畢露,很快,這些思想就從專業的期刊上轉移到了大眾媒體上,然後,又傳播到了更廣闊的網路上。如果單純以一個「對抗者」的標準來看,葉開不算純粹——在2009年的網路上,對語文口誅筆伐者大有人在,有專業教師大談教育的弊端,有作家譏諷語文「變了樣」,更有激進的家長組成同盟,要孩子「在家上學」。可葉開批判歸批判,他的女兒依然每天按時上學,做老師布置的,「需要歸納中心思想的」語文作業。這讓很多人把葉開歸類為了一個單薄的抗議者,2011年,《對抗語文》結集出版時,賣得火熱,一年之內就加印了5次,無數人擊節讚賞葉開的思想,卻也有「專業人士」嘲諷,「你抗議行,有本事你也編一套語文教材!」集體智慧編寫「一個人的教材」「對抗的同時,本身也是建設啊,沒有建設性意見,談何對抗?」葉開說,這句話,讓他下決心出本教材。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法,也與葉開自己的經歷有關,「小時候,我就喜歡讀書,這讓我的語文成績很好,而且,讀書也開闊了我的眼界。」葉開說,他小時候沒有多少選擇,一套連環畫版的《西遊記》就是最大的財富。但對於他的女兒來說,目前的選擇「過於多了」。「孩子在小學時候沒有獨立選擇的能力,所以我必須替她做出選擇。」葉開說,當時,他放下了自己研究的當代文學方向,把自己放在了另一領域,很快,家中的書架上就擺上了瑞典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的《小飛人卡爾松》等9本著作、全套7本的《哈利·波特》、一整套43本的全球兒童文學名著叢書、中國四大名著彩圖本,還有《伊索寓言》、法布爾的《昆蟲記》、聖·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吉卜林的《叢林之書》等等。在2011年出版的《對抗語文》中,葉開也列出了一些供家長和孩子閱讀學習的書目。這也成了這本書至今大受好評的原因之一。在「專業人士」的嘲諷和刺激下,葉開決定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當時,《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也鼓勵葉開編寫教材,《上海文學》編輯、青年作家甫躍輝則說:「乾脆就模仿程老師《一個人的文學史》,就叫《一個人的教材》。」葉開認同這個名字,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教材」——一個父親編寫,一個女兒學習。教材的內容日益豐滿起來,葉開說,這些內容來自集體智慧。「每天中午吃完飯,作協的一幫朋友要在餐廳外面的陽台上打乒乓球,邊打邊討論誰的小說、詩歌該入選。」葉開說。找他聊的人越來越多。同齡的家長、當紅的作家、師兄師姐、媒體記者……很快,連女兒也參與了進來,在編《小說分冊》時,葉開對余華的《黃昏里的男孩》和《我沒有自己的名字》猶豫了很久。後來,他跟女兒、妻子一起看,還推薦給其他家長,廣泛聽取意見後,才定奪下來。在剛剛有這個想法的時候,鳳凰聯動的董事長張小波就聯繫到葉開,想要出版這本書,後來,又是他把名字改成了《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論經典閱讀的重要性按照葉開的說法,這套書一共18冊,目前印出來的,是小說冊和綜合冊。比起現行的教材,這本書的格局完全不同。「首先是形式,這本書里有3萬字一篇的小說,這在以前根本不能想像。」葉開說,在他看來,現行的教材中,大部分選文都不合格。「我們應該以內容作為標準來選擇,而不是長短。」而且,葉開表示,在進行編寫時,除了錯別字,他沒有對文章做任何改動,「要保持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被選進這套書的作品,都是葉開認為的「經典之作」。「我更希望能在正常的教育內,給學生進行有成效的經典閱讀培養,這樣他們才能鑒別出什麼只是消遣娛樂的消費作品,什麼才是培育心智的經典名著。二者差別在於:消費作品在人生中如一陣小小的風沙,不斷落下;經典名著是一眼溫潤深泉,清澈甘甜的活水持續湧現。」葉開說,就個人閱讀體會來講,文學經典長興不敗,必有其豐富內涵。「人生有限,應該用最好的時刻汲取最好的營養。」「營養豐富、有趣,兼顧文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這就是書中選擇文章的標準。」葉開稱,在選擇作品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向身邊人廣泛徵求意見,「在編輯這套教材的《詩歌分冊》時,我打算收錄詩人西川的《不要剝奪我的複雜性》,一位知名語文教師將它拿到閱讀課上,一些中學生讀後,大部分都能談出不錯的感想。在我看來,我們在選擇教材文章的時候不能低估孩子的理解力。」在《綜合分冊》里,葉開選了胡適的散文《母親》,他說,2009年初,3位浙江教師寫的一份考察報告中稱,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母親形象不外兩張臉孔——要麼苦大仇深,要麼道德完美如同聖女,很少見到有血有肉的真實生活中的母親。而葉開選胡適的散文《母親》,就是想讓學生看一看一位真實母親的樣子。此外,葉開還在每篇文章後面專門寫了一段賞析解讀的小文,或交代背景,或介紹情節,或延展閱讀等等。他認為,這可以讓讀者在閱讀中體會如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一件事,學會有意識地選擇寫作題材,掌握富於個性的表達方式,嘗試主動提問並獨立思考,學會觀察表達自己眼中的獨特風景……「不斷閱讀、不斷表達的良性學習過程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在閱讀中感受優秀作品的特殊趣味,便成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小讀者們能夠從中找到自己愛讀的書,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葉開說。科幻小說與民族的想像力在《小說分冊》中,葉開特地收錄了幾篇科幻小說,這多少讓人驚訝。在中國長久的觀念中,這種文字,一直處於「上不了檯面」的境地。「在中國,人們對科幻不僅有偏見,還施加不公正的壓力。目前有一些很努力地為科幻小說推廣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在默默工作著,如北京師範大學的吳岩教授、復旦大學的嚴峰教授等,還有《科幻世界》雜誌的一批專業編輯。我算是幫忙加一根柴火。至今,中國科幻小說都在努力復原中,而像劉慈欣這樣的優秀科幻小說家實在太少。」葉開說。葉開認為,語言文字必須放在文學作品中,才能體現出它的鮮活、生動、豐富、有趣,才具有真摯的生命力,像魚要回到水裡才能自由地遨遊。「天選者」葉開「書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在大量的作品中優中選優挑出來的,而且反覆閱讀,仔細分析,花的時間很多,對每一部都很有感情,印象都很深,毫不謙虛地說,每一部我都可以做到「如數家珍」。你一定想不到,科幻小說大家鄭文光先生的科幻小說《太平洋人》沒有電子版,三萬多字,是我對著書一字一詞地在電腦上打出來的。這也算是一種緣分了吧。」葉開說,目前批判語文教育的人不少,提出建設性意見人也有很多,但他之所以能成為被關注的焦點,是因為「時代的選擇」。《明日教育論壇》主編、教育專家張文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85後」是教育發生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1985年以後出生的父母,更加關注兒童的教育,而且思考更加獨立,他們會反思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人云亦云。葉開堅信《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應運而生,也堅信自己就是那個被時代選中的人。「像我這樣適合編著這本書的人真的不多。」葉開扳起指頭說,「首先,我是《收穫》雜誌的副編審,我有足夠的專業素質,我閱讀了超過別人幾十倍的書籍,另外,我是家長,也能感受到語文教育切身的痛苦,其他的家長可能有迫切的需求,但很多人,即便有心,也可能無力。」葉開說,他曾經深入地研究現行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與中小學校的語文教師和學生廣泛地交流,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深入批判和反思;而在深入廣泛地批判之後,他又拿出自己實際的建設性方案來,並自己切實編寫「語文書」。葉開編這套「語文書」的最大目標不是「打擊」現行語文教育模式,而是給有心的家長和有反思精神的語文教師提供一種新的選擇,一個不同的視角。「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起一個正面的推動作用,讓語文教育界產生認同感,大家一起努力,正能量地推動我國語文教育以及以語文為根基的中國文化教育向良善方向發展。」葉開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因為「就連上海高考閱卷組的組長也對這本書交口稱讚。」而且,從他女兒的身上,他看到了語文教育改革的希望。「她現在讀初二,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大量的閱讀又可以提升她的視野,提高她的獨立思考能力和人文情懷,這是良性循環。」留給語文改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套打算出版16冊的書,目前已經出了2冊,按照葉開和鳳凰聯動的計劃,今年之內,可能會有6-8冊問世。「這是我們第一次同葉開合作,也是第一次涉及類似題材的書籍,所以一開始的估算還是過於謹慎了。」鳳凰聯動董事長張小波說,最初,這套書只印了2萬套,在幾天之內就被一掃而空,目前,這本書問世一個月,已經加印了7次,數量達到了5萬套。根據統計,來購買這套書的,絕大部分都是學生家長,他們希望能解答目前遭遇的困境。不過,根據網上的評論,大部分家長都只是打算把這套書當做課外讀物來使用,而不是教材,但葉開毫不沮喪,「這只是一個開始。」葉開說,目前已經有一所學校聯繫到了出版方,想要購買一千套書,作為學校的語文教材。「等到了貨,我倒很想去聽聽。」葉開笑著說。熱銷,同時也帶來熱議,這其中不僅僅是讚揚,在網上,有人質疑「最好的」這三個字,認為書名言過其實;有人說,這套書給孩子增加了負擔。不過,葉開認為,不管是褒是貶,人們對於語文教育的關注度再次上升,他就已經很高興。「留給語文教育改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葉開說,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語文教育的問題所在,但要完成改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個時間目前被網路大量擠壓,越來越浮躁的輕閱讀,信息化閱讀正在破壞文字的美感,然後,整個摧毀語言基礎。」「如果你能跟教育部合作就好了。」有人建議。目前這樣的合作機會還沒有出現,卻已有教育部的一位官員以私人身份找到葉開,「他想要一套書,因為他的孩子正在讀小學。」葉開說,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其中的痛楚,對抗語文,拯救語文。(快報)◆葉開作家,《收穫》雜誌副編審、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以其專著《對抗語文》的書名為旗幟,將矛頭指向當前的語文教材。現居上海。
推薦閱讀:

松腰功培訓教材
國外好的概率論教材?鍾開萊 和Durrett的哪個好一些?
為什麼國內不少學科的教科書寫得比國外乏味刻板的多?
為什麼很多大學用的教材是本校老師編寫的?教育部門在大學選用教材上有哪些規定?
習篆好教材

TAG: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