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文理兼備:一位博士媽媽的年終總結
少年商學院說
今天是2015年的最後一天。大家都在盤點過去的365天。我們的老朋友、美國華人博士媽媽陳晚,從父母在孩子家教和親子交流過程中所需儲備知識的角色,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曾於今年帶孩子們回國時,與女兒一起和少年商學院家長朋友們做過一次精彩分享《美國華人媽媽培養三個尖子生,鼓勵多做「無用」事》,點擊可回顧。
二十多年前,我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了美國研究生院的GRE數學考試。當時我的同學表揚我說,嘿,你真行啊。醫學生本來就不學數學,你還能考這麼好,厲害!聽了同學的表揚之後,當時我真有點兒懵懵然欣欣然了。我雖是生物博士,卻又偏愛文字,很多網友鼓勵我,說我是文理兼備的媽媽。
到了美國以後,尤其是我的孩子們上了高中以後,我終於如夢初醒:我那點兒數學和理科功夫差遠了。比如我的孩子上了初三以後,我就輔導不了他們尖子班的數學課了。在這裡,我順便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學校的數學教育。美國學校非常重視數學教育,同一年級的數學課,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為了讓孩子能擠進最高一等的數學尖子班,至少是中國家長吧,幾乎家家戶戶都非常努力,大人輔導孩子學數學,直到分班考試孩子進了數學尖子班以後,大人和孩子心裡的那塊石頭才能落地。
時常聽國人說,美國人數學不好,如果沒有計算機,商店收款員連找錢都不會。這種狀況確實不假,但這種消息也會使人誤以為美國人數學都不好(點擊閱讀。簡單地說,正因為收款員數學不好,他/她才當了收款員,數學好的美國人都干高科技去了。
等我的孩子們都進了數學尖子班以後,我才明白,美國高中數學的尖子班,比我當年在中國高中學的數學難多了。比如在對付高二的微積分預科時,我家大寶和二寶全都覺得吃力,考試成績也不理想。我一看,著急了。我想輔導她們,卻不知從何下手。而我家孩子班上其他的中國同學,他們的父母都是美國的理科精英,在爸媽的親自輔導下,理科父母的孩子學微積分就很輕鬆。比如一位中國媽媽就親自告訴我說,她女兒之所以數學課能得A,全是她辛苦輔導的結果。
想起自己多年前的數學成績,我也想向這位中國媽媽學習,我也試圖拿起數學課本,試著輔導孩子學學微積分。只可惜,雖然我在中國大一那年學過微積分,但因為多年不用微積分,我把它早就忘到九霄雲外了。如果我想輔導孩子,我就得和她們一樣重新學一遍。即使我想學,即使我想幫她們,也肯定來不及了。一看這架式,我只好找家教輔導孩子了。家教再好,也不如家長親自輔導方便。於是我不禁感慨道,好媽媽理科要好!
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我經常帶他們去圖書館借書,讓他們大量閱讀,我也讓他們寫日記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在中小學期間,我家的幾個孩子還算不錯,不僅英文成績全A,在區統考時,二寶的英文考試成績還能得滿分。一時間,我又有點兒沾沾自喜了。等孩子們上了高中以後,選修了英文最高級的課程時,得A就不那麼容易了。尤其是當我看到我家二寶天天忙著寫文史作業,我真想幫她一把,哪怕是幫她找找資料也行啊。可惜,我雖然理科專業英文還可以,但對文史哲藝術類的英文還欠火候。即使我想幫孩子,我的能力也不夠。於是我又不禁感慨道,好媽媽文科要好!
感慨歸感慨,現實歸現實。做個文理兼備的好媽媽,談何容易?比如我吧,我實在不愛再學數學和物理了,如果孩子實在需要輔導,我只好找家教幫忙了。至於文科,我卻可以試一試。我目前在美國大學修文學課程,我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懷著一個小秘密:大寶和二寶我已經沒機會輔導她們了,但我可以用我學到的文科知識,輔導我家的最後一個孩子小寶同學。
以我本人的經歷,我尤其主張媽媽們盡量多學些人文類的非理科知識。因為我們和孩子在生活中隨意交談時,論述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阿基米得原理,一定特別枯燥無味。只有當我們的人文知識真正豐富起來時,我們才能引導孩子討論人生觀和各種思想狀態。這一點,台灣的龍應台教授就值得我們這些媽媽們學習。和她相比,我們每天和孩子們說的話基本就是婆婆媽媽,根本就沒有什麼思想火花兒。即使我們這些媽媽不會像龍應台那麼優秀,至少我們可以以她為榜樣,能和孩子們作些高層次的思想交流。
年終跟大家拉拉家常,其實所謂「好父母要文理兼備」,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估計大部分的媽媽都做不到,我本人當然也做不到,我還在繼續努力學習中。雖然如此,媽媽們要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即使不為自己,哪怕只是為了孩子,也是大有益處的。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媽媽的知識結構和育兒觀會在閱讀的潛移默化下有所更新和進步。哪怕不用讀育兒書,哪怕不聽專家們的指點,關於孩子教育,和時代同步的媽媽們心中會自有恆量。
推薦閱讀:
※一位80歲老人的人生總結,值得收藏
※易家壇友的2015年度總結:功到自然成
※N個國外著名SCI期刊的主編論文寫作PPT彙集而成的精華論文寫作總結-論文投稿
※動作學院分享:DNS測試總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