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不向如來行處行

不向如來行處行

來源:《學習型中國》雜誌 作者:劉長樂 2011-05-16 15:20:20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

  燈之下,捧讀星雲大師的傳記,是人間樂事。

  如果用世間的語言來形容,星雲大師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2010年年初,我們在南京見面時,我問他,男兒要用什麼態度去做事?他說,要冒險。要敢於犧牲、奉獻、奮進。菩薩第一義就是大勇敢、大慈悲、大智慧,如果這三樣東西,你缺少一樣,怎麼能當菩薩呢?

  男兒自有衝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佛走過的路,我都不一定要走,我要走自己的道路。

  大師怎麼走自己的路呢?符芝瑛的《傳燈——星雲大師傳》給了我們答案。

  星雲大師說過,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有善的一半,就有惡的一半;有是的一半,就有非的一半;佛陀也只能擁有一半的世界,另一半則是魔的世界。所以,人要在缺陷中完成理想,要與自家的弱點、毛病做不懈的鬥爭。星雲大師自謙自己有許多弱項,自認沒有天分,聰明不及旁人,生性原本膽怯,也學不好外文。但是,他努力,把弱項變成了強項。

  生命圓滿的過程,就是不斷戰勝自己的過程。

  大師特別推崇忍耐的功夫。如果說貧窮、疾病和飢餓這些難忍之事都能忍過的話,那麼,忍氣忍辱、忍受冤枉委屈,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星雲大師這一生當中,經常遭受別人的譏諷、毀謗、批評、打擊,但是多次的忍辱,使他的修行,何止增長十年百年之功力。

  所以佛陀說:苦行、持戒,其功德不如忍辱。

  人生至難至辱的痛苦經驗,可以讓自己保持彈性與張力。想把忍耐變成力量,變成達觀,變成超然,需要般若的智慧。所謂「安忍如一座山,平靜如一泓泉」,就是境界。

  大師讀書,讀而不讀,不讀而讀,讀有字之書,也讀人生這本無字之書。心靜鳥讀天,水清魚讀月,讀出了真境界、大境界。所以他的思維,永遠不是單向的直線,而是有寬度有厚度,能夠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多個方向思考,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總會轉出新境界、新思路。

  所以,他在事業創新上總是「三心二意」,而在選定目標上,從來都是一心一意。

  他不合一法,不棄一人,永不放棄,永不氣餒。用行動印證了「有佛法就有辦法」。

  讀符芝瑛的《傳燈——星雲大師傳》,那個慈眉善目、睿智幽默的老人就在我們身邊,言傳身教,孜孜不倦。我寫下的這些文字,得益於她的這部著作。

  我雖然不認識符芝瑛女士,但卻幾次從大師的口中聽到過她的故事。

  1994年4月,大師來大陸探親,到南京拜見母親,許多台灣朋友慕名而來,作家符芝瑛利用談話的機會問大家, 「第一次見到大師的感覺是什麼?」星雲大師代大家回答:「沒見面時,三頭六臂,見了面,也不過如此。」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一年,符芝瑛完成了她此生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傳燈——星雲大師傳》。1995年,符芝瑛隨丈夫定居上海,先在貝塔斯曼供職四年,後又轉入麥考林郵購公司,擔任產品部經理。移居上海的符芝瑛筆耕不輟,寫作編譯了《今生相隨》 、《黑桃皇后》 (普希金著)等著作。2004年,符芝瑛再次開始了「日日抱佛起,夜夜伴佛眠」的日子,在一段脫胎換骨般的艱苦寫作後,《星雲大師傳——雲水日月》終於與大陸作者見面了。

  從1994到2004年,符芝瑛發現了星雲大師生命的轉變與升華。她說,在70歲到80歲這段生命里,星雲大師的狀態更可愛、更率真、更從心所欲。他生命的狀態就像爐火純青,非常非常的單純……那種境界很高,高到讓你覺得很平凡。

  這種感覺,就像人生走到了一定的高度後,回頭一望,發現一切的辛苦、人我是非,別人的批評也好,自己的挫折也好,都已經變得雲淡風輕了。

  正所謂: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與大師的交往也有十年了。

  十年間,我聆聽大師的教誨,受益良多,並與大師合作出版了兩本對話集:《包容的智慧》、《修好這顆心》。大師包容的胸襟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華人。

  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世界大國,在復興中華文明這個前無古人的事業中,我深切地感到,佛教可以拆除政治藩籬,擯棄歷史恩怨,給人一種超越的力量。它可以超越政治,可以超越地域,可以超越民族,讓你用人性的、人道的、文化的、容忍的視角,消弭對峙與對抗,體悟最高的真理。

  星雲大師作為人間佛教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作為兩岸交流的推動者和踐行者,其歷史功績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現。

  而了解大師人生傳奇與境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閱讀符芝瑛的《傳燈——星雲大師傳》。


推薦閱讀:

揭密鳳凰衛視很多不可思議的怪事
鳳凰衛視兩個訪談欄目的策劃案例
界限和自由
鳳凰衛視著名記者閭丘露薇首獲復旦"校長獎"
鳳凰衛視 走進世博會 視頻

TAG:鳳凰衛視 | 總裁 | 鳳凰 | 衛視 | 長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