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戰事背後的宗教戰爭魅影
07-01
本文為媒體專欄稿,請勿轉載(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沙特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上一次是老國王阿卜杜拉去世,新國王薩勒曼繼位;再上一次是這個歐佩克的主導者決定原油不減產,任由跌跌不休的國際原油價格隨市沉淪...這一次沙特玩得更大,它集合了10個海灣國家百架戰機和15萬大軍,對葉門胡塞叛軍展開軍事行動。 當然,3月26日的第一波行動只是空襲,隨後也許會有地面軍事行動。 沙特在這場武裝行動中充當了領導者的角色。但在旁觀者看來,這場武裝行動背後浮蕩著若隱若現的宗教魅影。 和其他宗教一樣,伊斯蘭教內部也有派系之爭。在中東地區,最典型的就是什葉派和遜尼派之爭。這種爭端在中東地區形成針鋒相對的兩大陣營,加之外部勢力的干涉,國家內戰和國間亂戰就成為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既往的兩伊戰爭如此,薩達姆倒台後的內亂也是這樣---薩達姆政權是遜尼派掌權,現在的伊拉克政府則是在內亂之後由什葉派控制,明顯受到伊朗的影響。敘利亞、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在海灣地區結盟,對抗一眾遜尼派國家,也是如此。 再看現在的葉門亂局。這個並不富裕的阿拉伯國家,「冷戰」之前分裂為蘇美控制的南北兩國,「冷戰」結束後的統一葉門,並未撫平大國干涉和宗教派系之爭的裂痕。胡塞叛軍,屬於什葉派武裝,背後既有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也有前總統薩利赫的影子。 由於伊拉克被什葉派控制,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不成器,加之伊朗核危機談判取得進展,在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看來,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穆斯林攻城略地,壓縮了遜尼派在政治和宗教上的雙重影響力。更要者,大伊斯蘭國(IS)的恐怖主義勢力日盛,該組織以及極端狂熱的宗教情結,覬覦著沙特境內的兩個伊斯蘭教聖地。從伊朗到IS,沙特面臨著雙重的夾逼,既有地緣政治上的,也有宗教層面的。 沙特再不行動,這個最具影響力的遜尼派國家將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王位傳承暗戰和原油價格暴跌,已經讓沙特不堪其擾,伊朗什葉派連橫合縱的外部搶逼圍讓沙特嗅到了「國將不國」和「教不成教」的危險。與其逼仄被動,不如主動出擊。 沙特率領遜尼派國家對胡塞武裝的突襲,是在捍衛遜尼派的榮譽,也是彰顯本國在海外地區的領導力。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沙特的軍事干預,美國表示支持;即便是俄羅斯,也奉勸伊朗不要對胡塞武裝分子施加影響力。可以說,這場海灣地區的鏖戰,依然未改這一地區的亂戰邏輯---大國介入和宗教衝突。 沙特領導的海外盟軍自然是佔據上風,起碼從現在看如此。但必須指出,這註定不是一場勝敗分明的戰爭。中東地區的複雜地緣政治形勢和歷史形成的兩大宗教派別的仇恨,通過極端的戰爭手段去解決,只會導致局勢更加紊亂和伊斯蘭教內部的分化加劇。 胡塞武裝分子很容易被打垮,但戰爭帶來的教派仇恨會加劇。一是胡塞武裝分子可能會由爭奪政治權力什葉派,演化為具有恐怖主義傾向的什葉派。二是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環境將更趨惡劣。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力量不會削弱只會增強,遜尼派不得不面臨著來自什葉派和IS的雙重夾擊。三是基於實用主義的功利立場,美國對伊朗和敘利亞的政策趨向溫和調整,沙特等傳統的遜尼派親美國家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感。也許,這將倒逼遜尼派國家和以色列「抱團取暖」,從而使得中東地區遭遇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變局。 就此而言,沙特組織海灣盟國打擊胡塞武裝分子,看似為葉門總統哈迪出頭,實際上是為了遏制伊朗在葉門的影響力。這既是中東兩強的地緣政治爭奪戰,也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戰爭。 中東地區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相愛相殺?沙特用空襲的方式保護葉門!
※葉門戰亂簡史 背後爭鬥源自一句「我們不一樣」
※沙特為何帶頭打葉門
※葉門僵局透射沙特國內變數
※一帶一路的戰爭風險:葉門戰火與伊斯蘭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