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要來了嗎?
提要: 近日來,零星出現的H7N9型流感患者,其高死亡率讓人心驚。作為普通公眾,實在有必要對何謂流感,流感的歷史,以及怎樣防範有所了解,才能避免無謂的恐慌和魯莽。
自人類社會進入農業文明後,迅速膨脹的人口,擁擠的居住環境,人畜混雜的親密無間,給諸多本來僅僅發生在動物身上的傳染病,提供了進入人類社會的必要條件。自此,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就頻繁在人類社會中發生。任何一種傳染病,一定有一個源頭,然而要追查歷史上第一個流感患者,第一次地區性流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基於某些模糊的文獻記載,部分醫學史家認為,流感進入人類社會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
流感相對其他傳染病而言,更加神秘難測,因為它會在長時間的沉寂後突然季節性暴發一次,然後銷聲匿跡,而且並非每次暴發都有高致死率。因此,長時間來此種神秘傳染病是否真的存在,一直眾說紛紜。直到1485年,在博斯沃茨曠野之戰後,開創英國都鐸王朝的勝利之師,將一種神秘傳染病帶入倫敦,當時人稱英國汗熱病。部分醫學史家認為,這是史上有確鑿記錄的一次流感暴發。
到15世紀,流感在歐洲暴發四次,它才由義大利醫生正式命名。15世紀,義大利醫生對這種常常在冬季暴發的「新」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因進行猜測,他們認為寒冷和星座運行乃至流星雨是導致疾病的原因,因此將其稱為「Influenza di freddo」,即寒冷的影響。由於這種傳染性疾病和普通感冒所引發的癥狀間具有一定相似性,我們則將它稱為流感。然而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病因、流行度和致死性相差甚遠。
對流感真正病因的追查,還得等到微生物和病毒學起源之後。1889年的俄羅斯大流感,導致100萬人死亡。此次流感大暴發後,醫學界認為是一種細菌導致流感,該菌被稱為流感嗜血桿菌,這個名字被保留下來,但它並非流感的真正病因。
1918年,流感再次大暴發,拜大航海和工業革命所賜,人員的廣泛流動,讓此次流感引發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傳染病全球大流行和傷亡。事實上,西班牙並不是流感暴發的發源地,最初的發源地是美國堪薩斯州的福特·雷里軍營,在那裡流感擊倒1100多人,帶走46人。隨後,這些奔赴歐戰前線的士兵將流感傳播到法國,最終傳遍全世界。僅僅因為西班牙不是一戰交戰國,受到戰時管制的媒體,才將1918年的大流感命名為西班牙流感。據統計,1918大流感,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殺死約5000萬人,以青壯年居多,至於患病者只能用不計其數來形容。其傳播範圍,從愛斯基摩人部落到南太平洋島嶼,幾乎覆蓋全球。在局部地區,幾乎是一次滅絕性的天災。
這次慘痛的經歷,在創造了眾多醫學虛無主義者的同時,也讓更多人和資源投入到對流感的研究之中。1933年,第一個突破終於到來,史密斯將流感患者的鼻黏液塗抹到雪貂的鼻子中,成功誘發雪貂患上流感,最終在雪貂的幫助下,他發現了流感的真正病因——某種病毒,這種首次發現的流感病毒,被稱為甲型流感病毒,因為還有其他大有差別的流感病毒,如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目前發現,只有甲型流感病毒能導致大流行大災難,因此一般大流感,均指甲型流感。據當前資料統計,在季節性地區性流行的情況下,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300萬至500萬例重症患者,造成約25萬至50萬例死亡。在發達國家,死亡患者集中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
為什麼人類能消滅天花病毒,而對甲型流感病毒,迄今找不到一種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天花病毒之所以能被剿滅,那是因為它的宿主僅僅是人,同時其遺傳相對穩定,不易突變。患者一旦活下來,就對天花終生免疫,同時天花病毒的近親病毒,難以讓正常人患病,一旦進入人體,就會被消滅,同時,還能讓接種者獲得對人類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在疫苗接種技術成熟後,人類就獲得了徹底毀滅天花的技術,只等經濟、政治方面的因素成熟即可實施。
但甲型流感病毒則完全不同,它之所以擁有惡魔資格,主要依賴兩個關鍵因素。首先,甲型流感病毒容易發生突變以及與其他流感病毒之間發生基因重組,從而產生出能暫時避開宿主免疫系統殺傷的新病毒,最終宿主無論是死亡還是痊癒,病毒已經獲得足夠時間,進行繁殖和傳播。病毒的這種突變,主要體現在其表面的兩種關鍵蛋白質——凝集素(H)和神經氨酸酶(N)。神經氨酸酶幫助病毒表面的血凝素附著在呼吸道細胞表面,從而讓病毒顆粒能進入宿主細胞內繁殖,同時成熟的病毒顆粒要離開宿主細胞,感染其他細胞也需要依賴該酶的幫助。這兩種蛋白質,同時也是宿主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甲型流感病毒的遺傳並不穩定,這使得它能產生突變的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從而逃脫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甲型流感病毒的分類,也依據此兩種蛋白的差異為依據。迄今,我們已發現17種凝集素蛋白編號從H1到H17,以及9種神經氨酸酶(N1-N9)。H17流感病毒是2012年在一種嗜食水果的蝙蝠中發現的。
除了易於突變之外,另一方面,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涉及的物種眾多,所有哺乳動物乃至家禽和野鳥都可能患上「甲型」流感(不過,甲型流感的命名專用於人,因此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的流感,通常就稱為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等。),只要風雲際會,它就有可能實現跨物種傳播,因此幾乎不可能將其滅絕。近幾年,通過研究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愛斯基摩人(得感謝寒冷的氣候,讓患者體內的流感病毒依然具有活力),科學家發現,1918大流感病毒,應該是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重組體,這個最新發現,讓各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對禽流感疫情高度關注。公共衛生專家也傾向於認為,下一次的大流感,應該有類似的起源。
宿主眾多,加上病毒的易變,兩者結合的結果就是,通常數十年內(一般認為是十年到三十年),就有機會出現一種高致病性高傳染性的甲型流感病毒突變體,肆虐人類社會。據估計,如果我們掉以輕心,只要最初有40個患者染上這種新的高致病高傳染性病毒,在當前的全球極度不平衡的醫療體系中,一年之內,全球一半人口患病,可能死亡500萬到1.5億人。
事實上,自2000年後,每年都有「狼來了」的警告。2003年,席捲東亞的禽流感大暴發(H5N1),以及同時出現的重病患者,讓公共衛生的專家們認為大流感已經來了。在他們一再的強烈警告下,相關國家對患病的和潛在患病的雞發動了一次滅絕戰役。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類似的戰役絕不是最後一次。最終,人類可能逃過了一次大難,沒有出現傳播到人身上的H5N1獲得人際傳播的突變,就將之扼殺。或者,換句話說,我們得慶幸,傳播到患者身上的H5N1過於窮凶極惡,在當前環境下,除非患者呆在窮鄉避壤,否則,這樣的病毒不太可能逃過現代醫療體系的監控。目前出現的H7N9患者與2003年的H5N1患者相似。真正要擔憂的是,是否存在無癥狀和輕癥狀患者,在他們體內的H7N9流感病毒,也許有可能獲得人和人之間傳播的能力。
大流感的到來,在公共衛生專家看來,是必然的事,只不過沒人知道,何時、在哪裡暴發。人類的經濟、政治和技術手段的演變,究竟能將其延遲多長時間?但只要沒有在技術上實現對流感病毒的徹底遏制,那麼理論上來說,大流感的威脅永遠存在。從防範的角度上來說,要成為大流感到來時的幸運兒,除了運氣之外,剩下的都是老生常談。如,健康的身體,規律的生活,養成衛生習慣,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和鼻子。另外,一旦感冒出現頭疼、高熱和全身酸痛這樣的癥狀,及時就醫。另外,流感疫苗雖然不能一勞永逸,但是基於交叉免疫的原理,每年注射流感疫苗能增加你對抗新流感的可能性,或者減緩癥狀,讓你更有可能逃過一劫。
(作者: 三思逍遙)
推薦閱讀:
※以為是感冒,孩子卻因它進了重症監護室
※抗流感吃什麼葯好得快?3種「錯誤預防」好多人都在用
※為什麼幼兒園總有幾個小朋友流感橫行也沒事?
※香港流感已造成315人死亡,市民加強防範
※科學貓·健康: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上流感,這是真的嗎?
TAG: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