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寺廟100座圖文收錄 雍和宮

1。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東城區北新橋的北面,是北京最大、最完整的著名喇嘛寺廟,佔地面積約66000平方米,至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雍和宮的建築宏偉壯麗、全碧輝煌。寺內保存著大量珍貴精美的佛像、壁畫、經書、法器、法物等文物,有不少還是稀世瑰寶。《天咫偶聞》中記載:「殿宇崇宏,相設奇麗。六時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禮梅檀之像。飛閣復道,無非凈筵;畫壁漩題,都傳妙手。「就是對雍和宮的稱讚。

  雍和宮最初名為「允貝羅府」,是清代康熙皇帝為他的第四子J散慎建造的一座府邸。康熙四十八年(1709)撒鎮晉爵為雍親主以後,改稱雍親土府。康熙死,撒鎮繼承帝位,按清代規制,皇帝登基前的住處或出生地,都是龍潛禁地,除改為寺廟之外,不準作為他用。因此,雍正皇帝即位以後把他原來的土府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留作行宮。後來行宮失火焚毀。到雍正三年(1725)將上院改為雍和宮。雍正皇帝死後,曾停靈於雍和宮內,將宮殿的綠瓦換成黃瓦。黃亮朱牆,甚為壯觀,這在其他寺廟建築中是不多見的。乾隆九年(1744),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這對清政府利用喇嘛教籠絡蒙古、西藏等少數民族上層首領有著重要作用。

  雍和宮的建築布局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疏朗開闊,後半部分對稱密集。它主要是由三座結構精緻的琉璃牌坊和處在一條從南至北的中軸線上的天土殿、雍和宮(正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五進大殿,以及各大殿左右的東西配殿所組成。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由於它是從潛龍邸改為嗽嘛廟的,在建築格局上,一方面保留了土府的形制,另一方面在擴建後增添了寺廟的特色,於是使它具有與一般廟宇不同的行官氣勢。

  進宮門過牌坊,庭院開闊,有輩道直達昭泰門,兩側松柏蔥鬱,環境寧靜幽深。入天土殿,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迎人嘻笑,兩旁塑有四大天土像。彌勒佛背後有手持金鋼柞的韋馱像。韋馱是釋迎牟尼的弟子,因護衛佛骨有功,升為護救三十二將之首,所以也把他供奉在這裡。在天土殿與雍和宮大殿之間,有一高約4米的青銅大鼎,鑄於乾隆十二年(1747),製造工藝精湛。鼎上刻有二龍戲珠;底座刻有圖紋優美的三獅戲球。清朝的皇帝每次到雍和宮來進香禮佛時,都要用這個光可鑒人的大銅鼎。離大銅鼎不遠存一座四角重檐的御碑亭,亭內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立的漢、滿、蒙、藏四體文碑。碑文是乾隆78歲時所撰寫,內容為解說嗽嘛教義和嗽嘛制度。御碑亭後有一座高1。 5米的極為珍貴的銅鑄須彌山,又稱蘇彌樓,修彌樓。根據佛教的傳說,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最下是風輪,往上是水輪,再上是地輪。其中心為須彌山,周圍有九山八海,山頂有一座小壇城,為帝釋居住的地方,就是傳說中的天宮。須彌山下有漢白玉石座,四周雕刻精緻。頂部下方的星座位置大體與現今天文學的研究成果相符。這座佛教的宇宙模型原為明代萬曆年問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施貢奉。

  繞過御碑亭便是正殿雍和宮。殿內正面供奉釋迎牟尼佛像,左右為迎葉、阿難像,均手持錫杖,形態都十分生動逼真。倆旁牆上繪有十八羅漢壁畫。殿內東北角的立佛是觀世音菩薩,身後鏡框內的畫像是白度母。殿內西北角的立像是彌勒佛,身後還有長壽佛。  往前進入永佑殿、殿內正面供奉的是無量壽佛。在他的右邊是藥師佛,左邊是獅吼佛。獅吼佛即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化身,為超度眾生之佛。殿內西牆上懸桂著乾隆年間補繡的綠度母像,東牆懸掛著白度母像。殿內西北牆上掛著釋迎牟尼畫像。

  永佑殿後面的法輪殿內,正面供奉釋迎牟尼銅像。在這尊銅像後,供奉的是宗喀巴的銅像。宗喀巴是喇嘛教的改革者,原籍青海涅中,生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圓寂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這尊銅像高約6米,面露笑容,端坐在蓬台上,右肩有荷花插著寶劍,左肩有荷花承托著經書。在銅像後面還有五尊他的化身像。像後有用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羅漢山,高5米,長3米。山上群峰屹立,怪石嶙峋,並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製成高10厘米的手持不同法器、姿態各異的五百羅漢像分布其間,構成一幅氣勢磅礴,意境深遠,異常生動的畫面。殿兩側牆上還繪有以釋迎牟尼佛傳故事為內容的大型壁畫。殿頂上建有五座小閣,閣上各飾小型喇嘛塔。這些小塔都具有鮮明的喇嘛教藝術風格。殿內還保存有大量貴重的藏文經典,其中金字藏文《大白傘蓋儀軌經》和《藥師經》,均為乾隆皇帝親筆所書。在法輪殿內還有一個金絲楠木盆,外表貼金,遍刻波濤,水勢起伏,水中有鯉魚四條,內中一條頭如龍,浮出水面,形狀奇特,所以此盆又名為「魚龍變化盆」,還稱「洗三盆」,為乾隆皇帝初生三口洗身之物。後來喇嘛將盆供於殿內,作為「聚寶盆」,盆內放置五穀和錢幣,以示吉祥。

  法輪殿後的萬福閣,又稱大佛樓。它是雍和宮最高大的建築。閣內正中有一尊享譽中外的,用一棵巨大白檀木雕成的彌勒佛像,像身高18米,周長3米,相當六層樓那麼高大。為了穩固,佛像埋入地下的部分有8米之多,共計達26米,重量約為100噸。這尊大佛體態雄偉,神情莊重,線條流暢,刻劃細膩,比例勻稱,巍然屹立在巨大的漢白玉須彌座上,極為壯觀。人們在觀望佛面時,真有仰首落冠的可能。它是我國用獨木雕成的最大的彌勒佛像。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的千手於眼觀音像和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大佛像雖比它高大,但都不是用獨本雕成的。

  萬福閣不僅佛像雄偉,殿堂也極高大。當初建造佛像時,先在法輪殿後支搭蘆殿,待檀本豎文雕刻成佛,再建造萬福閣。這「先有佛,後有閣」之作,是深為老北京人所津津樂道的。萬福閣共三層,在其左右還各有一座二層的永康閣和延綏閣,設天橋與萬福閣相通,將三閣聯成整體,成為一組宏麗軒昂的建築群。建造大佛和萬福閣共費時三年,用銀八萬餘兩。相傳雕成大佛的這棵巨大白檀木,是西藏第七世達賴喇嘛,為了感謝乾隆皇帝派兵幫助平定西藏群土之亂,而從西藏經過千山萬水,厲盡艱辛運到北京,作為禮品送給乾隆皇帝的。因為當時乾隆皇帝想建一座高大的樓閣。作為雍和宮北面的屏障,正愁於沒有高大的佛像。

  雍和官除了五大殿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配殿、碑亭、翼樓、院落等建築。萬福閣東們的照佛樓原是乾隆皇帝的母親紐枯祿氏皇太后供佛的地方,她供的是用銅鑄成的梅檀佛,又稱照佛。佛身服裝與其他佛不同,雕的是水紋衣。相傳釋迎牟尼在上天說法之前,弟子為了佛的影像永留人間,要給佛畫像,但又不敢直視佛面,只好請佛站在水邊,讓畫師照水中影像去繪形,畫師連水的波紋也實錄了下來。佛上天之後,匠師只能依畫而雕,便出現了水紋衣的佛像。因此,把這一佛像稱為「照佛」。此佛原頭戴一頂全五佛冠,領上有一粒毫光珠,佛頂上有一柄金傘,可惜在解放前夕被盜。梅檀佛的佛皂也是珍貴的木雕製品,上雕99條金龍,遨遊於雲彩之間,形態生動,有呼之欲出之感、法輪殿的東配殿內還供有佛像五尊,正中為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體為青黑色,有9面34臂16足。在大威德全剛右側為永保護法金剛和地藏主金剛。永保護法金剛一頭六臂,腳踏象頭人身,左於持水蘿蔔,右手持人頭骨。地藏主金剛手持骼骸棒,在永保護法金剛的右側為吉祥天母護法主剛,天母嘴叼小孩,手拿骼骸棒。在地藏主全剛右側為財寶金剛,右手持銀鼠,左手持寶傘。

  現在,法輪殿西側戒台樓的展覽室內,還存有40餘件雍和宮珍藏的清代宗教藝術品和乾隆皇帝的御用品。其中有漆布重新描金的乾隆皇帝影像。畫面描繪的是乾隆皇帝頭戴僧帽,身披哈達;端坐在蓮花台上的化裝像,使人相信他不僅是皇帝,而且也是天上的佛祖。室內還有喇嘛「打鬼」時穿用的彩緞繡衣和千奇百怪的面具。打鬼是喇嘛教的宗教儀式,一般在春天舉行。雍和宮打鬼定在農曆正月三十口。打鬼的意思是用佛法驅邪除怪,儀式進行時,殿上點燃數百盞燈火,由喇嘛裝扮的鬼神,在特殊的樂聲中舞蹈、跳躍,場面隆重,充滿了神秘的氣氛。
推薦閱讀:

十八相送 - 中國戲曲FLASH -
周天勇:謹防跌入發展的「中國陷阱」-周天勇-搜狐博客
中國古代最美麗的《詩經》[轉]
楊念群:中國的「另一個近代」
筆墨紙硯--中國十大名窟

TAG:中國 | 寺廟 | 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