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的京杭大運河僅僅是隋煬帝南下巡遊的旅遊專線嗎?

本文共1768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作者:孤月獨飲

——歷史故事

隋煬帝,我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大暴君、亡國君,在他短短14年的皇帝生涯中,充分驗證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客觀真理。

他在位期間,窮奢極欲、好大喜功,經營的各個工程都堪稱「大手筆」,比如營建東都、經通西域、三征高句麗、開發大運河等等。

這任何一項工程,如果成功,都是足以彪記史冊的壯舉。但自大狂楊廣同時展開這麼多的宏偉工程,透支了隋朝民力,也將老爹隋文帝留給自己的大好河山敗了個精光,更給自己招來了一個驕奢殘暴的惡名。

楊廣雖說是亡國之君,但他絕不是一個碌碌無為、昏庸無能的敗家子。相反,他是一個雄心勃勃、渴望有一番大作為的有志青年。

從他給自己定的年號——大業,就能看出他的雄心壯志。所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楊廣開通大運河,絕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自己南下遊玩,而是有更深層的原因。

1.滿足楊廣濃厚的江南情結的心理需求

楊廣的親身經歷使他對江南懷有特別的好感。在隋朝沒有完成南北統一之前,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率大軍平定南陳;南陳平定後,又任揚州總管,駐守江都十年。

在江都,楊廣為穩定江南局勢,付出了很多心血,苦心經營了十年。

另外,楊廣出身於關隴貴族,從小在苦寒躁冷、民風剽悍的關隴之地長大。

來到揚州後,楊廣極其喜愛江南溫暖宜人的氣候和繁榮昌盛的文化(ps:楊廣本人文化水平極高,詩詞愛好者,十足的文藝青年),這使得後來當上皇帝,遠在長安居住的楊廣十分想念這一往昔之地。

所以,楊廣開通大運河,固然有出於自己私心的目的,這一點也被後來的史學家放大,成為他驕奢無度的鐵證。

2.為了確保隋朝政治中心穩定、保證隋朝京城人能吃飽肚子的的身體需求。

隋朝定都長安,它的政治核心區域在關中平原。但關中平原經過千百年的過度開發和連年戰爭的破壞,根本無力供養龐大的京城人口。

再加上關中平原自然災害的頻發,在隋朝不到40年的歷程中,關中始終處在缺糧的緊張狀態。

而江南各地則自漢末以來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業發達,經濟繁榮。

為了填飽肚子,從隋文帝時就開始考慮實現南糧北調,隋煬帝繼位後,更是不遺餘力地貫徹老爸的政策,剛剛即位就著手大運河的開通。

3.為了征伐高句麗,保障戰爭後勤供應線通暢的軍事需求。

隋煬帝時期,位於隋朝東北的高句麗(現朝鮮)日益強盛。雖然它名義上是隋朝的小弟,但它自恃國強,再加上距離隋朝核心統治區遙遠,所以屢犯中國北疆。

強悍的隋煬帝當然不能忍,本著「犯我大隋者,雖遠必誅」的原則,決定對高句麗用兵。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戰爭都打得特別艱難,更何況遠在1000多年前的煬帝「三征高句麗」。

戰爭本來就是是個極其燒錢的活,自古以來,打仗打得都是後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尤其像這種深入異國,遠途作戰的境外戰爭,更要保證後勤線路的暢通,才能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兵員。

為了戰爭的勝利,隋煬帝在大業元年(605)就開通了通濟渠,在大業四年(608)開通了永濟渠,而一征高句麗是在612年。

從前後時間差上,我們就能看出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想通過大運河將南方充足的糧食運往前線。

4.加快南北融合,促進南北交流,順應經濟中心南移的經濟趨勢,維護隋朝統一的政治需求。

隋朝統一前,中國南北方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從西晉的短暫統一(280年,西晉滅吳)再到隋朝的天下一統(589年,隋滅南陳),中間歷經了309年。

長期的分裂,使中國南北方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社會風俗上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隋朝統一天下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急需一條聯繫中國南北的交通幹線,以便促進南北交流,加快南北統一。

另外,自東漢末以來,中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但政治中心卻始終在北方。

如果沒有一條便捷的線路將兩個中心連接起來,中國就始終不能成為真正的大一統國家。而京杭運河的出現,則將這兩個中心完美地連接起來。

所以說京杭運河的開通,不但順應了中國經濟南移的經濟趨勢,維護了隋朝統一,而且對於中國能形成大一統國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也是京杭大運河開通的最重要的歷史意義。

綜合來看,隋煬帝開通的大運河,絕不僅僅是自己南下江南的旅遊專線,而是一件弊在當時,利在千秋的偉業,它雖然榨乾了隋朝百姓,使得隋朝還沒來得及從大運河受益就迅速滅亡,但之後的唐宋等朝則從這條運河收到了切切實實的巨大利益。

·end·

本文原創作者:孤月獨飲,逗逼中二青年


推薦閱讀:

【甜品控】世界級甜點巡遊 提拉米蘇VS劇場蛋糕
香港建築大巡遊—你不知道的遊玩方式
這位皇帝要南巡遊玩,大臣簡直要造反!

TAG:旅遊 | 隋煬帝 | 運河 | 京杭大運河 | 專線 | 巡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