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個好影評人

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去世了。每次在租借DVD,都能看到「Roger Ebert」推薦的欄目,很覺好奇,於是找來一本羅傑·伊伯特文集。這才發現此人是影評界一個泰斗式人物,從1967年入道,到如今已經四十多年,過去幾年他患上了癌症,下巴沒了,不能說話,但是我在Facebook上, Twitter上都關注了他,還不時能看到他犀利的隻言片語。他多半是在芝加哥的Sun Times做影評,也在一些大學(如他的母校芝加哥大學)開設電影鑒賞課,相信豆瓣上應該有芝加哥的朋友知道此人。芝加哥大學出版社主動要把他這些年的評論和採訪結集出版,足見此人影響之大。而影片租借商Netflix有「伊伯特推薦」這個品牌,也足以說明他在商業界也同樣受歡迎。他也是第一個榮獲普利策獎的影評人。作為一個職業影評人,他既叫好又叫座。

他寫了一本書《暗中清醒》,值得影評人借鑒。我曾經把他在此書里推薦的電影幾乎都找來看了一遍,很長見識。此書序言的作者David Bordwell對他的評價是:「精力充沛,判斷敏銳,知識廣博,見解深刻,幽默風趣…沿襲了蕭伯納的藝術新聞傳統。」

從序言上看,糟糕的影評人應該具有如下一些特徵,我總結了一下,希望影評人對照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好抖機靈。甚至以挖苦電影和電影製作者為代價。(Smart at the expense of the films or filmmakers)2. 自我中心。只想說明自己的某套想法,未必真正去欣賞電影。總帶著成見去看電影,甚至電影還沒有看,就已經有了判斷了,缺乏好奇心和想像力。3. 尖酸刻薄。挖苦別人來不惜代價,以漫罵為長技,對讀者毫無幫助。4. 標新立異。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沒有錯,可是有些影評人卻從炒作式的搞怪(memorable eccentricity)中體現自己的風格,甚至強迫我們接受他的口味。5. 好掉書袋。喜歡用一些大辭彙學術術語冒充內行,矇混過關。伊伯特自己都說,他非常反感這種「缺乏安全感的自我掩飾的學術辭彙(academese)。」他的作序人也說伊伯特平易近人,不會來蒙你嚇你(He never intimidates.)6. 否定一切。不管什麼電影一律否定,因為他們只會這一種姿態,那就是批評和否定。(Some critics define themselves by what they don』t like (often, it turns out, nearly everything).7. 內容淺薄。影評寫得太泛濫,多屬應景之作,缺乏深度思考。純粹是報道而非影評,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電影是藝術,影評可不能一點藝術的含量都沒有,淪為a matter of covering the new releases, not essayistic。這是很多娛記常犯的毛病。8. 興趣狹窄。看來看去就是同一個類型的影片,缺乏一個職業影評人所應具備的廣博。我們一般看電影的人可以這樣,而影評人必須去看各種各樣的電影。

這些特徵書評人也要警惕。

總體來說,他深刻而不刻薄:「你必須熱愛電影。…你得對電影認真對待,覺得他們值得你去注意。如果你只是漫不經心去打發,或是居高臨下,那麼你絕對不能成為好的影評人。每部電影都是人們用心血製作出來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某個夢想…如果你覺得一部電影很糟糕,或是浪得虛名,你可以用它來作為一個開頭,但是你要記住,製作電影和看電影的人都花費了時間來製作,來觀看,他們都希望這一切是值得的。」你的嘲笑對這一切都沒有幫助。別看這些話說來簡單,做到這樣的寬容談何容易?在這個容得了解構容不了建構,有犬儒沒有大儒的後現代社會,做到寬容與欣賞可不是一般的修養。 不過這麼高的標準,他自己也不一定都能做到,他有時候否定起來,給電影打一分八分零分的情況也有的是。這種自相矛盾,你要是連寫四十年影評,你也會有的。還是惠特曼的那句老話:我矛盾嗎?一定是有的,因為我壯闊,我包羅萬象。我想關鍵還是好你得說出好在哪裡,壞你得說得出壞在哪裡。

伊伯特強調,熱愛電影「並不意味著你應該傻傻地坐在電影院偷著樂。熱愛是一種信仰。你得相信這些電影值得你來花這個時間。」顯然,這話是寫給專業影評人而非一般觀眾看的。因為一個影評人肯定一周要看無數片子,趕場參加很多電影節,他們會有看厭的時候。其實影評是一種鑒賞,你得如同品酒師一樣廣泛品嘗,然後給大家說出點門道來。大家都很忙,而且是網路時代,大家注意力都不集中,不需要聽你平庸地評說某人某片是如何糟糕。即便是糟糕,那又糟糕在什麼地方,如果你是導演,你會如何改進某些具體的處理方法?

一個好的影評人應該如同庖丁解牛,目無全牛,隨時將影片暫停下來,說說它的 「場面、鏡頭、剪輯、對白、表演、服裝、燈光」,等等。可是你和他人解說的時候,你又要還原到全牛,不能讓技術性的解釋衝擊欣賞的快感,你作為一個影評人是客觀的,應該有辦法引導觀眾,而不是逢迎附和,說他們愛聽的話。但是更不要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 做一個好的影評人本身也是樂趣。有些電影,如《奪寶奇兵》,看的時候覺得挺好,但是看一遍就夠。有的電影是百看不厭的,如同《公民凱恩》。

作一個好的影評人要見多識廣,不要是因為一部電影印證了你的某個想法你就喜歡,與你意見相左你就不喜歡。你不要只關注它的主題(what it is about), 而也要關注表現的方式(how it is about what it is about)。比如你不能籠統地把功夫片一棒打死,這樣你就是個一般觀眾,而無法成為優秀影評人。伊伯特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即便反映希特勒生活的是法西斯電影Triumph of the Will, 你也可去鑽進導演大腦,看他如何表現崇拜者心目中的希特勒。這是一種非常必須的客觀,即便電影的內容絲毫不符合你的價值。這本書名叫Awake in the Dark. 這非常形象,一個影評人坐在影院里,暗中清醒。

來源:南橋的博客

鏈接: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6670716201335614892/

推薦閱讀:

影評|從《暴裂無聲》里讀懂中國
一部好題材的電影是如何被拍爛的——西遊記女兒國影評
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芳華——《芳華》觀後感
元淳被侮辱玷污,即將黑化!盤點那些被玷污的女主,哪一個最心疼?

TAG:影評人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