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你的幸福感(二)
「那就唱給自己聽。」樂天依然樂呵呵地說。
小和尚就追問:「拿佛曲唱給自己聽,不是有失敬仰嗎?」
「那就唱給清風聽,」樂天和尚聽小和尚那麼說,更是樂得不行,說「對了對了,清風裡面有佛音,佛音裡面有清風,清風就是我的知音,清風就是我的知音……」
從樂天和尚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是源自於內心的,幸福和外在無關,幸福是一種感覺。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是擋也擋不住的。
6、快樂的老和尚
我再舉個我們身邊的例子,給大家講一講「快樂的老和尚」的故事。也就是我的恩師、弘法寺的開山方丈本煥長老。老人家今年105歲了,你們大家都看到了,老人家很健康、很開心。不了解老和尚的人都認為老人家因德信巍巍,受人尊敬,諸事順意,所以開心。殊不知,老人家一生充滿坎坷,但是他能夠以一顆大智大慧的慈悲心安享人生的苦難,始終笑對人生。我在這裡把老和尚一生幾個重要的經歷給大家講一講,每次講到恩師的故事我總是很感動,希望大家也能夠從中有所體悟,看看我們身邊的這個「百歲老人」、「世紀老人」是如何安享他的幸福和快樂的。
老和尚出生於1907年,那還是一個有皇帝的年代。1930年出家。1937年,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發願效彷彿陀苦修,由河北保定起香,手持一個小木凳,凳子上燃一炷香,三步一拜,全程三百多里,一路風餐露宿,披星戴月,櫛風沐雨,手掌都磨破了,仍然虔誠叩拜,足足拜了六個月,最終到達了五台山。又是這樣三步一拜,拜完了五台山上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的五個台。
1938年,恩師在五台山廣濟茅棚(即碧山寺)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苦修。他效彷彿陀折骨為筆,刺血為墨的精神書寫血經。當時生活本來就很清苦,但他仍堅持每天用手指或舌頭的鮮血,恭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金剛經》、《楞嚴經》等經典,每天寫五、六百字,一共寫了十九卷血經。後來,長老又效仿達摩面壁參禪,在五台山閉關三年,精誦經典經文幾千卷。
每當有人不解地問起他為何要修這些苦行,他總是說:「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練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發菩提心,又怎能發願渡人?」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大慈大悲大願心,才使得老人家堅持做了這些在別人眼中看來是痛苦的事情,並不以為苦,反而以苦為樂。
1948年,恩師的母親因病往生,為報慈母養育之恩,他雙膝跪地,取半寸燈草三根扎在一起,蘸上香油,點著火放到胳膊上燃燈孝母;同事日夜誦讀《地藏經》,為母親守孝四十九天。他說:「我們得肉身是父母給的,要用自己的肉身供佛,懺悔孽障。」
1958年,正值長老升座南華寺,致力於弘法的壯年時期,他卻不幸蒙冤入獄。面對如此變故,老人家沒有抱怨、沒有煩惱,他白天勞動、晚上休息,一心念佛,超然世外,並不時放焰口救渡苦難眾生。老人家說:「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惡業,佛菩薩罰我今生坐牢懺悔。」如此超脫的心態,使得恩師借煉獄為煉心,雖含冤而悟法!長達二十二年的鐵窗生涯,讓他最終修得菩提正果。
八十年代,老人家終於在73歲的古稀之齡獲得徹底平反,得以重返佛門。這個時候,老人家又開始了長期、馬不停蹄的化緣、建廟的歷程。開始有很多人對這個剛出獄的老人「四處折騰」的行為很不理解,還經常風言風語傳過來,但老人家從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只是一門心思地化緣、修廟。現在,經他老人家之手修建和重建的禪宗祖庭包括:丹霞山別傳寺、深圳弘法寺、廣州的光孝寺、湖北武漢的報恩寺、四祖祖庭正覺禪寺、南雄蓮開寺、百丈山百丈禪寺、湖北隨州慈恩寺等。他給眾多僧侶提供了修行和弘法的道場;他使廣大信眾有了更多參拜禮佛的聖地;他為修建寺院、學校、道路,他為救災、救難、助學等等所捐助的善款數以億計……有人說,他就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
現在,老人家有105歲高齡了,他仍然堅持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晚上10點鐘睡覺。早上4點18分到7點鐘是誦經的時間,除了誦經,他每天還要接待上千的信眾前來參拜。大家可以想像,一個一百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堅持坐那麼久,接待那麼多人,他累不累?累,煩不煩?不煩!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是老和尚的誓願,所以他能夠精進苦行,抄寫血經,燃臂孝母,坐牢22年也沒有怨恨心,惟有感恩心。他始終懷著一顆愛國的心,感恩眾生、回報社會,用一生的行持,以一個佛教徒的方式,踐行佛教徒報國土恩、報眾生恩的誓言。因為有著深深的信仰,所以老人家內心有一種大安樂、大幸福,所以你們看見他見到每個人都是開開心心的,都是歡歡喜喜地跟人家說「發財、發財、發大財;發心、發心、發大心」他每天接見那麼多香客信眾,就是為了結善緣,給大家積福的機會,給每個人的心中播下一顆善的種子。
老和尚的經歷同樣說明:幸福最終只是自己的一種內在的感受。一個人,只要他的內心安詳自在,就可以過得幸福。幸福從何而來?要從內心的「安詳」而來。
四、誰偷走了你的幸福
但是我們現代人內心安詳的少,有智慧、得自在的少,所以幸福的也少。
2006年,萊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繪製出了首張「幸福指數世界地圖」。此「地圖」啟動的是居住地居民主觀幸福感指數的項目,是根據參與者被問及的關於幸福和對生活的滿意度等問題的調查而做的排名。結果顯示:世界幸福指數得分最高的國家是不丹,而中國則位列第82名。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不丹這個小國家,近些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丹非常重視保護環境和生態資源,每年只允許6000名外國遊客入境旅遊,而且他們的行程還必須經不丹政府的仔細審核。為表彰不丹國王和人民在環保領域的突出貢獻,聯合國曾將聯合國首屆「地球衛士獎」頒發給不丹人民。不丹是個有信仰的民族,她的人民終其一生,只相信兩個道理,一個是佛陀說的道理,叫做「菩提」,一個是國王說的道理,叫做「快樂指數」。尼泊爾和不丹人民的快樂都說明:有信仰,簡單是一種智慧、純樸是一種幸福!
而我們中國人的「幸福感」似乎就沒有那麼樂觀了。荷蘭的伊拉斯謨大學也曾經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過調查,其中,1990年國民指數是6.64,在2001年時的數據是下降到了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國的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外國人喜歡搞調查研究是不是?尤其是喜歡研究中國人的幸福感,其實外國人的幸福感也好不到哪去。人如果沒有智慧,不管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都很難幸福。
1、慾望煩惱之繩
是什麼牽絆住了我們的幸福?
有一個人想考考人稱「無所不知」的老禪師。那一天他一到禪院,就直接找到老禪師,提了個問題:「什麼是團團轉?」老禪師答道:「皆因繩未斷。」咦,這個人非常奇怪地問老禪師說,「您是怎麼知道的?!」
他告訴老禪師:「來這兒的路上,我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孔拴在樹上。牛想吃草,但是轉來轉去就是脫不了身。我以為你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沒想到你一語道破,真神了!」
老禪師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所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人被名利所纏而不得超脫。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眾生就像那頭牛一樣,被許多慾望、煩惱、痛苦的繩子纏縛著,不得解脫。」
我從2000年出家,至今有11年了。在這11年中,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會選擇出家做和尚呢?你們想想看,我為什麼要出家?對了,我就是為了要想辦法把那個煩惱之繩給斷了,我出的是遠離煩惱之家,而選擇回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清凈之家;同時,我們出家人還要讓更多的人都能夠出離煩惱之家,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家。所以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家時,我總是說,「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社會上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出家,其實出家就是出離煩惱之家啊!
所以我特別感恩老和尚,感恩和他的結緣,感恩他當年非拉我的手讓我出家,感恩他對我的教導,讓我走在了這條「回家」的路上……
有的人看我出家很好,也想出家,但是在他還放不下、機緣不成熟的時候是很難出得了家的。出家也沒那麼容易哦!是需要福報和因緣的,不是誰想出家就出得了家的,呵呵,開個玩笑……其實出家不出家都沒有關係,在家修行也一樣。首先要把你的所求由外轉向內,向內求,讓心「回家」才有希望!
2、煩惱都是自找的
曾經有一個朋友來找我,向我訴苦說:「最近活得很不暢快,很煩,經常失眠,好久沒有好好地睡一個安穩覺了。」他問我要怎麼解決。我反問他:「失眠,都是在想些什麼?煩,又是在煩什麼呢?」他說:「失眠的時候就是胡思亂想,經常想著明天要見什麼客戶,應該談些什麼,這一個月這一季度公司要完成什麼樣的業績,要怎麼去發展……」我說:「明天的事明天才到來,是喜是憂還不知道,甚至你明天是否還活著也不知道,你做好今天的事,做好本分,剩下的交給老天爺吧!你把明天的事情拿到今天來煩,思來想去的,這不是很笨、很傻嗎?」
他經我這樣一說,想想也對,說:「確實沒必要杞人憂天,自尋煩惱。」你們看,這麼簡單的道理,可就是很多人想不明白啊,所有的痛苦其實都是自找的,是自作自受!可就是很多人自尋煩惱啊,還有很多人雖然懂得這個道理卻做不到啊。
所以我說,若想獲得人生的幸福啊,我們不僅要通過學習來開智慧,明事理,還要真修實幹,拿出點精神來,拿出點勁頭來,要準備和煩惱這場戰爭進行到底!所以我也常跟大家說要經常到弘法寺來禮佛,要常回家看看。有機緣還要多研究佛法,學習佛法,為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而用功比賺錢更重要,因為人如果沒有快樂、沒有幸福,賺錢又有什麼用呢?
孔子當年稱讚他的學生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就是一個能夠把自己的幸福指數往上提高的人,這是他的智慧。
3、不幸福源於12個字
煩惱的「烏雲「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我們很多人的生活總是這樣烏雲壓境,難見晴空呢?其實總結起來,人的煩惱和不幸福就是由12個字引起的,哪12個字呢?——「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
「放不下」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手拿兩個花瓶來獻佛。
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但是,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您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都放下了,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這裡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是佛教術語。六根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指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六識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接觸外緣而產生六識的判別力與記憶力,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所謂「六根清凈」,不是說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六根不再隨著外緣的幻境而轉,要做到「一塵不染」。六祖慧能曾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說眾生的本性本來是無染的,只因妄想執著而染了又染。所以我們要學著放下,回歸本來清凈。但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凡夫往往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
佛陀發現痛苦來自於各種慾望。貪慾像影子般追隨人的一生。人們為了滿足貪慾而辛苦地奔波,獲得了大量的物質,可越發覺得匱乏,越發不滿。慾望和壓力讓人過得非常艱難和痛苦,佛陀指示的「放下」,的確不失為一條通往幸福和解脫的道路!雖然我們暫時可能不能完全放下,但我們可以學著用一種超然的心境去面對外物,如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了這樣的心態,就能將歡喜憂愁看淡,將厚名重利看輕,活得自在和洒脫。我們再來看一位禪師的心態:
雲遊四方的法眼文益禪師有一次在途中遇到下大雨,法眼禪師就在一座地藏院掛單。寺里的知客師問他:「禪師你要往哪裡去?」
法眼禪師說:「我沒有什麼目的,只是隨便走走罷了。」
知客師又問:「你對這種四方來去的雲遊方式,有何感受?」
法眼禪師淡然地回答:「雲水隨緣。」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天天都在忙碌著,什麼時候也能夠像禪師一樣雲水隨緣,懂得放下,擁有「放得下」的智慧和心態,就能夠真正體味到逍遙自在的樂趣了!
「想不開」
再來看「想不開」。先講個因「想不開」而自殺的故事。好在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一個老和尚,老和尚不僅救了輕生者的性命,還用兩句話點醒了輕生者:
一個老和尚在海邊救了一個輕生的女子。老和尚問她:「年紀輕輕為何要選擇輕生?」
女人說:「這裡是我的美夢開始的地方,所以也應該在這裡終結……」
原來,兩年前,就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女子和一個年輕人不期而遇。一年後,他們愛情的結晶---可愛的兒子出世了……然而,不久,那個說好與她共度人生的愛人卻因一場意外而離開了她。女子整日哭泣,好像天塌下來一樣的哭啊!然而更不幸的是,沒過多久,他們的寶貝兒子生病死了。
正是禍不單行啊!女人說,「我一個女人,沒了丈夫,沒了兒子,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啊!」女人邊說邊哭,老和尚在旁邊不但不開導,反而放聲大笑起來。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的笑愣住了,就停止了哭啼。
老和尚笑夠了,就問女人:「兩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嗎?」
女人搖搖頭。
「兩年前,就在此時,你有兒子嗎?」
女人再次搖頭。
「那麼,你現在不是與兩年前一模一樣嗎?兩年前,你一個人來到島上,是來自殺的嗎?
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說:「現在,你與兩年前一模一樣,仍是獨自一人。今天,就像兩年前那一天的延續,只不過是還原了一個你自己。你還是你!所以,為什麼不能重新開始?」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當了官,以為官就是自己;有了名,以為名就是自己;賺了錢,以為錢就是自己;有了愛人,以為愛人就是自己的全部……其實,如果我們可以經常問一問自己:在沒有這些附加物以前,我是誰?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誰是我?如此,我們便能對所有的身外之物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執迷其中、迷失自己。
人生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佛說:「一切唯心造」,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生活,你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不要被外在發生的事情和環境所污染,無論發生什麼,你還是你!快樂和幸福掌握在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上。
「看不透」
《金剛經》中有個著名的四句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根據佛教的觀點,世事變幻無常,四大皆空,五蘊非有,過分執著和沉湎都是不明智之舉。很多人無法領悟這個道理,即使知道,也不習慣將無常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滋生了許多的痛苦和煩惱。
無常就是事物沒有「常性」。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本性,剎那生剎那滅,迅速遷流,片刻不停,如流星、如閃電般地飛速變化。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是因果。
回頭看看,世界上財富無論聚集多少,終有散盡用馨之時;名譽地位無論多麼顯赫,終有落幕之日;再美的花朵,終將枯萎凋謝。人生短暫,短短不過數十載,待大限來時,你一生爭來的,喜愛的東西哪一樣能夠帶走?財色名食睡,哪一樣能夠留住?只有你所造的「善業、惡業」相隨而已。「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看透了無常,看透了因緣、因果,就能放下,就能自在。
佛陀的弟子跋諦曾說:「當初我身為國王時,居住在王城宮殿,重重圍繞,衛兵層層保護,身心實在不得自由。自從我出家後,日中一食,逍遙自在。夜晚睡在樹下,置身於大自然的環境中,毫無牽掛、自由自在。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只有「心無掛礙」,才能「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從而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這是大快樂,是大幸福!而大多數人則因執迷外物,貪慾、掛礙太多,所以不得自由!
「忘不了」
我們總是渴望美好的恆常不變,也情願相信一切都可以如舊。但事實上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這種以假當真的錯誤訊息、觀念和假設,建構出生命的脆弱和不安——在我們這個社會裡,自殺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實!在自殺的這部分人群當中,有很多人是因為「忘不了」。
忘不了是什麼?忘不了就是「執著」,執著於過去的感情、過去的權利、財富、地位,執著於過去的美貌等等,執著於昨天的舊夢,而不願意麵對當下。我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
有位外國的女明星被警察逮到酒後駕車,警察問她的年齡,她回答「30歲」。
過了十年後,這位電影明星因類似罪狀被告上法庭,同樣也稱自己的年齡是「30歲」。辦案的法官就認出了她,就問她:「怎麼可能呢?十年前你說你30歲,怎麼現在你還是30歲?」這位已過氣的明星為了壓過法官的氣勢,眨眨她的假睫毛說:「閣下,我已經被提醒了好幾次:在法庭前不能更改證詞,所以我已經告訴過你我30歲了,這次也決不會改變的!」
這個笑話暴露了很多女人在面對逝去的美麗時光時的心理:情願讓自己和別人忘記自己的年齡,希望自己永遠年輕,不願面對現實。
「忘不了」其實就是執著放不下,就是不能面對無常真相,看不透人生,看不清自己,所以總是懷念著過去,對過去念念不忘或耿耿於懷,忘不了就容易產生抱怨、悔恨、嫉妒、忌恨等,就產生煩惱心和痛苦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能真切地把握現在,好好地活在當下,人的煩惱就會少很多。
有一個老和尚,挑著一擔裝滿綠豆湯的瓷壺趕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瓷壺掉到地上,摔得粉碎,這個老和尚爬起來,卻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推薦閱讀:
※舒心美文:隔著山長水闊,看見幸福模樣
※為何說越看重錢財的男人越得不到幸福
※╭*★*╯女人的幸福!------有多少男人能讀懂╭*★*╯
※八字天機應用——女命婚姻幸福
※用公式計算出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