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 民主?不存在的
1890年的夏天,天空湛藍,空氣像蟬的薄翼,德國一切都像平時一樣。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一座墓前慢慢彎下僵硬的腰肢,將手中3朵鮮艷得憂傷的玫瑰花安放到墓碑前。他稀疏的白髮在微風中有些許凌亂,臉上的皺紋似乎每一道都夾著一個長長的故事。那一刻,就連無乾的樹枝和小鳥都感受到了這個老頭身上散發著濃烈的強勢和不甘,但是微風拂過,這股強勢轉瞬即逝,留下的只有久久不曾淡去的無奈。
因為這老頭他現在什麼都做不了了,儘管他仍有少年般輕狂。
不久之後,在柏林成千上萬群眾的簇擁之下,這個心存不甘的老頭依然乘坐火車離開了他摯愛的首都柏林。他是多麼思念老皇帝,那個願意讓他一手遮天強權不二的威廉一世,現在老皇帝的孫子拿他曾經最推崇的強權來對付他,哪怕很多人替他說話也沒用,誰讓他定下的規則那麼難打破呢?最後一次,俾斯麥終於見識了鐵與血的華麗。
民主與高效不可兼得,我們看到德國在崛起的道路上,靠著中央強大的臂力挽起這個半生不死的國家新的生命力,德國之所以能後來居上迅速超過英法俄,就是得益於鐵與血(強權)驚人的高效。但是這樣做的後遺症也是相當可怕的,因為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或者甚至一個人手裡的時候,那寶可就都壓在這哥們身上了,如果一把手是俾斯麥,那不錯,德國出色地完成了統一;如果一把手是威廉一世,參考之前普魯士混亂、磨磨唧唧沒什麼進展的狀態;如果一把手是希特勒。。。
災難啊……所以說別看德國依靠舊貴族短時間跑得快了,往長遠了看後患無窮。現在德國改造得怎麼樣我也不好說,至少歐盟和美國的眼皮子底下它還是很消停的。但是明知舊貴族不下台是在歷史單行線逆行,德意志為什麼還要走這條路呢?除了別無他選的無奈,更是因為俾斯麥在德國統一的道路上做得太漂亮了。
上次有讀者提醒我,真實的劉備並不是小說里那麼菜,蛋蛋靴靴這位盆友~~那威廉一世就不能像劉備了,因為單論個人才能,他是真的菜。德國之所以能夠在風雲詭譎、虎視眈眈的近代歐洲奇蹟般完成統一,靠得是三個人的小團隊,這個團隊後來被稱作德意志統一三傑,
第一位最早出場的羅恩伯爵
(當然不是哈利波特的基友)他是後來的羅恩元帥,雖然擔任陸軍大臣,但是並不是最會打仗,他是在軍事管理和建國方針方面出了大力,還有一大功就是向威廉一世推薦了當時僅僅是個保皇派老頑固的俾斯麥;俾斯麥不用說,最出色的當屬外交和政治決策,基本算是一把手,人生最成功之處在於成為了筠蛋的偶像
hia~hia~第三位即將隆重登場,上面說羅恩不會打仗,那德國統一必不可少的打仗的是誰呢?他的名字叫毛奇。
感謝德國人起名字的貧乏,我說毛奇大家想到的估計都是他的侄子小毛奇,我們說的這位是老毛奇,德國統一戰爭中的大將。他升職的過程也非常傳奇,要按照工齡、投票慢慢熬的制度,毛奇估計到死也就是個普通高官。起初毛奇只是一個一般的軍官,但是被威廉親王任命做太子的副官兼老師,後來威廉親王當上了皇帝,毛奇就被升成了參謀長。當時的參謀長權力也並不大,看似挺牛逼凜凜,其實工資還不如個師長。就這樣毛奇帶著一身才華蟄伏,直到德意志統一戰爭全面打響的時候。
德國想統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國家要一統所有德意志人有責,包括血緣和文化屬於但實際不屬於的意志的地方。這個地方目前被丹麥控制,兩個小公國,叫做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究竟這倆地方屬於誰呢,歷史上變遷無數就是一筆爛賬,石勒蘇益格大部分是丹麥裔,而荷爾施泰因大多是德裔,單看近年來它是丹麥國王的私人領地,不巧的是這個私人丹麥國王剛剛去世了,繼承人德意志聯邦認為畫風非常不符合日耳曼人的審美,於是引發了當地日耳曼人的不滿。正要統一沒借口的普魯士趁機大肆宣傳民族主義,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渲染成德意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實是不是歷史的糊塗賬也不好說,但俾斯麥說它們是,那就是。
畢竟是德意志自己家的事情,畢竟還沒分家,畢竟需要幫手,所以普魯士拉上了它看不順眼的對手奧地利。開啟了德意志統一戰爭中的第一步,普丹戰爭。
▲普丹戰爭
1864年1月,普魯士仗著丹麥是君主立憲國家,投票開會巨慢,下了一個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反應的最後通牒。丹麥的議會凳子還沒擺好,期限就到了,普魯士和奧地利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幾乎就是很順利拿下了荷爾施泰因,一直佔領日德蘭半島。在普奧聯軍猛烈的攻擊下,以海盜著稱的極寒之國丹麥也撐不住了,畢竟國小勢微,普奧可是在全歐混戰的大局面中長期鍛煉的,10月,三國在維也納簽訂條約,兩個小公國被丹麥讓給普奧,童話之國垂頭喪氣回家講故事去了。在這一場戰爭中,毛奇的總參謀部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資料庫的角色,儘管在當時作戰中還沒意識到戰前戰後這些分析的重要性,但是毛奇意識到了,他在普丹戰爭中立功,終於走到俾斯麥左右,緊密團結在中央周圍。
詩經說「兄弟鬩於牆,外御其悔」,那外面靜了回來還得繼續打不是!兩個人剛剛打完丹麥,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怎麼分還說不清,德國誰來當老大更是相互嫉妒,戰爭的火苗依然在燃燒。不過現在要跟奧地利開戰,實際並不成熟,首先是兩個人剛扮完好兄弟,回家就開戰難免會讓不懷好意的鄰居坐收漁翁之利。二是打奧地利連個理由都沒有,奧地利是不想跟普魯士動刀子的,腓特烈大帝的夢魘還時常折磨著哈布斯堡王室,而剛剛打完一場大戰的普魯士也不希望立刻就跟奧地利劍拔弩張。接下來就是俾斯麥老頭上場的時候了。這個狡猾的老狐狸給奧地利設了好幾個套。
第一個,煙霧彈。俾斯麥假裝給羅恩寫信表達出普魯士唯一的心愿是世界和平,這封信不出所料被奧地利截獲,然後開心地跟這個兄弟不計前嫌,一個人要了石勒蘇益格,一個人要了荷爾施泰因,歡歡喜喜手拉手加入了德意志關稅同盟。奧地利到底有沒有進行戰爭準備我也不知道,看後來的表現那應當是沒有吧,否則準備了還打的那麼爛……
第二個,安撫鄰居。保證普魯士和奧地利幹起來的時候不要被打擾,畢竟歐洲那些國家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還要趁亂偷東西的,奧地利王朝繼承戰爭就是個絕好的教訓。這就顯示出俾斯麥天才的外交水平了,首先是俄國,俾斯麥在當宰相之前在俄國當過大使,還記得嗎,他的老媽和俄國的太后還是閨蜜,於是俄國很快表示普奧開戰它不插手。
其次是英國,英國向來多歐洲大陸烏煙瘴氣的後宮風格能躲就躲,於是告訴俾斯麥他們會繼續光榮孤立。接下來是義大利,義大利的國王正深陷青年黨革命的泥淖,俾斯麥以此相要挾,要求義大利支持普魯士,奧地利普魯士它都惹不起,不過眼前的俾斯麥瞪著嚇人的牛眼睛,小鬍子一吹就像地獄來的撒旦,義大利國王慫了,好吧,反正我誰也惹不起。最後就是最難搞定的法國,最不願意看見德國統一的就是法國了,法德矛盾最早可以溯源到法蘭克分裂,要求法國坐視不管真是難上加難,不過俾斯麥還是做到了,因為他曾在法國任大使,除了喝葡萄酒,更是充分了解了法國的君主拿破崙三世的性格,這個領導人遠沒有他的叔叔真·拿破崙的遠見卓識,所以俾斯麥僅用一些小邦就換取了法國對普奧戰爭的中立,並且這些小邦很快又會回到俾斯麥手裡。
第三個,給戰爭找個借口。從兩兄弟分完領地以後,俾斯麥就派人不斷去奧地利控制的荷爾施泰因煽動人民情緒,有話說愚民最好控制也是最有力的武器,只要幾句意味深長的話就能煽動起一大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迅速、且自願站隊。就這樣荷爾施泰因整天怨聲載道,奧地利非常心煩,普魯士也趁機趕緊譴責,你看看連個小公國都管不了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奧地利也覺得很心累,就說那要不荷爾施泰因這個破地方歸你了,並且想要奪回西里西亞。普魯士立馬有了足夠的借口,說奧地利要毀約!有沒有天理!好吧是你不想過好日子的,你挑事,我要打你了。
看起來全程都是普魯士在挑事,但是沒關係,國際社會講什麼道理!5月,俾斯麥又(自導自演了一場)遇刺了,苦肉計成了開戰的導火索,緊接著柏林頒布建立德意志聯邦的改革計劃,實際就是統一通知書,強行佔領荷爾施泰因,進駐薩克森、黑森等,普奧戰爭正式打響。
普奧戰爭毛奇參謀長開始大顯身手,我們都知道德國的鐵路非常發達,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很少關注鐵路在戰爭中的巨大力量,毛奇就是站在戰爭的戰略高度經營鐵路的,普魯士的火車以驚人的速度將軍隊和物資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讓他們在戰場上再現腓特烈大帝時候普奧交火時的神勇,俾斯麥神話一般的決策能力令柏林群眾(以及筠蛋我)恨不得抱大腿哭泣,普魯士很快就打到了南邊奧地利家門口。就在這時,遇到一點小問題,被俾斯麥恐嚇要幫助普魯士的義大利盟友一點也沒有兩肋插刀的品質,況且這個國家經常以豬一樣隊友的身份出現,士兵們剛上戰場就跑路了,反正也不是給自己家打仗。於是普魯士還得親自南下,好在普魯士的軍隊戰鬥力還是非常令人放心的,經過一系列決定性的戰役,攪屎的鄰居又已經被俾斯麥擺平,普奧戰爭沒有任何懸念地贏了。
德意志的老大就這樣改朝換代,就連以前經常哭鼻子的威廉一世都開始挺直了腰板到處吹噓德國要在普魯士的領導下繁榮富強了。但是俾斯麥並沒有因此高興多少,畢竟丹麥和奧地利都是前奏,他們能贏完全是因為家裡打架歐洲其他國家沒有參與,如果德國真的要統一,那將是整個歐洲的眼中釘,看看腓特烈大帝那麼厲害的軍事才能以及逆天的幸運才勉強在歐洲各國的夾縫中搶了一個小地方。
現在俾斯麥要在英法俄國的牙縫裡摳一個德國,他,又有多少勝算呢?
推薦閱讀:
※54、潛意識的存在、運動、發展規律分述 15)- 17)
※05存在主義
※索達吉堪布:將萬法抉擇為空性後,空性也是不存在的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楚辭: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