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一五」日本投降時侵華日軍還有多少兵力?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徐平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通過播放天皇「終戰詔書」錄音,正式宣布投降。此時,在華的日軍有中國派遣軍、關東軍、第十方面軍、中國方面艦隊、高雄警備府等幾支部隊,總兵力約185萬人,占當時日軍海外兵力的54%,足見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以往許多資料里,對日本投降時侵華日軍兵力統計出入較大,一是多把關東軍駐朝鮮的兵力統計進去了;二是把第十方面軍(台灣軍)駐台灣以外的兵力統計進去了;三是漏掉了高雄警備府的兵力。

國內有不少書刊把日本最後一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說成「侵華日軍總司令」,這是不準確的。日本投降時,侵駐中國的幾支部隊並無隸屬關係,都直接隸屬日軍大本營,其中:中國派遣軍、關東軍、第十方面軍(台灣軍)直屬大本營陸軍部,中國方面艦隊、高雄警備府則隸屬大本營海軍部。

這幾支部隊編製級別也是不一樣的,中國派遣軍、關東軍為總軍級,第十方面軍、中國方面艦隊為方面軍級,高雄警備府為軍級。總軍是戰時日軍最高編製單位,一個總軍下轄數個方面軍或軍,兵力幾十萬人至上百萬人。日本陸軍在二戰期間先後編有六個總軍,其中兩個在中國,三個在本土(第一總軍、第二總軍、航空總軍),一個在東南亞(南方軍)。

「中國派遣軍」

1937年日本侵略軍挑起「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後,日本政府為擴大侵華戰爭規模,不斷向華北和華中增派軍隊,相繼成立「華北方面軍」「上海派遣軍」「華中方面軍」「華中派遣軍」等戰略集團。1939年9月日軍大本營為加強對華北、華中、華南戰場的統一指揮,於9月4日命令成立「中國派遣軍」,部隊通稱號「榮」(榮集團),在南京設立總司令部,總司令官「統轄在華的全部陸軍部隊」,但不包括關東軍和台灣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時,中國派遣軍下轄華北方面軍(第一、第十二、第四十三和駐蒙軍)、第六方面軍(第十一、第二十軍)以及第十三、第六、第二十三軍,共27個師團、34個獨立旅團,計105萬人。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設於南京市中山北路32號(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

日本投降時中國派遣軍戰鬥序列及部署

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

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

副總參謀長:岡田重一少將、今井武夫少將、川本芳太郎少將

華北方面軍(北平)

司令官:下村定大將

參謀長:高橋坦中將 副參謀長:渡邊渡少將

第一軍(太原)

司令官澄田賚四郎中將

參謀長山岡道武少將

第一一四師團三浦三郎中將(臨汾)

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山田三郎少將(崞縣)

獨立歩兵第十旅團板津直俊少將(太原)

獨立歩兵第十四旅團元泉馨少將(潞安)

第五獨立警備隊原田新一少將(運城)

第十二軍(鄭州)

司令官鷹森孝中將

參謀長中山源夫少將

第一一○師團木村經廣中將(洛陽)

第一一五師團杉浦英吉中將(郾城)

戰車第三師團山路秀男中將(北平)

騎兵第四旅團加藤源之助大佐(歸德)

第六獨立警備隊飯田雅雄少將(新鄉)

第十獨立警備隊星善太郎少將(鄭州)

第十三獨立警備隊吉武秀人少將(郾城)

第十四獨立警備隊大井川八郎少將(鄧縣)

第四十三軍(濟南)

司令官細川忠康中將

參謀長寒川吉溢大佐

第四十七師團渡邊洋中將(濟南)

獨立混成第五野榮二少將(青島)

獨立步兵第一旅團淺見敏彥少將(莒縣)

第九獨立警備隊石川忠夫少將(濟南)

第十一獨立警備隊窪田武二郎少將(兗州)

第十二獨立警備隊瀧本一麿少將(青島)

駐蒙軍(張家口)

司令官根本博中將

參謀長中川留雄少將

第一一八師團內田銀之助中將(大同)

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渡邊渡少將(張家口)

第四獨立警備隊坂本吉太郎少將(大同)

方面軍直轄

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小松崎立雄少將(邯鄲)

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竹內安守少將(古北口)

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的野憲三郎少將(大沽)

獨立步兵第二旅團服部直臣少將(井陘)

第三獨立警備隊古賀龍一少將(北平)

第七獨立警備隊岡村勝美少將(保定)

華北特別警備隊三宮滿治少將(北平)

第六方面軍(漢口)

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 副參謀長:福富伴蔵少將

第十一軍(全縣)

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將

參謀長福富伴蔵少將

第五十八師團川俁雄人中將(全縣)

獨立混成第二十二旅團米山米鹿少將(全縣)

獨立混成第八十八旅團皆藤喜代志少將(全縣)

第二十軍(衡陽)

司令官板西一良中將

參謀長依知川庸治少將

第六十四師團船引正之中將(湘陰)

第六十八師團堤三樹男中將(武岡)

第一一六師團菱田元四郎中將(寶慶)

獨立混成第八十一旅團專田盛壽少將(湘潭)

獨立混成第八十二旅團櫻庭子郎少將(株洲)

獨立混成第八十六旅團上野源吉少將(永豐)

獨立混成第八十七旅團小山義己少將(郴縣)

方面軍直轄

第一三二師團細川悌中將(當陽)

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谷実夫少將(岳陽)

獨立混成第八十三旅團田鹽鼎三少將(漢口)

獨立混成第八十四旅團中尾小六少將(九江)

獨立混成第八十五旅團松井節少將(應城)

獨立步兵第五旅團村上宗治少將(荊州)

獨立步兵第七旅團生田寅雄少將(安義)

獨立步兵第十一旅團加藤勝藏少將(應山)

獨立步兵第十二旅團安永篤次郎少將(咸寧)

第二獨立警備隊岡島重敏少將(長沙)

第四野戰鐵道司令部久保禎三少將

中國派遣軍直轄

第六軍(杭州)

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

參謀長工藤良一少將

第七十師團內田孝行中將(嘉興)

第一三三師團野地嘉平中將(杭州)

獨立混成第六十二嶺喜一中將(松江)

獨立混成第八十九旅團梨岡壽男少將(奉化)

獨立混成第九十一旅團宇野節少將(慈谿)

第十三軍(上海)

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

參謀長土居明夫中將

第六十師團落合松二郎(蘇州)

第六十一師團田中勤中將(上海)

第六十五師團森茂樹中將(徐州)

第六十九師團三浦忠次郎中將(嘉定)

第一六一師團高橋茂壽慶中將(上海)

獨立混成第九十旅團山本源右衛門少將(揚州)

獨立混成第九十二旅團瓦田隆根少將(郾城)

獨立步兵第六旅團門脅干衛大佐(安慶)

第一獨立警備隊有富治郎少將(南京)

第二十三軍兼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廣州)

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

參謀長富田直亮少將

第一○四師團末藤知文中將(海豐)

第一二九師團鵜澤尚信中將(淡水鎮)

第一三○師團近藤新八中將(番禺)

獨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團下河邊憲二少將(佛山)

獨立步兵第八旅團加藤章少將(源潭墟)

獨立步兵第十三旅團川上護大佐(廣州)

香港防衛隊司令官岡田敏吉少將

直屬部隊

第三師團辰巳榮一中將(鎮江)

第十三師團吉田豐太郎中將(長沙)

第二十七師團落合甚九郎中將(南昌)

第三十四師團伴健雄中將(九江)

第四十師團宮川清三中將(南昌)

第一三一師團小倉達次中將(安慶)

第二野戰鐵道司令部鎌田詮一中將

第二船舶輸送隊伊藤忍中將

第十三飛行師團吉田喜八郎中將(南京)

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中國派遣軍接到「立即停止戰鬥行動」的第1382號大本營陸軍部命令。8月21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的代表、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在湖南芷江向中國軍隊洽降。8月24日,日軍大本營發來命令,指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統一指揮所屬全部官兵及第十方面軍(台灣)、第三十八軍(北部法屬印度支那)並統率中國方面艦隊,向中國戰區最高司令投降。

在湖南芷江的洽降會上,中國陸軍總部代表向日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進行訓示。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在投降書上簽字。自9月11日起至10月中旬,中國戰區日軍全部繳械集中完畢。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等步入投降儀式會場

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一支軍隊,是近代日本陸軍最早的海外駐軍之一。它因最初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1905年(明治三十七年)10月,日本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派遣兩個師團4萬人的兵團進駐關東州及南滿鐵路附屬地。1919年4月,日本設立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司令官為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直接隸屬於天皇。關東軍司令部先後設於瀋陽、旅順、長春、通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開始急速增加兵力,到1940年師團數增加到12個。蘇德戰爭爆發後,為準備對蘇作戰,關東軍兵力進一步膨脹,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達到鼎盛時期,總兵力增至31個師團、85萬人,號稱百萬。1942年10月,關東軍由方面軍升格為「總軍」,通稱號「德」。從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精銳師團增援太平洋戰場。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本宣戰。150萬遠東蘇軍從三個方向進入中國東北,直取關東軍。日軍大本營急令駐朝鮮南部的第十七方面軍編入關東軍。此時,關東軍轄第一、三、十七方面軍及第四軍、三十四軍等,計27個步兵師團、11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坦克旅團、1個機動旅團,總兵力約80萬人。其中,駐中國東北51萬人,駐朝鮮29萬人。8月12日,關東軍總司令部由新京(長春)遷往通化。

位於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長春關東軍司令部大樓

日本投降時關東軍戰鬥序列及部署:

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

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

副總參謀長四手井綱正中將、松村知勝少將

第一方面軍(敦化)

司令官喜多誠一大將

參謀長櫻井鐐三少將 副參謀長坂間訓一少將

第三軍(延吉)

司令官村上啟作中將

參謀長池谷半次郎少將

第七十九師團大田貞昌中將(圖們)

第一一二師團中村次喜藏中將(琿春)

第一二七師團古賀龍太郎中將(延吉)

第一二八師團水原義重中將(羅子溝)

羅津要塞司令部司令官瀬谷啟中將

機動第一旅團木下秀明大佐

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團鬼武五一少將(大喊廠)

第五軍(掖河)

司令官清水規矩中將

參謀長河越重貞少將

第一二四師團椎名正健少將(穆稜)

第一二六師團野溝貳彥中將(掖河)

第一三五師團人見與一中將(掖河)

方面軍直轄:

第一二二師團赤鹿理中將(南湖頭)

第一三四師團井關仞中將(方正)

第一三九師團富永恭次中將(敦化)

第三方面軍(瀋陽)

司令官後宮淳大將

參謀長大坪一馬少將

第三十軍(長春)

司令官飯田樣二郎中將

參謀長加藤道雄少將

第三十九師團佐佐貞之助中將(四平)

第一二五師團今利龍雄中將(通化)

第一三八師團山本務中將(撫順)

第一四八師團末光元廣中將(長春)

第四十四軍(瀋陽)

司令官本鄉義雄中將

參謀長小畑信良少將

第六十三師團岸川健一中將(瀋陽)

第一○七師團阿部孝一中將(索倫北)

第一一七師團鈴木啟久中將(大賚)

獨立戰車第九旅團北武樹大佐(四平)

方面軍直轄:

第一○八師團磐井虎二郎中將(錦縣)

第一三六師團中山惇中將(瀋陽)

獨立混成第七十九旅團岡部通少將(安東)

獨立混成第一三○旅團桑田貞三少將(瀋陽)

獨立混成第一三四旅團後藤俊藏少將(臨江)

獨立戰車第一旅團阿野安理少將(瀋陽)

關東州警備司令部柳田元三中將(撫順)

第二十二野戰高射炮隊津田賜少將(瀋陽)

第十七方面軍(駐朝鮮南部,略)

關東軍直轄:

第四軍(哈爾濱)

司令官上村干男中將

參謀長大野武城少將

第一一九師團鹽澤清宣中將(海拉爾)

第一二三師田北澤貞治郎中將(孫吳)

第一四九師團佐佐木到一中將(哈爾濱)

第三十四軍(駐朝鮮北部,略)

直屬混成旅團

獨立混成第八十旅團野村登龜江少將(海拉爾)

獨立混成第一三一旅團宇都四雄少將(哈爾濱)

獨立混成第一三五旅團濱田十之助中將(璦琿)

獨立混成第一三六旅團土屋直二郎少將(嫩江)

大陸鐵道司令部司令官草場辰己中將(長春)

第二航空軍司令官原田宇一郎中將(駐朝鮮)

第五航空軍司令官下山琢磨中將(駐朝鮮)

蘇軍空降兵佔領哈爾濱火車站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後,勢如破竹,摧枯拉朽。關東軍難以招架。8月18日,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向部隊下達停戰和解除武裝的命令。8月19日,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與蘇軍洽降。至8月末,中國境內關東軍基本上全部被解除武裝。9月9日,駐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南的關東軍第十七方面軍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將在漢城向美軍第二十四軍軍長約翰·霍奇中將投降。同時,駐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北的關東軍所屬第三十四軍司令官櫛淵鍹一中將向蘇聯遠東軍第二十五集團軍司令員契斯季亞科夫上將投降。

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在投降書上簽字。

向蘇聯紅軍集體繳械投降的日本汽車部隊

被俘的關東軍官兵走在哈爾濱街道上。

60萬關東軍戰俘被編為569個作業大隊押運至西伯利亞做苦力。

第十方面軍

1895年乙未戰爭日本攻陷台灣後,即在台灣派駐軍隊。1896年4月,日本台灣駐軍編成3個守備混成旅團,兵力約為20000人,隸屬台灣總督。1907年8月,台灣守備混成旅團縮編成台灣守備隊,兵力降至6400人左右,守備隊長官由台灣總督兼任。1919年,台灣守備隊擴編為台灣軍,設台灣軍司令官統轄,司令部設在台北,主要部隊為台灣守備隊,也稱台灣旅團,與中國駐屯軍、關東軍、朝鮮軍並稱「海外四大兵團」。平時兵力在11000人以上。

隨著太平洋戰爭形勢的發展,為加強台灣和沖繩島地區的防禦力量,日軍大本營不斷增加台灣和沖繩地區的兵力。1944年7月,將在沖繩新編成的第三十二軍和第十二、第五十、第六十六師團等部調歸台灣軍指揮。9月22日,台灣軍擴充為第十方面軍,因其司令官、司令部駐地和通稱號(「灣」)都不變,可以看成是台灣軍的延續。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滕利吉大將,負責沖繩、台灣、澎湖的防衛作戰任務。下轄8個步兵師團、1個飛行師團、12個獨立混成旅團,共22.7萬人。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時,第十方面軍在台灣的兵力為16.5萬人。

日本投降時第十方面軍戰鬥序列及部署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

副參謀長:宇垣松四郎少將

台灣軍管區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兼)

第三十二軍(駐守沖繩各島,已全軍覆沒,略)

方面軍直轄

第九師團田坂八十八中將(新竹)

第十二師團人見秀三中將(新竹)

第五十師團石本貞直中將(屏東)

第六十六師團中島吉三郎中將(宜蘭)

第七十一師團遠山登中將(台南)

獨立混成第六十一旅團田島彥太郎少將(台北)

獨立混成第七十五旅團奧信男少將(新竹)

獨立混成第七十六旅團小川泰三郎少將(基隆)

獨立混成第一○○旅團村田定雄少將(高雄)

獨立混成第一○二旅團小林忠雄少將(花蓮港)

獨立混成第一○三旅團田島正雄少將(淡水)

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青木政尚少將(宜蘭)

澎湖要塞司令部(馬公)

基隆要塞司令部

高雄要塞司令部北島驥子雄中將

台灣憲兵隊司令部(台北)上砂勝七少將

第八飛行師團山本健兒中將(台中)

1945年10月25日,日本駐台末代「總督」兼台灣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滕利吉在台北率部向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上將繳械投降,最後一批在華日軍被解除武裝。

日本末任台灣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在受降儀式上將投降書呈送給中國受降主官陳儀將軍(右)。

中國方面艦隊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日本海軍迅速向上海增兵,陸戰隊兵力達到6300名。10月20日日本海軍抽調在上海的第三艦隊、在青島新編的第四艦隊及其他艦隻,組成中國方面艦隊。隨著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不斷失利,中國方面艦隊不斷抽調艦隻和兵力,支援太平洋戰場作戰,因此實力漸次下降,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中國方面艦隊之第一、第三遣華艦隊等海上部隊,被先後撤銷番號,人員編為陸上守備部隊,僅保留駐香港的藤田類太郎中將率領的第二遣華艦隊和海南警備府,日本戰敗投降時只有1000噸以下艦艇20多艘,官兵6萬餘人。

出雲級裝甲巡洋艦首艦「出雲」號,時任日本海軍中國方面隊旗艦。

日本投降時中國方面艦隊戰鬥序列

司令長官:福田良三海軍中將

參謀長:左近允尚正海軍中將中將

第二遣支艦隊藤田類太郎中將(香港)

香港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大熊讓少將(香港)

廈門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原田清一中將(廈門)

海南警備府伍賀啟次郎中將(海南島)

海南海軍施設部邊見尚義技術大佐(海南島)

第一海軍施設部藤田敬一技術大佐(上海)

華中海軍航空隊梅崎卯之助大佐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森德治少將(上海)

上海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勝野實中將(上海)

揚子江方面特別根據地隊澤田虎夫中將(漢口)

青島方面特別根據地隊金子繁治中將(青島)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共62555名官兵在司令長官福田良三率領下向中國政府繳械投降。9月10日撤銷番號,改稱「中國戰區日本海軍聯絡部」,處理該艦隊投降善後事宜。

1945年9月17日接收日軍在華艦艇的典禮。

抗戰勝利後中國接收的日本軍艦「安宅」號

高雄警備府

高雄警備府是相當於陸軍軍級的海軍部隊,與中國方面艦隊同隸屬大本營海軍部。日本海軍除編有聯合艦隊、方面艦隊、分遣艦隊、戰隊等艦艇部隊外,還有鎮守府、警備府等聽著很古老的編製單位。高雄警備府並非是駐守在高雄地方的一支警備部隊,鎮守府、警備府是日本海軍岸上部隊,相當于海軍軍區(水警區),均以司令部駐在地命名。1945年實行海軍總隊指揮體制時,鎮守府與方面艦隊平行,而警備府為直轄單位,規格低於鎮守府,但彼此沒有隸屬關係。高雄警備府前身是1901年7月設立的馬公(澎湖)要港部,1941年11月月升格為馬公警備府,1943年4月移駐高雄更名。日本投降時有官兵5.65萬人。

日本投降時高雄警備府戰鬥序列

司令長官:志摩清英海軍中將

參謀長:中澤佑海軍少將

高雄方面根據地隊

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

第二十九航空戰隊(轄第一三二、二〇五、七六五航空隊)

北台航空隊

南台航空隊

海兵團

高雄設營隊

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中山堂舉行,高雄警備府參謀長中澤佑海軍少將做為日本海軍高雄警備府投降代表,率部向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將軍繳械投降。自1895年台灣淪陷50年後重回祖國懷抱,這一天被定為台灣「光復節」。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舉行的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台灣民眾歡慶台灣光復。

(作者系軍史專家)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徐 平

編輯:陸金路 李先慧


推薦閱讀:

日本的核技術如何,核武器技術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簡單解釋- 日本版 中國版 香港版 同牌化妝品,不同質問題。
雙主題轟趴招募 | 春節與情人節的碰撞!螢醬帶你感受情熱東京
如何跟 6 歲的女兒介紹日本這個國家?
速報速報!!超豪華超給力的秋季日劇就要來啦!

TAG:日本 | 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