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與春節
郵票是由外國興起的,1878年,我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那時它不叫郵票,而叫「信票」。由於郵票圖案是龍,人們則稱為「龍頭票」。稍後,由於郵票圖案中人頭肖像多了起來,人們又改叫它「人頭票」。1879年,上海《申報》登了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於是又把郵票叫成「老人頭」。1880年之後,也曾把郵票稱為「印圖」、「信印」、「國印」、「郵券」、「郵鈔」、「郵飛」、「信資圖記」;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則把郵票稱作「士擔」或「士擔紙」,那是英文STAMP的音譯。在郵票上第一次印上「郵票」二字,是1912年了。
春節,是 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和周邊一些國家全民的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漢武帝太初元年實行中國曆法一直延續至今,雖然辛亥革命後釆用了公曆,元旦日是過新年,把農曆大年初一稱作「春節」,但廣大人民群眾仍把正月初一稱為過年,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節日來慶賀。這個時候發行的郵票備受歡迎。早在1950年,日本就發行了第一套生肖虎票。新加坡於1971年先後發行了兩枚印有「中國新年」字樣的郵票。一枚畫面上是身穿節日盛裝的兩個小孩,喜氣洋洋地把「壓歲錢」放進象徵吉祥的器具里;另一枚是寫有「福」字樣的鯉魚燈,寓意來年的「跳龍門」。斐濟從1973年起曾先後3次發行「中國新年」郵票。圖案分別是威舞(武)雄壯的獅子舞、五彩繽紛的紅綢舞和大紅宮燈與飛騰的龍。
澳大利亞在1986年發行了一套3枚「中國新年」郵票。這套郵票以4個畫面組成了一幅具有民間習俗的喜慶場景;豐盛的年夜飯、節日裝飾的店鋪、歡樂的兒童和興高采烈的舞龍青年,更饒有趣味的是在每枚郵票上都以條幅的形式,分別書寫著醒目的文字:「年年有餘,歲歲豐收」、「生意興隆」、「恭喜發財」和「年年進步」的賀年詞。
我國的第一套生肖票是1980年發行的猴票。此後每年發行一套,至今已第三輪第七套。目前生肖郵票發行量超過一億枚。台灣省郵政部門曾於1991年2月7日,發行了一套古色古香的《吉祥》年畫郵票,全套5枚,圖案是「福祿壽喜」民間傳說之四大神,他們各執賀幛與禮儀,喜氣洋洋地降臨祝賀新年。同時發行聯印中嵌「吉祥如意」古錢章的小本票。
為弘揚中華文化,2000年開始我國郵政部門發行我國傳統節日郵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相繼在四個年頭裡發行,深受廣大群眾和集郵者歡迎。其中春節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倍受關注,這幾套傳統節日郵票都是相同的三枚外,春節郵票還特殊發行了一枚小型張。
我國《春節》郵票是2000年1月29日發行的,由郝旭東先生設計借鑒了我國民間年畫、剪紙和皮影戲等多種藝術形式摹繪出我國春節期間群眾歡慶場面。三枚郵票分別為《迊新春》、《辭舊歲》、《鬧社火》。迊新春表現的是節前姑娘們剪窗花、貼春聯的畫面;辭舊歲則是少年兒童們放鞭炮、點花燈的場面;鬧社火表現的是民間藝人打手鼓、舞龍燈歡慶景象。小型張《全家歡樂》則是全家老少團聚在北方大炕上,老爺爺喜形於色的抽著煙袋鍋、老奶奶逗著孫子玩、享受著天倫之樂,小夫妻包著餃子、小貓咪盯著美味不敢妄動。一家人歡快、喜悅、和諧、團圓的動人寫照。總之,春節是美好的、歡樂的、動人的、令人嚮往的。
目前,世界各國為歡慶華人春節,許多國家和地區發行過春節郵票,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斐濟等國以及我國香港、澳門、寶島台灣都發行過春節郵票。世界上發行過我國生肖郵票的郵政部門就更多了,包括美國、法國在內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相信通過上述這些春節和生肖郵票可以把我們國家在過春節時的一些地方習俗比較完整的表現出來,也可以讓許多外國人能夠通過這些郵票更加的了解我們國家的春節習俗,就像我們能夠了解聖誕節一樣。
推薦閱讀:
※上億書畫頻現帶熱名畫郵票
※誰為指數負責(東方鶴)[郵票互動網論壇]
※寮國生肖郵票欣賞(2)1998
※《戊戌年》生肖狗特種郵票發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