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0六集)

2011/7/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106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舉行「修行與生活座談會」。首先我們回答本地同修的問題。問:這位是上海來的同修,她問,我和先生退休前在外地工作,有一套七十平米住房,那時我們專用一個房間二十四小時播老法師的講經說法。退休後我們回上海居住,臨走前就改用電子念佛機在此無人住房重複的播《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讀誦至今。同時在東天目山祖師殿和念佛堂分別列了普利包括長期在家中聽經眾生在內的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的永久牌位,以及到念佛堂參加三時繫念的圓滿牌位,並在佛前祈請家中不同維次空間眾生到該殊勝道場聽經聞法。我們想請教,那套無人住房現是否仍應該繼續播經?今後此無人居住的住房能否做一個處理?怎樣對不同維次空間眾生更有利?答:你能夠在這個房子裡頭每天重複播經給法界眾生,這個是很難得的。如果條件允許,你想繼續下去當然是更好。除非你條件不允許,譬如說你想賣房子,那麼就應該到那個房子那裡去祈請這些眾生到這些正法的道場去聽經聞法,然後再做處理。總之就是對這一切眾生要尊敬,就像人一樣,你把人請來你這裡聽經,那你要送走別人也要有一個禮節。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十方法界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都是一個禮敬的心,禮敬諸佛,這就對了。問:第二個問題,末學已年過六十,修行功夫很差,在修行中應如何把握幫助別人與成就自己的關係?因為末學發願此生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間對修行太寶貴了。但有時求幫助的人和事比較多,佔用時間比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的清凈心,應如何對待?答: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一般來講,師父講經也說過,如果你還年輕、沒有到退休年齡,有餘力,能夠為佛門做護持的工作或者弘法的工作,這是義不容辭的,這是修福,積累自己福德資糧,以此迴向求生凈土,也幫助自己增長菩提心。通過為眾生做事來養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不是空洞的,這個是應該的。像我現在年齡還不到四十,有這個因緣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這是義不容辭的。不能說有這個緣我故意不要,我躲到深山老林裡面去修行,這個不慈悲,這是小乘。這樣做會不會影響自己修行?其實是不會的。那你如何在做事的同時保持自己的清凈心?關鍵問題就是你要把自私自利、把名聞利養放下。做弘護正法的工作,如果沾染了名利,那就很危險,真不如不做,不做你不會造罪業。你在佛門裡面爭這些名利,那個罪業就重。你想要名利,不如在世法上爭,這個還沒有太大的過失,只是你不能出輪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自己取之有道就行了,符合道義,這個無可厚非。但是要在佛門裡面、在正法道場裡面爭名奪利,就是造阿鼻地獄的罪業,那就太冤枉了!你何苦要做這個事情?太愚痴了。所以一定要將名利放得乾乾凈凈,絲毫都不能沾染。這個名利心確實不容易清除乾凈,你以為你自己沒名利心了,實際上還有。我就向師父上人請教過,我跟師父講,這世間的名聞利養我真的一點都不想貪著。你看,我們把世間的很好的工作辭去,世間也小有成就,這些我們都放下了,我們就是要一心跟著師父上人學道;現在我們要出家了,在傳統文化論壇上也小有名氣,我們也不再參加,也放下了。到底我們這個名聞利養放乾凈沒有?師父笑笑說:「還沒有。」我當時很不解,我確實不想要任何名利,怎麼師父還說我有?我想不通,我真的就是想跟著師父學道。師父就點醒我,說你這個名利有無的念頭都要放下,這才是真乾凈了。你心裡還想著「我不沾染名利」,你有這個念,還沒放下。師父昨天講《無量壽經》就講到,「虛空無立,淡安無欲」。如果真正心地清凈,一法不立。你還有一個「我不沾染名利」的念頭,滿清高的,這就是名利心。所以,不是師父上人這樣點醒我們,我們的觀照力還不足。師父說,你「有無」這個觀念沒放下,還是有名利。你就想想,這名利你想真正掃除乾凈,不容易!真正掃除乾乾凈凈的人是什麼?名利之中都不沾染。為什麼?他心都沒有了,「有無」這個念頭真的都沒有,這才叫清凈。無我了,真的像禪宗講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那才叫乾凈。我也遇過確實不少的同修,他們也很標榜自己不要名利,包括我過去也是這樣。你有這個念頭,已經不清凈了,還著相。在境界現前的時候,你肯定還會動心,你肯定還起煩惱。這個煩惱有的是起貪念了,這是著了有相;還有的著了空相,我故意不要名利,那往往就因為這種執著把弘法利生都障礙了。像我們師父上人心中真的是對名利一塵不染,但是他也接受大學的「榮譽教授」的稱號、「榮譽博士」的稱號,為自己嗎?當然不是。真的都是為眾生,善巧方便,這才叫做絲毫不沾染,有無的念頭都放下。如果你還有一個執著無、執著空的念頭,小乘,實際上還是有著了名利的相。所以,真正要為正法做事,關鍵還是要修養自己的清凈心。一個念頭,為正法、為眾生,絲毫不想自己,你這念頭就清凈,那你弘法、護法不會有過失。有一念想到自己就會有過失,就會有因果。您這個提問,您是年過六十,師父講經也說過,年歲大了,事情也不要再做了,讓給年輕人做。如果你可以,就培養、扶持年輕人。弘法、護法都需要一代一代有接班人,不能自己老占著那個位置。六十歲以後,把自己念佛往生的事情做為唯一重要的事情來做,那真的事相上最好也要一起放下。除非你是真正有往生把握了,而正法的弘傳還需要你,那你也要直下承擔。像我們師父上人已經有往生把握了,正法需要他,他要留下來,他就是幫助眾生。當你真正有這樣一種覺悟,你不用害怕,事事無礙。這個無礙,我們不要說得很高,最低的一個層次,它不會障礙你往生。因為你在做任何的事情都是菩提心在推動,都是增上你的菩提心,增上你的慈悲心。你在這些事相上去鍊你的清凈心、你的平等心、你的無我心,幫助你功夫提升。這是你拿到往生把握之後要歷事鍊心;沒拿到往生把握之前,真的,一心念佛,老實聽經,這個重要。問:我們再看底下的一個問題。如何修學《無量壽經》?答:最重要的是聽經,把經裡面的義理聽明白,然後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待人處事接物當中,把《無量壽經》變成自己的生活,你就活在《無量壽經》裡面。看看人家阿彌陀佛是怎麼過日子的,你也學著怎麼過日子;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存心,你也要學這個存心,這就是修學《無量壽經》。你能夠把《無量壽經》做到百分之二十,師父講的,你就能往生,品位不高,下下品。你要能做到百分之三十,下中品;百分之四十,下上品;百分之五十,中下品;以此類推,如果做到百分之百,上上品。你要做到百分之百,你就成為阿彌陀佛!你豈有不往生之理?所以經一定要多聽,特別是我們師父現在講《大經解演義》,這是師父畢生的修學的精髓融會在講解當中,而且又集黃念祖老居士的修學精髓,這個可以說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因緣。我們師父老人家現在已經表態,說要長住在香港十年,專講《無量壽經》。我們感覺到無比的慶幸,這是眾生有福報,能夠不斷的聽聞、薰習這個「佛說第一經」。這部經可以度無量無邊眾生,不僅是人,十法界眾生。問: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我曾是基督徒,現在也有若干基督徒朋友。基督教是不信吃肉、殺生有因果的,另密宗上師們也是吃肉的。請問,以上人等要背負吃肉因果嗎?答:如果他只是自己殺生、吃肉,他自己負這個因果,就是佛門裡面講的,今天吃它半斤,來生還它八兩,一報還一報,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因果自然之理,不由得你不信,你不信它照樣有,種了瓜不可能得豆,種了豆不可能得瓜,這就是自然之理。你要研究深處,就是自性本然。你說,如果他們宣揚吃肉、殺生有沒有因果呢?那這個就因果大了,這是撥無因果,誤導眾生,這就不是殺害眾生的身命而已,殺害眾生的慧命,那罪業就重。所以,自己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不可以亂說,你自己吃肉你自己的事,你要勸別人也吃肉殺生,你這因果就大!密宗,這是因為由於歷史傳統,像西藏,高原地區沒辦法種植蔬菜、糧食,一般都是靠畜牧業,所以只能夠吃肉,沒有東西吃,沒辦法,所以才開緣。在密宗,我聽說吃肉也不是自己殺。佛門的這些僧人都是靠乞食,人家市場上殺的剩餘的,別人不要的,拿來供養這些出家人,他們要接受。佛當年在世的時候靠乞食,不能夠給人家添麻煩,人家做什麼你就得吃什麼,不能挑剔,不能找人家麻煩,所以當時沒有禁肉。但是絕對不是自己殺,不殺生這是佛門四大根本戒之一,怎麼可以做?這是靠乞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都要念經、念咒迴向給這些眾生,讓它們蒙福得到超升,它的肉拿來供養出家人,出家人的修行功德加持它超升。你要看《楞嚴經》,上面講得更清楚,佛當年在世,那些肉食都是佛神力變現,這裡面沒有命根,就是它沒有神識。有點像我們現代素食館常常賣的素肉,那個意思一樣,它沒有命根,那就不算犯殺戒。但是,佛門絕對不是提倡吃肉,是提倡素食。現在我聽說很多藏教的喇嘛都吃素,為什麼?現在交通便捷了,素食很容易送達藏地,他們就可以不需要靠肉食維持身命,那就應該改為素食,這是顯現佛教裡面的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問:下面一個問題說,曾經看過被吃的眾生附體光碟,有復仇好多年的,很震驚。怎麼從沒有附體密宗或基督教?答:這什麼意思?不太理解。是不是密宗和基督教裡面從來沒有附體的現象?你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你沒有了解,其實附體的現象外國比中國還多,電影裡面常常都以這個為題材,我以前都看過好幾部關於附體的電影。在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很多的鬼屋常常鬧鬼,這都是司空見慣。我記得美國Discovery Channel 那個頻道還特別有一個專集,就是去採訪那些附體的、鬼神的這樣一些事情的報導。所以在外國人眼裡,附體現象他們也不會覺得稀有,也是常常有聽說過,證明鬼神真有。眾生死了以後它有神識、有靈魂,如果我們殺害了它,它真的會復仇。它的肉體雖然沒有了,但是它那個仇恨的印象深深烙在它靈魂深處,所以它會來複仇。如果是變成人,那一見面就好像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雖然不認識,他們都會打起來,或者是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就變成深仇大恨,都是因為前生結了這個冤業;如果是鬼神,他們就有這樣的記憶,他們記得你前生害過他,他就來追蹤復仇,所以不可以跟一切眾生結怨。結怨最嚴重的就是殺業,互相殺害,就在無量劫裡面互相酬償這個業債,痛苦不堪。基督教裡面,我記得《聖經》裡面也有講到耶穌捉鬼的事情,說魔鬼在豬群裡面,耶穌趕鬼,一樣有這些問題。問:再看下面的問題。當今世界政局紛雜多變,社會風氣亦可謂人心不古,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佛人應如何選擇處理好工作、家庭及社會交往之間的關係?應以何種心態去面對自己身邊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答:這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認真學佛,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無論別人如何對待我,我們都要以真誠的心、慈悲的心對待別人。人家跟我不和,這沒關係,我要跟別人和;人家對我不好,我要對別人好。我對別人好,也不要求別人回報我,甚至他恩將仇報,我也一點不在乎,因為我對得起自己良心就好,這是我自己要做的,沒有任何條件。你要求別人回報你,這是條件;我是落實佛陀教誨,無條件的。有這種堅定的信念,才能在這樣一個複雜、濁惡的社會裡面保持凈而不染,唯有真正學佛你才能辦得到。學佛,我們有個終極的理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一切都能放下。你用放下的心態來過日子,你就會自在,你就不會被這些污染所影響。人心不古,道德滑坡,這都是污染,你在這樣一個境界裡面你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你自己能把持住自己,你有抉擇的能力,你有智慧的判斷能力,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保持這種正念,唯有天天聞法不斷你才能辦得到。古人講「三日不讀聖賢書,則面目可憎」,那是在古代還比較清凈的社會裡面。現在三日太長了,一日不讀聖賢書,一日不聽經聞法,就面目可憎。我自己就是過來人,我很曉得,我就是這樣的,一天如果離開聖教,這個觀照力立刻就下降,自己很多習氣毛病現行都不知道。因為什麼?沒人提醒你,自己又不能覺察,所以造了業都不知道。等到你知道了,那都已經過了好久,業已經造了很多了。什麼時候會知道?一聽經聞法就知道了。這師父講的就是我的毛病,我怎麼又犯了?這一念回頭,能反省自己了,這就是懺悔。你有警覺心,你就能改過。所以你天天聽,警覺心就愈來愈高,觀照力愈來愈強,那個習氣毛病慢慢就能壓下去了。所以聞法功德不可思議就在這裡。你要是不聽經,很不容易,縱然你念佛、你讀經,那叫修定,可是你的定要是沒到家,你的觀照力還出不來。你要靠一個緣,一個增上緣來提醒你,所以聽經的功德就在這裡。再者,聽經本身也是修定,我們在這講兩個小時,大家在這聽兩個小時,你就端端正正坐在那,不能老動彈,心定下來了。我講得比較慢,語速比較慢,師父講得比我更慢,你要是心定不下來,你就不耐煩,聽不下去了。或者你要是心不專註,誠敬心不足,你心就容易懈怠、容易鬆散。這一鬆散,師父講經就變成催眠曲一樣,聽著聽著呼嚕都打起來了,肯定有這個現象。所以聽經要保持什麼?第一,心不散亂,要專註,不能打妄想,心要安穩,這不就是修定嗎?這就是禪。修禪不一定是天天盤腿面壁,你能夠止、你能夠觀,「止觀」就是修禪。止就是修定,止住妄念,專註,一心聽經;觀是什麼?你起覺照,你很分明,聽得清清楚楚,不打瞌睡,不打妄想,聽得很明白,都聽到你心裡去。也不去思考,也不要研究,就這樣聽,聽得很清楚、很分明,這叫觀照,這是修止觀。所以我聽師父講經,我就是這樣修法,一天聽四個小時,就是修四個小時的禪定。修禪定同時你要有智慧,觀就是有智慧,定慧等持,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修行方法。你要天天保持這樣的聽經聞法,平常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以用散念,因為它很方便,隨時提起佛號,只要你不動腦子,就提起佛號。走路、做家務,甚至跟人喝茶、聊天,心裡都可以念佛,佛號不要斷。這就是修凈土法門它很自在。凈土法門,你看法藏比丘跟世間自在王如來學,他的老師就是什麼?世間自在王,他不離世間,就在世間裡面得自在了。那麼唯有念佛法門最方便。問:下面一個問題,末學是從事銀行業的人員,在聽經聞法後,明白了很多道理,覺得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每天爭分奪秒都覺得時間不夠用。故一心想辭職專心修學,但苦於父母不同意,因此很矛盾。因為自己經濟基礎足夠日後的生活。請教您,我是順著父母,還是放下萬緣求生凈土?答:我覺得這個事,你有這個心就好,也不要太急。我在過去也是很早萌發了要辭職專學佛法這樣一個念頭,當時在大學裡教書,同時要贍養父母、爺爺奶奶,敦倫盡分必須要的,不可以操之過急。用這樣一種心去求三寶加持,你這個心是好的,要保持下去,要通過歷鍊。就是發了心不是馬上就能得到成就,要通過歷鍊,你的心才真。如果不通過歷鍊,發了心馬上就得到,也很容易退心,不珍惜這樣的機會。就像我昨天跟大家報告的,我二十四歲的時候就萌發了想出家的念頭。挨了十五年,到今天才出家,這我就很珍惜,人生沒有多少個十五年。如果說當時想出家就能出家了,恐怕出家沒多久就又回家了,不珍惜。現在知道來之不易,要克服多少障礙!該盡的義務得盡到,敦倫盡分,父母、老人都得安排好。然後自己修學成績慢慢也要提升,具備福德善根。因緣要成熟,家裡人也要同意,他歡喜,你學佛他們得到好處,他支持你。因緣通過這麼多年慢慢成熟,這個就是佛菩薩考驗我們的耐心,考驗我們的決心。如果心不真,那就很快退轉。所以你發了心就好,現在隨緣,父母要是不同意,你先繼續敦倫盡分,讓他們都歡喜。你至誠的祈求三寶加持,他們肯定很歡喜同意,但是你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像我父親,在我剛剛要皈依佛門的時候,非常反對,認為佛教是迷信。到現在他能同意我出家,這都是不可思議。今年年初的時候,他主動給我打電話,跟我講同意我出家,主動說的,我還都沒問他。我說這奇怪,這是佛菩薩附體了?我說真的嗎?那正好明天您生日,您就在佛前禱告發願,願意把兒子捐出來供養三寶。結果他真的就發願了,這是真心,不是鬧著玩的。這事我也感覺到佛力加持,意想不到,這是因緣成熟。所以我們現在要懂得隨緣去努力,總之,我們發了心之後要認真學佛。慢慢境界會隨著你這心改的,你的心覺悟的水平愈提升,境界就會愈好。即使是你做事也不妨礙你求生凈土,只要你心裡放下就行,你真的對世間不沾染了就可以,保持你清凈、平等、覺悟的心,這叫修行。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讓信科學的知識分子信佛、信因果?可否推薦一些英文的善書?因為朋友只會看英文。答:讓信科學的知識分子信佛,你也得跟他講科學。他信這套,你就得跟他講這套。法無定法,講科學也是講佛法,你看我們師父講《華嚴經》、講《無量壽經》常常引用科學。什麼量子力學家普朗克,江本勝博士,等等,這都是科學家,用他們的研究成果來印證佛法,這跟講經沒兩樣。師父在三年前曾經讓我講過一個專題,叫「華嚴科學宇宙觀」,我記得當時講了十個專題,用十個小時講。就用科學的專題,跟佛法《華嚴經》做對照,證明《華嚴經》是高等科學,所以很多知識分子聽了之後都很佩服。不是說對我很佩服,對釋迦牟尼佛很佩服,你看人家三千年前把宇宙真相講得這麼清楚,你這三千年後,科學家才慢慢研究那麼一點點,人家早就說了,不由得你不佩服。所以我們師父講,佛教要回歸到教育。這個教育裡面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的教育,這是基礎,對普通大眾,使社會能和諧。還有哲學的教育、科學的教育。佛經裡面的哲學是高等哲學,佛經裡面的科學是高等科學,哲學、科學都講得究竟圓滿。所以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要用科學方法。因果也是這樣,要用大量的實例,就是擺事實、說道理。我記得中國有一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你擺出來,拿出事實證明,你不能不信。就像美國的心理學家布萊恩.魏斯博士,他是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從事臨床研究幾十年。他專門做什麼?用催眠的方法來解除病人的心理病症。他發現用催眠方法可以幫助人回到過去世。他這一生的心理的癥狀,什麼恐懼、焦慮,往往是因為前生某一種事件引起的。他找出源頭,在源頭上解除,這讓他的心理恢復健康。我曾經在美國教書的時候跟他還通過電話,他告訴我說他不能不相信,因為他原來是天主教徒。我問他,你相信輪迴嗎?他說我怎麼能不相信?我手上有兩萬多個實例,都是自己親自做的,在事實面前,必須承認確實有輪迴、確實有因果。我記得我在五年前,在世界各地講了五十場以上的「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全是用西方科學家的案例。這五年當中聽的人很不少,大部分都是知識分子,還沒有一個提出質疑和反對意見。為什麼?沒的你反對,全是事實,全是科學案例,反對不了的。現在咱們國家胡主席提倡「八榮八恥」裡面有一條,「以崇尚科學為榮」。咱們崇尚科學,你崇尚科學,咱們也崇尚科學,把科學擺出來,你信不信?你要還不信,那你叫迷信。你這沒有科學證據的信,不就迷信嗎?人家有科學證據,人家信是正信。當然,科學必須要用倫理道德去引導,不能盲目發展科學,要把科學做為幫助大眾覺悟的一個工具,這樣就很好。英文的善書很多,我們這協會也流通不少佛法的書。另外關於因果輪迴的這些英文的書籍很多,都是科學家們的科學報告,可以推薦,像布萊恩.魏斯博士的四本書,都翻譯成中文版,你可以推薦給他。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有的人想學佛,但未能放下,要如何開始學習?答:那就得多聽經。為什麼不能放下?因為你看不破,你看得破了就能放得下。怎麼才能看破?你得明白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真相,自然就看破,這不是勉強的。你看師父昨天在我們這跟我們座談的時候,可能不少同修也在場聽,他就說我。你看我都聽經聽了將近二十年了,現在才發心出家。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出家?我簡單的告訴他,我現在搞明白了,搞明白了就能放下。換句話說,沒放下的都沒搞明白,這不容易。當然我是鈍根,聽經聞法二十年,才真正放下那麼一點點。特別是我們這些知識分子,非常頑固,如果不是把道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個信心生不起來。信心生不起來,當然就不會發願。所以開始學習,從聽經聞法入手是最好的。聽經千萬別聽太雜了,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聽一家之言。你要跟明師學教,這是師承。所以我可以說比較老實一點,就是這二十年就聽一家之言,就聽我們師父上人講經,其他的都沒聽,比較單純。所以思想觀念是比較純正,對師父老人家的經教算是比較熟悉。熟悉有個好處,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你能起用,你境界一來了,馬上能想起師父在經典裡面的教誨,你就能夠練習放下。我這是下下根,放下不是一下放的,一點點一點點放的,放了二十年,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再來個二十年,應該說會比現在成就要高。但是一定要努力,鍥而不捨,不能中途退轉。怎麼不中途退轉?那唯有天天學教,而且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可能不退轉。我現在是發願,《無量壽經》就一門深入,理想是這一輩子就是搞《無量壽經》,最低的限度,至少十年不能換題目。過去是五年學戒,就是師從一個老師,聽從老師教誨,服從老師的教戒,這叫五年學戒。你看《沙彌律儀》裡面,沙彌是剛剛出家的學子,那是不允許離開老師,離開老師就屬於犯戒了。因為你沒學成,你學成了老師也不會留你,肯定會鼓勵你出去外面弘法利生。沒學成不能離開老師,老師也要為你負責任。現在有這個科學、科技的工具,有遠程教學,有網路、衛星電視,還有光碟,學法很方便,不一定在老師身邊。你只要自己掌握住原則,你在家裡面學,一樣可以得師承。劉素雲老師是最好的例子,她學法沒有在師父身旁,跟師父沒見過面,十年就學《無量壽經》,就聽師父老人家一個人講,她成就了。成就之後她就能弘法利生,因為她智慧開了,她可以廣學多聞了,她有智慧判斷,知道怎麼樣取捨,她不會被法所轉。沒開悟,學法學太多太雜,就會被佛法轉,那就變成所知障了,出不來,那很可怕,學來學去只是增長佛學常識,增長一些佛法的概念,他沒有辦法變成自己證悟的境界。問:我們再看下面的一個問題。放下情執是件容易事嗎?您出家前最難放下的是什麼?答:情執確實是最難放下。身外物比較容易放下,但說容易也不那麼容易,你得要咬牙,你得要下決心。一般凡人都很看重財富、名利,你讓他放下確實很難。放不下這些,根本沒辦法入門。先放下身外物,身外物放下了,對於錢財、名利真的不沾染;然後你要把身放下,身包括你的享受,你對身體的執著要放下。怎麼放下?利用這個身體做利益眾生的工作,不疲不厭。像我們早上起床的時候,現在還很早,鬧鐘叫了,三點多,再睡會兒,一睡睡到五點多,突然從床上蹦起來,又晚了,早課沒時間做了。這是什麼?貪睡,這是對身體沒放下。身體是用它來修行,這是個工具,用它來弘法,用它來護法,沒有它不行,你要用它,但是不能夠太溺愛它,這是要放下身。當然也不可以太糟蹋它,要隨順自然。修行人要是不能夠早起,那修行狀態沒出來。你看學儒的人都知道黎明即起,曾國藩先生講,早起是一家興旺之相,更何況修行人?寺院裡面那都是三點半就打板起床,四點鐘就上早課,我們要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睡眠不可以太多,當然不能不足,欠一點比較好。就像吃飯一樣,吃七八分飽就行。睡也是,睡七八分飽就行,不能睡個十分飽。睡太多了就很容易昏沉、很容易懈怠。這就是捨身,這是舉一個例子。其他的,諸如你要學教,你得要用功,你每天做功課,你該做的得做好、做完,這都是要捨身你才能把它做到。為一切眾生你要去服務,你要去忘我的工作。最難放下的是心,心裏面的貪瞋痴慢疑。情執屬於貪,貪是根本煩惱,這是六道輪迴的根本。你看我們出家的時候,儀式裡面都有講到辭親,辭親割愛,就是放下情執。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恩愛太重,所以你不能夠脫離。而你要報恩不是靠情執,要靠智慧,要靠你修行的功德。所以出家的儀規裡面都有這樣一個偈子,能夠入無為法,才是真實報恩者。你要是成佛了,那真的是四恩總報,一人得道,九祖生天。放下情執,不是說對父母不盡孝、對親人也不關懷了,不是那樣的。放下你自己心裏面的執著,但是要盡義務,敦倫盡分,要努力的去做。我們出家必須是父母同意,父母沒有後顧之憂,我們才能夠出家,要不然佛制不允許你。像六祖惠能大師他到黃梅求法,他平常靠打柴為生,養活他的老母親,他父親早逝了。因為有護法來護持他的母親,所以惠能大師才放心離開。他去求道成佛,盡大孝,盡至孝。但是,如果他老母親沒人照顧,那惠能大師不能走,他得安心照顧他老母親,隨緣。你現在緣分沒成熟,你就得要繼續敦倫盡分。我現在是父母老人都有人照顧,他們都很安心,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能夠過上安適的晚年生活,我們可以放心出家去做專職弘法利生的事業,把這些功德迴向給自己的父母、親人,這叫因緣成熟。早幾年沒成熟不行,不可以把父母親丟掉不管,自己跑去出家,那個於情於理都說不通。而且世間人會批評佛法,說佛法連父母都不要了。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親尊師是學佛的大根大本,不能夠離開這個根本。所以我們學佛就得做出這個好樣子來,世間人很多都不顧父母,父母老了就丟棄不管。那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們要表演孝親尊師,為眾生做出好的示範。要自己做到了去說,才能令人信服。所以佛門的高僧大德,你看看,沒有一個不是大孝子,也唯有大孝子才能夠成就高僧大德,這是根本。問:下面一個問題,為什麼偏袒右肩表示尊敬,來歷為何?漢地有此習慣嗎?答:這個是古印度的習俗。因為印度古代的時候,不像我們中國穿衣服有袖子有褲子,他那是一塊布裹在身上,把右邊的肩膀露出來。你看像出家人他的袈裟都是披在身上的。我們現在漢地的袈裟那是一種象徵式的披在身上,扣在左肩上,露出右邊的肩膀,實際上裡面穿著衣服。在古代印度,那布是很長的,把它裹在身上就當衣服穿,也不穿褲子,他全身裹起來,這是古印度的服飾。在平常的時候,他拿一塊布還把右肩也裹上,在侍奉師長的時候把右肩露出來,便於工作。如果裹在一起的話,身手就施展不開來,把它露出個臂膀工作就方便,這是為了事師,事奉師長。這是表示尊敬,我做好準備,看到師長有需要我立刻就去服務,這樣一個意思。包括長跪那個動作,印度的長跪是一個膝蓋著地,另一個膝蓋不著地,就等於半蹲著,單跪在那裡,這樣起來很容易,一看到師長有需要,立刻起來服務,這都是尊敬的表示。現在在我們漢地的佛教就沒有這些了,我們跪都是雙膝跪地。但是我們要懂得這個精神,這個精神就是尊師重道。問:下面一個問題,為什麼道場這麼多規矩?有時令人無所適從,我們來這目的是聽經聞法,最好減少一些干擾,好嗎?答:道場里是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什麼?幫助維持秩序,使各方面都很有條理。那麼我們到一個道場,尊重一個道場的規矩,遵守道場規矩就是尊重道場。你看「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問什麼?問規矩。所謂入鄉隨俗,到一個地方要先問清楚這個地方有什麼規矩,這是一種禮,禮貌。當然,如果這些規矩有不妥當的地方,可以把它提出來,你譬如說寫一個字條給這個道場,讓這個道場的管理執事他們考慮調整,這樣就非常的好。問:下面一個問題,請教如何將禪修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答:什麼叫禪?禪就是不受外境的誘惑。什麼叫定?心裡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叫修禪定。怎麼去落實?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遇到順境不要起貪愛,遇到逆境不要起瞋恚,不要不平,不要怨恨,不要不滿,要保持心平氣和,這就是禪修。凈宗法門的禪修方法就是用一句佛號,當這個貪瞋痴的念頭一起來,立刻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伏下去,心專註在佛號上,不要理會那些妄念,這就是在修禪定。這個禪定要是練成了就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的功夫真正做到,在境界裡面你不會動妄念,你這句佛號始終歷歷分明,不夾雜不間斷。這種三昧是一切三昧當中最殊勝的,這古德講的,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王就是最高級的、最殊勝的。在《大集經》裡面佛也提到,修念佛三昧,這就是無上深妙禪。這不僅是一般的禪,無上深妙的禪。為什麼它深妙?因為它直接以佛境界做為自己的境界,一句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功德之所成就,這是佛的境界。佛號就是自性,你直接以佛境界為自己所緣的境界,你不要緣其他的境界了,這是最妙。你緣其他的境界,那都是拐彎抹角,走彎路。你直接緣的是佛境界,直截了當成佛,深妙,無上!佛就是無上,修成了就是成佛了,念佛成佛。而且它簡單、容易、方便。一句佛號誰不會念?最簡單不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這樣一句句老實念下去,念出來,聽清楚,不要起妄念就行了,再簡單不過。凡夫都能修成就,而且成就不可思議。問:再看下面問題。朋友有子,近三十歲,不聽教,很放任,不知如何管教?請多指教。答:做父母的首先得檢討自己,為什麼沒把孩子教好?肯定是自己有原因,先不要埋怨孩子,得反求諸己,養不教,父之過,父母過。孩子要從小把他教好。怎麼教?就要父母為他做好榜樣。孩子跟父母學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性格,孩子就會是什麼樣的性格。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氣,孩子就養成什麼樣的習氣,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你能怨誰?教不好就是你自己的責任。怎麼辦?首先得從自己自身上改,改習氣毛病。看到孩子放任,那要知道自己也肯定很放任,把孩子做為自己的一面鏡子,用他來照自己,因為他是你這模子出來的,你看他,就知道自己什麼樣的模子了。你想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標準就是用《弟子規》,你把《弟子規》一條條都做到,天天你拿《弟子規》對照、反省、檢點、改過,修養溫良恭儉讓的美德,溫厚、善良、節儉、恭敬、禮讓,彬彬有禮,為人謙恭,能夠柔順,與一切人都能和諧,你朝這方向努力。心地要真誠,真誠心可以感化人。雖然孩子大了,是比小的時候難教,但是能不能感化?可以感化,只要用至誠心,一定能感化。古人道,誠之所至,金石為開。你這真誠到了極處,連金子、石頭都能感化,更何況是肉團心,人肉團長的這個人心豈能不受感化?更何況是父母、兒女之間的那種親情關係,最容易受感化。不能感化,那只是自己誠不夠。所以你要齊家,必須先修其身。你把身修好了,你自己認真改正毛病習氣,你家人就能跟著轉化。問:再下面,《大學》里「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何為知止?如何做到知止?答:知止就是制心一處,這叫知止,止在一個地方。止在哪裡?孔子教我們志於道,心專一在道上,這就是知止。古人講得好,志在聖賢。學道、證道,要做聖賢,這是我們的人生理想。我們堅守住這樣的理想,不斷的努力,這就是知止;能夠有這種志向,然後努力修學,你就有定,所謂定,就是你不受外界的誘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它不能誘惑你了;然後你心就靜了,心靜下來,沒有妄念了,慢慢就做到純凈純善;到了心安,這就是我們講的得三昧,定的時間久了,心裏面不起妄念,時間久了就能得三昧,三昧就是心安;得到三昧你就開智慧了,慮就是智慧,智慮。朱熹《大學集注》裡面解釋,慮是處事周詳,就是你有智慧,事情來了你立刻就知道怎麼樣回應,辦事情辦得非常的圓滿,正確無誤,這就是智慮。這是什麼?你得到後得智了。安是你得到根本智,慮就是後得智。慮而後能得,這個得就是得成聖賢。用佛法來講,你成佛了,這就是真正的得,功德圓滿了。所以,開始下功夫就是知止。具體而言,像我們現在聽師父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知止,止在這一門上,不夾雜。那念佛的人止在一句佛號上就是知止。所以你真正的修念佛,大學之道都在其中。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大連的一位居士,來香港幾天了。參加了您的剃度法會,非常激動,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的兒子和您的年齡差不多,也三十多歲了,在香港有一家公司,大連有一家公司。大連公司在學《弟子規》,在香港沒學,董事長本人也沒學。我是他的媽媽,想請教師父,幫幫忙,怎樣能快一點讓他走進佛門?答:您自己先要認真學佛,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你自己得學好。學佛不要老是一開始就想著度人,甚至連自己最親近的人,先也不要想著怎麼去度他,先想度自己,把自己修好。你要真能修得清凈慈悲,你這個磁場就能感化他,你在他身邊他就感覺到很舒服,心裡很安詳,這就是你有威光。《無量壽經》講的威光赫奕,你這個光芒能感化他。讓他覺得學佛真不錯,他感覺到你的氣質不同凡響,這樣你不用起心動念要度他,已經把他度過來了。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修自己,這是一個原則。當然用他來做為自己的動力,這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他,可能你不會精進,你不會努力。那現在有他,你想度他,你就好好修自己,自己精進努力,改習氣毛病,修清凈慈悲,就能度他。問:下面一個問題,末學在寺廟請了一部《藥師琉璃光如來經》。據說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時,臨終也有佛菩薩接去西方極樂世界。請問法師,是否如此?答:我對這個經不熟悉,所以不能夠確定判斷是不是如此,要有經典的依據,我們也不能亂說。但是我能肯定的告訴你,你要是念阿彌陀佛,就肯定臨終有阿彌陀佛和眾菩薩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你拐個彎干什麼,先去東方再去西方,藥師如來是東方佛。你直截了當不好嗎?你這個問題就沒有了。所以,真正念佛人就要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其他佛菩薩都不必念了。念一尊佛就把無量佛都念了,這是經上有講到的。《往生論》,曇鸞大師的註解就特別講到,念一佛就等於念無量佛,生一凈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等於生無量佛凈土。確實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天天遍游法界一切佛國土,一即一切。所以我們現在守著一,就能得到一切,你也不用這麼疑問了。問:再下面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怎樣才能修得念佛三昧?答:修念佛三昧,不是說得到一個什麼境界,是讓你把心裏面拉拉雜雜這些念頭放下,這就是念佛三昧。所以怎麼修?就是修放下。如果你還有一樁事沒放下,還有一個人沒放下,那你就得不到三昧。必須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能得三昧了,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就一個念頭求生凈土,就這樣修。所以平常怎麼用功?練放下。不能一下全放下,一點點放下。像我這樣,我就是一點點放的。當然現在還沒全放下,還有很多沒放下,但是比以前是放下不少了。一點點來,先從身外物放起,對財富、名利要放下,對五欲六塵享受要放下,對自私自利要放下,對情執、對慾望要放下,慢慢讓自己的心清凈。這裡面,我自己最得力的就是經教,天天聽經聞法,學習經教。可惜的是我辭職以後學得有點太雜了,傳統文化這些儒釋道經典學了不少部,講了不少部,現在回過頭來覺得那些真的叫古德講的黃葉止啼,都是權巧方便。因為當時對這個一門深入還信心不足,只好學那些。搞到現在知道了,那些東西還是夾雜。所以現在就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一門深入,這又更放下了。不僅把世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傳統文化也要放下,一門深入凈土法門。放到最後,像大勢至菩薩,連《無量壽經》都放下了,就是一句佛號。我現在還沒到那個階段,不能硬學,你硬學,那佛號也念不到家。為什麼?你念頭還是很多。要通過《無量壽經》慢慢的增長信願,對治煩惱,然後這句佛號才能念得不斷。所以學經教有利於幫助你放下,它是輔助你得到念佛三昧。問:第二個問題,怎樣才能徹底破身見?有時候,特別是病痛時,還是達不到「這個身不是我」或「我不是這個身」的境界。答:這個不是你一下子就能達到的境界,要慢慢來。首先你要作意觀察,認清楚這個身不是我。首先你這觀念要有,這是一個臭皮囊,這是一個像衣服一樣的東西,我現在暫時穿著,幾十年之後就把它放下了,現在能用它來幫助眾生、護持正法,我就得用它,但是它不是我,我不能被它所轉,不能為它所累,有這個觀念。慢慢練習在日常生活中捨身,為一切眾生能捨身。實際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聽經念佛。你不要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體上,你想著「我要放下這個身」,你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上。把注意力移開,一心學道,一心念佛,把身就忘掉了,忘掉了自然就舍掉了。就好像你作夢的時候,作夢的時候你等於舍了身,你不知道你的身睡在哪,人家把你抬走可能你還不知道,你忘了身了。你在那個夢境裡面你沒有執著你現在這身體是自己,你可能執著你夢境里的那個身是自己,你把現在這個身忘了,這叫舍了身。可是你舍了這個身,執著夢中那個身,你還是沒捨身,身見沒斷。只是換了對象,把這個身換成夢中那個身。但是從這裡我們能得到啟示,就是這個身是可以放下的。你在夢中就把它放下了。你這是有病痛的時候,你夢中你睡著了,你也就沒病痛了,你醒來就痛,你睡著了就不痛。為什麼?因為睡著了你沒把這個身當作我,醒來你就開始把這個身當作我了,你就痛。所以,你只要一心學道、一心念佛,把這身忘了,那境界是一樣的。你沒有執著任何的身,你執著一句佛號。緣佛號這個境界,不要緣身這個境界,時間久了就把身見放下了,那你也不會有痛感了。所以修念佛三昧,這就是借鑒。問:下面一個問題,我今年五十二歲,來自大連,我及女兒、女婿、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女婿來自單親家庭,他母親已辭世。我們經常到寺院做義工,現在寺院師父勸我出家修行。現在我也很矛盾,孩子們說我不慈悲,堅決不同意。現在我這個年齡應如何去做?答:我覺得您可以隨緣,不要勉強。出家的因緣不可以勉強,勉強會帶來煩惱。你要有出家的心,不要執著那個事相。出家的心是什麼?不要沾染世間五欲六塵,能夠放下,求生凈土,這個世間都能放下了,這就是出家了。如果你沒放下,出了家還是沒放下,那等於沒出家。所以,與其是你為出家的問題矛盾、懷疑、痛苦,我勸你不如把這個念頭放下,老實聽經念佛,何必在那些問題上浪費你的心力?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精力放在學道上?一心念佛你才是真出家。像劉素雲老師,你說她是在家人?沒錯,有先生、有兒女。可是她已經出家了,心出家了,絕不會再沾染這世間的五欲六塵,不會迷戀這個世間,她就一心想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真出家者。所以要重實質,不必重形式。問:為什麼一般道場以女眾為多,男眾比較少?這是末法的現象嗎?答:可以這麼說。黃念祖老居士也是說過,正法時期成就的人,出家男眾第一,第二是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末法時代全部顛倒了,修行成就的人裡面,第一的、最多的人是在家女眾,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第四是我們這種出家男眾。所以在末法時期,女眾也不要太自卑,這時你們成就是最多的。女眾相對男眾受的苦來講比較多,所以她厭離心比較強,容易放下。你要是太享受了,覺得這個世界還不錯,你沒有厭離心,讓你求往生,你覺得極樂世界虛無縹緲,「我現在享受真實的」,你就放不下。所以在末法時期,我們要護持正法,一定要把佛陀的教育振興起來,把佛教回歸到教育上,就是回歸到講經說法上。人只有天天聞法,他這個觀念才能轉,他自然就能放下。問:下面一個問題,記得看過一位已圓寂的長老講話,長老很坦白的說,以他所見所知,漢傳佛教已接近滅亡,或者已滅亡了。定弘法師對此有何高見?答:我沒有看過這位長老的講話,不知道他是不是有這樣境界,他看出這些問題。但是說得有沒有道理?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因為佛教本身是教育,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辦教育。如果佛教不講究教育了,搞很多經懺佛事,搞這些宗教的儀式,那確實佛教就會滅亡。那要拯救佛教唯有振興教育,就要有發心的人出來荷擔如來家業,如來家業就是講經教學。你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沒有看他搞過什麼經懺佛事,就是天天講經,覺悟眾生。所以把佛教回歸到教育了,佛教才能振興。如果不是這樣,真的就會滅亡。問:下面一個問題,看了唐太宗李世民附體的光碟,片中被附體的居士所說出的話語,一點都不像一個君王的語言。一同觀看的朋友有很多疑問,向我提問,唐朝古時候的帝王附體,不是該有君王的氣魄和古時候的語言嗎?怎麼帝王的風範都消失了?弟子解答不了,也被問住了。答:這個一點不奇怪。如果真的像這光碟里講的,李世民墮地獄,我們相信是真的,因為他在世的時候殺人太多,他自己也承認。殺人就是墮地獄,你看他連自己兄弟都殺,這是大不孝。墮了地獄這麼多年,那個苦夠受!什麼帝王的風範都給你磨滅了,你在那裡只是受刑的一個犯人,哪還有帝王的高貴?所以一個人在輪迴當中,即使他再有成就,貴為天子,一個輪迴轉世,就被打到谷底了。他講得好,做皇上也要墮地獄。為什麼?造業就要受報。你試一試,如果你在地獄裡面被鬼卒來折磨你,把你扔到油鍋裡面,把你插到刀山上面,你在那求饒都求不及,你哪裡還有什麼帝王的氣派?不要說到地獄裡去,把你送進監獄裡面,別說一千三百年這麼長了,給你關上十三年,你這帝王的氣魄就沒有了,你是階下囚了。這個道理不難明白。這裡還有一些問題,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沒辦法回答了,到下一次,我們禮拜六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您下個禮拜六不能來,可以在網上來收聽。今天定弘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文字控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壹壹集(文字版)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九六集(文字版)
思念在文字里綻放如花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