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十年大事記:「後薩達姆時代」滿目瘡痍
2013年03月20日 00: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18)7
當地時間2013年3月11日,伊拉克北部石油城市基爾庫克西北部小城迪比斯Dibis,該城的警察局遭到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襲擊,造成2名警察與1名婦女死亡,約100人受傷,其中很多人為警察局旁邊一所庫爾德女子中學的學生。
當地時間2011年12月18日,最後一批駐守伊拉克的美軍撤離伊拉克,這批軍人約500人,他們搭乘110輛車組成車隊,乘著夜色從伊拉克南部納西里耶Nasiriyah的原駐地出發,穿越邊境進入科威特,然後返回美國。這標誌著,歷時近9年的伊戰將正式宣告終結。
中新網3月20日電 2013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戰爭爆發十周年紀念日,這個遭受了戰火洗劫的中東國家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戰後十年,這個國家仍滿目瘡痍,長久的和平仍然難產。就在昨日,首都巴格達發生連串爆炸襲擊,數百人死傷,使國際社會的目光再度聚焦於此。
伊拉克3100多萬人口以伊斯蘭教為主,其中什葉派約佔六成,遜尼派和庫爾德人所佔數量約相等。在薩達姆領導的遜尼派政府被推翻後,什葉派掌握了國家主要權力,埋下「後薩達姆時代」教派紛爭的隱患。今年初,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政治陣營因矛盾難解,引發內閣人事震動;另一方面,由於仍被恐怖襲擊陰影籠罩,這個國家的安全形勢令外界擔憂,內部也出現了要求總理馬利基「下台」的呼聲。
3月14日,該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發生連環爆炸,武裝分子向政府大樓發起衝擊,並與安全部隊爆發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極端組織宣稱,這是為了戰爭的「紀念」。
而就在19日紀念日前一天,巴格達傳來的,仍非和平的樂聲,而是連串爆炸聲,奪去數十人生命,致至少200人受傷。
一份近日的統計報告顯示,巴格達一直是並仍然是伊拉克平民死亡最多的地區,占平民死亡總數的48%。流血衝突高發期為2006年至2008年。當前,伊拉克暴力活動仍屬高發,每年大約有4000至5000名平民死亡。此外,由於物價飛漲、失業率居高不下、基礎設施老化以及政府部門效率低下,這個仍國家民生多艱。
衝突並沒有結束,「根深蒂固、無處不在,有明確的開始,結束卻遙遙無期,仍是伊拉克現狀的一部分」。
分析指出,伊拉克戰爭改變了中東地區的力量對比。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什葉派在伊拉克佔據了主導地位。而另一個國家——以什葉派為主的國家伊朗在十年間獲利,地區影響力增加,這並不利於美國的戰略擴張。沉痛的生命代價,高昂的金錢開銷,多年的戰爭泥潭,並未讓美國從這場戰爭中得到太多收益。相反,美國應該反思其中東政策的「失策」。蓋洛普今年3月18日發布的民調數據顯示,53%的美國民眾受訪者認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個錯誤。曾任議員的奧巴馬也在充滿激情的競選演講中指出過:他反對的,是一場「愚蠢、魯莽」的戰爭。
數字解讀伊戰:
11.6萬-13.4萬伊拉克平民喪生
280萬人因戰亂流離失所
推薦閱讀:
※「公推直選」十年升級 拓展詮釋「權為民所賦」
※二十年前的經典賀歲片|《甲方乙方》一個時代的開始
※【一起走過七十年代】1976年的中國
※他曾跪在周星馳面前吃鞋上的「屎」, 等了二十年, 終於逆襲成影帝
※乳腺癌潛伏期十年,幾種癥狀竟是癌前信號,趕快自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