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0億美元身家「普通」老頭兒的成長經歷:成為巴菲特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致股東函仍在影響著全球的投資者。
當人們還在關注世界首富是誰的時候,沃倫·巴菲特似乎在過著一種非常普通的生活,和大多數住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居民一樣,他開車到辦公室的路程並不遠,在路上會花上幾塊錢在麥當勞得來速買早餐。
但與其他人買早餐不同的是,被譽為「奧馬哈先知」、股神的巴菲特,買幾塊錢的早餐也要考慮一下今天或者近期的市場行情,比如市場行情不太好的時候,他可能就在早餐上少花一塊錢,2016年,他的凈資產是608億美元(手動再見)。
在片子一開場,巴菲特在一間教室里給一夥兒年輕人「講課」,而影片以講課為線,沃倫·巴菲特這個全球最富有的老頭兒,講述了他的成長、家庭、朋友、事業。相比於《滾雪球》等介紹巴菲特的成長經歷的傳記,影片似乎更傾向於他的生活和家庭,已經耳熟能詳的各種投資邏輯卻並未「獨大」。事實上,我們感覺得出這部88分鐘的紀錄片,想傳遞給觀眾的一個理念就是巴菲特是一位普通的好人。
●●●
成長:從小就知道怎麼掙錢
從小時候的萌照到「小鮮肉」樣的青春時期,首富的青少年時期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數字——這反映出他小時候的興趣和天賦;另一個是複利——這也為以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邏輯奠定了基礎。他曾經在上學時每天送500份報紙,然後將送報紙的收入立即轉換成其他可以創造收入的商品,一個子兒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久而久之,你懂的。
(複利)
還有一件事,巴菲特對於閱讀的興趣也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花6個小時來閱讀,而小時候他就知道,他比別的小朋友讀書讀得更多。對於目前平均年閱讀僅有1本左右的人來說,這可能就是首富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高能預警!)
「萌巴菲特」
「澀巴菲特」(中學)
「帥巴菲特」
●●●
家庭:影響深遠與傳承
巴菲特父母和家庭對於他的影響可謂十分深厚,特別是巴菲特的父親,巴菲特在現在回憶起父親去世時仍感到難過,影片中記者問他是否記得他與父親的最後一次對話,巴菲特說當然記得,但是他不想說這件事。
巴菲特小時候與家人
在大學時,巴菲特遇上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一生所愛蘇珊,後來他在慈善和女權領域的投入,也正是受到蘇珊的影響。有人甚至將蘇珊成為更偉大的投資者,因為在巴菲特還「一無所有」的時候,蘇珊便發現了其才華,二人與1952年結婚,10年後,巴菲特賺到了第一個100萬美元。
巴菲特與蘇珊結婚照
蘇珊·巴菲特
1953年,巴菲特第一個孩子,大女兒蘇西出生,兩年後,大兒子霍華德出生,又過了3年,小兒子皮特出生。正如質樸的父親一樣,這三個孩子如今都在從事普通的工作:他的大女兒蘇茜是奧馬哈一家針織品商店的老闆;大兒子霍華德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名普通農民;小兒子皮特是紐約的一名音樂家。
「這三個孩子都很聰明,有很好的判斷力,他們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評價說
巴菲特一家
大女兒蘇西
大兒子霍華德
小兒子皮特
●●●
摯友:成就巴菲特的精神伴侶
介紹巴菲特就不能不提他的老搭檔查理·芒格,據說芒格在第一次見到巴菲特時就一見如故,「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二人將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價從100多美元帶到如今的26萬美元。
巴菲特評價說,對此芒格功不可沒。因為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師從本傑明·格雷厄姆,只買被股價被低估的公司股票,也就是「撿便宜貨」;而芒格將這種風格延展為買一些優秀公司但是股價尚可的股票,這「使哈撒韋公司規模快速擴大」。
二人年輕時的照片
巴菲特和芒格在曬太陽,這幅畫中二人在研究一家中國公司——比亞迪
蓋茨夫婦
影片中著重介紹的另外一名巴菲特的好友就是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實際上蓋茨並不是主動找上巴菲特的,而是蓋茨的母親安排了一次飯局,說巴菲特也來,希望蓋茨見一見聊一聊,比爾蓋茨實際上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微軟當時處於上升期,蓋茨非常忙:「我以為他就是一個倒騰股票的,我們沒什麼可聊的。」但後來還是答應了媽媽,見到巴菲特一聊,非常投機。蓋茨的父親讓蓋茨和巴菲特將自己受益最多的一項品質分別寫在一張紙上——就像三國演義里周瑜和諸葛亮將退曹的策略寫在手心上一樣——二人寫了下面這個詞:
(專註)
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二人多年的友誼在慈善領域也開花結果,幾年前,巴菲特宣布將自己財產中的20多億美元都捐給了蓋茨梅琳達基金會,同時,他和蓋茨早在2010年就倡議富豪們將自己的一半財產捐出來。
●●●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賺到60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哈撒韋公司原本是一家紡織企業,巴菲特買下這家公司也多少處於「偶然」。在奧馬哈總部,哈撒韋公司的員工僅有25個人,而且幾乎也沒有什麼變動。
巴菲特在自己的辦公室讀報
公司全家福
他在影片中再次提到了自己的兩個投資原則:規則一……,規則二……:
這兩條原則背後,是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格雷厄姆也是對對巴菲特影響最大的投資導師。
眾所周知,巴菲特只投自己能夠看懂的公司,包括一些消費類的企業,如可口可樂,他提出了「能力圈」的概念,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尋找最優質的投資標的。
(能力圈)
能力圈,猶如棒球擊球手的擊打範圍,如果球離棒球手最擅長的擊球點越近,球也就能打得越遠。
接下來有年輕人問巴菲特,你投資一家公司所重視的關鍵指標是什麼?
巴菲特的回答了他投資的另一個關鍵詞:護城河。也就是說,一家公司的產品比須有足夠的影響力,購買產品的價值不可替代。
(護城河)
而回到哈撒韋的商業模式,第三個關鍵詞就是「浮存金」——通過保險公司作為公司的核心資金樞紐,保險的大規模的浮存金進行投資,並獲得盈利,是哈撒韋商業架構的核心。一方面,險資的資金成本要遠低於其他機構,另外一方面,險資長達幾年甚至十數年的久期也足以支撐巴菲特和芒格價值投資的哲學。
在國內有很多巴菲特的「門徒」,比如復星集團亦是以險資作為架構的核心,投資多個產業領域的上市公司。另外一「反例」,似乎是近期沸沸揚揚的寶能系和恆大系險資,「野蠻人」、「妖精」遭遇強監管,遭到重罰也是監管部門對其激進投資風格的和風險的警告。
(浮存金)
哈撒韋的商業模式
哈撒韋公司的股價增幅
影片的最後落腳在巴菲特的巨額捐贈上。顯然,作為20世紀至今最為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的信徒早已遍布全球,但在世界飛速變化的今天,老爺子的選擇仍讓人欽佩,我們看到通過炫目的財報和股價看到的只是一個紙面的巴菲特,而真實的巴菲特可能與普通人的不同可能並不見得如數字般明顯。
(以上圖片均出自HBO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