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四個學術方向
作者簡介:程恩富(1950-),男,上海市人,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北京100871 中國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應當是「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世情為鑒、國情為據、綜合創新」①。而政治經濟學的現代化應當是在國際化、應用化、數學化和學派化這四個學術方向上持久地開拓創新。 一、政治經濟學的國際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學說,只是後來隨著世界上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冷戰」的興起,政治經濟學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以及在每個陣營的不同國家內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並日益隔絕起來。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對國外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日益關注,翻譯和引進了不少學術成果,但迄今為止,這種交流主要是單向的,還處於中國政治經濟學界了解和借鑒國外政治經濟學的階段。隨著中國長期經濟發展奇蹟的出現、中國經濟模式優勢的確立,尤其是中國經濟在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的爆發後的優異表現,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發展日益得到國際知識界的關注。現階段政治經濟學國際化的中心思想是加大雙向交流:一方面,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的國際影響也日趨擴大;另一方面,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使馬克思主義在蘇東劇變之後重新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批評也被西方國家的民眾甚至一些政要認可。國外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如大衛·科茨、萊伯曼、柯瑞文、迪勞內、伊藤誠等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世界經濟的具體實際的結合為主題,闡述了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系列新的理論和政策思路,為中國經濟學家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思想資源。隨著中國經濟參與世界經濟進程的加深,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除繼續關注中國的發展外,也將逐步擴大國際視野,積极參与全球政治經濟學和左翼經濟學的學術研討和爭論。這有益於把馬列主義經濟學及其中國化理論客觀和正確地介紹到各國,有益於中國抵禦西方發達國家施加給中國經濟的無理壓力、維護中國的合理經濟權益和推動世界經濟的公正有序發展,有益於加強中國政治經濟學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的平等交流和「話語權」,有益於與西方主流經濟學界的對話和論爭,以增強對整個國際知識界的影響力。 政治經濟學國際化正在積極地進行之中。最近六年,由各國學者推選的中國經濟學家領銜的全球學術團體——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分別在中國、日本、法國和美國召開世界政治經濟學大會;2010年,創辦了《世界政治經濟學評論》國際英文季刊;2009年開始,每年評選「21世紀現代政治經濟學傑出成果獎」;2011年開始,每年評選「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不斷雙向翻譯發表一些重要著作和論文。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持創刊的《國際批判思想》(中文翻譯為《國際思想評論》)國際英文季刊,由30多個國家的約50位國際知名學者擔任編委,政治經濟學探討和評論是其十多個重要學科之一。這些世界級的政治經濟學學會、刊物、翻譯和評獎等學術工作,均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國際化和國外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在各國的學術影響迅速增大。 二、政治經濟學的應用化 理論是為社會實踐和應用服務的,經濟理論更是如此,強調經世濟民和民富國強,以便更好地解決中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現代政治經濟學理論應當更多地被運用、拓展到部門經濟、應用經濟和專題經濟的學科中去。從近年來的情況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廣泛應用是經濟學發展的主要趨勢。比如,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和分析方法等,都滲透到了金融、貿易、產業經濟等學科之中,體現了理論經濟學對應用經濟學的引領作用。這一點是值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借鑒的。不過,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後,西方發達國家內部、西方發達國家之間以及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以西方經濟學為基礎理論的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發展經濟學等應用經濟學的內在缺陷日益顯露,急需運用科學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來改造這些應用學科。許多問題,如金融衍生產品到底是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發展的利器,還是國際金融壟斷寡頭擴大金融風險、掠奪世界人民的工具,其真相到底如何等等,這些都需要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改造和發展的相關應用經濟學來系統詮釋。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可以分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學(其中政治經濟學是主體)和馬克思主義應用經濟學兩個層次。應當說,經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本身已包含對現代學者所細分的應用經濟學的分析。馬克思關於貨幣、價格、工資、企業、流通、分配、產業、金融、匯率、信用、危機等理論及其應用,都是當時歷史條件下政治經濟學理論具體化、部門化和應用化的精華。儘管由於著作篇幅有限,論述得還不夠,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理論的部分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根據現實的經濟發展對這些理論精髓進行深入挖掘和科學擴展,就能夠很好地指導各門應用經濟學和交叉經濟學。以許多應用經濟學和新興交叉經濟學都要涉及的供求關係為例,馬克思抓住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即對私人剩餘價值的追逐,論證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必然出現生產等相對過剩,出現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資本家的供給和需求的差額越大,就是說,他所供給的商品價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價值,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於使二者相抵,而是儘可能使它們不相抵,使他的供給超出他的需求。」②因此,與建立在供給與需求處處均衡分析之上的西方經濟學相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能夠給予各門應用經濟學科真正科學的方法論和理論導向。 與西方學術界中的「經濟學帝國主義」,即用西方經濟學的思想和分析方法研究和解釋其他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問題相類似,政治經濟學的應用化,還包括其被應用到其他各個學科,儘管其中的緣由與「經濟學帝國主義」大不相同。政治經濟學關於勞動、財富、價值、產權、資本、資源、成本、收益、經濟利益、按比例發展、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全球化等分析方法和原理,其中有不少可以被借鑒應用到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科中。正是因為政治經濟學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和機制,而經濟系統與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其他系統存在一定的聯繫和發展的某種共性,因而它對於其他相關學科往往具有滲透和雙向借鑒的意義,這在經濟社會學、經濟哲學、經濟倫理學、經濟心理學、經濟人類學、新政治經濟學、人口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學等學科發展中尤其重要。 推動政治經濟學應用化的方式較多。這裡只說明兩點:一是要加強大學生和研究生教材的編寫。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正在組織全國科研單位和大學,重新編寫150門左右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交叉經濟學及相關學科的教科書,以便逐步擺脫中國經濟學科「被殖民化」(美化為中國經濟學「與國際接軌或國際化」)的嚴重偏向,構建真正具有時代精神、世界實踐和科學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科學的完整學科體系,實現「以我(國)為主」的經濟學雙向交流和國際化。其特點和綜合創新之處,便是以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和集團化為背景,以中外現代經濟關係和經濟制度為對象,廣泛運用中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應用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來創造性地編著,能夠體現中國和世界現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最高研究水平,適合各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教學和進一步的研究需要。二是要重視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領銜召開的應用經濟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研討會。政府、學術界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研討經濟問題,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十餘所高校共同舉辦的「中國經濟社會智庫高層論壇」,應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法和理論精神,對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獨創性研討,已先後提出「先控後減的新人口策論」、「機關、事業和企業聯動的新養老策論」、「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開放策論」和「城市以公租房為主的新住房策論」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起到了很好的建言獻策和理論傳播效果。 三、政治經濟學的數學化 重視數學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定量分析,一直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優良傳統之一。《資本論》就是一個典範,可以說,在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中運用數學最多的就是馬克思。「馬克思使用的計算,主要是用作文字論證的補充說明,他的文字論證將過程和橫斷面分析結合在一起了,這樣的計算即使對今天現有的數學技巧來說,也是做不到的。」③馬克思自己曾說:「為了分析危機,我不止一次地想計算出這些作為有規則曲線的升和降,並曾想用數學方式從中得出危機的主要規律(而且現在我還認為,如有足夠的經過檢驗的材料,這是可能的)。」④馬克思重視數學方法在經濟研究中的作用,但並不迷信數學,而是始終將數學方法建立在正確的分析前提上,即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堅持以科學抽象法、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作為分析的基礎。此外,馬克思還認為,在純數學領域內進行的研究,必須通過經濟分析進行檢查,使它不脫離某一經濟現象所固有的經濟規律。由於堅持了上述原則,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的數學化分析能夠增強理論的解釋力和科學性。 相比之下,現代西方經濟學雖然運用了大量的數學工具,但由於其出發點時常失誤或脫離現實,因而其數學化的結果並不能表明其理論的科學性和精確性。例如,西方宏觀經濟學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聯立方程組中,通常必有一個方程是按總供給與總需求相均衡的原則設立的,從而這樣的數學模型求解出來的結果,必定與生產過剩等的常見實情相距甚遠,從而無法發現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也無法預測經濟危機。另外,數學模型的複雜性並不與數學模型的科學性成正比。比如,西方宏觀經濟學模型為了體現自己的科學程度,喜歡搞上百個方程和上百個變數的過於複雜的大型模型,卻忽略了每個變數都存在計量誤差,隨著方程數和變數數的增加,每個變數的些許誤差的集合會放大成巨大的誤差,從而使得模型只有紙面上的意義,難以科學認知和應用。 對政治經濟學的數學化可以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堅持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為總的方法論原則,同時高度重視利用數學分析工具,把數學分析與現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前提假設和理論基礎結合起來,進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的論證、闡述和發展,以彌補定性分析和規範分析的不足。這裡所說的數學化,並非化得越深越好,而是依據理論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種則是盲目地與西方主流經濟學接軌,注重數學分析的形式主義和濫用數學工具。為了數學而分析,而不是為了分析而運用數學,甚至為了便於參照西方經濟學的方式運用數學,而採用西方經濟學所使用的部分錯誤假設和前提,背離了在政治經濟學裡運用數學的初衷,得出了許多錯誤的結論。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偏好以片面的或脫離現實的假設為研究經濟問題的出發點,建立一個「理論假設—邏輯推演—實證檢驗」固定的分析模式,並視為唯一科學的研究範式,排斥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的多樣性,以至於把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馬克思的《資本論》稱之為經濟哲學而非經濟學著作,這是典型的現代教條主義。前一種態度是中國經濟學的主攻方向之一,後一種態度則是需要避免的。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經濟學對於數學工具的運用是不充分的。馬克思曾經諷刺李嘉圖:「看來,除了資產階級社會形式以外,『歐文先生的平行四邊形』是他所知道的惟一的社會形式」⑤。與此類似,「令所謂的利潤函數一階導數等於零是西方經濟學家所知道的唯一的求解利潤最大化的方法」⑥。但是,一方面,這一方法並不總是求解利潤最大化的方法;另一方面,考慮到風險的存在,資本家也並不處處追逐短期利潤的最大化。顯然,不受西方經濟學束縛的政治經濟學可以更為合理地使用更多的數學方法。 經濟學研究中的模型,除了文字模型和圖表模型以外,數學模型是重要的表達和分析方法。政治經濟學的數學化,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中國經濟學的發展:(1)可以運用現代數學的最新成果,為邏輯分析、抽象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提供支撐,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進行更全面的闡述,如價值轉形問題、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變動的關係問題等;(2)可以運用數學工具,對現代社會中經濟發展的經驗材料進行更科學的歸納、整理和分析,並為國家和企業的經濟決策提供更為翔實的依據,如勞動報酬和人口的統計分析等;(3)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基礎上,對現代市場現象進行數學解釋,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西方經濟理論的對比,從而增強人們的理論辨別力,如國有企業的真實效率等;(4)可以使理論更嚴謹和清晰,易於表達,增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學術解釋力和說服力,如一般利潤率下降規律等。總之,政治經濟學的數學化,將有利於彌補目前政治經濟學研究中的部分缺憾,大大促進其理論的傳承和創新,真正體現中國經濟學的時代特徵。 四、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 《辭海》中對「學派」一詞解釋為:「一門學問中由於學說師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別。」這種定義的學派是傳統的「師承性學派」。學派還可以指以某一地域、國家、民族、文明、社會或某一問題為研究對象,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學術群體。這種現代性的學術群體,同樣可稱為「學派」。在西方經濟學界中,有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劍橋學派等以地域命名的學派,有重農學派、貨幣主義學派、供應學派、產權學派等以概念或主題命名的學派,也有凱恩斯主義學派、後凱恩斯主義學派等以某一重要理論創始人命名的學派。以這三種不同形式命名的經濟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除了某些是與對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關之外,主要還是與資本主義國家中階級的分層及其利益的分層有關,如有的學派主要維護的是大地主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主要維護的是小資產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側重維護的是產業資本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側重維護的是金融資本階級的利益,有的學派主張資產階級的經濟改良主義,有的學派主張維護大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等等。隨著各自所維護的階級和階層在社會和統治集團內部地位的升降,這些學派的學術影響力也相應地升降。 與資產階級經濟學學派的形成和發展不同,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不是為了代表勞動階級不同階層的利益,而是都應站在勞動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整體立場,都應遵循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論和理論精神,都應儘可能地全面系統地掌握實際經濟情況,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理論及其應用進行深入探討,並由於認識上的不同或不能完全做到「三個都應」而形成各自的學術流派。 實際上,隨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日益深入,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將是未來的一個主要方向。這是因為,馬克思發現的唯物史觀和改造舊哲學形成的唯物辯證法,第一次打開了人們科學地認識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大門,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許多學科,而且這些學科之間還有豐富的交叉內容,單憑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努力要全面研究馬克思主義並將其應用於各個學科是做不到的,形成學派勢在必行。 學術自由、繁榮和質量的標誌之一是學派化,其益處,一是可以集中研究主題,避免泛泛而談和不夠深入的缺點,體現研究成果的特色,形成具有深度的學術積累;二是可以在不同學派中形成爭鳴,增強政治經濟學的辨別力和旺盛力,形成有學術淵源的思想發展史;三是可以通過學派的傳承和壯大,凝聚有特色的研究群體,形成研究合力。在日本政治經濟學界,勞農派、宇野派、新古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演化經濟學派等都頗有影響。目前,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已開始形成一些影響程度不同的學派,如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財經大學為研究基地的新馬克思經濟學綜合學派(或稱海派經濟學)等。有些人以為形成學派很簡單,其實,學派化對學者尤其是學派的學術帶頭人的要求會更高。學派要能站得住腳,就要求學者在經濟學方法、理論和政策研究上與別人有科學價值的重要區別,但又不能像許多西方主流學派那樣,只是把某一方法、理論或政策加以極端化和片面化,呈現極端成派的不良學術格局和傾向。如產權學派只認定產權這一因素最重要,貨幣學派只認定貨幣政策最重要,供給學派只認定供給最重要,從而缺乏辯證的系統分析思維,缺乏在一定條件下各種重要因素的地位相互轉化的認知。另外,學派不是封閉性的宗派,其思想和人員均應呈現動態式的開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誕生和發展,曾經與各種經濟學思潮和流派進行互動、批評和反批評。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學派化不應當宗派化和極端化,而應當促進思想解放、互相借鑒和正常的學術批評,形成合乎學術規範的爭鳴局面。 注釋: ①詳見程恩富、何干強:《論推進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的學術原則》,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4)。 ②[德]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13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③[美]肯尼思·梅(K. May):《價值和價格:對溫德尼茨解法的一個注釋》,第598頁,載《經濟學雜誌》,1948(6)。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8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94頁注釋。 ⑥余斌:《經濟學的童話》,第19頁,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
推薦閱讀:
※個別資本生產到社會總資本生產的變化
※馬克思是對的,中產階段就是個夢
※產業資本循環與周轉
※「為人類而工作」,馬克思是對的!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