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中國式抗癌」?:警惕化療的「反作用」
今天出門診,看到一位病人,讓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患者女性,高高個頭,面色暗白無澤。頭戴帽子,顯然是化療引起了頭髮脫落。她32歲,家住在離我們醫院不遠的小區。她告訴我以下病史——
2013年7月,發現左側乳房腫塊,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切除了整個左乳房加「腋窩淋巴結清掃」。病理:乳腺侵襲性癌T3N1M0,PR ,ER,HER2 。術後第4周起,接受化療(紫杉醇或多西他賽聯合),共9個周期。後接受赫賽汀(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每3周1次,共17劑。一直口服他莫替芬。
2014年4月,患者自感右側腰部疼痛,PET-CT檢查顯示後腹腔腫塊,3-4 厘米大小,累及右腎,同時發現甲狀腺右葉佔位性病變,大小2 厘米。兩個月後,後腹腔腫塊增大至5厘米。同年再次複查,腫瘤增大至7厘米,接受腫瘤切除術,同時切除右腎。術後病理:平滑肌肉瘤。
2014年11月,接受甲狀腺癌「根治術」,切除大部甲狀腺。
2015年4月,CT隨訪發現雙肺多發性「轉移」,接受胸腔鏡下左肺肺葉切除,術後病理顯示「乳腺癌肺轉移」。再接受化療(換方案),共9個周期。近期複查,「肺內轉移瘤稍有縮小」。
我問這位患者,希望我怎樣幫助她?她無奈地說:「我不甘心,為什麼接受了這麼多治療,乳腺癌還是轉移,化療後似乎癌腫長得更快,而且同時又生了兩種腫瘤?」
這就是湯釗猷院士說的「殺癌療法的反作用」。湯院士在他的《中國式抗癌:孫子兵法中的智慧》一書中這樣寫道:「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抗癌戰使用抗癌療法雖取得巨大進步,但絕非十全十美。
它在殺癌的同時,不僅帶來"副作用』,還帶來"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是促進殘癌的轉移,使治療失敗。這是當前抗癌戰所存在的突出問題。」
化療的「反作用」並不罕見。湯院士在他的書中列舉在1960年代治療的一例患者。這位患者肝癌很大,不能切除,接受了超大劑量的化療葯甲氨蝶蛉,3周後,原先腹部隆起如山的腫塊已不復存在,但再過3周,患者死亡。屍檢發現肝臟布滿腫瘤,比原來的還要大,並播散到肝外。湯院士認為,這是化療的「反作用」。
近年來,很多膽管細胞性肝癌患者來找我,主要因為我本人患過同樣的癌,是他們的「癌友」,同病相憐,希望「跟著我抗癌」。這些病人中,大多數是手術後複發,一般在術後3-10個月發生殘肝和肝外轉移,而這些病人幾乎無一例外接受過化療,常常邊化療邊轉移。有的病人沒有接受化療,術後反而沒有複發。
我自己就是一個實例。化療對膽管細胞癌的作用有限,這已是共識,但化療是否誘發其進展,我沒有可靠資料,不敢斷言。
很多化療藥物在開始應用時,腫瘤可以縮小,但不一定能延長患者壽命,甚至縮短生命。靶向治療藥物已逐步取代傳統化療葯,成為抗癌的重要手段。但除對少數少見的腫瘤(如慢性白血病、間質瘤)外,這些針對分子靶點的藥物,不一定能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
2011 年上市的藥物威羅菲尼(Vemurafenib),對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有非常明顯的效果,有些患者用藥後腫瘤幾乎完全消失。
遺憾的是,幾個月以後,腫瘤又回來了,再用威羅菲尼片不再有效,複發的癌症比以前的更加兇猛。本文中這位乳腺癌患者,HER2 強陽性,雖然接受了足量赫賽汀,仍沒有能阻止轉移,就是例證。
化療藥包括分子靶向藥物的「反作用」與癌幹細胞有關。正常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再生各種組織器官潛在功能的細胞。
和正常組織一樣,腫瘤組織也有幹細胞,也有自我複製和多細胞分化的能力,是癌症複發和轉移的「種子細胞」。現有抗癌藥物不僅不能對其產生效果,在有些情況下,尚能導致癌幹細胞大量增殖。
目前認為,化療引起的「損傷反應」是導致癌幹細胞增殖的主要機制。正常細胞受損傷時,釋放一種叫前列腺素的特殊物質,促進組織內幹細胞增值,修復創傷。這是好事。但癌症時就不同了。
化療引起腫瘤組織內癌細胞損傷或凋亡(細胞死亡)。瀕死癌細胞釋放前列腺素E2(PGE2),促進癌幹細胞增殖,後者大量轉化為癌細胞,重新填充因化療而縮小的腫瘤。這就是為什麼化療最初幾個周期腫瘤縮小,再繼續化療,腫瘤不小反而快速增長的原因。
實驗研究發現,阻斷前列腺素PGE2,可以干擾誘導癌症幹細胞再生的「損傷反應」。通常被用來治療關節炎的塞來昔布(Celecoxib)或西樂葆(Celebrex?)的藥物,具有這種作用。
湯釗猷院士的團隊研究發現,肝癌時,抗血管生成靶向葯多吉美初期可抑制癌細胞,但繼續應用時,肺轉移增加,如果同時應用阿司匹林可阻斷此種副作用,其原理即可能與阻斷損傷反應有關。
至於本文中這位患者,乳腺癌治療後,發現第二和第三種腫瘤:平滑肌肉瘤和甲狀腺癌。這是化療誘發,抑或是獨立巧合發生,尚難判斷。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化療誘發第二種腫瘤受到極大關注。
兒童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發生第二種腫瘤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群的6倍,以誘發白血病為多。在化療後1-2年白血病發生率增加,5-10年達到高峰,10年後發生率下降。
有人分析4000例卵巢癌患者接受含鉑類化療,發生白血病風險比正常人高4倍。我親見一位朋友的女兒,卵巢癌化療後10 年發生急性白血病。
化療誘發第二種腫瘤的機制至少與下列因素有關:
1、癌細胞是正常細胞基因突變的產物,化療葯造成的損傷性微環境促進了基因突變;
2、化療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減弱或消除對癌細胞生成和增值的「免疫監護」作用。
回到我們這位患者,下一步如何治療?我建議她換個思路,實現「中國式抗癌」,消滅與改造並舉,從提高免疫功能入手,控制腫瘤發展,爭取「與癌共存」。
專家簡介
徐克成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國際冷凍治療學會前主席,國家「白求恩獎章」獲得者,中國「時代楷模」,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主席,第五屆中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
推薦閱讀:
※養生專家:這5種菜都是癌症的「天敵」,已被列為一級抗癌物!趕緊告訴家裡人!
※紫薯,為何能抗癌?
※所有抗癌食物都是騙人的,沒有之一
※抗癌媽媽與三胞胎女兒的溫情「六一」
※中醫調理 提升抗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