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缺少精神上的朋友?

為什麼缺少精神上的朋友?

精神上的朋友無從尋覓,也許怪不得別人,試問自己是不是也凡心太熾,一片心田早已荒蕪?

  所謂「精神上的朋友」,是指因特殊際遇而與自己達成心靈融合、親密無間的人。這樣的朋友關係超越了種種利益和義務的約束或支撐,如清茶般平淡,卻又似醇酒般濃烈;彼此間知根知底,又有著很難被摧毀的信任。精神上的朋友其實已近似於「知己」了,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稀缺品。所以《幽夢影》作者說:「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大哲亞里士多德還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啊,我的朋友,沒有一個是朋友!」在多情的中學年代感覺遍地是「知己」,對於魯迅寫給瞿秋白的那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太明白,總以為他太過苛責了,現在看來,他說的是心裡話。知己難求,人們只能去找一些職業化的「精神朋友」。心理醫生地位看漲,陪聊業務也應時而生。在一些西方國家,大量的報紙廣告中頻頻出現一個詞:psychic。他們是「通靈師」。

  即使不是以「知己」的高度來要求,可以談談閑天、說說空話,在精神層面上能夠敞開心扉的朋友在今天也越來越寥落了。嘴巴里掛著的、名利場上混著的、名片夾里收著的、酒桌上喝著的「朋友」當然是更多了,但那些只能算是合作的夥伴、消費的玩伴、休閑的同伴。哪一天你忽然感到內心極其空曠、寂寞,翻開密密麻麻的通訊錄,卻發現找不出一個人可以聊聊的時候,就會意識到,經常「聚」的人未必就是精神上的朋友。很多熟識的人,要麼只有折衝樽俎的利害關聯,要麼就是說說車子房子的泛泛之交,卻少有淪肌浹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互通,「愁極竟無人可語」的境遇並不罕見。

  忙碌的生活節奏逼著人們放棄精神性清談的可能性。精神本來就是需要細心照拂的東西,它甚至有些貴族化的氣味,只有擺脫了疲於奔命的勞役,才有餘裕與一二好友靜坐品茗或圍爐夜話,慢慢領略精神散發出來的芬芳。不論是談學問、談心性人生還是談藝論美,都需要一個相對超越世俗的語境。馬克思的這一名言並不陌生:「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美麗的景色都無動於衷。」周作人能夠「在江村小屋裡,靠玻璃窗,烘著白炭火缽,喝清茶,同朋友談閑話」,因為他和身邊的一些人畢竟還稱得上「准士大夫」。形成精神上的朋友需要的是「慢」而不是「快」,人與朋友相處時所感受到的也不是各種催迫和壓力,而是一種緩慢的魅力。茶壺在「咕嘟咕嘟」地沸騰,沒有電話,沒有雜務,只有幾個素心人,在分享著精神的趣味。就像「文火煨肥羊」,必須得有足夠的「閑」,配以適當的火候,才能成其美味佳肴。

  當然,也知道很多時候「忙」只是一個借口。真正令精神上的朋友如恐龍般絕跡的是心靈本身的粗糙化。如今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令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分發育的。比如,以前空閑下來時就會讀讀書,或者與朋友聊聊天,甚至游心妙境,澄懷觀道,慢慢養成某種較為精緻的情懷。今天的休閑方式越加多起來,卻往往只是鎖閉或磨鈍人的精神感官。一個人待著可以看電視、玩遊戲、上網,一幫人在一起可以吃飯泡吧唱卡拉OK,「精神」的禾苗很難得到必要的澆灌,心無清泉,靈台蒙塵。大家一起談談事情或物質話題倒還正常,如果有誰談論文學藝術,談真實的精神處境,那一定會引起眾人側目,不是「太酸」就是「太悖」。人都是有學習能力的,很快也就忌諱談「精神」,開始熱衷於自嘲和嘲諷了。所以,精神上的朋友無從尋覓,也許怪不得別人,試問自己是不是也凡心太熾,一片心田早已荒蕪?孤掌難鳴,朋友的出現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相逢,只有彼此在精神上都有一個靈境,心魂里都有一片風景,才能找到相契相知的密碼。

  

推薦閱讀:

你沒朋友不是因為你脫俗,是因為你蠢
發Q上一位朋友的東西,以免遺失
南陽男子與人鬧矛盾 糾集朋友持鋼筋棍搶劫 大河報
?最新的立冬祝福,最先送給我最好的朋友!
陳慧嫻經典唱碟《永遠是你的朋友》

TAG:朋友 |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