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為什麼會獲獎?
莫言為什麼會獲獎?網上有句搞笑的評論,因為他的名字翻譯成外語就是「說不得」,符合外國對中國文學的認知。沒錯,莫言是中國文學界的佼佼者。
有位華聲網友這樣說:對莫言的作品除電影<<紅高粱>>外別無接觸。單從<<紅高粱>>而言,好象一個瘌痢頭男人戴了一頂光鮮靚麗的帽子,這頂帽子被莫言先生揭開,使瘌痢頭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嘲弄,取笑。整部作品專揭大西北農民的封建,落後,愚昧,無知。既無催人奮進激情,又無回味無窮的感知。這正迎合了西方觀賞瘌痢頭的看客。哦,中國原來是這個樣子啊!
力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聲音由來已久。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經預言說,「如果繼我之後還有亞洲作家獲得文學獎,我看好莫言。兩年前,復旦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欒梅健曾為莫言組織過一場專場創作研討會,遍邀國內外名家;還寫過一篇博客文章,題目是《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條件已經具備》。兩年來他一直堅信,莫言有一天會問鼎諾獎,他的理由是,「莫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主題,即挖掘以前的計劃生育主題。西方對中國這種舉措有好多的歧視,也有好多的誤解,但是莫言從一個辯證的角度來闡述,這種文學主題也比較受歡迎,從這兩個方面來評價的話,我認為莫言獲得獎的概率就比較大。」
王貴成:一個諾貝爾獎救不了中國文學的垃圾命運
2006年,在國際漢學界有著一定知名度的德國漢學家顧彬,接受德國權威媒體「德國之聲」訪問時,突然以「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中國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等驚人之語,炮轟中國文學。顧彬的言辭很是激烈。對上世紀末在國內紅極一時的「美女作家」,顧彬認為那「不是文學,是垃圾」。他直言不諱地認為:「德國到處都有作家,他們代表德國,代表德國人說話,所以我們有一個德國的聲音,但是中國的聲音在哪裡呢?沒有,不存在。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基本上沒有。魯迅原來很有代表性。現在你給我看看有這麼一個中國作家嗎?沒有。」(《重慶晨報》2006年12月11日)
據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中唯一懂中文的人,只有一個瑞典的漢學
推薦閱讀:
※莫言與上海出版有著不解之緣
※莫言赴瑞典領獎「淡然」返京:永遠不敢稱大師
※一頓「生活」打出一個莫言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新華網評:莫言獲獎,文學還在路上
TAG:莫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