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伏羲曆書(伏歷)研究報告

目 錄一、前言二、曆法概述三、伏羲曆書結構與摸式四、伏羲曆書用途的研究開發——2009年疫情預測五、問題討論六、結語附件1、圖1:伏羲曆書結構示意圖2、今年伏羲誕生9784年伏羲曆書(伏歷9784年)樣頁3、圖3:2009已丑牛年五運六氣分析圖;4、圖4:天體五運圖示內容提要宋優勝老師於2009年在北京致力於《伏羲曆書(伏歷)》的創編。《伏羲曆書(伏歷)》是以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皇帝誕生之年為紀元,伏羲誕生紀念日即2009年芒種時辰為歲首,以地球圍繞太陽運動一周為一個回歸年,是可以精確到秒、方便又無閏年閏月的理想曆法。它貫通中國歷史上下九千年並將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五氣六運》《子午流注》《靈龜八法》《易經象數》《音樂養生》等瑰寶編寫到每日曆書中去,成為幫助現代人健康生活的實用參考,並期望藉此曆書將中華文明傳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伏羲曆書(伏歷)研究報告編寫人:宋優勝 日期:公元2009.5.26.一 前 言公曆:又稱格列歷,在我國通稱「陽曆」,屬「太陽曆」。1582年羅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對《儒略曆》修訂而成。系以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名「西曆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我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即1912年採用陽曆,故又名曰「國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卻沒有一部統貫自三皇五帝以來漫長歷史的曆書,實屬憾事。更為遺憾的是,我泱泱大國歷史悠久,文化輝煌,卻在辛亥革命後將西方各國通用的由羅馬天主教教宗頒布的格列歷,即西曆作為「國曆」。中國歷代王朝,都要頒布新的曆法。正是因為頒歷是皇權的象徵,所以改朝換代時,年號亦隨之而改,曆法也同樣要改,這又是古代曆法繁多的政治原因。綜上所述,在中華民族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傳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制定一部自三皇五帝以來能統貫歷史長河的民族曆法書籍實屬是史無前例的填補祖國曆法空白的大事,這件將載入史冊的偉大創舉,我們理應當仁不讓。秉承以「文化方式解決健康問題」的研究理念,本研究就是依據《黃帝內經》中「天人相應」和「五運六氣」的理論來研究能夠幫助現代人健康生活的實用曆書——〈伏羲曆書(伏歷)〉,並期望借《伏羲曆書(伏歷)》之舟飄洋過海,將中華文化瑰寶傳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伏羲曆書》亦稱《伏歷》,是以中華人祖——伏羲皇帝誕生之年為紀元,以芒種之日為歲首,通貫中國歷史上下九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填補了祖國曆法史上的空白。本研究報告為第一階段研究報告,隨後將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目前只具有記載歲、氣、五行日功能的《伏羲曆書(伏歷)》更加完善豐滿,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不能離開的健康書籍。二 曆法概述曆法是天文學的分支學科。曆法是關於時間的計算方法的科學。曆法能使人類確定每一日在無限的時間中的確切位置並記錄歷史。曆法以使用方便為目的,按一定法則,科學地安排年月日。日以上的時間系統計量與安排屬於曆法範疇。所謂曆法,簡單說就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中國古代天文學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一部曆法改革史。  年、月、日是曆法的三大要素。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論上應當近似等於天然的時間單位——回歸年、朔望月、真太陽日,稱為曆日、歷月、歷年。為什麼只能是「近似等於」呢?原因很簡單,回歸年的長度並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時48分46秒余。陽曆年365日,比回歸年少了0.242199日。為了補足這個差數,所以曆法規定每4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為366日,叫閏年,實際是閏一日朔望月和回歸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數,一個回歸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數。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屬在相連的兩個月或相連的兩年里,我們又會覺得彆扭,所以曆法中的一年、一個月都必須包含整數的「日」。為了生活的便利,學術、理論必須往後站,沒辦法,只能近似了!理想的曆法,應該使用方便,容易記憶,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歷月的平均長度等於朔望月。實際上這些要求是根本無法同時達到的,在一定長的時間內,平均歷年或平均歷月都不可能與回歸年或朔望月完全相等,總要有些零數。因此,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幾種曆法,實際上沒有哪一種稱得上是最完美的。  任何一種具體的曆法,首先必須明確規定起始點,即開始計算的年代,這叫「紀元」;以及規定一年的開端,這叫「歲首」。此外,還要規定每年所含的日數,如何劃分月份,每月有多少天等等。因為日、月、年之間並沒有最大的公約數,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非常複雜,不僅需要長期連續的天文觀測作為知識基礎,而且需要相當的智慧。  人們想盡辦法來安排日月年的關係。在歷史上,在世界各地,存在過千差萬別的曆法,但就其基本原理來講,不外乎三種:即太陰曆(陰曆)、太陽曆(陽曆)和陰陽曆。三種曆法各自有各自的優缺點,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曆」實際上是一種太陽曆。曆法,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會繼續改革。如何在精確、方便二者之間找到更好的結合點,過去是、將來還會是曆法改革的方向與目標。我們將依據《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理論研究出一種完全精確、方便又無閏年閏月的新曆法,這證實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成就輝煌。三 伏羲曆書(伏歷)的結構與模式伏羲曆書結構示意圖見圖1:伏羲曆書史結構示意圖。我們研究的伏羲曆書,是以《黃帝內經》中記述的「天人相應」與「五運六氣」為理論依據,以人皇伏羲的誕生之年為紀元起點(伏羲誕生於公元前7775年,距今已經9784年了);以2009年農曆五月十三日伏羲聖誕日即當年芒種節氣為歲首;每歲之下不設月,而是設氣,每歲有六氣,每氣包含四個節氣;每節氣含3侯;每侯為五日。六氣分別命名為伏氣、秋氣、露氣、寒氣、春氣與清氣等。除歲首之氣以伏羲命名外,其他五氣的命名都是與節氣名稱相關。每日皆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屬性,通過五行屬性將天體大宇宙與人體小宇宙相連,從而將天氣氣候與人體五臟六腑及經略相聯繫,使人體小宇宙成為天體大宇宙的一個分支。這部《伏羲曆書》實際上是一種太陽曆。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兩部太陽曆,第一個陽曆曆法是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一書中提出的陽曆曆法,也叫十二氣歷。另一部就是天曆——太平天國頒布的陽曆曆法。我們編寫的《伏羲曆書》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三部陽曆曆法。陽曆與月亮的圓缺無關。它是以太陽的運動變化來計算的,太陽的一回歸年即為一年。所謂回歸年就是太陽年,就是平常所說的地球公轉的周期。伏羲曆書的歷年長度等於一個回歸年,這是十分精確的。因為從歲首的芒種節氣開始,到下一個歲首芒種節氣的到來,至此地球饒太陽公轉了一周,完成了一個回歸年的循環。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每隔15度就是一個節氣,每四個節氣為一氣,因此一歲有六氣,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每隔60度就是一氣。但由於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使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變化不均勻,冬至附近較快,而夏至附近相對位置變化較慢,所以每氣的天數不相同,也形成了一個橢圓形。例如:今年為伏歷9784年,其中伏氣63天,秋氣62天,露氣60天,寒氣59天,春氣60天,清氣62天。六氣合起來為一歲,合計366天。這六氣就是《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中的六氣。伏羲誕生9784年(公元2009年6月5日——2010年6月6日)〈伏羲曆書(伏歷)〉樣頁見附件2。四、伏羲曆書用途的研究開發——2009年疫情預測伏羲曆書是依據《黃帝內經》中「天人相應」與「五運六氣」的理論研究出來的。五運六氣簡稱「運氣」。「運」指木、火、土、金、水五個階段的相互推移;「氣」指風、火、熱、濕、燥、寒六種氣候的轉變。  古代醫家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種十天干以定「運」;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以定「氣」。前人結合五行生剋理論,推斷每年氣候變化與疾病的關係。運氣,是五運六氣的簡稱。運氣學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係的學說,在中醫學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運氣學說的基本內容,是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運用天干地支等符號作為演繹工具,來推論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運氣學說涉及到天文、地理、曆法、醫學等各方面的知識。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根據五運六氣理論製作的2009已丑牛年五運六氣分析圖表見附件3:圖2。說明如下:2009年己丑年為「太乙天符」之年。所謂「太乙天符」之年,就是這一年的大運、年支、與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都相同的年份。由於五行之氣中濕土之氣偏重,導致陰陽五行之氣嚴重失調,會出現乍冷乍熱、寒暑不均、節令失調的現象,甚至還會出現極端天氣。因此,在2009年要特別注意氣候變化。平時起居、飲食都要謹慎,防止因為氣候突變而產生脾胃消化系統的疾病。在傳統中醫的理論體系里,脾胃在五行中屬於土,濕土之氣偏重容易引發皮疹,如丘疹、痘疹等。由於天人相應的緣故,己丑年濕土之氣偏重影響到人體,脾胃消化系統就容易形成病毒細菌大量繁殖滋生的環境,從而發生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發現近期流行的大量幼兒手足口病病例,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群體。這是由於幼兒脾胃系統的發育尚不成熟,外界氣候變化大,寒熱對幼兒的脾胃會有傷害,幼兒身體承受不了。在人體五臟中,心屬火,火生土,土為脾。即心為脾之母。故重症「手足口病」患兒往往出現心肌炎等併發症,這就是子病犯母。另外在五行中,土生金,在人體五臟中,肺屬金,故肺為脾之子。常見重症患兒出現肺水腫,這也是母病及子的緣故。據2009已丑牛年五運六氣分析圖表分析,推測2009已丑牛年濕土之氣偏重的時段是春分-—秋分之間。由於致病主要原因是濕土之氣,除脾胃系統生病,還病及心肺系統,故應以健脾祛濕、清熱解毒之法辨證調治。西醫認為「手足口病」病因是病原體CoxA16型與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想盡辦法去殺滅他們。然而病毒變異快,研製藥品的速度趕不上病毒變異速度,因而陷於被動。而中醫治病就是要改變人體內環境,消除病毒滋生的環境,使病毒失去繁殖滋生的環境條件,自然病毒就因無法繁殖增生而自行滅亡。五、問題討論(此略)六、結 論一、依照《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編寫的《伏羲曆書(伏歷)》是我國歷史上第三部太陽曆。《伏羲曆書(伏歷)》是以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變化來計算的,與月亮的圓缺無關。伏羲曆書的歷年長度等於一個回歸年,這是十分精確的,因為從歲首的芒種節氣開始,到下一個歲首芒種節氣的到來,至此地球饒太陽公轉了一周,完成了一個回歸年的循環。所以說,《伏羲曆書(伏歷)》是一種完全精確、方便又無閏年閏月的新曆法。二、《伏羲曆書(伏歷)》以中華傳統文化中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之年為紀元起點(伏羲誕生於公元前7775年,距今已經9784年了);以2009年農曆五月十三日伏羲聖誕紀念日即當年芒種節氣為歲首;每歲之下不設月,而是設氣,每歲有六氣,每氣包含四個節令;每節令含3侯;每侯為五日。六氣分別命名為伏氣、秋氣、露氣、寒氣、春氣與清氣等。除歲首之氣與伏羲名稱相關外,其他五氣的命名都是與每年的節氣名稱相關。每日皆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屬性,通過五行屬性將天體大宇宙與人體小宇宙相連,從而將天氣氣候與人體五臟六腑及經略相聯繫,使人體小宇宙成為天體大宇宙的一個分支。在中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可以推論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這一點成為《伏羲曆書(伏歷)》用途的研究開發方向。《伏羲曆書(伏歷)》完成以後將會成為人類健康生活的指南和參考。三、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每隔15度就是一個節氣。在《伏羲曆書(伏歷)》中,每四個節氣定為一氣,因此一歲有六氣,這六氣就是《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理論中的六氣。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每隔60度就是一氣。但由於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使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變化不均勻,冬至附近較快,而夏至附近相對位置變化較慢,所以每氣的天數不相同,也形成了一個橢圓形。例如:今年為伏歷9784年,其中伏氣63天,秋氣62天,露氣60天,寒氣59天,春氣60天,清氣62天。六氣合起來為一歲,合計366天。四、 伏羲曆書是依據《黃帝內經》中「天人相應」與「五運六氣」的理論研究出來的。五運六氣簡稱「運氣」。「運」指木、火、土、金、水五個階段的相互推移;「氣」指風、火、熱、濕、燥、寒六種氣候的轉變。古代醫家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種十天干以定「運」;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以定「氣」。前人結合五行生剋理論,推斷每年氣候變化與疾病的關係。因而《伏羲曆書(伏歷)》的第一個用途就是對每年的疫情進行預測預報。五、根據五運六氣理論製作的2009已丑牛年五運六氣分析圖表對2009年的疫情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表明:2009年己丑年為「太乙天符」之年。所謂「太乙天符」之年,就是這一年的大運、年支、與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都相同的年份。由於五行之氣中濕土之氣偏盛,導致陰陽五行之氣嚴重失調,會出現乍冷乍熱、寒暑不均、節令失調的現象,甚至還會出現極端天氣。因此,在2009年要特別注意氣候變化。平時起居、飲食都要謹慎,防止因為氣候突變而產生脾胃消化系統的疾病。據2009已丑牛年五運六氣分析圖表分析,推測2009已丑牛年濕土之氣偏盛的時段是春分(3月21日)至秋分(9月22日)之間。由於致病主要原因是濕土之氣偏盛,除脾胃系統生病,還病及心肺系統,故應以健脾祛濕、清熱解毒之法辨證調治。2009年3月份在國內實際發生的嬰幼兒手足口病與4月份在國內外發生的豬流感即甲型H1N1流感都證實:應用〈黃帝內經〉的理論與古老的方法對2009年疫情進行預測預報是準確的。參考資料(略)編寫人:宋優勝l 宋優勝老師,現任世界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研究院傳統醫學教授及全球自然醫學科學院院士。已經榮載由國家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二十九個省市衛生廳領導組成的編審團,審批編輯出版的《2008年中國中醫藥年鑒(行政卷)》主要彩色版面名單公布欄中。

推薦閱讀:

中國電視節目開發研究報告(純乾貨)
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一年計畫研究報告(上)
2016年車聯網及自動駕駛行業研究報告(二)
紅魚研報:家電行業,消費升級導致內部結構分化,誰將脫穎而出?
2018年3月份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大全(大券商版)

TAG:研究報告 | 轉載 | 伏羲 | 報告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