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戰役背景 長征初期,紅軍成功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蔣介石氣急敗壞,在湖南永州到廣西興安的湘江邊布下第四道封鎖線,下令桂系軍閥李宗仁和白崇禧調派重兵把守。 李宗仁和白崇禧擔心和紅軍正面對抗損失兵力,遲遲不肯調兵,致使湘江多日無人把守。但由於受到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影響,紅軍帶著印刷機、造幣機等大量物資,無法快速行軍,錯失渡江的最佳時機。戰役過程 湘江戰役,因為其主要戰事發生在廣西全州,因而在國民黨方面稱作全州戰役。其時,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後,一路西進。此時,蔣介石調動40萬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後追、左右側擊的態勢,希望在湘江東岸與紅軍決戰。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主力5個軍團以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餘人,開始長征。紅24師和10多個獨立團等共1.6萬餘人,在項英、陳毅等領導下,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10月17日,中央紅軍南渡貢水。21日晚,中革軍委以紅1軍團為左路前衛,紅3軍團為右路前衛,紅9軍團掩護左翼,紅8軍團掩護右翼,中央和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編成的2個縱隊居中,紅5軍團擔任後衛,開始搶渡信豐河,於25日全部渡河,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但在隨後的行軍中,由於部隊、機關人員眾多,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質器材沿山路行進,擁擠不堪,行動緩慢。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的天馬山至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5日在良田至宜章間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進至臨武、藍山、嘉禾地區。這種大搬家式的轉移和甬道式的行軍隊形,增加了部隊的疲勞和減員,削弱了紅軍的戰鬥力。 蔣介石欲圍殲我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於11月22日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西路軍和薛岳、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77個團進行「追剿」;令粵軍陳濟堂部進至粵、湘、桂邊進行截擊;令桂軍白崇禧以5個師控制灌陽、興安、全洲至黃沙河一線,扼要堵截。
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示意圖 11月19日,何鍵將「追剿軍」分為5路:第一路司令劉建緒,率4個師由湘贛邊向全洲以北黃沙河地域集結,築堡堵截;第二路司令薛岳,率4個師又1個支隊由茶陵、衡陽進至零陵地區結集;第三路司令周渾元,率4個師由資興、郴縣向道縣方向追擊;第四路司令李雲傑,率2個師與第三路配合,由桂陽向寧遠方向追擊;第五路司令李韞珩,率1個師協同粵軍和桂軍,由郴縣、桂陽向江華方向追擊。 11月18日,中央紅軍分兩路繼續西進,右路22日襲佔道縣,左路24日佔領江華,隨後全軍在道縣至江華間渡過沱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白崇禧害怕我軍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洲、興安一線南下龍虎關、恭城一帶,以阻止我軍西進,並防止乘機進入廣西。這樣,全洲、興安一線敵兵力比較空虛。 11月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從興安、全洲之間搶渡湘江,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前出到湘桂邊境的西延山區。此時,何鍵也令其第一路2個師由東安進至全洲、鹹水一線;第二路一部進至零陵、黃沙河一線;第三路由寧遠尾追紅軍;第四、第五路由寧遠向東安集結。 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2、第4師個一部順利渡過湘江,並控制了界首至腳山鋪之間地域。這時,後續部隊因道路狹窄,輜重過多,未及時趕到渡口。次日,敵「追剿軍」第一路由全洲向腳山鋪地區的紅軍第2師發起進攻,敵桂軍主力由龍虎關、恭城一帶向興安、灌陽以北進擊。接著,2路敵軍在飛機支援下,向湘江兩岸紅軍陣地發起全面進攻,企圖奪回渡河點,圍殲紅軍於湘江兩岸。 紅軍指戰員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經新圩、古嶺頭、界首、腳山鋪、鹹水等戰鬥,阻擊了數十倍於紅軍的優勢之敵,掩護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直屬機關於12月1日渡過了湘江,進至西延地區。但紅5軍團第34師、紅3軍團第18團被敵阻於湘江東岸,雖經英勇戰鬥,予敵以重大殺傷,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師長被俘,後遭殺害。其他各部也遭到慘重傷亡。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從長征開始時的8萬6千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當時中央領導人執行逃跑主義的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巨大損失。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25日搶渡湘江。12月1日,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雖然突破了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戰役 1934年5月,為徹底消滅中國工農紅軍,並摧毀中央革命根據地,蔣介石撤銷了贛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重新成立了一個全權處理贛、粵、湘、鄂、閩5省軍政事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經過半年的準備,他決定調集100餘萬人馬,自任總司令,向紅軍發動第五次大圍剿。 從9月開始,他集中50萬軍隊,氣勢洶洶地向中央蘇區發動了進攻。 由於毛澤東受到排擠,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依靠共產國際派來的德國軍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李德過去雖然打過仗,因不懂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和特點,丟棄了紅軍過去行之有效的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使紅軍作戰屢遭失敗。 到了9月下旬,中央紅軍處於十分危急的境地。最後,紅軍堅持不住,不得不撤出江西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10月10日晚,黨中央和中革軍委率領8萬餘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撤退一開始,博古、李德等人表現出驚慌的逃跑主義,使紅軍在轉移過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人員損失也頗大,前三次突圍減員達2萬多人,而且行動十分緩慢。幸好,長征的先頭部隊是特別能打仗的林彪、彭德懷率領的紅一、三軍團,在他們的指揮下,紅軍連續衝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
湘江戰役 蔣介石為阻止紅軍北上,並在撤退途中徹底消滅紅軍,又在湘江兩岸設了第四道封鎖線。他除了親自到南昌行營指揮、督戰以外,還任命湖南省主席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並給他一封親筆信,信中說「黨國命運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在此信中,他還舞文弄墨,抄錄古詩一首: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風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何鍵接到蔣介石的親筆信後,從組織到軍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準備與紅軍在湘江決一死戰。蔣介石以為,他組織、調集的數十萬大軍設立的第四道封鎖線是一張大網,紅軍插翅難飛。紅軍先頭部隊進入湖南後,前面橫著兩條大江:一是瀟水,二是湘江。如果不能突破這兩條大江,中央紅軍的長征就會失敗。瀟水西岸是湖南道縣縣城,也是這一地區第一大渡口,紅軍數萬人馬要過瀟水,必須首先搶佔道縣縣城。 軍委將佔領紅軍北上的生命線——道縣縣城的艱巨任務,交給了最能打硬仗的紅一軍團。林彪、聶榮臻馬上向第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交待任務,要求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搶佔道縣渡口。陳光、劉亞樓火速回師向團以上幹部傳達了戰鬥命令,並與劉亞樓商量決定由紅四團擔任主攻,第五團迂迴配合。 11月12日,第四團在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以每天100里以上的速度向道縣急進。當天下午5點30分,紅四團到達道縣縣城東岸,並用極快的速度搶佔了道縣南的水南街。 第二天凌晨,紅四團官兵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水南街處架設了一座浮橋,並立即向縣城發起攻擊。當時,城內只有一個連的正規軍和部分民團武裝。紅四團一開始攻擊,蔣軍自知不是紅軍對手,慌忙撤退了。不久,紅五團官兵也從上游強渡瀟水,火速攻佔了道縣西門一帶陣地。這樣,道縣渡口被紅軍佔領。 紅四、五團佔領了道縣後,林彪和聶榮臻又向第二師師長指示,要第四、五兩團趕快在瀟水架橋,使中央領導和紅軍大部隊能夠快速過江。紅四團一接令,很快動員全體官兵在城南架設了數座浮橋。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 這樣,中央軍委和其他紅軍部隊順利過了瀟水。 蔣介石得知紅軍快速過了瀟水,心裡想:你們過了第一江,要你們難過第二江。 於是,他急忙調20個師的兵力,對紅軍重布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他將何鍵部的4個師調到桂北全州,將薛岳的4個師集合到黃沙河,將白崇禧的廣西軍置在全州、界首、灌陽一線。這樣,湘江沿岸150公里長的地段,幾乎全被他們佔領。 除此之外,蔣介石還將他的嫡系部隊——周渾元的4個師、李雲傑的2個師,如同拉網似的從背後壓向紅軍。 時間就是生命,機會就是勝利。 本來,蔣介石的密網還未布好時,紅軍還可快速佔領較好渡江的全州、灌陽等地搶先渡江。 可惜,博古、李德等人沒有這個智慧和本領,未抓住機會,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布防。軍委11月25日下令紅軍分兩路渡江時,已經很難渡過去了。 根據敵情變化,中革軍委將渡江點選在界首和龍鳳嘴之間。林彪、聶榮臻的紅一軍團奉命從左翼掩護軍委和軍委縱隊渡江。 11月27日,林彪與聶榮臻帶領紅一軍團前鋒部隊挺進到湘江東岸。紅四團的官兵在耿飆、楊成武的帶領下,以極快的動作,佔領了敵人在湘江上架的浮橋。接著,又佔領了界首,並伏擊了遲來一步的廣西軍。 此時,如果博古、李德採取果斷措施,輕裝急進,黨中央和其他紅軍部隊至少可提前一天半過江。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敵人大批人馬從南北兩面夾擊過江的紅軍,紅軍官兵遭到前所未有的大傷亡!情況十分危急!中央領導人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萬分危急時刻,林彪、聶榮臻根據軍委的命令,一面下令紅一師留在後面配合紅五軍團阻擊從後面追來的周渾元部,守住瀟水西岸,掩護黨中央和軍委前進,一面帶領紅二師快速搶佔了界首渡口附近的所有高地。這樣,從界首至屏山渡之間約30公里長的湘江兩岸,均被紅一、三軍團控制。林彪還下令紅五團趕快搶佔全州,可惜晚了一步,全州被湖南軍閥何鍵的部隊搶先佔去了。這處渡口未奪到手,使紅軍受到不小的損失。
湘江戰役 紅軍在江邊站穩了腳跟,林彪、聶榮臻又在江邊查看了地形。他們決定,將阻擊陣地設在北面離全州10餘公里的腳山鋪附近的覺山。覺山不高,卻是一處難得的阻擊陣地。林彪、聶榮臻認為,只要紅軍在這座小山上守穩了,敵人就無法到江邊阻止紅軍過江。為了打好這場阻擊戰,11月28日,林彪、聶榮臻在山頭上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將各師團在這次阻擊戰中的任務作了明確的分工,並向各師團下死令:此次阻擊戰關係到中央領導人和紅軍部隊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死守,而且要人在陣地在,失了要奪回來。會一開完,各師、團負責人迅速回到了所在部隊布置任務,做好戰鬥準備。 當夜,敵人未來,戰士們抓緊時間休息了一晚上。 11月29日天一亮,3個師的敵人趕來了。戰鬥還未打響,何鍵派來的飛機先向紅軍陣地進行了狂轟亂炸。接著,又用大炮向紅四團的陣地猛烈轟擊,紅軍主要陣地變成了火海,陣地周圍的樹木被炸得四處亂飛,官兵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敵機飛走後,未傷亡的戰士從沙土中爬出來,迎戰從正面衝過來的敵人。從上午到下午,紅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子彈打完了,又與敵人展開肉搏戰,山上的嘶殺聲震天動地。由於是近距離作戰,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較多,因而,敵我的傷亡都很大。紅軍的前沿陣地,幾次被敵人奪去,最後又被英勇的紅軍奪回來。 戰鬥到夜晚,敵人因摸不清方向,進攻才被迫停了下來。第二天天一亮,敵人在劉建緒的督促下,又向紅軍陣地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紅軍官兵死死守在陣地上,並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戰鬥打了一天,劉建緒部仍攻不破紅一軍團的陣地。 第三天拂曉,劉建緒部在8架飛機的配合下,向覺山紅軍陣地發動了更為猛烈的進攻,他們一面用主力猛攻前沿陣地,一面派部隊迂迴到紅軍陣地側面,偷襲紅軍陣地。與此同時,劉部的另一支部隊也向紅五團的陣地進行衝擊。因此,這一天的戰鬥打得異常激烈,紅軍的傷亡不斷增大,有些陣地犧牲得一個人也沒有。敵人越來越多。紅四、五團的官兵們連續打了幾天,加上又無援兵,感到支持不住。 林彪、聶榮臻見各部隊的官兵傷亡太大,戰士們又餓又疲勞,馬上向軍委發電反映了覺山前線的戰鬥情況,希望派部隊增援。軍委研究了林彪、聶榮臻的電報,決定將在道縣激戰了三天三夜的紅一軍團第一師調往覺山前線。 紅一師接到命令後,在師長李聚奎、政委賴傳珠的帶領下,日夜兼程,飛速向覺山前進。劉建緒得知紅軍總指揮部要過江,白崇禧又將全州以南至界首地段的軍隊撤走了,心裡想:此時是立功的好機會,如果將紅軍負責人統統消滅在湘江,那將是千秋之功。為達這一目的,他將駐在全州的4個師調到前線與紅軍決戰。關鍵時刻,李聚奎率紅一師趕到了。
湘江戰役紀念碑 林彪、聶榮臻感到:紅一師、紅二師合在一起力量雖強大了些,但劉建緒總計有9個師的兵力,人數大大超過紅軍,下步的阻擊戰將比前幾天更為激烈。針對劉建緒部的新部署,林彪、聶榮臻決定由紅二師的第四、五團負責阻擊,第六團作預備。 紅軍有備而戰,又佔有有利地形,劉建緒早上發動的第一次進攻以較大的傷亡告終。這一次紅軍雖然取勝,因戰士們連續幾天未休息,一天多未吃飯,大家都感到很難堅持下去。為了催促中央和軍委縱隊快速過江,林彪與聶榮臻聯名給朱德發電,告知我軍如向城步前進,則必須經大埠頭,如去大埠頭,必須經白沙鋪或鹹水圩,由覺山到白沙鋪只有20里路,沿途為起伏的樹林,敵人能夠展開大的兵力,我軍難有佔領固守的絕對把握,希望軍委及湘水以東各部隊,星夜兼程過江。 打到30日夜,敵人越來越多,紅一軍團堅守不住,被迫退守珠蘭鋪、白沙至夏壁田、水頭第二道阻擊線。12月1日凌晨,已有幾天未眠的林彪正想閉眼靠一下,突然接到軍委的急電:一軍團全部在原地域消滅全州之敵,由朱塘鋪沿公路向西南前進部隊的任務,無論如何,要將汽車路向西之前進諸道路,保持在我們手中。林彪接到軍委的電報,急得火星直冒,並自語道:「中央的領導們啦,你們走快些啊,我們快守不住了!」接著,軍委又連續給林彪、聶榮臻來電,要求紅一軍團在12點前,保證不讓敵人突破陣地,使中央縱隊和其他紅軍部隊能順利地渡過湘江。林彪迅即將軍委的命令向各師團作了傳達,並要求各部隊做好死拼的準備。 天還未亮,敵人在數架飛機的掩護下,又向紅一軍團第三團陣地連續發起猛攻,均被第三團擊退。敵人見第三團陣地久攻不下,又集中兵力轉攻第一、二師的結合部。這一次,敵人的進攻戰術也變了。他們先用炮火猛轟陣地,再派部隊進攻,紅軍的半花山、美女梳頭嶺陣地先後失守。敵人佔領了幾個山頭後,又迅速迂迴到第三團背後,包圍了第三團的兩營紅軍。紅軍戰士們在被敵人包圍的情況下,拚死搏鬥。最後,終因敵我力量懸殊,紅軍官兵傷亡過大,第二師陣地接連失守,只有黃帝嶺未失。敵人打到了林彪、聶榮臻的軍團指揮所旁邊。幸好,敵人不認識林、聶,不然,這兩位著名的紅軍領導人成了敵人的俘虜。 時間終於到了12時,黨中央、軍委及其他紅軍部隊過了湘江,並且越過了黃柏公路。林彪得到黨中央及軍委領導人已過江的來電,鬆了一口氣。他馬上向紅一師和二師下令相互掩護撤退。
指揮部舊址 據當時的《大公報》長沙版及香港的《循環日報》報道,12月29日開始的全州覺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打得最殘酷、最激烈的戰場,敵人先後在此投入了6個整師的兵力,傷亡萬人以上,硬是攻不下來,蔣介石在南昌氣得大肆咆哮,拍桌摔椅子。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了4萬多人,紅一軍團是此戰的主力部隊,官兵損失也達6000人,有的連排犧牲得只有幾個人,團以上的幹部也犧牲了多人。這是林彪從軍以來打得最慘烈、最悲壯、傷亡最大的一仗。據說,全國解放後,林彪與人一談起當年的湘江戰役時,還感慨萬千地說:「湘江那仗打得太殘酷、太惡啊……」 長征開始至遵義會議前,軍事天才毛澤東受了排擠,加上病重躺在擔架上,他無法,也無權指揮紅軍。筆者曾想,當年發生在湘江的那場惡仗,假如沒有軍事奇才林彪和他指揮的那支能征善戰的鐵軍——紅一軍團,紅軍的結果又是怎樣呢?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人能通過蔣介石的最後一道封鎖線嗎? 一次,北京的一位黨史專家與筆者談到這個問題時,也與筆者有同感。他說:「林彪、聶榮臻指揮的紅一軍團在湘江戰役中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不然,中共中央和軍委領導人就有可能被俘,中國革命也有可能在此失敗。」戰役結果 1934年12月3日,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進入西延地區。腳山鋪至界首間湘江兩岸被湘、桂軍控制。此間,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軍分割包圍大部犧牲。在新圩、腳山鋪、光華鋪阻擊戰的同時,擔任紅軍總後衛的紅5軍團,在永安關、水車一帶阻擊「追剿軍」第3路的追擊,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及紅軍主力渡過湘江。該軍團第34師被阻於湘江東岸,轉戰於灌陽、道縣一帶,雖經英勇戰鬥,予敵重大殺傷,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包括師長陳樹湘在內的絕大多數指戰員犧牲。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突破了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但此役也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損失最大的一次。連同前三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作戰鬥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
湘江戰役紀念碑園紀念意義 2006年05月25日,湘江戰役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這一戰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戰役評價 湘江戰役,雖然粉碎了國民黨軍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鬥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實行逃跳主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此戰之所以能夠保重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是因為紅軍指戰員在作戰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英勇的獻身精神,阻止住了敵人的進攻。此戰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損失,則主要是因為"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沒有充分發揮紅軍的長處,部隊在行動中仍要背負著"罈罈罐罐"行軍,行動遲緩,戰略戰術指導上更是存在著嚴重錯誤。 湘江之戰,以紅軍慘敗告終。8萬6千紅軍官兵,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殿後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湘江東岸的紅三軍團六師18團和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滅。其餘各部編製在湘江之戰均只剩不足半數。官多兵少。紅軍大量縮編。自離開蘇區突破歷次封鎖線,紅軍損失如下: 第一道封鎖線,損失3700餘人;第二道封鎖線,損失9700餘人;第三道封鎖線,損失8600餘人;第四道封鎖線,也就是湘江之戰,共損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幹作戰部隊。加上沿途紅軍徵召的新兵,此時紅軍已不足30000人。(蘇區出來的民夫和新兵大量逃亡) 在告別腳山鋪戰場時,林彪,聶榮臻,左權,朱瑞等一軍團首長親自為死亡官兵安葬。據後人回憶平生極少流淚的林彪當時望著滿山遍野的灰色屍體淚如泉湧。我們看看朱德以紅軍總司令部給林彪和彭德懷的命令吧:"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全局"這是為命運而戰。 湘江戰役後,在全州旁邊的湘江轉彎處,叫岳王塘。此處江水流速很緩,上游漂下的屍體幾乎全都匯到這裡。在水彎處,紅軍屍體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幾十年後,當林彪位於中共高級領導職務時,也曾去過一些當年戰鬥過的地方懷舊,但他再也沒有回過界首。在中共的軍史上,湘江戰役是慘敗。但是,林彪,彭德懷作為紅軍開路先鋒的最高指揮官,為挽救整個中共和紅軍的命運功不可沒。同時還有五軍團的董振堂。 1934年11月至12月,湘江和瀟水之間,中國工農紅軍從死亡線上走了出來。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的名字:彭德懷,林彪,聶榮臻,鄧萍,董振堂,左權,李天佑,黃克城,陳光,楊成武,耿飆,黃勁功,李英華,易蕩平,陳樹湘等。 湘江戰役,是紅軍輝煌的英雄詩篇。
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
祭奠烈士
圖書封面
推薦閱讀:
※四大戰役禍亂中東,別讓美國跑了?
※遼瀋戰役中的東野二局
※海城牆 王國戰役 國王、馬修之墓
※中國古代著名戰役
※【小敏深度:「雙十一」戰役,圓通和中通難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