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男性身態語言

男性身態語言:

腿部和腳部

從腿部究竟可以得到多少身態語言的信號呢?對這一點眾說紛紜。然而,毫無疑問,腿是表露人們潛意識情感的重要點。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當你去赴約會,而對方遲遲不來的話,你的腿就會不由自主地抖動起來,表示著焦急和緊張的意識。另外,一家之中最先架起腿來,而其他人都會學著他做,那麼,最先架起腿來的,就是一家之主。

由此可見,了解腿的動作,是破譯內心秘密的一種強有力的武器。在這一節里,我們先從勢力範圍的角度,來進一步分析腿部所表達出的無聲語言。

當心中不安,或想拒絕對方時,一般人常將手或腿交叉這是在無意識中,企圖保護自身的心理表現和不讓他人侵犯自己勢力範圍的防禦姿勢。

當你向上級提出某個建議時,如果他聽了一會兒,便把腿架了起來,你應該注意,他可能對你的建議不感興趣果真如此的話,你應該儘快結束話題,告退離開。如果還要不知趣地嘮嘮叨叨的話,上級必然會頻繁地變換架腿的動作,最後會變得越來越不耐煩。等到他忍不住打斷你的話時,你就會感到窘迫了。

另一方面,人們如果要表示出他的攻擊性,或者說,他有意於接受對方的話,則會採取張開腿的姿勢張開的腿比緊緊併攏的雙腿更能擴大他的勢力範圍

那些有著強烈的支配欲和所有欲的人,他們往往會把腳擱在桌子上和拉開的書桌抽屜上。這一行為,可以看做是用自己的腳連接桌子,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表現著自我。反之,如果他的下屬在他的面前表現出這一姿態的話,他會感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已被侵犯,而產生極不愉快的感覺。一旦他在初次見面或並不很熟悉的人面前,也把腳擱上桌面或抽屜上的話,難免不會被人認為「那傢伙真是傲慢無禮之極」。

在腿所表達出的身態語言中,有一點必須留意的,那就是架腿的方式。男女的架腿方式有所差別,即使用同一種方式架腿,它所表示的意義也並不一樣。

根據調查發現,將一隻腳的足踝架在另一隻腳的膝蓋或大腿上的,99%屬於男性;而把兩條大腿緊壓著上下交叉地架腿的,99%屬於女性。因為,從解剖學的觀點來看,腿的部位越是往上,越是接近性器官。所以,國外的一些學者認為,大腿是屬於帶有性意識的敏感部位。即使是在嬰兒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那種大腿互相摩擦、緊貼的小兒自慰(masturbation)動作。

總之,就身態語言來說,腿部的動作往往極具有性方面的暗示所以女性是極少採用架腿方式的,尤其是穿著短裙的女性,如果她不是故意要挑逗異性,是絕不會這樣表示的。顯然,使用雙腿用力緊壓式的架腿方式,具有防禦他人的侵犯,保護性的貞潔的意味。

也有的人,坐在椅子上,一隻腳翹起來橫跨在椅子扶手上。這種姿態看上去似乎很輕鬆,要是你以為這表明他是開放而又樂於與人合作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擺出這種姿勢的人,對他人漠不關心,甚至還有點敵意空中小姐深有感受,凡是採用這種坐姿的男性旅客,經常是最難服侍的人。商業上,在買方和賣方之間,買主也會在自己的辦公室中擺出這種姿態,以表現他優越的主宰地位,上級也會在下級面前以這種坐姿來體現他的權威

另有一種,分開雙腿面向著椅子背倒坐,這種姿勢和把腳擱在辦公桌上一樣,通常發生在上級和下屬之間,以表示他的統御權採用這種坐姿的人,不管他的表面上看來是多麼令人愉悅和友善,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因為這種姿態表明著他富於統治性和侵略性。

雙方之間處於激烈競爭的時候,一方或雙方會不由自主地架起二郎腿。有位棋手,每當他在比賽中舉棋不定時,總會不知不覺地架起腿來。對一個棋手來說,這種姿勢是極不方便的,因為每次輪到他走棋時,必須放下腳,然後傾身向前下棋。然後,當他走完一步棋,又會依然故我地架起腿。放下再架起,架起再放下,一直要反覆到他感到自己穩操勝券時,才安安分分地把雙腳放到地板上。

下棋時是這樣,談判時也是這樣。當問題被提出來討論時,或者當激烈的爭論發生時,談判者的一方或雙方總會把腿架起來。若雙方放下了架起的腿,身子向前傾移的話,則意味著談判將順利達成協議了。一旦對方交叉著架起腿,就是向你發出了要向你競爭、挑戰的信號,這時,你必須提高你的警惕性,集中你的注意力,以免大意失荊州。

你也許碰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和你交談的對方突然轉動身子,坐著把腳對著門口。腳朝著門的姿態意味著,這個人想儘快結束這次交談、聚會或其他當時正在進行著的活動。請你注意,到你家來拜訪的客人,在他們的拜訪將要結束前半個小時,就會做出把腳轉向門口的動作。你一接受到這個信號,就應該誠懇地向來客這樣表示道:「時候不早了,真感謝你們,特地來看我。和你們在一起,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得真快啊!」

當你在生氣、受到挫折或心理困擾時,你會不會產生一種想要踢門的念頭?也許你會踢地,踢小石子,踢你腦中幻想出來的對象。我們相信,你多半是踢過的。一個球隊隊員,當他傳球或投球、扣球、射門等失誤時,會用頓足來表示懊悔不已。同樣,當你不小心辦錯了一件事時,為了表示追悔,也會用頓足來表示。當然,也有這樣一種特殊的情況,某些人在考慮一件事情的時候,常會輕輕踢著地面,好像在說:「我要把這事情像踢皮球一樣地踢掉!」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腳踝和腳尖發出了哪些身態語言。雖然足踝和腳尖不像手腕和手指那麼自由靈活,富於表現力,而且它處於身體的最下端毫不顯眼的地方,然而,它所直率地表達出來的情感或欲求,足以令人吃驚。

比如,有些人坐在飯店裡等著上菜時,有的人坐在候車室里等候上車時,都會用腳尖敲打地板,這是在表示著他內心中的強烈的不耐煩。也有時,他用搖動足部來表示。無論是用腳尖敲打地面還是搖動足部,他都在向朝他走近的人發出這樣的信號:「你一靠近我,我就會感到不安。」在這個時候,一個陌生人如果上前去與他搭訕或詢問什麼,往往會遭到他的白眼。

在與你談話時,不但架起了腿,而且還不住地晃動那隻懸在半空的腳,這是他在將心情舒暢的信號傳達給對方。如果面對初次相識的人,或面對工作中的對象而如此晃動腳者,是在無聲地招呼你:「盡可以放鬆一些。」

如果一個人腳踝交疊、雙手抓緊椅子扶手,你會認為這姿勢像什麼?也許你會笑著說:「像一副急著要上廁所去的樣子。」你說對了,這種姿態確實表現出了某種「壓抑」。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坐在牙醫的診治椅上時,當仰面躺在理髮椅里準備刮鬍子時,人會情不自禁地把兩隻足踝緊緊地交疊起來,同時兩手緊抓住椅子扶手。人在壓抑自己的強烈的感覺或情感時,不自覺地會採取這種姿勢。

美國軍隊中有句諺語:「隨時讓腳踝緊緊交疊。」這句諺語的意思,就是叫軍人要隨時控制住自己,不要多嘴多舌,尤其是在事不關己的時候,更應該守口如瓶。

有的人,平時很少有交疊腳踝的動作,可是一上了飛機,他的腳踝卻不斷地交疊又鬆開。結果他承認,坐飛機時他心裡萬分緊張。所以空中小姐對於那些真正需要服務卻又羞於啟齒的旅客,似乎具有獨到的辨別本領。她們能從乘客緊緊交疊的腳踝中,看出他的緊張與不安。與此同理,有許多人在面試時,會由於面對考試者而自然地把腳踝緊緊交疊,表現出緊張來。

有經驗的護士會告訴你,在進入手術室前兩腳交疊的病人,通常都是那些感到很害怕而又非動手術不可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採用這種姿勢能使他們感到舒適。這是企圖用舒適做借口,來掩飾真正的理由。如果你也有這個毛病,請你留意,一旦你在仰卧休息時發覺自己腳踝交疊的話,請鬆開它們,然後再體味一下,看看這樣是否能使心情更容易放鬆。容易失眠者,如果採用腳踝交疊的方式睡覺,則更不容易入眠。

可見,足部總是默默地在傾訴著你的內心。如果你與他人面對面坐著時,也許你會有機會看到對方的鞋底。鞋底何處先磨損,因人而異。富有經驗的鞋匠能根據鞋底磨損情況,了解他人的性格。比如,腳尖外側磨損者,具有攻擊性與積極的性格,而兩側磨損者,屬於溫和性人物。為什麼能下這樣的結論呢?因為,性格積極性的人,他走路時總是採用快步疾走的方式,所以鞋尖外側較易磨損。

此外,足部也是推測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如何的準繩。比如,甲乙兩個人站著談話,如果他們倆人的足尖對著足尖,相隔距離很小的話,則可說明他倆之間的關係極為親密。

這在身態語言里,稱之為共有勢力範圍的狀態。換句話來說,具有不容許第三者插入他們之間的密切關係。

反過來說,如果甲與乙的腳尖位置呈直角,或是分開站立成60度角度的話,那麼;他倆之間的關係並不怎麼深厚、而且允許第三者來加入他們之間的談話。

腰腹部和臀部

有一位著名舞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舞蹈中,腰部始終保持在與地板平行的線上移動,是舞蹈的基本要領之一。這樣,才有可能給觀眾帶來安定感。換句話說,舞蹈是憑藉著腰部的穩定,而表現出精神上的安定感。所以腰部的作用不僅僅限於肉體上,也擔負著支持精神的角色。也可以這樣說,腰部是表達人類精神的語言的一個媒體。

比如,用低姿態待人,不僅僅解釋為身體的腰圍部位放低的意思,更有精神上居低下位置的意義,明確表示為對他人「謙遜」。彎腰鞠躬的姿態,就是這一心理的表現。

另外,彎腰的動作也表現出另一個不同的意義,比謙虛的態度更進一步,演變成服從對方的心理狀態。

莫里斯博士曾這樣說過:「人具備著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特徵,即用蹲、悲鳴等動作做出基本服從的反應。人把各種服從的表示予以形式化,連蹲的行動本身也演變成了跪伏、叩拜等動作。人把自己的柔弱的形態,呈現在跪下、鞠躬、作揖等禮儀上。人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行動,是為了在居優勢者面前將自己的身體放得更低。相反,人在向他人威嚇時,則用力挺直腰背,儘可能地將自己的身體增高、擴大。」

憑藉著放低腰部、採取低姿態的動作,就是表現出了服從對方、壓抑自己的心理。

除此之外,關於腰部的動作也很多。比如,兩手叉腰的動作,常可出現在準備上場的運動員身上,這是表示自己已做好了充分準備,打算決一雌雄了。同樣,在爭吵的雙方中,有一方決心向對方一決雌雄的話,他也會採用雙手叉腰的姿態。

還有些人,他有將雙手拇指插入腰間皮帶部位的動作,這一動作顯示出他要威懾對方的意味。

人在站立時,腰部的動作傳達出了身態語言的信號,那麼,當人坐下或蹲下身,臀部會「說」些什麼呢?

坐的動作,同樣它也因人而異。

有的人會把身子像猛扔出去一樣,一屁股重重地坐下;有的人則慢慢地、輕輕地坐下;有的人在坐下前會拉一拉褲子;有的人會把身子深深地陷在座位里,有的人只淺淺地坐半隻屁股……這種種坐姿,無不坦白地說出了各人的心理狀態。

不管面對的是初識還是熟人,猛然摔坐在椅子上的人表面上似乎是一副不拘小節的樣子,其實,他的心理狀態和表面上的情況完全相反。這種看上去極端隨意的態度後面,深深地隱藏著他內心的極度不安。這種坐態,出自不願被對方識破自己真正心情的抑制心理。尤其是面對初次相識的人,這一心理更加強烈。採用此種坐姿的人,在他坐下來以後,往往會表現出心緒不安、不時地移動屁股或心不在焉的神態。由此,可看出他的真正心緒。

對於那種舒適地深陷在座位中的人,他的坐態在向他人表示著自己的心理優勢。因為坐的姿勢,是處於人類活動上的不自然狀態,坐著的人必然在潛意識中存在著立即可以站起來的心理。這在心理學上,稱它為「覺醒水準」(arousal level)的高度狀態,隨著緊張情緒的解除,該「覺醒水準」也會隨之降低。於是,人的腰部逐漸向後挪動,變成身體靠在椅背、兩腳向前伸出的勢態。採用這種坐勢的人,很難一下子就從座位上站起來,這說明,他認為面對他人不必過分緊張,也不必擔憂對方會侵犯自己,他有充分的自信可以統御對方。所以深陷在座位中的坐態,向你發出了「優越」的信號。

相反,那些淺坐在椅子上的人,即只坐半個屁股的人,乃無意識地表現出自己居於心理劣勢,而且缺乏精神上的安定感。在對方面前,他處於從屬的地位。

但也有這種情況,他的屁股淺淺地坐在椅子的邊緣,手肘擱在大腿上,雙手鬆弛地懸盪著,採用這種坐姿的人,表現出一種好奇心,對正在談的問題覺得有趣。

當人們心中準備要向對方讓步、合作、購買、接受意見或要征服對方時,就會移動屁股坐到椅子的前端。

有一種俗稱為「猴子屁股」的,即坐在座位上猶如坐在針氈上一樣不安寧。其實,問題並不在於座位的好壞,而是表示出此人在精神上感覺到了一定的壓力。當你在聽課或聽報告時,如果內容枯燥無味,你就會像猴子一樣坐立不安,但一旦話題變得十分有趣時,這種現象頓時會煙消雲散。

科學家經過一系列的觀察和研究,積累了許多有關「坐立不安」的人的資料,發現大部分人坐立不安是由於下列原因:

(1)太疲倦了;(2)對他人所說的話不感興趣,無法專心地聽;(3)生理的反應告訴他們一個特別的時間已到,比如,午休的時刻已到,該休息了;(4)他們的坐椅不舒服,或有蟲咬等;(5)他們另有心事。

一個人想做出某種決定時,他不但會在座位上坐立不安,而且還會無意識地猛扯褲子。等到下了決心之後,這些動作就會停止。因此,我們可以藉此作為測量的標準,判斷出對方是否處在想做決定而尚未做出的時候。

接下來,再看看腹部的身態語言。

儘管腹部位於人體中央的機要部位,在衣服的掩蔽下並不受到注目,而且它也不可能像身體末端的手腳或臉部一樣做出明顯的動作,然而,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出乎意料地發覺,腹部也具有豐富的表情,並且會十分清晰地將各種信息傳送給他人。當然,我們無法像解讀臉部表情那樣,直接觀察他人的赤裸裸的腹部,而是把衣服作為腹部的「外表」,透過這「外表」來窺探內部的信號。

在英語的「腹」這個詞上,有兩種表達法,一是用stomach,亦表示胃部;而形容「大腹便便」的腹字,則用belly。可見,腹字既表示著腹部的外表,也包含了腹內的五臟六腑。同樣,在中文中,腹字也有多種含義:一如《詩·小雅·蓼莪》中所說,「出入腹我」,即抱在懷中之意。這個腹字,表示腹部外表及腹前的空間;二是表示胃腸之意,如「腹瀉」、「腹疾」等詞,是指腹內腸胃的疾病;三則表示性器官,如「遺腹子」、「胎死腹中」(指母親的子宮)。

中國的武術中有「腹下丹田」一說,意思是說在肚臍下方的小腹處用力,能使氣力充沛。反過來說,小腹處也是最忌碰撞的人體弱處。所以在柔道和空手道中,把用手保護下腹的姿態作為自然得體的姿勢。而在西方世界裡,以自我催眠而聞名的自律訓練法告誡受訓者,將意識集中在肚臍四周的太陽神經叢部位,藉以達到身心舒暢的目的。

我國成語中「肝膽照人」一句中的肝膽,蘊含著忠勇的意義,而肝與膽均在腹部之內。因此,腹部的身態語言,總是反映出以上所述的種種精神上的意義。我們簡直可以這樣說:腹部具有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徵。

在前一篇里,我們曾說過,狗對於比自己居優勢的對方,總是做出躺在地上袒露腹部的動作,把自己的要害部位置於對方的支配下,做出臣服對方的表示。換句話說,這種恭順的姿態向對方發出了自己毫無反抗意志的信號。但是,對於直立行走的人類來說,腹部是經常呈現在他人的眼前的,所以便把腹部作為寄託精神的重要部位,用以表現自我。

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大多屬於大腹便便的體形;漫畫家總是把富翁、領導階層的入畫成大腹便便的為多,這就是所謂的「器宇軒昂」的人。俗話說,「宰相肚裡好撐船」,也以腹大來表示一個人的氣度。一般地來說,氣度非凡的人很少會有縮腹弓背的姿態出現。

大腹便便者,把自己身上最脆弱的部位挺起突出在他人面前,說明他自視優越,對他人不消防範,是自信、滿足、輕鬆態度的表現。

反之,採取緊收腹部的蜷縮姿態的人,則可以認為,他正被一種不安的、不滿足的、消沉的、或沮喪的心情支配著,處於防禦心理狀態。

這裡有一種有趣的現象。當別人對你表示坦率和友善時,則經常會在你面前解開外衣的紐扣,甚至脫掉外衣,袒露出自己的腹部。專家們觀察後得出結論,在一個商業會議上,當討論者開始脫掉外套時,便可以判斷出,他們所討論的某種協定,會有達成的可能。不管氣溫多麼高,當一個商人覺得問題尚未解決,或尚未達成協議時,他是不會脫掉外套的。解開上衣露出腹部時,表示該人對於對方不存有警戒心理。

就如其他的態度一樣,開放的態度也會鼓舞其他人產生類似的感覺。我們發現,解開外衣鈕扣的人,達成協議的比率高於不解開紐扣的人。很多採取防衛姿態的人,會把原先敞開的外衣重新扣上,而對於某些樂於改變心意的人,他會本能地將外衣的扣子解開。

有一位新婚的少婦提到,在她夫家舉行的宴會中,要她區別出這個家庭中的成員,這對她來說非常困難。結果有人要這個少女憑藉著身態語言猜一猜,誰是這個家庭的正式成員,誰是這個家庭的朋友,總共要猜十人。她只憑著哪些人將外套脫掉、或是解開扣子來猜,結果猜對了八人。而她猜錯的兩個人中,一個是二十年來一直參與這個家庭事務的老朋友,他的衣扣是解開的;另一個雖是家庭成員,他的扣子卻是扣上的,因為他很少參與這個家庭的事情,他是個「獨行俠」。可見,她猜測的準確性是很高的。

所以說,在跟人交談之中,由解開上衣紐扣、將腹部敞開的態度,便可以看出他已將防備對方的警戒心完全解除了的心理狀態,採取了開放自己的勢力範圍的勢態。這姿態表達了「推心置腹」、「敞開胸懷」、「坦率誠摯」的信號。

和解開扣子相反的是直接勒緊腹部,這會表現在腰帶和皮帶的束法上。比如,重新束緊皮帶和腰帶的動作,可以看做有給自己打氣的意圖。像練武的人一樣,束緊腰帶是為了下腹用力,凝氣于丹田。所以束緊皮帶是為了藉此增強膽識和意志力,再度面臨挑戰。

還有一種現象。在久坐的情況下,也常見某些人不斷地用手整理皮帶,做出放鬆的動作。當然,除了因飽餐而肚子脹的原因外,也存在著心理上的因素。當他對那個場合的氣氛感到疲倦時,便會憑藉著放鬆腹部,使自己的精神從緊張或壓抑的狀態中得到解脫。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放棄了繼續努力的意志,或是向對方宣布暫時休戰。

處於對立關係中的人們,經過一場勾心鬥角的較量後,一旦達成了協議,為了表示自己有雅量,常常會拍一下自己的腹部。這一動作,常見於中年人身上。

根據美國紐約艾伯特·愛因斯坦醫科大學的精神醫學教授斯海福萊姆(A.E.Schenem)博士和普耳大學人類學教授維斯坦爾(BanWistel)博士的學說,男性在產生積極的性行為時,下腹部的肌肉將引起明顯的緊張反應,當性行為轉為消極或產生憂鬱情緒時,下腹部的肌肉便鬆弛下來。

無論男女,在與異性見面時,無意識中會引起肉體的變化,接著對可預想的性行動產生相適應的身體狀態。全身肌肉呈現緊張狀,仔細觀察又可見到臉、頰、眼部等處的肌肉都繃緊了,給人一種表情活潑、生動的印象。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平時腹部松垮的男性,這時緊縮下腹,全身便呈現出一種青春氣息,這即表示,他進入了備戰狀態。

一般的男性在異性面前都會做出這種肉體動作,女性能敏感到男性的這種無意識的動作,這就是說感受到了男性的性魅力,即所謂的男子漢氣概。所以腹部鬆弛的男人,是不太受女性歡迎的。

另外,當一個人強忍著即將爆發的憤怒時,或當他感到強烈興奮之時,腹部會因為呼吸的急促而起伏不停。具有神經質性格的人,或心中有所不安的人,會用手撫摸腹部,按揉腸胃等內臟器官。在生理上,老是疑心自己肚子里有什麼東西存在的人,精神上也是不會愉快的。

胸部和背部

直立行走使人類的手得到了解放,不再和腳一樣擔負行走的機能,從而使人類能使用工具和火,邁入文明世界。直立行走的姿勢,不但從人類學、動物學的立場上來看有著極深遠的意義,對於身態語言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腳行走的動物,從胸部到腹部都面朝地地夾在四肢中間,受到了很嚴密的保護,所以要想窺知它胸腹部的姿態,是極其困難的。而直立行走的人就不同了,胸腹部袒露在他人的視線面前,因此能發出直截了當的身態語言。簡直可以這樣說,手、胸、腹等部位的身態語言,是人類學會直立行走後所帶來的副產品。

但在另一方面,由於人類的直立行走,使胸部最需要保護的心臟部位全面向外暴露,所以對人類來說,從胸部傳達出的身態語言,深深地遺留著自我防衛的本能。在中國古代武士的盔甲上,總要裝上厚厚實實的護心鏡,便是一明顯的例證。

古羅馬時代,軍隊中有一種致敬的方式,即一手置於胸前,將另一手迅速地向受禮者方向伸出。迄今,在美國人的升旗典禮中,仍可看見這一姿勢。在歐美的戲劇界中,演員為了向觀眾表達忠誠的心理時,也經常使用這一動作。

在中國,用手緊貼心臟部位來表達自己的忠誠或可靠,也已沿襲成俗。比如,清朝下屬拜見上司的禮儀中,就採用單膝下跪,一手按胸、一手按地的姿勢。歷代的綠林好漢、江湖俠客們遭遇到對手時,為了表示自己無敵意,也總是雙手抱拳於胸前行禮致意。

其實,用手護胸的動作,還暗隱著保護自己的意義。因為既然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下屬或對等的地位上,在優勢感消失的情況下,更有必要注意防衛自己的心臟部位,無意識之中流露出了「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理狀態。

然而,同樣是以手護胸的動作,由於性別的差異,男女有很大的不同。對於女性來說,胸部除了心臟外,還有乳房。我們將在下一篇女性身態語言中詳盡闡述。

男女之間,由於不斷進化而形成許多的身體差異,其中以胸部最為明顯。從猿到人直至今日,男性的體力勞動重於女性,所以胸部肌肉比較發達強壯,因而「厚胸脯」、「胸毛茸茸的大漢」表現出了身體粗壯的男性氣息,即所謂的「陽剛之氣」。

不可思議的是,男人經常故意採用暴露心臟弱點部位的姿勢,來傳達某種信號。比如,高高地挺起胸脯的姿勢,在無聲地表示著他的自信和得意。胸脯挺得過分的高,則又變成了十分傲慢的意思。對這種過高地挺起胸脯的姿態,會使別人受不了,而發出「那傢伙擺什麼臭架子」的怨言。

挺胸而全面暴露自己弱點部位的姿態,說明他完全不把對方放在眼裡,毫不在乎對方可能會發起的攻擊;在精神上他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同時,挺胸的舉動也是他竭力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一種表示。

通過觀察可以看到,西方的政客、律師等從事專業性工作的人,常會擺出手插入西裝口袋或是兩手按著西裝衣領邊、而將胸脯挺起來的姿態。這也是輕視對方,儘可能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表現。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就常有這一姿勢,給人一種具有非凡統御力的印象。

還有一種矮個子的男人,不甘於「低人一等」,會故意地挺起胸脯來彌補他們的弱點。他們走路時,總盡量地向上挺起胸脯,無意識中流露出因自己低矮而產生的自卑感,而想用挺胸的姿態來樹立精神上的優勢。法國的拿破崙,便是典型的例子。

總之,挺胸者絕對屬於在力量上、精神上佔上風的人。在日本相撲界里,有一動作術語稱之為「借胸」。這是相撲運動員經常練習的方法之一。一名大力士挺起胸脯站立著,由另一個人用力撞向大力士的胸部,不管進攻者使出多猛烈的撞擊力,最後摔倒在地的,必然是進攻者,而挺胸站立的大力士卻紋絲不動。兩者的力量懸殊,由此可見一斑。

與挺胸的動作相反的,是雙臂交叉著橫抱在胸前的姿勢。這是一種保護自己身體的弱點部位、隱藏個人情緒以及對抗他人侵侮的姿態。這是防衛的信號,甚至是帶有敵意的暗示。

這種雙臂交叉於胸前的姿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姿態。根據達爾文的研究,這種姿勢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表達著同一種意義——防衛。

同事之間在一起討論時,常會出現這種姿勢;小孩子們用這種姿勢來抗議父母的嘮叨;老年人用這種姿勢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打擂台的雙方用這種姿勢來應戰……這種姿勢似乎可以使人覺得自己穩如泰山,能對抗任何攻擊。

在專家們所研究的各種身態語言中,這種姿勢似是最易被人了解,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個四人以上的團體中,如果你把雙臂抱在胸前,很快就會發現這種姿勢的影響力。團體中很快就有人會跟著你做出這種姿勢,先是一個、兩個,然後其他的人也都受到了影響。

這種姿勢,通常也表示著否定和拒絕。有些人自顧高談闊論,沒有留意到自己擺出了抱臂於胸的姿勢,這樣,他的滔滔言論非但不能說服對方,反而起到了再三刺激對方的作用,使原本願意和他親近的人逐漸疏遠。每當我們發現對方採取這種姿勢時,就是表示他想結束這場談話,你就應該知趣地收起自己的滔滔長談了。

人體胸部的反面是脊背。背部所表達的身態語言,亦是十分精彩的。

在電影和戲劇中,一個演員憑藉站立的背影,常能充分強調畫面的氣氛,傾吐內心情感。法國演員瓊·嘉本的背姿是西方影迷們津津樂道的,同樣,日本電影《望鄉》中,也充滿了背影的鏡頭。國外有這麼一句話,「背影是男人的第二容貌」。那種具有男性魅力的背姿,往往使人僅看一眼便深深地烙進了腦海之中。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背部比胸腹部更平板,似乎是難以表現人類感情的部位。不但如此,人們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讓他人看清自己的表情,往往採取背轉身子的動作,把一個平平板板的脊背,中著對方。難道背部只能幫助人們隱藏感情而不能表達複雜的心理活動?不,事實恰恰相反:轉過背去隱瞞自己的感情,恰恰暴露出了他的內心的複雜和矛盾。

比如,日本有一種「能劇」,演出時,演員臉上戴著毫無表情的假面具。演員為了表達出深刻的喜悅或悲傷之情,往往把背部對著觀眾。背部雖然毫無表情,但反而能刺激觀眾的想像力,使他們在平板的脊背上解讀出各式各樣的信號來。

背部所發出的身態語言,有三種表達方式。第一種,是從它的形態上來顯示;第二種,從轉身的方向和角度來表示;第三種,從勢力範圍方面來說明,各種與他人背部所接觸方式。

從背部的形態上來看,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內在個性。一般而言,挺直脊背的人,律己甚嚴,充滿自信,然而,卻容易受到刻板思維的束縛,缺少精神上的彈性。換句話說,這種人信心充足而靈活機動不夠。

美國非語言情感傳達的研究學者尼倫伯格(C.I.NierenberS)在他所著的《解讀人心的技巧》一書中指出,「知道應如何提高業績以便使自己晉陞的人,必然採取堂堂直立的姿勢,以此明確表示自己充滿了自信。」我們從小就接受著「要做一個光明正大、頂天立地的人」的精神教育,這「頂天立地」的外在表現,就是挺直脊樑。我們從上小學起,教師就教導我們在上課時要挺直脊樑端坐;新兵入伍的第一課,軍官就要求他學會挺直脊樑站立。所以尼倫伯格在他的書中又說:「只要撐開肩膀,挺直腰桿,消沉的情緒自然會消失,而產生一種振作奮發的氣概。」由此可見,挺直腰背的動作和人的精神狀態有極密切的關係。

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收看歌舞節目時,你會發現,那些義大利美聲唱法的歌唱家,一般都採取挺直脊背,直立不動的姿態;而那些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卻總是載歌載舞地做出許多洒脫的動作來。原來,那些直立挺背的歌唱家,十有八九都接受過嚴格的正規音樂訓練。只要他往台上一站,就會不由自主地嚴格約束自己,透露出他對自己演唱技巧的自信和自尊。

日本的著名歌手美空雲雀也是屬於直立不動型的。記者採訪她家後發現,她的家人都養成了端坐或直立的習慣。這說明挺直脊背的姿態也和一個人的家庭教養有關。歐洲的貴族世家,亦有從小教育孩子挺直脊背、保持其貴族及紳士風度的傳統。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納粹分子和日本的武士道者,也用挺直脊背的姿態訓練出一批又一批納粹和武士道的忠實信徒。

流行歌曲的歌手們一般並不採用直立挺腰的姿態,而常用花哨的動作及舞蹈來吸引聽眾。他們的姿態更靈活,更貼近大眾,所以也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與挺直腰板相反的,是駝著背的人。為了和生理上的駝背者相區分,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弓著背的人。我們由弓著背的人可以聯想到沿街乞討的乞丐,莎士比亞筆下的守財奴夏洛克、過分殷勤地接待顧客的店小二、在主子面前的狗腿子,等等。

從身態語言的理論中可以引導出,採取弓著背的姿勢,意在封鎖胸、腹等要害部位,是一種不讓他人侵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的防衛性姿態。所以弓背者一般不求自我表現,舉止慎重且又好自我反省,是性格孤僻的表現。

如果在人前不但弓著背、而且還低下頭,閉起眼,則表示畏懼對方,在精神上完全居於劣勢。如「誠惶誠恐」一詞所描述的,他具有蜷縮身體,藏頭縮尾的姿態。

再比如,兩人對坐,一人採取挺直脊背的姿態,而另一個卻弓著背,該作如何解釋呢?那個挺直脊背端坐者,可以說是在本身和對方之間築起無形的牆,表示他不願接受對方的意見,隱藏著堅決拒絕對方的心理。而弓著背者,顯然居於劣勢,不是在檢討自己,便是在乞求對方的幫助。然而,如果挺直脊背者不改變姿態,他是不會接受弓背者的要求的。

精神上總是處在沮喪、悲觀的人,也會養成弓背的習慣,反之,弓背的習慣也會壓制精神的放鬆。生理上有駝背病的人,由於長年累月駝著背抬不起頭來,就會在心理上造成低人一等、自卑畏縮的情緒。

再來分析「轉身」的動作。轉過背去,對男性來說表達著拒絕對方的意思,但對於女性來說,則另有一層意思,我們以後再說。

此外,在多數人在場的情況下,轉身的意義多少又有點不同。比如,在有他人在一旁的地方打電話時,即使交談的內容並不會直接被他人聽到,他也常會做出轉身背對他人視線的動作。從這一動作可以猜測到,他談話的內容屬於在商量疑難問題或跟情侶通話等,屬於秘密性的事情者居多。這也是在向他人發出「不要走近我」的信號。

在雙方接觸之中,拍對方的背或互相勾肩搭背而行,是非常慣用的動作。拍背的動作,屬於互相觸摸的範疇,也有著多種不同的意義。

父母拍子女的脊背,表示著親熱和信賴:如果是上級對下級,拍拍他的背,則在無聲地表示:「去吧,我希望你能完成這一任務。」暗喻鼓勵、打氣的意思。

在人類社會中,背部的互相觸摸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相比,最缺乏所謂的「性意味」,所以,這一動作可以廣泛使用,即使在關係較為淡薄的朋友之間,亦可經常看到這一動作。但要說明的是,如果情侶之間互相觸摸背部,則有著另一種較含蓄的意味。這一點我們以後還會講到。

在同性朋友之間,或在親屬之間,年齡不同的關係較親密的男女之間,拍背的動作,往往表示著對某一個問題彼此間確有同感或共鳴,或是表示著十分激動和互相敦促的意思。比如,你去看球賽,想必經常目睹到這樣的情景:當一方獲勝時,隊友們互相輕輕拍打著背部或互相摟住肩背,以示共享喜悅。所以摟住對方的背部,也有藉此肉體的接觸,把自己的情緒傳達給對方的意義。

小孩子之間,常會有勾肩搭背而行的姿態,這是想借互相間肉體的接觸來增進互相間的友好關係。總之,互相撫摸背部的動作,可以看做是為了加強關心對方,或追求更深的人際接觸的表現。

肩膀和頸部

肩字能表達的範圍很廣,表現了威嚴、攻擊、膽怯、安心、防禦、勇毅等等繁多的身態語言信號。

從生理解剖的角度來看,肩部處於手臂和身體的連接部位,因此能起到縮小和擴大勢力範圍的作用;同時,由於肩部較接近於他人的視平線,所以肩部的活動十分容易引起別人的注目。

美國的身態語言專家勞溫(A。Lowen)博士分析說,當人在心中積壓了滿腔的不平、不滿而憤怒異常時,他會把雙肩往後縮;聳肩則表示著不安、遺憾或恐怖;使勁地張開雙臂的肩膀牽連動作代表著有強烈的責任感;而當自己因為擔負著重大的責任,感到了精神上的沉重壓力時,會無意識地把雙肩向前挺出。

以上這些肩膀的動作,有些純屬西方的常見動作,如聳肩的動作,東方人並不慣用;但是,不論如何有所區別,有一點卻是大家所公認的,即肩部常被看做是象徵著男性尊嚴的敏感部位

古代武將的穿戴盔甲、現代軍人配戴肩章,即可明白是在有意強調肩部,以誇耀自己的威嚴。現代的西裝在肩部填入了墊肩,使肩膀看起來更寬闊厚實,這跟故意地聳起肩頭來的動作同屬一理,意在顯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並威嚇對方。

既然肩膀顯示著男性的尊嚴,一旦遭人侵犯,又會做出什麼反應來呢?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街上行走,不留心踩了他人的腳,只要說聲「對不起」,雙方就會相安無事。要是你猛然撞了別人的肩膀,儘管你趕緊道了歉,對方至少會瞪你一眼,換了你自己,恐怕也會竄起一股無名之火吧?

流氓在向人挑釁時,常常故意撞擊對方肩膀以期望著對方忍受不住而大發雷霆,使他找到爭鬥的借口。即使對方強忍住了,流氓也會因此而洋洋得意,因為他認為自己嚴重地侵犯了對方的尊嚴,而對方不敢反擊。相反地,要是一個正經人無意之中撞到了流氓的肩,那就大事不妙了。流氓會認為你是故意尋釁,大打出手。所以,如果你不了解肩部象徵著男性自尊的話,就會對這一切莫名其妙了。

男性為了表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也常常故意把大衣披在肩上。歷來的將軍和統帥,都有肩披披風的裝飾法,這也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威嚴,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強調自己的統御權。現代不再時興披風,男人們便有將大衣或西裝上衣搭在一邊肩上走路的舉動,這也流露出了要充分表現男性氣概的心理。凡是把衣服搭在肩上走路的男人,絕對不會採用彎腰駝背、衰弱無力的行走姿勢的,他們必須挺起胸、邁開大步地走著,所以這種姿態常常出現在中青年男性身上,而老年人很少會採用這種姿勢。

依此類推,日本人在選舉期間,候選人往往在肩部披上紅布條。這不單是為了引起選民的注目,也是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樹立起一個至尊的形象來。由此可見,西方國家授勛時,在建立功勛者的肩上斜披上綬帶,軍隊的軍官們使用斜接肩部的武裝帶,其目的並不單單為了裝飾,也為了表示一個人的地位和尊嚴。

聳起肩膀是為了誇耀自我,那麼縮起肩膀的意義就與它相反了。縮肩是一種縮小勢力範圍的動作,是防禦心理的反應。它發出了身態語言上的「不愉快」、「困惑」和「疑慮」的信號。外國人的縮肩動作,除了表達上述意義外,還有「驚愕」和「冷笑」的意味。換句話來說,縮肩說明了這個人對面對的事物提不起精神來,有企圖避開對方攻擊的意味。

兩人在面對面的交談時,如果一方想要避開對方犀利的話鋒,則不宜採用雙肩正面對著對方,承受他的挑釁的姿勢。

這樣的姿勢只會更激怒對方,並造成自己心理上的重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如採用斜著一側肩膀面對對方來傾聽他的談話的姿勢,較為適宜。

這種用肩膀側對他人的姿勢,既不是正面接受對方的挑戰,更不是一開始就想畏縮逃避的姿勢,而是處於靜觀對方的態度變化的警戒狀態。這是將防禦和進攻合為一體的姿態,同樣也是古代江湖俠士在跟敵手遭遇時所慣用的一種萬全的架勢。

肩膀是很會「說話」的,簡直可以說,在男人的肩上可以看到一種獨特的男性美。名演員都很善於用肩膀來發揮自己的演技,無論是勾著肩膀表示出內心的萬分苦悶,還是張開肩膀顯示出內心的洋洋得意。藉助肩膀的動作,常常能入木三分地揭示一個人的隱衷。

如上所述,肩膀的動作無論是在積極的意義上還是在消極的意義上,均能最直截了當地將自我的存在傳送給對方,而且一個人的肩部是絕對不肯輕易讓他人侵犯的部位。然而,如果彼此之間是親密的朋友,卻又另當別論了。我們可以從他容許對方侵入他的肩部勢力範圍到何種地步,來確定他們兩人之間的親密程度。

比如,如果他們兩肩相依,或者手與肩互相接觸的話,可以確認這兩人的關係十分深厚。朋友之間在街上相遇,會採取一手搭在對方肩上同行的姿勢,這等於是在說:「老朋友,幹得不錯吧!」「嗯,好極了。你呢,我的好夥伴?」

這一動作如果用在父子或上下級之間,它的意義也並不改變。均有想把自己的友好情誼傳達給對方的含義。

但在另一種場合,用手拍打對方肩膀,卻有著雙重的意義。比如,當你受到了處分時,或職工被上司勸其辭職之時,也會出現一方拍打另一方肩膀的動作。一方面,他在說:「我對你是友好的,之所以會做出這一決定,乃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他是借表示同情而拍對方肩膀之機,擅自闖入代表著你的男性尊嚴的部位,是輕視對方人格的表現。用拍肩膀的動作巧妙地把友好意識和威懾態度結合在一起,可以看做是一種軟硬兼施的行為。這是一種同時揮舞胡蘿蔔和大棒的姿態。

不管怎麼說,肩與肩或手與肩的互相接觸,確實是走向心與心的溝通的第一步。

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是用點頭和搖頭來表示肯定和否定,這是人類傳達情感的一個關鍵性的表示。而在身態語言學中,指揮頭部做出點頭或搖頭動作的部位,便是頸部。

頸部所傳達出的身態語言的信號,都是以頸部肌肉牽動它上端的頭部所發出的情況居多。

不過,頸部表示「是」與「不是」的動作,並不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中國和英語國家的人,都採用肯定時點頭,否定時搖頭的姿勢;而在東歐的保加利亞,表示肯定時則左右搖頭,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耳朵;表示否定時卻採取先把頭往後倒,隨即再彈回原處的姿態。印度人亦採用此種表示法。地處中東的敘利亞,則又有所不同。敘利亞人表示肯定時,是將頭先向前傾倒,再向後反彈回。否定時則反之,先將頭向後倒再彈回。這倒和保加利亞的表示法一樣了。

頸部除了能表示出肯定和否定的身態語言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功能,就是「應和」。所謂「應和」,就是在對方談話時,一方以點頭做應答的動作。一般而言,應和也是一種表示肯定的意思,即你對對方所說的話,表示出贊同、感興趣、欣賞或明了的意思。

然而,也並不都是如此。當一方覺得你是「老生常談」而感到索然無味、希望轉移話題說些他感興趣的事時,他就會無意識地用過度頻繁的應和來對待談話者。他這時的應和完全是機械的、敷衍的,完全是出於禮貌才沒有公然打斷對方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應和者對於對方的話完全是充耳不聞的,甚至在心底里唱著反調。

那麼,怎樣才能區別肯定的應和與否定的應和呢?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有抑揚頓挫的聲調,每句話會有長短輕重之分,如果聽者被你的話所吸引,那麼,他的應和也會隨著你的話而有強有弱,有快有慢。這就是和談話配合默契的肯定的應和。

反之,那種缺乏強弱快慢感的、過於頻繁的機械的應和,便是否定的暗示了。

除了肯定和否定對方的談話之外,應和還有進一步引導談話更深入一步的作用。

比如,當你肯定了對方的話題正是你所想聽的時候,可以輕輕地隨聲應和。或者,當對方的話題漸漸接近了你所想聽的核心問題時,不妨加強應和的動作,一邊深深地點頭,一邊做出搖晃身體似的動作來。對方也往往會緊接著說下去,直到說出肺腑之言為止。

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如果你覺得他的話題漸漸地偏離了主題,只要把上身稍微往後傾而偏離對方,故意不做出應和的動作來。這樣,就會引起對方的警覺而自覺地把扯開去的話題再拉回來。

除了上下點頭和左右搖頭外,斜著脖子又暗示著什麼呢?這是一種表示疑問和猶豫的信號。如果是用力地甩動脖子的話,那麼,其中否定的因素就相當強烈了,它正在向你表示「我很難同意你的觀點」哩。表示倔強、不服輸的心理狀態的,是歪扭脖子的動作,俗稱「牛脾氣」。不錯,牛在反抗主人的意志時,往往也會扭轉脖頸。人與獸竟是不謀而合呢!

公雞和雄鵝在爭鬥時,會竭力伸長挺直脖子。人也是這樣。當他和對方爭鬥時,就會把頭伸向前方,擺出一副昂首的架勢。與此相反的是,當他失敗時或內心沮喪時,脖子就會變得十分無力,似平承受不起腦袋的重壓而垂了下來。成語「垂頭喪氣」正是這一姿勢和心理的最好寫照。採取垂頭的姿勢,意在使自己的目光向下,可以躲避開他人目光的注視。當你看到一個人低著頭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定會猜測到,這個人正在被憂鬱和苦惱深深地攪擾著內心吧。

還有一種以自我觸摸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姿勢,即把一隻手搭放在自己的頸背上。大衛·韓福瑞和克里斯多弗·布拉剛在分析這種姿勢後認為,這是一種「防衛式的攻擊姿勢」。他倆在《新科學》這本書中,這樣解釋道:「在需要防衛的情況下,人們的手常不自覺地放到後腦勺上去,但是在防衛性的攻擊姿勢中,他們把手放在脖子後面,偽裝成是在防衛,卻意在攻擊」請你留意:當一個人怒不可遏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把手放到脖子後的動作來。

手和腕部

俗話說,「眼睛比嘴巴更會說話。」其實,從身態語言的角度來說,不如改成「手比嘴巴更會說話」。因為,手是人身上最靈活的一個部位,它可以毫無困難地直接表達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和任何慾望。

當你非常緊張的時候,當你恐懼萬分的時候,由於神經上的作用,會使手掌心裡出現冒汗的反應。這種由心理到肉體上的反應,是任何人也掩飾不了的。

「手足無措」、「袖手旁觀」等成語,是人類干百年來經驗的匯聚。它說明,在人際關係之中,手是最有效的情感傳遞工具之一。眼睛的信息傳遞是微妙的,而手所發出的信號卻是直截了當的。

最佳的實例,便是握手的動作。

在原始時期,兩個男子相遇時,用手掩蓋對方的性器,以示問候。以後,又演化成雙手高高舉起,讓對方看清自己沒有攜帶武器,以示友好。最後才逐漸發展成手與手互握的行為,這也是為了證明手中並沒拿武器,互相可以信賴的意思。在羅馬帝國時代,人們並不握手,而是抓住彼此的前臂。到了現代,握手是表示歡迎。手掌的張開表示著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手掌的接觸則表示合而為一。

人與人之間互相握手,不但有著「用手去了解對方」的目的,而且還能解除對方的心理武裝,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功效可謂神矣!

握手的習慣,各國都不一樣。法國人在走進或走出一個房間時,都要和主人握一次手;而德國人只在進門時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後,會將手指弄出清脆的響聲,表示自由;另外有些非洲人則認為握手是卑鄙的行為。無論如何,與人握手之前最好先了解當地的習慣。在美國,典型的男人之間的握手是很用力的,這可能源於印第安人的角力競賽。

幾乎是全世界的人最不喜歡握的,是對方又濕又冷的子,出汗的手掌通常是表示神經緊張、有氣無力。「死魚」般僵硬的手掌,也同樣不受歡迎,這說明對方並不想和你溝通心靈。在西方的競選活動期間,競選的政客們會用這樣一種握手的方式,即用右手抓住對方一隻手,再把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或者以右手握手,而用左手抓住對方的右前臂或右肩膀。這種握手的方法,若是用在兩個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是完全正常的。但是,用在一般的朋友之間的話,就會使大部分人覺得很不舒服。人們會認為這種姿勢不夠真誠,是一種奉承巴結或表示著虛假的友情。然而,很多政客們還是堅持著用它。

根據國外的一些研究,一個人的個性,也可以從握手中看出。下面便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幾種不同的握手類型:

1.無精打采型:這種人握手時,手指頭軟弱無力,手也握得不緊,常見於悲觀、猶豫不決的人。

2.大力士型:這種人出手猛烈,握時用大勁,活像一把老虎鉗,非等對方有畏縮或表示激動的反應時,才肯鬆手。這是一種性格魯莽,喜歡以體力標榜自己、好爭雄的人。

3.躊躇型:這種人無法決定自己要不要跟人家握手;當對方斷定他不會跟自己握手而把手縮回去時,他又突然把手伸出來,等待和對方握手。這是一種前怕狼後怕虎、遇事遲疑不決、缺乏判斷力的人。

4.保守型:這種人握手時,手臂不願伸長,肘部的彎曲度成直角,手臂喜歡貼近身體,充分顯示出謹慎與保守的個性。

5.強迫型:這種人從不肯放過任何可以同人握手的機會。不論他是向對方告別也好,訪問也好,偶爾邂逅也好,總是不論親疏地先伸出手來和對方握手。這種近乎強迫性的握手動作,反應出他內心的不安和自卑。

6.敷衍型:這種人把握手看成是應付人的例行公事。握手時僅把手指頭伸向別人,毫無誠意可言。這是一種做事草率、怠惰成性的人。

7.粗獷型:這種人握手時的動作比較粗獷,不但緊握住了對方的手,還會加上不停地搖晃的動作。這種人具有堅定的意志,秉性剛強。

8.說教型:這種人先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好感,緊接著便滔滔不絕地向對方發起宣傳攻勢,不達目的,誓不放手。這種人往往是機會主義者,善於利用別人來達到自己的慾望。

9.統御型:這種人在握手前先凝視對方片刻,或在握手時翻過手腕把他人的手掌壓在自己的手掌下方。這種人具有強烈的統御欲,企圖通過握手使對方處於心理上的劣勢。

10.自我型:在宴會等多人聚集的場合上,能夠很輕鬆自如地和陌生人握手的人,具有旺盛的自我表現欲。

此外,當你握住他人的手之後,對方如用力回握,則說明他具有好動的性格;若對方回握乏力,則說明他缺乏氣魄,是個性懦弱者。由上述可知,在握手的一瞬間,便為你洞開了了解對方的大門。

除了握手外,各式各樣的手勢和動作更在無聲地表達著無窮的意思。比如,同亮開掌心與人握手的動作相反的,便是緊握拳頭的姿勢。

握拳的手,不但呈現出了內心的自我緊張,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明確的向他人挑戰的姿態。同樣地,把手指關節扳得格格響,用拳頭擊打另一手掌的動作,也是在向對方傳達出威嚇、攻擊的信息。

當內心產生某種強烈慾望時,人很快就會擺出備戰的姿態。比如,一個人雙手用力地抓住桌子邊,便是這一心態的反應。做出這個姿勢的人,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強烈地在表示出「注意聽!我有話要說!」如果你不認清別人的這個姿態和隨後即將爆發的情緒,那就可能把場面搞得尷尬異常。

有時,當一個人十指交叉時,不論手是放在桌上或腿上,他常會將兩個大拇指互相摩擦或互繞著小圈子。這是一種在尋求保證的動作。這種姿勢表明,他在做出最後的決定之前,還有些確定不下來,希望能從對方得到更為可靠的保證。

在討論會上,一個眾人注目的核心人物,常會採用雙掌相握的姿勢。當有人要求他回答一連串棘手問題時,他尤其會採用這種姿勢。而雙手緊絞在一起的人,常是精神緊張而難以接近的。

在與人交談中,不停地用手指頭或鉛筆敲打桌面的動作,和抖腳,用腳尖拍打地面的動作相同,也是想藉以解除緊張感。有的人會在打電話時,另一隻手不自覺地玩弄著一支鉛筆,甚至把它折斷了。這不僅說明他的這個電話事關重大,引起了內心的緊張,而且折斷了的鉛筆更說明他在這樁事情上受到了挫折。

有的人在開會時,會用手指沾著茶水在桌上亂塗亂畫,或乾脆在紙上胡亂塗鴉,這種姿態表明,他對會議內容毫無興趣。

每一個人,都會用手勢來表達出我們的內心期待。比如,在期待金錢時,有人會做出食指與拇指互相搓擦的動作,酷似在點數鈔票。乞丐把手掌向上攤開,則是期待著他人的施捨。

當小孩看到母親從市場上滿載而歸,會高興得磨拳擦掌,表現出一副期待的姿態。當銷售人員得到了一條銷售新渠道的消息時,會高興得連連搓手,期待著能在銷售工作中創造出奇蹟。

通常,人們在參加某種活動之前,會搓揉雙手,像要洗手的樣子。這是在無聲地傳達出他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賭博的人,在把骰子擲出去之前,總要先放在兩手掌中間搓一搓,或許也是基於期待的心理吧。

還有一種姿勢。許多對自己沒有信心的人,會神經質地慢慢地把濕漉漉的手掌擦在某件東西上,男人們通常是把手在褲子上搓著,這是在向你透露著他心中的緊張和不安。

在許多緊張的場合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動作。某人不動聲色地把手指互相交叉了起來,這表示他心裡有某種要求,而且希望能達成此願。當然,手指交叉,在不同的地區也會有不同的解釋。比如在某些拉丁美洲國家,這種手指的姿勢用來表達兩人間十分親密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要向他人表示真誠和公開時,會採用攤開雙手的姿勢。義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這種姿勢,當他們受到挫折時,便將攤開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麼辦」的姿態。

演員也常用這種姿勢來塑造個性開放的角色。即使是小孩,當他們對自己所做成的事感到自傲時,便會坦率地將手袒露出來,反之,當他們心存罪惡感或對一個情況懷疑時,便會將手藏進口袋或放到背後去。

不同的手指手勢,傳達了一個人的焦慮、內心,中突和恐懼。小孩需要恢複信心時就吸吮大拇指;少年擔心著考試時就咬指甲;還債的期限已到,欠債人就狠狠地扯自己的頭髮。有時候,少年人和成年人還會以咬鉛筆或鋼筆來代替咬指甲。

相反,有自信心的人大都會用手做出尖塔姿勢。這就是把兩手指尖合攏,形成一種「教堂尖塔」式的手勢。這是一種有信心的動作,有時也是一種裝模作樣的、妄自尊大的、獨斷而又傲慢的動作。做出這種姿勢的人,對他所說的話,都是十分肯定的。

尖塔姿勢有公開的和隱蔽的兩種形式,女人們常用隱蔽的形式。我們在此看看男人們是怎樣運用這一手勢來傳達他們的情緒的吧。

在國外,職員、律師、學院院士等人較多使用這種尖塔的姿勢。根據統計資料得出結論,自視愈高的人,尖塔姿勢的位置也越高,有時甚至齊眉,從手掌縫中看人。這是上司與下屬關係間一種十分普遍的姿勢。

另一種較優雅的尖塔姿勢是兩手緊合,以雙肘為尖塔的基部,這是很普遍的顯示出充滿了信心的姿態。

有時候,你可以利用尖塔姿勢,作為向對方反擊的有力武器。當你感覺到對方的談話中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氣焰時,你不妨故意做出尖塔姿勢來。那麼,也許正在瞧不起你的對方,接受到你這自信的信號時,一剎那間便會產生一種困惑的心理,而在以後的談話中慢慢地改變態度。

當你在主持會議或給學生上課時,如果感到會場中或教室里太吵鬧,不妨故意做出尖塔動作試試。這就是借著獨斷和高傲的表示,用以達到威懾學生或與會人員的目的。這時候,教室、會議室里便會逐漸地安靜下來。

兩手在身後相握,是表示男性權威性的姿勢,因為你若把雙手背在身後,必定會導致胸脯挺出。這種姿勢也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比如,在街上巡視的警察、檢閱新兵的軍官、訓斥下屬的上司等等。擺出這種姿勢等於是在宣布:「這裡的一切都是我說了算,你們必須聽我的。」

除了直接以手來表達情緒外,有時人們還會用玩弄手中的小東西的辦法,來泄露自己的內心隱秘。比如,跟初次相識的人見面,或對弈中的棋手之間,為了排遣自己緊張的心情,會不由自主地玩弄手中的火柴盒、打火機、棋子等等。

但是,這種動作,在談話時常能吸引對方注意你手中的動作和小物件而使談話陷入無精打采。如果你想儘早地結束這場談話,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使對方打住話頭或轉移話題。

必須強調一點:當你想拒絕對方傳達過來的情感時,千萬別去碰對方拿出來的物品。儘管手與手沒有直接的接觸,但是透過該物品,你們已經形成了接觸,而演變成接納對方的信息了。所以上街購物時,儘可能不要去碰店員拿著給你看的東西,因為一旦伸手接觸,便跟對方構成了親密感,容易被說服而買下並不需要的東西。

既然手能表達出那麼豐富的情感來,那麼,和手緊緊相連的腕部,又會做出什麼樣的表示呢?

在健美競賽中,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力量,競技者總是將手腕彎曲成L字形,露出發達的臂部肌肉,以做出勇氣十足的姿勢。就是在智慧型的競爭中獲勝時,也常見到人們用這一姿勢來表示喜悅。人們往往用掰手腕的比賽,來顯示自己是一個強者。有的男人,喜歡在手腕上戴手鏈或者式樣別緻的手錶,也是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顯示自己的力量。

下巴和嘴

下巴即下顎的俗稱,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僅僅是擔任發聲和咀嚼功能的器官。從外形上看來,男性從下顎骨到顴骨多帶有稍許稜角,不像女性較為渾圓。所以男人不論如何改裝成女人,他的男性化的下巴也很難瞞過別人的眼睛。而且下巴的形狀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發聲的音質。

據說,有人從下巴的形狀能推斷出一個人的性格。比如,尖細的下巴表示神經質,多肉的下巴顯示著養尊處優。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光從下巴的外觀形狀去判斷,還是不夠的,必須留意下巴的動作。

提到下巴的動作,我們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下巴的向前突出和往裡收縮。一個人在重壓之下,會做出伸長下巴的動作,扛大包的碼頭工人,挑重擔的農民,都會不由自主地做出這樣的動作來。這在生理上來說,是為了扯直脖頸,使呼吸更為暢通。從身態語言的角度來看,突出下巴的動作,屬於攻擊性的行為表示。可看做有「撲上去狠揍他一頓」的意圖。莫里斯博士曾說,「突出的部位,表示帶著有意識侵犯對方勢力範圍的性格。」下巴的突出也同此理,乃是用來表現自我主張的工具。

有趣的是,英語單詞中的「下顎骨」(jawbone)在作動詞使用時,具有「極力說服」的意思。同時,英語中把「住嘴」說成Hold your jaw(縮起你的下巴)。

因此下巴突出的程度越大,則其自我主張的程度也就越高。比如,「頤指氣使」的態度、俗稱「把眼睛長到頭頂上去」的人,都是在儘力地伸長和抬高自己的下巴。採取這種動作的人,心中自認為對方低自己一等,自己很明顯地站在優勢地位上,而且很有把握地認準自己的主張是無人反對的。

一個自滿或者傲慢的人,在走路時就會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即人們所說的「高視闊步」或「趾高氣揚」的姿勢,這也是大獨裁者墨索里尼所採用的姿勢。

人們在發怒時,經常將下巴伸向前方,這也可以看成他想把自己的憤怒情緒扔向對方的一種攻擊性慾求的表現。另外,下巴突出不明顯的男性,乃是缺乏自我主張的人,此種說法也是源於以上的論點。所以,人們在漫畫中,總是把富於競爭性的美國畫成翹著下巴的「山姆大叔」。特別有趣的是,漫畫家還讓「山姆大叔」的翹下巴上長了一絡山羊鬍子,這就使得「山姆大叔」的翹下巴更為顯眼。

在生活中,也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而精心蓄留鬍子的,這是為了使下巴更為突出。

比如,日本明治天皇蓄的鬍子,外表上看來,似乎僅僅是為了顯示男性美。其實不然。據說,當時日本山縣的「象徵設計者」們,為了提高日本天皇的威嚴,精心設計了這鬍子的樣式,經天皇批准後才採納的。還有,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國的大獨裁者希特勒,據說他瘋狂地迷上了卓別林式的短髭。他留這種鬍子的目的,是為了激起當時的德國民眾的激昂情緒。那種卓別林式的短髭,襯托著他那矮小的身軀,據說可對他人產生強烈的魅力,滿足他那種「想受人注目的欲求」。

以上所述,雖是留在嘴唇上方的鬍子,但留在下巴上的絡腮鬍子,也和它們起著一樣的作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物,就用鬍子來樹立在民眾中的形象,例如,胡志明的長鬍子、卡斯特羅的絡腮鬍子,等等。在中國的傳說故事中,只要那些法力無窮的神仙一上場,往往總是留著拂胸的長鬍子。在國外的電視劇里,當一個威嚴的老人上場時,也往往總有一下巴的漂亮鬍子。由此可見,突出的鬍子也是用來表現男性強烈的自我主張和剛毅人格的。

然而,又有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當我們在工作中或社交場合里認識了一些蓄留鬍鬚的人,一旦跟他們深入交往後,就會意外地發現,這種人多半是屬於懦弱、缺乏個性的人。這又怎麼解釋呢?原來,這種類型的人,是想將他在語言上、行動上所不敢表現的自我主張,用蓄留鬍鬚的行為來得到補償。

伸出下巴是為了表現自我,那麼,縮緊下巴,又含有什麼意思呢?

當外國貴賓下了專機,在《迎賓曲》中檢閱三軍儀仗隊時,那些儀仗隊的士兵們個個保持著直立不動的標準姿勢。他們保持頭部正直、縮下巴、兩眼直視前方、挺胸、縮下腹、兩手自然下垂的姿勢。表現出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軍人氣概。

這種由軍隊嚴格訓練出來的姿勢,很明顯地表達著它的意思。在論述到背部的身態語言時,我們已經指出,直立不動地挺直腰背,意味著服從。同樣,縮緊下巴的動作和直立、和一動不動的姿勢一樣,也是一種順從心態的表現。它表示,不僅不敢侵略對方的勢力範圍,而且還在有意地縮小自己的勢力範圍,甘願接受對方的侵入。它表示了絕對的服從。

國外的一些做父母的,往往告誡孩子們在客人的面前,必須縮起下巴,否則就會顯得太沒有禮貌。

我們在前面說過,西方人在憤怒時往往做出下巴伸向前方的動作,而東方人卻相反,憤怒時以縮下巴者居多,這是因為東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便攻擊時能趁敵不備。西方有句諺語說,「縮下巴的人最陰險」。所以東方人在憤怒時縮起下巴,其內心卻潛藏著極為複雜的情緒,由此可看出東方人不同於西方人的複雜而又微妙的內在心理。

除了下巴的本身動作外,和手配合,下巴亦能發出一系列的信號。

當一個人陷入沉思之際,往往會無意識地撫弄下巴。當人得意洋洋時,也會摸著自己的下巴。如何區別撫弄下巴時這兩種不同的心態呢?這就要結合其他動作來看了。從身態語言學的觀點來看,這是屬於自我親密性的表現。當人在喪失信心、不安、孤獨、話不投機的尷尬處境下,借著觸摸自己的肉體,來掩飾心態,安慰自己。

雕塑家羅丹所塑造的不朽的藝術品「沉思者」,就採用了手托下巴的姿勢,誰看了這個雕塑,會去懷疑這不是一個在深深地陷入沉思的形象呢y

當一個人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注意力時,也會採用手托下巴的姿勢。比如,小孩子坐在台階上,會用這樣的姿勢看著台階下大人們的活動;青年人和老人也會坐在街邊椅子上採用這種姿勢注視遊行隊伍或孩童們的戲耍。

有時候,你以批判性的態度在評估對方時,會把手指捂著臉而用手掌托住下巴,也有用食指伸在臉頰上而用拇指托住下巴,其他手指蜷曲著放在嘴唇和下巴之間的,採用這種姿態的人,思想是嚴謹的,而且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或想用截然相反的意見去說服對方。

下巴的上方便是嘴。嘴不但是說話的工具,同時也是攝取食物、呼吸的器官,而在身態語言方面,嘴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有的人在說話的時候,會用手遮住嘴巴,或把嘴湊到對方的耳朵邊去,即所謂的「交頭接耳」。用手遮住嘴巴的動作因人而異。有的用整個手掌貼近鼻子來遮住嘴;有的用微微分開的手指來遮住嘴;有的會把雙肘撐在桌面上,用重疊的雙手遮住嘴。然而,不管他採用哪種姿勢,這種身態語言都在表示他存在著提防他人的警戒心理,採取了不願被他人識破自己本意的防禦姿態。打電話時,用手捂著話筒說話,亦是這一類型。

因為嘴是屬於語言的傳達器官,用手遮住嘴,是為了避免被他人看見該器官而表現出的「隱匿」行為。這種行為在不同的場合表示著不同的意義。

達爾文曾說道:「以手掩嘴是一種吃驚的姿勢。有時一個人對他所說出的話感到抱歉或吃驚時,會這麼做。這動作好像是希望能制止我們所說的話,雖然這話已脫口而出了。」執法人員認為,說出話後突然以手掩口的人,暴露出一種由自我懷疑到完全說謊的情緒。所以當執法人員在審訊或訊問嫌疑犯與證人時,特別注意這一動作。

許多做父母的,也常會在孩子身上看到這個動作。當孩子向父母說謊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掩嘴。以手掩嘴的動作,在這種場合時表明,他對自己說的話毫無把握,而企圖將它一筆抹煞。一個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工作人員說,由於嚴格的保密要求,他在公共場合和同事談話時,養成了以手掩嘴的姿勢,以防別人偷聽。結果,習慣變自然,他回家後和父母說話時,也習慣地用手掩住了嘴,他的父母便說:「兒子,你用不著提防我們,不必捂著嘴說話。」在父母的監督下,他這一壞習慣才漸漸改掉。

於是,有人便故意利用這一姿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人們有這樣一種心理,往往相信偷聽來的消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就像那些小道新聞吧,為什麼能傳播得那麼快,就是因為有許多人是從公共場合「偷聽」來的。在日本曾發生了一起豐川信用金庫(銀行)被搶兌的騷動事件。事件發生的起因很簡單,有幾個女子高中的學生,故意開玩笑地在公共場合用手掩著嘴竊竊私語,說:「那家銀行,好像很不可靠喲。」結果,被人偷聽而去,一傳十,十傳百,存款人爭先恐後地擠到銀行去取款,人潮將銀行圍得水泄不通,最後演變成暴亂。

一個人在發言攻擊對方的時候,往往會撅起嘴唇來說話,這樣可以使嘴處於張開狀態,更有利於舌頭在口腔里機動靈活地轉動,使攻擊型的話源源不斷地從「炮口」似的嘴唇之間「發射」出去。當然,一個人激動時,也會做出同樣的動作來。

從聽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對方在很注意地傾聽你的講話時,嘴唇的兩端會呈現出稍稍拉向後方的狀態。當他的嘴角向下斜時,則表明他正在忍受著內心的痛苦。當然,用嘴去「吻」,去「吮」,去「舔」,往往是帶著愛的心理。

此外,叼在嘴上的煙,也在無聲地發出身態語言的信號。

在我們的周圍,可以觀察到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處理香煙的姿勢,包括點火、抽煙和按熄煙頭、抖煙灰等。有些人的姿勢有條理、優雅、小心而又自信;有些人不看著香煙就無法思考,彷彿香煙上有錦囊妙計一樣。另有一些人則借香煙來平靜心情,每當緊張時就把煙叼在嘴上。

有些男人常用嘴咬住煙尾,使煙尾被唾液所潤濕。帶有這種習性的人,強烈地遺留著不成熟的幼兒心理。因為用濕嘴粘兮兮地咬住煙尾的行為,跟嬰兒吸吮乳頭的行為如出一轍。

人們在進行談判的時候,氣氛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往往會把煙弄熄,或是任其燃燒著。可是,在緊張的氣氛解除以後,他會馬上又點上一支煙。

科學家們用了幾年的時間,對抽煙者進行了觀察和實驗,發現了一些很有意義的現象。我們從一個人抽煙時的動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個人的性格,雖然談不上十拿九穩,但也不會相差得太遠。請看:

1.煙已燒到尾蒂,還捨不得扔掉地要吸一口者,這人一定是非常節儉或是小器的。

2。如果連半支煙都未吸完,便隨手把煙扔掉的人,那他不是紈絝子弟就是態度輕率的有錢人,或者是他當時的心情不好,也許正是怒氣衝天之時。

3.吸煙者明明自己帶著火柴,卻不使用,而喜歡向他人乞火,用完火後又會將他人的火柴順手牽羊的人,其吝嗇之極可想而知。

4.有香煙而不肯敬別人,當他人敬他煙時,卻要先假客氣一番後再接受的人,不用說準是個利己之徒,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5.買煙時,朋友們都爭先拿錢,而他只是嘴裡鬧著,手在口袋裡亂摸,拖延到別人付了錢的人,小器已達極點。

6.愛在空的高檔煙盒裡放低檔煙的人,必定是虛榮心重而又不務實際者。

7.凡是見客必敬煙的人,常是個善於交際的聰明人。

8.吸煙的時候喜歡吐煙圈,並愉快地看著輕煙在空中飄動的人,一定是個好靜而不喜歡多動的人。

9.吸煙時沉默寡言,或愛邊吸煙邊看書報的人,此人必定較為深沉,做事也有恆心。

10.夜間獨自吸煙,並徘徊不定,這人必定有心事,或害了「相思病」。

11.吸煙時必選高級煙者,此人必定好勝心強,並且很有錢;

12.吸煙的時候,兩眼不住地眨動,那人必定很機警,很難接近。

13.別人吸什麼煙他也吸什麼煙、愛向別人借火的人,生活一定馬虎或頭腦中沒有多少知識。

以上所敘有關抽煙的種種,雖然看來和嘴的身態語言有點離題,但因煙是嘴中之物,所以和嘴還是有著密切的聯繫的。

鼻子和耳朵

五官之中,鼻子和耳朵所能表達的身態語言比較簡單。鼻子和耳朵本身並不會動,完全要靠頭部和手的動作,才能傳達出它所要表示的意思。

17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克萊奧佩特拉(古埃及豔后)的鼻子如果低一些的話,整個世界歷史將會重寫!」

鼻樑長得高低,固然和人的容貌有關,但從身態語言上來看,是否和人的性格、情緒也有關係呢?有一位日本的整形外科醫生,根據他多年的臨床經驗,得出這樣一條結論: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旦接受了隆鼻手術之後,常會搖身一變而成為倔強之人。那麼,東方人的含蓄內向和西方人的外露開朗,是否也和西方人的鼻樑普遍地比東方人高而有關呢y我們不敢貿然下此結論,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有人說,鼻樑高挺的人聰明。似乎鼻子是智慧的象徵。也有人說,鼻子長得高的人傲慢。對這些觀點,我們不敢苟同。天生的鼻樑高低只是表面現象,與人的本質並無關係。至於鼻樑高挺而待人謙遜者,生活中幾乎到處都可以碰到。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的看法呢?原因是,他們把天生的鼻樑高低和故意挺起鼻樑的動作,混為一談了。

在東方人中,偶然聳高鼻子或是臉頰稍許向上提起,就現出了板起臉的表情;從身態語言的角度來分析,便意味著:自我勢力範圍的擴大,便被人看做是妄自尊大、傲慢、倔強等。反之,要把對方的氣焰打下去,人們常常會說:「看我不砸斷他的鼻樑骨!」雖然,並不是當真要「砸斷」某人的鼻樑骨,但從此也可看出,他不能容忍對方以聳起鼻樑來擴大勢力範圍。因為對方通過使勁聳起鼻子的動作,使得鼻孔對著他人,其視線必然是由上而往下看,這是一種鄙視他人的表現。

「鼻孔朝天」,這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是用來形容一種不高興或拒絕的姿態。即使連嬰兒也知道要別過臉去,以表示拒絕他所不喜歡的食物,而且他們會盡量把頭向後仰以致鼻孔朝天,似乎在逃避那種他們所討厭的氣味。伴隨著這個動作出現的,常是一種被形容為「從鼻孔下面看人」的低垂眼神。

不論男女,在跟人交談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抓鼻子、摸耳朵的動作來,這些姿態,相當明確地反映出人類的潛意識情感。

比如,你請他人幫助你完成某樁事情時,倘若對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動作,你應該知趣地意識到,他接受你請求的可能性看來不大,還不如說他拒絕了你更為確切。

如果你迫不得已跟一個你所討厭的人交談,要想儘快結束無意義的談話,不妨用手接二連三地去摸鼻子,再加上不斷地交換著架起腿或用手拍打桌子等動作,便是有效的辦法之一。

另外,用手摸鼻子的行為,如果再加上身體前屈的動作,它所表示出來的信號,又有所不同了。如果是在會話時做出這種姿勢,等於是在說:「你的話怕是靠不住吧?」表明他心存懷疑。

你可以去試試,故意向一個少年問一個他所回答不出的問題,難倒他。那麼,你就會看到,他會多麼迅速地伸出手來,做出用食指摸擦鼻子的動作。顯然,這個少年的動作是對你的問題表示困惑的信號。

這種信號,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接收到。一個人,當他遇到難題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去摸鼻子。有一個富有經驗的業務人員說,他在參加談判時,總會去觀察對方是否去摸鼻子,以決定自己應該如何提出相應的提議來。他敏銳地觀察到,當對方在隱瞞他的真正意圖時,在講話和聽話的時候,會用手去觸摸鼻子。當談判深入進展時,他摸鼻子的動作就相應地減少了,最後,當提出最終協議時,對方竟然沒有再摸鼻子,反而把身體向前移到了椅子的邊緣上,緊接著,協議就達成了。所以在談判中摸鼻子的動作,可以使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到談判的成功與否。

和摸鼻子的動作容易混淆的,是捏鼻樑的動作。它和摸鼻子的動作所表達的意思不同。

我們在出席一個會議時,在出席者中間,也許可以發現有這麼一兩個人低著頭,做出了捏鼻樑的動作。在這時候,如果你問他:「你的意見如何?」他一定會緘口不答,甚至還閉起雙眼。原因何在?這是因為,他正借著捏鼻樑的動作,下意識地想將難以回答、無從決定等內心產生的矛盾,傳達給對方。

所以這種通常伴隨著緊閉雙眼的捏鼻樑的動作,表示他正極為關心並深思著他所要做出的決策。一個內心處於矛盾衝突中的人,用手捏捏自己的鼻樑,好像是要證明,自己是陷在真實的困境中了,還是那不過是一個噩夢而已。經商的人,常用這種姿勢來表明,他陷入了困境之中。當他這樣做的時候,我們絕不可以去打擾他,只能保持安靜,等著他想出個頭緒來。

一位律師曾經說,他認識一個法官,總是用這種姿態來表達出他對案件的想法和感覺。假如法官相信被告有罪,他就不會摘下自己的眼鏡。而若是他相信被告是無辜的,就會摘下眼鏡來,用手捏住鼻樑,有時還會閉上眼睛幾分鐘,內心掙扎著對被告的重新評估。

反之,你也可以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潛意識的姿勢。比如,在眾說紛紜的場合,如果你為不能隨心所欲地發言而感到困擾,就可以捏著自己的鼻樑,做出沉思的神態來。那麼,其他的人一定會想:「咦,他究竟在想些什麼呢?」於是,大家的視線會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你的臉上,給你創造了開口發言的機會。因此,也可以這樣說,捏住鼻子的動作傳達出了希望大家聽我講的信號。不信,你可以試試,往往會使你達到預期的效果。

至於在談話中發生扯耳朵或者摸耳垂的行為,則是想要打斷對方說話的潛意識的表示。在幼兒園裡,老師就教我們學會了舉手發言的習慣。成年後,我們明知舉手是讓人知道我們有話要說的信號;但大部分人卻不願使用它,覺得未免有些太一本正經了。所以我們通常把手舉到一半就縮了回來,而改變成一種扯耳朵的微妙動作。同時,摸弄耳垂的行為屬於自我觸摸的範疇;如果對方的話題很乏味、無聊,或對話題內容產生反感時,利用手摸耳朵的舉動,既是表示要打斷對方的話題,又是想借自我觸摸來消除內心浮躁不安的情緒。

如果你能從對方的扯耳朵上,接受到對方要打斷你的話頭的信號,不妨停下嘴來,讓他開口發言,這樣,對方反而會認為你是個十分通情達理而健談的人,因為你允許他積極地參與談話。正如哲學家季諾所說的:「我們有兩隻耳朵一張嘴巴,或許就是叫我們多聽少說的意思。」

不過,你千萬不要把一種緊張的重重扯耳朵的動作,也當做是一般的想打斷你的話頭的信號。有些人,在內心焦慮或緊張不安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扯耳朵的動作。就像另一些人在心裡煩躁不安時,鼻尖上會冒出大量細小的汗珠一樣,這又是一種心態的特殊表現。

頭與頭髮

德斯蒙德·莫里斯博士曾對肉體的自我觸摸做了一項研究、分析,觀察的對象是數千例各種人的行動。結果表明,人體上承受接觸的部位中,接觸頻率最高的是頭部。雖然頭部僅屬人體表面積的九分之一,但自我觸摸行為竟有半數以上集中在頭部。

於是,莫里斯博士進一步研究,發現觸摸頭部的動作可細分為650種不同的種類。然後,他將這650種觸摸再做整理,歸納成4大項:

1.屬於隱蔽動作的接觸。這種接觸,包括對噪音感到不耐煩時的用手掩耳,或光線過強時用手遮眼,氣味過烈時用手捂鼻等動作,這種動作是為了擋住外界的強烈刺激侵入感覺器官。此外,當內心萬分痛苦而哭泣時,用手捂著臉的動作也屬這一範疇之中,這是一種企圖掩飾性的勢態。

2.屬於整理身體動作的接觸。這一接觸的具體特徵是,將手舉向頭部做出「抓」、「擦」、「摸」等動作,這種動作本來是用以維護頭部清潔而用的,比如頭皮屑過多時搔頭等,但是,當我們脫離本來的目的,陷入情緒混亂或緊張狀態時,往往會做出類似整理頭部的神經質的行為。

比如,男性方面最普遍的「抓頭」動作,大致可視為不滿、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態的直接反應。因此,在這種時候,往往兼有面帶赧色和喘氣的現象。

如果你打開電視機,去看一場美國的橄欖球賽或棒球賽,你就會發現,橄欖球賽中那個失誤的隊員往往會猛力拉扯自己的頭盔,然後對著天空咒罵兩句。而失誤的棒球運動員,則常會脫下帽子來,用手把頭髮往後一掠,抓抓後腦勺,然後踢起一溜塵土。

那些急於做成生意、全力向顧客保證貨物已如期運出的貿易商,也常會出現這種抓頭髮、搔後腦勺的動作。

東方人在害羞的時候,一邊抓頭,一邊啞然失笑的情形也很多。

另外,當你腦中在快速思考,或者當你面臨著燃眉之急的重大憂慮時,你的手就會不由自主地伸向頭部,做出摸頭髮、搔頭的動作來。

3.特殊象徵的接觸。為了強調正在用腦筋思考,用手指或筆「咚咚」地敲頭,或者用手掌貼著頭部不動等動作,就屬於這一範疇之中。在痛苦或思考中兩手抱頭,也是這種象徵性的特殊接觸。

東方人對一件事物不能理解或感到莫名其妙時,伴隨著腦中的飛速判斷,常會做出一種十分普遍的歪頭動作。而歐美人一般則將手掌貼在太陽穴附近表示他正在對這一事物進行思考。另外,也有不少人喜歡用手指輕輕點著太陽穴,也屬同一心態的表現。這種動作無疑是一種表示「疑難」的信號。同時,下意識地按住人體的要害部位之一的太陽穴,可以看做是想刺激思維活動加劇的一種行為。

至於歐美人在陷入自我懲罰的心理狀態時,也有伸直食指戳著自己的太陽穴,做出用手槍來射擊自己腦部的模仿動作,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自殺動作,其目的在於假借這一動作來掩飾內心的尷尬和困窘。

此外,這類象徵性的接觸,還包括突然記起了一件事或恍然大悟時,使勁拍打自己前額的動作。

4.自我親密性的接觸。這類接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安定,是下意識所形成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在這一類的頭部接觸中,我們最常做出的動作,就是一肘靠在桌面上,用手掌支撐著一側頭部的姿態。

肉體上的疲勞,並非是造成這一姿態的主要原因。在這個時候,當做頭部支柱的手,實際上已起到了超越手的本來機能的作用。這隻手在心理上變成了擁抱自己,給自己以安慰的「朋友」。即用自己的手來代替朋友,給自己以親密性的快感。

除了這種以手撐頭的動作之外,在我們經常做出的動作中,還有一種併攏中間三指或四指,手背朝外,輕輕拍打額頭的行為。這種姿勢大致上可看做是靦腆、困惑心理的表現。其動機在於嘗試用緊貼額頭的動作,去克服精神上的不平衡。

從上述四項可看出,自我觸摸頭部的動作,不論哪一項,其旨在追求精神上的穩定的動機,都是相同的。用手觸摸自己的頭部是這樣,那麼,用手去觸摸他人的頭部,又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在年輕的情侶之間、夫妻之間或父母與子女之間,手部與對方頭部的接觸或雙方頭部互相接觸,毫無疑問,這是發出了愛的信號。但是,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關係一般的兩個男人之間,其意義就大不相同了。

對於這一問題,莫里斯博士舉出了三種結果:1、向對方伸出了友好的援助之手;2、向對方表示祝福;3、向對方進行攻擊。

我們在電影里或生活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當一個戰士在戰場上受了傷,他的戰友往往會上前抱住他的頭;同樣,當一個工人從高處跌下來時,旁邊的人也會衝上去抱住他的頭。由此可見,任何人想幫助受傷的對方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護他的頭部。這就證明了第一點的動機。

至於第二點,我們從宗教儀式中就可看到。教皇或主教、神甫等神職人員,會將手按在他人的頭頂上,給以祝福。同樣,佛教中的高僧也用這同樣的行為,給信徒們消災免禍。

最為有意思的是第三點, 當雙方拳打腳踢地進入真正的生死搏鬥時,以手攻擊他人的頭部,當然不難理解,那是欲置對方於死地的一種表現。可是,當兩個朋友之間互相拍打對方的頭部或摸對方的後腦勺時,這種假裝攻擊的姿態,卻是內心友情衝動的一種表現。他們在無所顧忌地觸摸或拍打對方頭部時,往往故意做出一種挑戰的姿態,一方面顯示出自己的男性氣概,同時又可滿足互相間的親密感。

頭部的身態語言,並不限於前面所說的接觸性動作。就是在頭部本身,也會時時呈現出來。美國有一位研究身態語言的博士發現,當一個人說話的聲調提高時,他的頭部也會隨之提高,而當他要結束他的話時,隨著音調的降低,頭部也相應地放低下來。當他繼續說話時,不但聲調保持相同的高度,而且頭部也挺得筆直。

事實上,如果你不想和對方交談下去的話,不必做出扭轉頭去等等表示厭煩的動作,只要有意地降低說話的聲調並相隨著低下頭去,就能使對方接收到你想儘快結束這場談話的信號。為加強這一效果,你只要在低下頭去時,再配上看手錶的動作,那麼,你更能成功地達到你的目的了。

這種低頭的動作,和鞠躬時的低頭,在意義和形態上完全不同。一個人對他人所懷的敬意越深,那麼他鞠躬時低頭的程度也就越大。令人深感有趣的是,小孩子往往不會做出筆直低頭的動作,所以往往是歪著頭鞠躬。但是,長大成人之後,如果他在鞠躬時仍然歪著頭,則說明這個人的身上還保留了許多幼兒的精神結構。換句話來說,這說明他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是社會履歷不夠的表現。

當然,一個人在顯示其優越的時候,是高高地昂起頭來的。最為常見的姿勢是,身子向後傾,背靠在沙發上或椅背上,兩手枕在後腦勺上,有時還伴隨著蹺起二郎腿;要是有人面對你這樣坐著的話,你的心裡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看法:「這個人很自大,一定喜歡賣弄自己的學問。」這種身體向後傾、雙手枕著後腦勺的姿勢在美國人中最常見,尤其以西南部的男人為甚。

尼倫伯格·卡萊羅博士為了研究這個姿勢畫了一個男性的白人移民者,帶了一把槍坐著,兩手枕著後腦勺。然後,他讓其他人來分析。立即有人認為,對於移民者來說,隨時迅速拔槍是十分重要的,但這種兩手枕著頭的姿勢,顯然是不利於拔槍的,這表示,這個白人移民者鬆弛了他的挑釁態度。

頭部的另一個重要部分,便是頭髮。古往今來,有許多對於頭髮的形容和傳說,這裡不一一贅述了。頭髮的身態語言,是由「髮型」表達出來的,它不但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和慾望,同時也是這個人所屬的社會團體的記號。

在中國幾千年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對頭髮是非常重視的,有所謂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執著觀念,要是剪髮,就會被看做是忤逆不孝的行為。辛亥革命後,為了掃除清王朝的勢力,首先就是革辮子的命,剪不剪辮子是檢驗一個人擁護不擁護民主主義革命的試金石。

可見,頭髮對於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所處的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同時,頭髮也能反映出各人的心理狀態。只要一上街,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髮型,使頭髮的身態語言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細膩入微。

剛興起男子燙髮時,便搶先一步去試行的人,不是愛冒險好出風頭的人,便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的人。經常改變髮型的人。反映出他心理的不成熟,容易盲目聽信他人之言,具有易受他人煽動的性格。同時,也表示出他很少會執著於自己的喜好。他的脾氣隨和而為人又率直真誠。

頭髮是和別人見面時,最先入目的部位。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達到擴大勢力範圍的目的,頭髮確實是最合適不過的部位了。剪短的頭髮能使毛髮根根聳立,藉以達到充滿戰鬥氣氛的目的。這和貓發怒時,表現出的弓背聳毛的狀態相同。因此,「板刷頭」可看做是充滿了攻擊欲的表現。

美國軍隊在新兵入伍時,強制性規定新兵要剃CI式短髮。當以蓄留油爆式髮型而備受觀眾青睞的貓王普萊斯利入伍也被剃成了n式短髮時,曾在社會上鬨動一時。軍隊規定其一定的髮型,就體現了某一團體用專一的髮型來與其他團體相區別,表明了團體的團結以及個人對團體的隸屬意識。不但是軍隊,就是其他的團體也有這種情況。比如,日本的相撲隊,隊員一律四周剃光僅留頭頂上一綹頭髮;歐美的嬉皮士,則都留怪異的長髮,等等。

在傳統觀念上,長發一般為女子的髮型,但眾所周知,美國的嬉皮士們首先興起了男子披留長發的做法。他們以這種髮型,來象徵著對現有權威、權力的反抗意識。

至於男子蓄留「爆炸頭」(非洲髮型),也是美國黑人用以表明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並抗議種族歧視的一種意識表現。當然,無論是長發還是爆炸式,當它成為一種流行髮式以後,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對社會習慣的忠貞與否,完全表現於髮型之上。」雖然,在當代社會中不再像過去那樣有嚴格的界限劃分,但這一點或多或少仍遺留在人們的意識之中。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白領階層的人往往梳理三七分的髮型,而娛樂圈中的工作人員常見蓄留長發,在讀的學生均剃成學生頭等等。這說明,他們以髮型來傳達自己屬於的階層,並表示出自己對此一圈子的忠貞不會改變。

也有的人,在參加工作前把自己的頭髮剃短。這種行為在表示他對今後所隸屬的團體的忠貞,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在面臨新的生活之際,為了表示自己有決心經受新的環境的考驗。

基於上述意義,一個人遁入空門出家當和尚時的「剃度」,便是廠個典型實例。「剃度」或「落髮」的儀式,就是利用剃光頭髮所產生的身態語言,極富戲劇性地象徵著「拋棄凡塵」的意識轉變和終生事佛的決心。

日本相撲界的大力士在引退之際所進行的「斷髮式」,也與上述意義相同。至於,中日圍棋擂台賽中,日本棋聖表示,若輸給了中國的話,便要剃光頭髮,這一方面表示了他要力爭勝利的決心,另一方面也和盤托出了他的隱蔽心理,即失敗後以剃光頭髮來向日本國民謝罪,並期望著隨著頭髮的重新長出而捲土重來。

國外有些研究認為,從一個人頭髮的質地和色澤,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格。

男性各類頭髮:

頭髮似鋼絲,既粗硬,又濃密如刺蝟者:此人事必躬親,有氣魄,有領導才能。可惜的是,他常不顧家。

發粗而色淡、硬而且疏者:此人剛愎自負,喜駕馭別人,度量狹小。他最大的特點是,有點小聰明。

發黑如墨,密如雲,軟如絲者:性好逸樂,度量寬宏,吃苦耐勞,喜歡處處依賴他人,是理想的遊伴。

發雖柔軟,卻極稀疏者:此人好出風頭,愛與人辯論,同時目中無人,妄自尊大,做事情沒有判斷力,日常生活中常犯疏忽、健忘的毛病。

發雖柔軟濃密,卻不易梳平者:此人個性軟弱,容易臉紅,做事猶豫不決,是神經質的男人。

發濃密粗硬,卻能自然下垂者:這種人大多數身體較胖,不大喜歡活動,細心多情,愛情專一,是理想的丈夫。

發髯相連,粗濃如刺蝟者:此人個性魯莽,豪邁不願,有俠義心,愛多管閑事,不拘小節。

發色淡、疏而粗硬且不平者:思考力敏銳,有演說天才,能屈能伸。最大的缺點是,好佔便宜,最終不免吃大虧。

發濃密柔軟,自然下垂者:性情內向,喜沉思,有耐心,藝術家、科學家出於此種髮型者多。

發自然向內曲縮,如燙過一般者:此人性情激烈,事事患,者患失,事事猜疑,常常心情緊張。

髮根曲縮,發梢平直者:此人自以為是,有我無人,喜歡獨斷獨行,沒有通融心和同情心,是家中的暴君。

發色黑中帶赤者:此人揮霍無度,喜交結異性朋友,性慾甚強,用情不專,是女性最應注意的危險人物。

腦後的發色黑白交雜而生者:此人多愁善感,忽喜忽憂,愛自作多情,睡中常講夢話,是神經衰弱的象徵。


推薦閱讀:

精闢地語言
風流語言風流語,若想風流學一下
玩味「語言文字」,上出「語文真味」
個性語言
三招教你組織語言

TAG:男性 | 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