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文言文教學的三大變

----新課標背景下文言文教學的三大變

內容提要: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的教學理念也漸漸深入人心。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與學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學實踐中要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學習方式

在高中生中廣泛流傳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廣大學生把文言文當做第一怕,恐怕與我們傳統課堂教學傾向和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認識出現偏差。《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基本理念時明確:「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在這樣一種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與學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麼,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這些新的要求呢?筆者以為,要實現三大轉變:

一、教學理念:從重言輕文到文言並重。

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先生曾經犀利地批評文言文教學的弊端:有言無文。傳統的文言文教學重點落在文言知識的逐一講解上,強調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的講解和分析。這種「重言輕文」的教學格局導致了以下不良後果:第一,「重言」強調對學生進行知識性考查,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標準性。抹殺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與創造性。重言輕文甚至文言剝離,顯然不利於發展學生的閱讀個性,培養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第二,重言輕文的教學傳統,使學生無法穿透文字元號達到與作者情感相通的境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對於文章的創作者來說,情是動機所在,有情才有文;對於讀者來說,把握情感是目標所在,緣文入情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重言輕文,讓生硬的文字元號成為阻擋披文入情的障礙,大大降低了作品的魅力,「情」無法傳遞和溝通,文言文閱讀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就大打折扣。第三,文言文作為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文與言都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重言輕文導致許多附麗於「文」上的文化信息被忽略甚至拋棄。在文言文教學中文言並重,並且有意識地多從「文」的角度加以闡釋和拓展,既是避免上述弊端的現實需要,也是新課標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教科書編寫建議要求新教材「要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於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全面推行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文言文教學也要改革文言文教學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記「文」,不能把一篇篇古文留下的經典文言文僅僅當作文言知識的例子。教師要注重從文學、文章、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讀文言文,還文言文本來的面目,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真正提升語文的素養。以「文」為契機,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模式:從教師「串講」轉變為課堂對話

傳統文言文教學中的「串講」方式,被很多老師推崇為金科玉律,看似對文言字詞、句式扣得較實,但效果未必好。這種「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填鴨式」「嚼爛了喂」的串講,其必然結果是將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失去整體感。在「串講」下,文言文不再是包含思想感情的文而是變成一組組實詞、虛詞和刻板的文言句法,再也掀不起學生絲毫的感情波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可見對話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交談,是教學對話,是一種教學原則,一種教學形態,是教學中對話雙方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共同進步的過程,是藉助師生互動實現多種視界的溝通、融合、匯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併產生新的視界的過程。對話,讓文言文課堂教學更精彩。課堂教學,從本質上講,就是多種主體參與的以文本為媒介的對話過程。要讓對話能夠順利進行,作為教師,就必須轉變思想,改變傳統模式中落後的做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學習的主人。文言文課堂教學應該是這樣的: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精彩讓給學生。

三、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發現式學習。

根據學習的性質,可把課堂學習分為接受式學習和發現式學習兩大類。接受式學習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組織和控制教學活動,學生主要進行感知、領悟、記憶、模仿等接受和復現性活動,實現預期的學習目的。發現式學習由教師設置學習情境,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展開探索活動,參加解決問題的過程,並找出答案或得出結論。傳統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常常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普遍進行接受式學習。文言文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學生在一篇新的文言文面前,有限的知識積累會令他們手足無措。這時候,老師便成了絕對的權威,於是,文言文課堂教學很容易演變成「我講,你聽」的模式,這種偏重灌輸式的教學策略顯然有悖於新課標的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文言文教學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並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個人學習的特點、知識掌握的程度、探求新知的個別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大張旗鼓地倡導學生積极參与、探究、合作。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极參与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和評價文言文;鼓勵學生勇於質疑、敢於創新,用新的視角去解讀、闡述和發現文言文,勇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課前給學生設定一定的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通過圖書館、網路等途徑充分佔有相關資料,對目標問題形成初步認識。課堂上充分利用課本和業已掌握的學習資料進行合作交流,由學生自己翻譯課文,糾正錯誤,質疑問難。在完成前面兩步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甚至聯繫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歷自由地發表對課文中某些觀點、某些細節的感受和看法。通過學習模式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時,幫助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了現代解讀,打通文言文和現代文和關節,讓學生自由出入古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起來了,整個課堂也因此活力四射。

語文學習既要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更要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

辦公室,用古文怎麼表達比較恰當?盡量是一個字!?
「道可,道非,常道」的斷句是否合理?
自我評價
八年級上學期文言文複習《三峽?》
紅粉傳卷第十三蔡姬驪姬南子傳第十三

TAG:文言文 | 教學 | 背景 | 新課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