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刺繡收藏:民藝傳承仍可期待

清末民初時期的綉品

乾隆時期的綉品

繅絲女工。本版由小欖鎮志辦和小欖圖片社供圖

  如同書畫,刺繡有「閨閣之翰墨」的美譽。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個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綉片回國獻給國王受到重賞,廣綉從此揚名海外。17、18世紀,出口英國的廣綉,不僅有批量生產的商品,還有貴族們訂製的獨特綉品,用以裝飾庭院、點綴房間。貴婦們穿著華麗的刺繡服裝,披上精緻的刺繡 披肩,拎著刺繡手帕,交換刺繡名片,出入上流社會,炫耀財富。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更積極倡導廣綉,稱之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要求英國採用廣綉 作坊形式組織王室綉庄,加工綉制貴族服飾。

  明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向全球擴展後,從廣州經澳門輸出到世界各地的貨物以生絲和絲織品被列為大宗,獲利巨大。也因此,使得廣綉在明末至清朝年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今年春拍,一件「清乾隆廣繡花鳥屏風」以115萬元人民幣成交,通過雅昌數據顯示,這一件拍品成為了歷年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古代廣綉開始受到關注。

  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總經理周沐沄分析介紹,古代廣綉作品在收藏市場的份額仍然很小,有好的作品仍不缺乏市場號召力。

  然而,收藏周刊記者走訪廣綉以及周邊民間刺繡發現,由於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真正能堅持刺繡的人群逐漸減少。而在中山小欖,記者更發現,作為曾經大批量供 給廣州出口的欖綉,曾一度斷層數十年,而近年在相關部門的重視下,才重拾技藝。但,對於能否良好地傳承甚至發展,仍然值得期待。(收藏周刊編輯部)

推薦閱讀:

你的紙質藏書量有多少,有沒哪些鎮箱之寶?
漂亮的植物盆景【藝術收藏】
秘傳百年牛皮癬的4個偏方總有一種適合你!百試百靈 收藏!
史上最全的銷售禮儀,石材銷售員請收藏!
上海老字號(二) 【絕品收藏】

TAG:收藏 | 傳承 | 民間 | 期待 | 刺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