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稅,20年內無開徵可能
遺產稅,20年內無開徵可能
幾天前,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透露,徵收遺產稅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昨日有媒體報道,如果開徵遺產稅,500萬的遺產凈額應納稅84萬,1000萬、3000萬的遺產凈額分別應納稅209萬和1034萬。(9月29日《鳳凰財經》)以上數據其實是依據財政部2004年9月出台,並在2010年進行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計算而來。而這個條例最大的不現實性,就表現在對超過80萬遺產部分徵稅的規定,這個規定一方面因為起點過低,其主要徵收對象最終將變成中產階層,不符合遺產稅「均貧富」的目的;另一方面因為涉及面太廣,會加大徵收成本,不利於實際操作。說實在話,筆者近年來是越來越不相信中國的專家、學者了,這個群體不但學術浮躁,不斷製造噱頭以博取知名度,甚至不顧名節,謊話連篇。就筆者對遺產稅的理解,將「徵收遺產稅」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的可能性應該是極小的,因為「適時開徵物業稅」的笑話目前還未消除影響,新一屆中央不大可能再在黨的文件里製造一個類似的笑話,雖然今年2月,國務院已同意並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稱「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問題」,但這也僅是為了迎合部分社會情緒,以緩解因貧富分化而造成的社會不滿。我們知道,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財富正進一步向少數人集中。據北京大學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最富與最窮的人的收入有很大差異,在沿海地區和內地省份居民收入也有很大差異。中國5%最富家庭的收入相當於全國家庭收入的23%,而5%最窮家庭的收入僅相當於全國家庭收入的0.1%。因為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仇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社會基於「均貧富」目的要求開徵遺產稅的呼聲也就越來越高。遺憾的是,政府及媒體未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更多時候是無原則的逢迎,而導致社會對遺產稅作用的誤判。人們希望通過向富裕階層開徵遺產稅,達到重新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的目的,使社會更能彰顯公平正義,同時達到刺激富人更加積极參与社會公益事業,也讓富人的後代更能自食其力的目的。應該說,從以上積極因素看,開徵遺產稅確實很有必要。但開徵任何一個新的稅種,還必須考慮另外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徵收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另一方面則是開徵該稅對社會的負面效應究竟有多大?遺產稅的徵收難度,關鍵是財產不夠透明。就現狀來看,中國隱形經濟總量相當龐大,個人收入極不透明。幾天前,曾有媒體披露,中國灰色收入達到了6.2萬億元,約佔GDP的12%。可以想像,在官員財產都不願意公布,權威財產評估體系尚未建立之前,稅務機關如何公平合理地向富人徵稅?我們再來看看徵收遺產稅將會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大家都知道,近幾年中國富人向海外投資移民已成加速態勢,這除了因境內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導致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等因素外,還包括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很多黃皮膚中國人成為富人後,搖身一變即成了外國人,他們以外國人的身份來國內賺錢不但更方便,同時也為自己增加了一條退路。筆者曾告誡那些極端「仇富」的國人,國內擁有巨額資產的富人,其資產實際上已經成了社會共同財富,即使他們在揮霍財富的時候,也還是在為社會創造財富。道理很簡單,他們夠買一輛價值百萬的進口豪車,國家拿走了幾十萬稅收,還帶動了就業;他們購置一套價值上億的豪宅,就為國家創造了幾千萬的稅收,可以解決上萬城市貧困人口一年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而中國一旦開徵遺產稅,無疑是逼著富人資產加速向境外轉移,其結果是財富外流,人才外流,最終導致工人失業,國家總體實力下降。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近年來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義大利等國相繼停徵遺產稅,香港地區也於2006年2月正式宣布廢除遺產稅,即使像美國這樣的經濟強國,廢除遺產稅的呼聲也是不斷被提上桌面,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吸引資金和人才,壯大自己的國力。依據以上因素綜合分析,筆者以為中國在未來20年內都沒有可能開徵遺產稅。等20 年後,世界經濟格局大變,中國經濟成為「巨無霸」,中國投資軟環境為成為世界一流,那時候我們再來議論遺產稅不遲。
推薦閱讀:
※一份珍貴的遺產
※她拿著百億遺產,如今活成了「風流寡婦」,她的人生還有多少精彩在繼續!
※古人是怎麼請客的? | 中華遺產
※中東鐵路:中俄關係史上最大的歷史遺產
※謝賢用遺產幫兒子還情債,謝霆鋒卻10字打臉,王菲暗諷柏芝心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