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寫作,留在筆尖,存入心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時候,老師要求把每天事情記錄下來,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可那時貪玩,很多有趣的經歷流落在過往的時空。

長大後,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想把它們記錄下來,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想要寫時卻無從下手。

工作上,每到歲末年終,各種總結報告鋪天蓋地襲來,疲於應付地寫完交差了事,倘若工作總結能吸睛,不僅對自己一年工作有個交代,也是展露拳腳的大好時機,關鍵在於寫出清晰、易讀、讓人印象深刻的報告。

鑒於以上原因,將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收入囊中,它果然「人如其名」又小又薄,它是加拿大作者布蘭登·羅伊爾的作品,也是美國常青藤名校入學必備書籍,它通過20個寫作原則,分別講解了寫作三大支柱,結構、風格、可讀性。

我將分三個重點與大家講解。

1.當你說一件事情的時候,確保你說清楚了——結構篇

有時你拚命解釋發生的一切,對方仍然一臉懵逼,其中一個原因是你沒把事情說清楚。

看看以下這兩種說法,哪個更清楚?

「你路過xx飯店時,向左轉走100米有個文具店,從文具店右轉,走到紅綠燈,過馬路,看到有個超市,到那一樓幫我買個小型整理箱。」

「你幫我去超市買個小型整理箱,從xx飯店向左轉走100米,看到文具店右轉,走到紅綠燈,過馬路,有個超市,在那一樓。」

如果你是聽者,面對第一種陳述,會不會忍不住想揍對方……

要想說清楚一件事情,重在結構。

先開門見山,把結論拋出來,讓對方帶著結論去聽你述說。在寫作中,當寫作意圖是解釋和告知時,需要這麼做,如果是小說題材另當別論。

這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開頭。

有了頭,接下來搭建骨架。

也就是分解結構,當你清楚自己要寫的內容後,必須將內容分解二到四個結構,通常寫三個結構,「三」在寫作中是個神奇的數字,初學者可以強迫自己練習只寫三個觀點,來建構文章。

三個分解結構,按照重要等級排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而且使用最多的筆墨來描述,這才能讓人看到你文章的邏輯和關注點。

這也是講書稿市場為什麼要求核心點最多不超過四個的原因之一。

如同我們可以從動物的骨架判斷誰是老虎,誰是大象一樣,老虎無需描述鼻子,而大象要重點闡述鼻子。

骨架搭建完畢,當然還要有結論,把主題內容在文章結尾重訴一遍——點題,如果能夠升華一下就更好了。

一篇清晰易懂的文章,結構設計為總分總,通常不會出錯。開頭給出討論的方向,中間分三個核心點討論,結尾總結並升華主題。

2.讓所說的話更能打動人心——風格篇

風格其實就是寫作方式,重點在於如何使用恰當的例證,使內容更加飽滿,足以戳到對方的內心深處。

好作品與普通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例證。

A.例證精確

初學寫作的人大多內容空泛,原因在於沒有引用精準事例,寫作時需要注意的是,寫的內容不是「是什麼」,而是「為什麼」。

舉個例子,我們在寫求職信時經常這樣寫:我是個分析能力強、吃苦耐勞、努力工作的人,善於溝通表達……羅列一堆優質的品質。

除去具體的格式要求之外,如果你是一個面試官看到這樣的描述會被打動嗎?

當然不會,那麼,要想打動面試官需加入精準的案例,比如描述自己為什麼擁有分析能力這一品質:我在XX工作時,形成良好的分析習慣。當客戶說他們需要高成本時,我會系統的分析每個成本的分解結構,找到背後的原因,其實有時不是客戶認為的高成本,而是系統中另一個因素。

引入例證,對方很容易進入到故事中,在腦海中有場景的留存,便會記住你的描述。

B.例證個性化

個性化的例證更難忘。

注意,正式文件是不允許用第一人稱,使用個性化例證時,關注具體使用環境。

在舉例子的時候,加上第一人稱,更容易讓人記住,比如你想描述人們正在挨餓,可以用自己的感受描述:我看到了他們瘦弱的身體,凹陷的臉龐,空洞的眼神……他們張開雙手,跪地乞求每一位路人給他們施捨一些食物,我走過飢餓的痛苦,就像做噩夢般。

這樣的描述,比單純說,人們在挨餓,更容易印進腦海里。

個性化案例,除了用第一人稱,還可以使用四個小方法:軼事小故事、引用名人名言、類比和明喻暗喻。

補充解釋一下類比,是指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用來比較,比如生產與銷售就像槍和子彈一樣。

其他三個小方法就不在此贅述了,很容易理解。

C.語言簡潔

簡潔的語言有以下幾個特點:精準具體、短句、主題句不長和不必要的限定。

使用詞語要精確且具體:比如,這個衣櫃很不錯,那麼,不錯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這個衣櫃是實木做的,沒有任何味道。

長句變短句:亞力山大大帝不論在歷史還是傳說中都赫赫有名,他就是通過指揮和個人榜樣進行領導的軍事領袖的極佳典範。

這個句子長,讀起來很累,可以改為,亞力山大大帝是一個在指揮和個人榜樣方面都做到的軍事領袖典範。

主題句不超過一行:如,我愛吃雞翅。雞翅的肉感靈活,味道細緻入微,香而不膩……後面都是關於為什麼愛吃雞翅的展開,第一句便是主題句。

而不要這樣說,我愛吃肉感靈活、味道入骨、香而不膩……的雞翅。

刪除不必要的詞:比如沒有經驗的新手,新手本來就沒有經驗,可以省略掉前面的定語。

下面所列舉的限定詞,並不能給文章增色,可清理:一些、一點兒、高度地、恰好、有點兒、大部分、大多數、非常、相當、真的、稍微、所以、仍然、多少、稍稍、我相信、我感覺、在我看來等詞語。

像非常、真正的和相當的都是弱化詞,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必要的。

最重要的寫作原則,是要讓觀點得到充分論證,細節則使文章更可信更難忘,同時注意語言的簡潔,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

3.增加視覺愉悅感——可讀篇

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可讀性在於是否讓人看著舒服,輕鬆自在。

一個人三分長相,七分扮相,扮相的作用很重要,外在美是吸引他人了解內在美的重要因素。

一篇文章的可讀性同樣從外在到內在,也就是排版、強調、標題以及修改,這幾個方面。

不管是公號文、平台文章或是出版書籍,都有各自的排版要求,好的排版設計為文章加分,反之減分。

比如公號文,通常要求簡潔大方,行距略寬,兩邊有留白,字體適中,文章有多張圖片穿插,緩解閱讀疲勞,讓人讀起來舒服。

同時,為了讓文章更清晰,需要突出關鍵詞和重要短語:加粗、斜體、破折號、標註編號等,讓人一眼看到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還可以使用小標題,引人注意,比如小標題叫「鑽石的4c」,讀者通常會想4c是什麼呢?然後讀下去,簡單好記的小標題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一步,修改,直到改到無可修改,否則不能算完成。很少有作者一氣呵成寫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數人都需要修改數遍,這是寫作必然的過程。

修改文章很折磨人,但改過以後你不願意再增添或刪減任何東西,此時就是你文章算作修改完成。

不過,說到寫作,「完成」這個詞真的應該加引號,因為這個過程永遠不會真正完成。

一篇文章的可讀性,從外在到內在,從排版、強調、標題到修改均是為文章錦上添花。

總結

一篇好的作品,需要有清楚的結構、清晰且具體的語言風格以及美觀的外表,這三大寫作支柱是初學寫作的必備工具。

駕馭文字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在怎樣引人入勝,不難在於掌握方法技巧,筆耕不輟。

文字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治癒、療傷,也可以開心、快樂,還可以梳理自己、情緒和想法,甚至梳理生活和工作。

擅長駕馭文字的人是一種幸福。

推薦閱讀:

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但,這種神奇的魔力是可以傳授的。
英語寫作自學之職場郵件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知識
出發吧不回頭!
樂府《東武吟》使用了那些表現手法抒發李白悲憤的情懷?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