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產後崩漏案

患者,女,31歲。初診日期:2016年7月10日。主訴:月經淋漓不盡2年。2年前順產後即出現月經淋漓不盡,每月陰道出血20 d左右,量少,經色暗,有血塊,小腹脹痛,考慮處於哺乳期,未曾到醫院就診。彩超檢查提示:子宮內膜厚0.9 cm;兩側附件區聲像圖未見明顯異常。診斷:產後功能性子宮出血。婦科建議行針灸治療。刻症:行經第5天,月經淋漓不盡,量少,經色暗,有血塊,小腹脹痛,舌苔薄白、邊尖有瘀點,脈弦細。中醫診斷:漏證(血瘀證);治法:活血化瘀,固沖止血。針灸取穴及操作:①第一組穴:膻中、中脘、天樞、氣海、關元、中極、子宮、血海、三陰交。選用0.30 mm×40 mm毫針,常規刺法,採用提插捻轉法,平補平瀉,中極、子宮向會陰方向刺入,針感向會陰部傳導,得氣後雙側子宮、天樞予電針刺激,連續波,頻率為15 Hz,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余穴每10分鐘行針1次,留針30 min。②第二組穴:次髎、中髎、下髎。選用0.30 mm×75mm毫針,針體完全進入骶後孔,採用提插捻轉法,平補平瀉,針感向會陰部傳導,得氣後雙側次髎、下髎予電針刺激,連續波,頻率為15 Hz,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同時予紅外線照射,留針20 min。起針後八髎穴區拔罐,留罐5 min。每天1次,5次為一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療程間間隔2 d。第1次治療後患者月經量減少,小腹脹痛消失;第2次治療後,患者未見月經淋漓不斷,無明顯自覺癥狀。雖癥狀消失,考慮其病程較長,建議其繼續治療2個療程鞏固療效以防複發。隨訪3個月經周期未見複發。

按語:產後崩漏是指婦女產後出現的陰道異常出血,主要原因是分娩後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恢復不佳[1]。現代醫學以藥物治療為主,如雌激素、孕激素;非藥物治療有診斷性刮宮、子宮內膜去除術、子宮切除術等。《備急千金要方》曰:「瘀血佔據血室,而致血不歸經。」葉天士認為崩漏「是因沖、任不能攝血……又有瘀血內阻,新血不能歸經而下者。」即是由於瘀血阻滯沖任、胞宮,瘀迫血流,血不歸經而妄行。治宜活血化瘀、固沖止血。方中膻中行氣活血;天樞為大腸募穴,是人身體上下的樞紐,職司升降,能調一身氣機,「氣行則血行」而化瘀;任脈穴中脘、氣海、關元、中極固沖止血;子宮穴為經外奇穴,通胞宮、化瘀滯、理氣機、固崩止血兼緩解小腹不適;三陰交為肝脾腎經交會穴,調經止血;血海活血化瘀;此外,上述諸穴還可調理三焦之功。次髎、中髎、下髎位於腰骶部,屬足太陽膀胱經,與足三陰及足少陽、督脈關係密切,有強腰壯腎、調補沖任、調經理氣、行血散瘀的作用。從解剖結構來看,次髎、中髎、下髎是骶神經的出口處,骶神經的軀體神經及內臟神經的傳入、傳出纖維在腦和脊髓有著廣泛的聯繫。通過骶後孔刺激骶神經,可通過複雜的神經聯繫對盆腔內的女性生殖器官發揮積極而廣泛的神經-體液調節作用[2]。局部拔罐以增強行氣活血、舒筋通絡之效。傳統醫學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完美結合,諸穴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固沖止血之功。


推薦閱讀:

不容忽視的疾病:產後抑鬱症
職場奶媽背奶記
ABO溶血和Rh溶血
妙用5招,慎防產後肚皮鬆垮

TAG:產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