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華章 金玉滿堂 ——春秋玉璧之釋讀 (六)
六、文化底蘊最深厚:如果說文字記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那麼器物所反映的就是當時政治文化的實物載體。如:玉琮獸面紋、玉鉞神鳥紋、青銅器各種紋飾等等。初始,並不知道其紋飾究竟表達了怎樣的寓意,正如大多數玉璧所刻畫的是裝飾,沒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在後來臨摹其紋飾才發現,紋飾並不簡單,整個玉璧如大多玉璧一樣,初分為兩層或三層紋飾,紋飾之間多有變化。再者這塊玉璧與眾不同:靠近「好」(內孔)的第一圈為24個雲紋。這與中國人熟悉的二十四節氣不謀而合,文字記載的二十四節氣出自春秋,以實物玉器祭天器物記載二十四節氣恐怕是僅此一件,作為祭天所用器物也再合適不過了,把漢武帝時代鄧平所著《太初曆》二十四節氣以實物形式,推演至春秋時期: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分解線描圖)
網路查閱資料引用圖像
這也許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史書記載和實物的最早、最好驗證。
玉璧所表達的節氣和中氣也非常清楚。進而啟發對該玉璧的進一步探究。進而發現整圈單調的雲紋與內圈中間的雲紋從形狀和大小無差異,恰好28個——二十八星宿!
【在周朝初期著作《周禮》中已能發現二十八宿部分宿名,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
玉璧二十八星宿分解線描圖
網路查閱資料引用圖像再進一步追尋下去:72個紋飾——七十二侯,與二十四節氣呼應。
玉璧七十二侯分解線描圖
【中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源於黃河流域,完整記載見於公元前2 世紀的《逸周書·時訓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謂之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卦氣七十二候圖
那麼,這塊玉璧所包含的就是簡述為: 24氣節、28星宿(四象、十二辰、十二次、二十八宿)和72侯等其他文化內涵的東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挖掘。個人理解:雖無形之似,卻有喻之意。
推薦閱讀:
※開元盛世有多盛?
※盛世收藏之「傳世哥窯」
※[轉貼]唐末宋初:1000年前的山水畫盛世 【貓眼鑒寶】
※抖音超火女神「溫婉」涼了,短視頻盛世危機下,抖音能否繼續狂奔
※盛世十二花新詞雜賦
TAG: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