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常見疾病超聲診斷

頸部血管的超聲

  如大於4cm ,則估計其中央靜脈壓大於9cm ,即靜脈壓升高,見於右心衰竭、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以及胸、腹腔壓力增加的情況。

  頸靜脈搏動可見於三尖瓣關閉不全等。平卧位時若看不到頸靜脈充盈,提示低血容量狀態。頸靜脈與右心房的壓力改變,在右呵頸部較左側頸部明顯,可能是由於右無名靜脈繫上腔靜脈的直接延續且較左無名靜脈為短。單從左頸側測量經靜脈壓部推測靜脈壓可能導致錯誤。

  正常人頸部動脈的搏動,只在劇烈活動後心搏出量增加時可見,且很微弱如在安靜狀態下出現頸動脈的明顯搏動,則多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嚴重貧血病人。因頸動脈和頸靜脈都可能發生搏動,而且部位相近,故應鑒別。一般靜脈搏動柔和,範圍彌散,觸診時無搏動感;動脈搏動比較強勁,為膨脹性,搏動感明顯。

  聽診頸部血管,一般讓患者取坐位。用鍾型聽診器聽診,如發現異常雜音,應注意其部位、強度、性質、音調、傳播方向和出現時間,以及患者姿勢改變和呼吸等對雜音的影響。如在頸部大血管區聽到血管性雜音,應考慮頸動脈或推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的典型雜音發自頸動脈分叉部,並向下頜部放射,出現於收縮中期,呈吹風樣高音調性質。這種雜音往往提示強勁的頸動脈血流和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但也可見於健側頸動脈,可能是代償性血流增快的關係。若在鎖骨上窩處聽到雜音,則可能為鎖骨下動脈狹窄,見於頸肋壓迫。頸靜脈雜音最常出現於右頸下部,它隨體位變動、轉頸、呼吸等改變其性質,故與動脈雜音不同。如在右鎖骨上窩聽到低調、柔和、連續性雜音,則可能為頸靜脈流入上腔靜脈口徑較寬的球部所產生,這種靜脈音是生理性的,用手指壓迫靜脈後即可消失。

連續性多普勒超聲(Continuous Wave Doppler Ultrasound CW)探測人體周圍血管,在50年代開始使用。由於不能顯示血管的結構,應用受限。雙功能超聲儀將超聲成像系統與多普勒技術結合。不僅可顯示血管的結構,而且具有距離選通能力,為周圍血管疾病的診斷開闢了新的途徑。80年代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的興起,更形象化的顯示血管內血流信號和充盈情況,提供了豐富的血流動力學信息,而成為診斷血管疾病和選擇治療方案的重要方法。

一.正常頸動脈圖像

1.二維超聲圖像

高分辨力儀顯示,頸動脈長軸為與心動周期同步搏動的二條平行光帶,光帶即管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組成。內膜回聲較低,纖細光滑,連續性好,呈細線狀。中層為暗區帶,外膜為血管壁最外層,呈明亮光帶,管腔內為無回聲暗區,自內膜內緣至外膜內緣為測量管壁厚度的,稱Intima Media Thinkness(IMT)。

(1) 內徑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對20-60歲分5個年齡組測量內徑

CCA 6.1mm±0.06

ICA 4.7mm±0.54

各年齡組無明顯差異。

(2) 對動脈壁不同部位IMT測量

CCA 0.45mm

分叉處 0.41mm

ICA 0.48mm 分叉處略小於動脈干處

2.頻譜多普勒

(1) 正常頸總動脈血流呈三峰,收縮期有二個峰,第一峰V1大於第二峰V2,雙峰間有切跡。舒張期持續低速血流,其流速介於頸內與頸外動脈之間。

(2) 正常頸內動脈顯示低阻型血流頻譜,收縮期血流速上升緩慢,雙峰間切跡不明顯,呈三峰遞減型或二峰型,全舒張期均顯示流速較CCA為高,尤高於ECA。

(3) 正常頸外動脈,顯示高阻型血流頻譜,收縮期流速迅速升高,舒張期下降也快呈尖蜂狀,舒張期僅少量低速血流。

血流參數測值

CCA 113.56 cm/s ED 36.08 cm/sec

ICA/CCA 0.89

RI 0.64 – 0.73

AC 1428.34±974.3 cm/s

依多普勒測量參數可計算出阻力指數CCA 0.5 – 0.75

頸內動脈與頸總動脈峰值速之比<>對判斷管腔狹窄程度有一定價值。

彩色多普勒 正常頸動脈血流為層流,呈紅迎藍離之血流色彩,管腔中為色彩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管壁處色彩略暗淡。

二.正常椎動脈

1.正常椎動脈二維圖像 縱切口為兩條平行的細線狀回聲,管壁整齊,有輕微搏動,管腔內為無回聲暗區,椎動脈因穿越橫突孔僅在橫突間隙呈分節段顯示,在其前方有椎靜脈伴行,內徑約3mm左右側可不相同,一般多見為左側>右側。

2.頻譜多普勒 椎動脈血流頻譜與頸內動脈相似,但流速比頸內動脈低。

椎靜脈為向心方向雙峰血流波。

3.彩色多普勒 在二維圖像顯示基礎上可顯示椎動脈管腔內充滿彩色血流呈節段狀。管壁及血流界限分明,伴行的椎靜脈與之呈相反方向的血流色彩。

三.頸動脈硬化性閉塞症

1.病因 病理變化主要是動脈內膜類脂質的沉積,進一步發展有斑塊形成,導致內腔狹窄。血管內膜破壞,血小板聚集,繼而血栓形成,血栓脫落,栓子可進入顱內血管引起腦栓塞。內膜斑塊內可有出血,潰瘍形成,嚴重者管腔完全阻塞。

2.二維超聲圖像

(1) 頸動脈內膜面粗糙,回聲間斷或內膜局限性增厚。

(2) IMT增厚>0.8 mm。

(3) 粥樣斑塊形成 多發在頸動脈分叉部,其次為頸內動脈起始段,可分別為:

扁平斑 內膜增厚 呈低回聲,多為脂質沉著在動脈壁

軟斑 均勻的低中回聲,突出於內膜表面

硬斑 呈強回聲附著於內膜表面,其後方伴聲影,多為斑塊,有纖維化,鈣化

斑塊內出血 斑塊內呈不規則低回聲

潰瘍形成 斑塊表面呈現「火山口」的壁龕影。

Stephen等人把切除的斑塊,依病理不同分為三類:

① 由鈣化斑塊

② 顯著的纖維成份和膽固醇

③ 斑塊內部伴出血

(4) 計算狹窄程度

測量狹窄部直徑,面積, 計算程度內徑減少(%)= (D1- Ds)/D1 ×100%或(D2-Ds)/D2×100%

Ds 狹窄處殘腔內徑

D1 狹窄近端管腔內徑

D2 狹窄處原血管內徑

3.頻譜多普勒 狹窄程度與血流速度呈正比

測定狹窄處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及峰值比

狹窄程度

Vp cm/sec ED cm/sec VICA/VCCA收縮期 VICA/VCCA 舒張期
正常 % <> <> <> <>
輕度 1- 39% <> <> <> <>
中度 40 - 59% 120 <> <> <>
重度 60 - 70% <> >40 >1.8 >2.6
極重度80 - 90% >250 >100 >3.7 >5.5

4.彩色多普勒 斑塊處顯示彩色充盈缺損,中重度狹窄血管腔內顯示彩色多色鑲嵌,為明顯湍流,輕度狹窄顯示血流束變窄,完全閉塞者彩色血流中斷。

四.頸動脈瘤

1.病因 由於動脈硬化、感染、創傷及先天性等原因引起,較少見,占周圍動脈病的2%。假性動脈瘤多由外傷或手術引起。

2.聲像圖表現

3.二維超聲顯像 (1) 血管壁局限性擴張或膨大,小者呈梭形,大者如囊狀球形,管腔內膜粗糙。(2) 夾層動脈分離,內膜呈細線狀,血管分隔成真假二個腔,假腔比真腔大,真腔內血流正常或輕度紊亂,可探及血栓回聲,多見於假腔。

4.頻譜多普勒 可測到瘤體內異常湍流頻譜,收縮期真腔血流前向。當逆向時假腔內緩慢上升前向血流,舒張期假腔內血流逆向時真腔內血流前向。假性動脈瘤顯示動脈壁有小破口,收縮期有一束多彩血流向瘤體內射血。

五.椎動脈閉塞性疾病

1.病因 常見原因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橫突孔變窄,椎間隙狹窄,頸椎曲度變直等,導致椎動脈椎骨段發生扭曲,骨質刺激血管痙攣、壓迫產生狹窄,導致椎動脈供血減少或阻斷,其次為動脈硬化斑塊形成或大動脈炎。

2.聲像圖表現

(1) 二維聲像圖 在橫突孔之間的椎動脈走行迂曲呈「八」形,局部受壓管腔變窄。動脈硬化者,血管內膜粗糙,管壁回聲增厚、增強,有小斑塊形成。

(2) 頻譜多普勒 狹窄>60%者,出現收縮期倒流,舒張期正向血流。在採用加壓束臂試驗後,轉為全心動周期倒血。

(3) 彩色多普勒 中度以上狹窄可見局部五彩鑲嵌的湍流血流。

六.多發性大動脈炎

1.病因 多發性大動脈炎為主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性炎症,這種病變多發生在彈力纖維的大、中動脈。病變從外膜向內膜延伸,使動脈各層均有細胞浸潤和結締組織增生,導致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狹窄,甚至閉塞。

2.聲像圖表現

(1) 二維圖像顯示病變血管壁全層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

(2) 頻譜多普勒 狹窄部高速血流,頻帶增寬。

(3) 彩色多普勒 彩色血流束變窄、變細,局部狹窄處呈多色鑲嵌彩色血流,血管呈全閉塞時無彩色血流顯示。


推薦閱讀:

李計忠大師六爻八卦診斷疾病的案例精析
身心疾病與心身疾病有何不同?
雙歧桿菌與疾病
與便秘有關的多種疾病
大齡「剩女」更容易患上盆腔疾病

TAG:疾病 | 動脈 | 頸動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