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現代性」?你如何理解「現代性」?
07-01
1現代性可分為審美現代性(文藝/文化) 、哲學現代性與社會現代性 2現代性的概念產生於基督教的中世紀。語言學上兼作為名詞和形容詞的」modernis」(現代)是在中世紀根據」modo"(最近、剛才)一詞創造產生。現代性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具有民族性、世界性、共識性與多元性的統一內涵,」現代性」作為現代人類社會的一種基本生存狀態與生存方式,具有全球性的意義。」現代性」並非等同於」西方理性主義」。 3卡林內斯庫的審美現代性 人們今天談論的現代性概念比較多的是社會現代性,而非審美現代性,審美現代性是對社會現代性的反動與超越。審美現代性意味著宏大敘事的解構,意味著平面化、瑣細化和去深度化,波德萊爾將審美現代性同傳統與實際的資產階級文明的現代性對立起來,古老的共通美概念與現代概念在某個時刻達到了平衡,認為審美現代性即此時此地當下,具有轉瞬即逝、變化不止的特點。《現代性的五副面孔》中分別描述了審美現代性的五個側面: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和後現代主義。 4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是現代社會或工業文明的縮略語,它涉及到現代性的制度層次、理念層次、態度層次。 現代性的制度層次位於現代性結構的表層,是一種由理性設計的經驗實存,是一種有著明確標準和規則的物質體系,現代西方社會即按照這種理性設計的體制而運作。 現代性的理念層次位於現代性結構的深層,是一種形而上的超驗存在,是人的價值觀與一種原經驗和原初道德,寄託了人與社會發展的精神理想。 現代性態度更多地關涉人當下對自身走出現代制度和理念造成的歷史存在的出路和選擇,集中體現在」自我認同」上。自我認同體現了人當下生存狀況,體現了人的主體性態度,客體性與主體、自在與自為的統一。 吉登斯的現代性具有多維性。制度理性分為資本主義、工業主義、監督和對暴力手段的控制,理念理性分為理想與價值觀,實踐理性分為實用主義、樂觀主義、犬儒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自我認同。吉登斯的現代性具有關於理性的多元譜系。 5福柯反對將現代性歸結為理性,他認為現代性不僅指涉啟蒙運動恢復的」新理性」(批判的理性),同時也蘊含著文藝復興的」新感性」(美學的現代主義),世俗性與神聖性共存。同時他也反對理性的二元劃分,認為現代性、啟矇事件、啟蒙所恢復的理性都是由多要素組成的整體。這個整體在最簡單的意義上可分為三個層次:微觀權力的譜系、現代性理念層面、現代性態度。 現代性制度具有的形下性與現代性理念具有的形上性是相互矛盾的,現代性制度和秩序的自律性與現代性理念的理想性相互衝突的,此亦即人自身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矛盾與衝突,人只有通過實踐解決二者的矛盾,卻始終無法獲得一勞永逸的解決——此之謂」現代性困境」。 福柯的現代性思想最重要也最複雜的是現代性態度,他認為,現代性態度是對於現時性的一種關係方式,分為理性精神、審美意味和詩性品格三個維度,其核心是對」我們自身歷史存在論」的批判。通過對理性批判的重申和對批判理論的超越彰顯自己的現代性態度。其具有時間的」當下性」、空間的」敞開性」與人的欽在性(dasain)的特點,關乎人在當下時刻正在進行的反思性存在,包括人自身所願、所思、所行的方式,是現代性的中間層次與活力維度。 福柯認為理性化只在某些關鍵場合出現,對理性化的反抗一直存在。只要人們具有現代性態度,人們就能自由。 6哈貝馬斯更多關注的是哲學現代性與社會現代性,即啟蒙運動在哲學層面上未完成的方案。哈貝馬斯在此對韋伯的現代性理論多有繼承與發展。韋伯認為現代性的主要標誌是」祛魅」(Entzauber),即啟蒙運動中人義論對神義論的替代,導致價值領域的分離:原本統一的基督教神學的、形而上的世界觀由科學領域、道德價值領域與美學領域的不同的理性觀念所替代。韋伯認為的」現代性」在某種意義上即」西方理性主義」。哈貝馬斯繼承並發展韋伯的理論,從理性與合理性概念對現代性問題進行探討。韋伯認為,近代哲學以主體為中心的理性觀念在現代社會無可避免地發展成為工具理性,導致」自由的喪失」與」意義的喪失」,因此啟蒙運動的現代性方案給現代人帶來了一個無法衝破的」鐵籠」。哈貝馬斯認為韋伯從工具理性的角度來探討現代性問題的觀念是片面的,其結論是悲觀的。主體中心理性或工具理性不過是主客二分思維的產物,無法為現代社會的主體間關係確立規範。但啟蒙的現代性方案並非因此完全失敗,它只是處於未完成的狀態。除了主體中心理性之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交往理性。他主張立足於言語為基礎的日常交往,對交往合理性進行重構。啟蒙現代性方案的完成即理性內部三大價值領域的統一和社會在理性基礎上的整合要依賴於交往合理性。交往合理性體現在人們以語言為媒介、以相互理解為取向的交往行為之中,以交往合理性為研究對象的哲學就是一門語言哲學,即哈貝馬斯所說的形式語用學。哈貝馬斯的商談倫理學則著重研究交往合理性的實踐向度問題,哈貝馬斯認為人們的日常實踐應當遵循一種具有普遍立法功能的法則,他反對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狹隘的共同體主義的立場。普遍實踐法則需要在諸主體的行為準則之間進行協調。人們以商談的方式確立行為規範時需遵循商談倫理學的普遍化原則和商談原則。 社會現代性方面,哈貝馬斯認為現代社會具有系統和生活世界的雙層架構,社會現代性的表現是二維式的,即系統的分化和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在現代社會中,作為系統運行機制的工具理性日益侵入本該由交往合理性所建構的生活世界中,從而導致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與日常交往的扭曲。需要對政治公共領域進行重建,才能重構出一個合理的生活世界。 哈貝馬斯的交往合理性是在社會(主體間性)層面上對工具理性的克服,是一種對人的有限性的」外在的超越」;而康德以降的美學與藝術理論對想像力、體驗、新感應等的強調,則體現了從主體自身對人的有限性的一種」內在的超越」,兩者在克服主體中心理性的問題的途徑是互補的。參考書籍——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趙福生《福柯研究》、彭國華《哈貝馬斯的現代性理論研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9-2哈貝馬斯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
※附現代「九宮八事」初級推斷實例:流年論九宮八事
※80現代簡約時尚家,北歐風格清新
※現代中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