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讓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回到本來的面目
07-01
讓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回到本來的面目什麼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對,源自對神是否存在的爭論。唯心主義即宗教信仰者的觀點。他們認為:在現實的自然界之外存在著一個神靈世界;人的精神意識是一種可以不依賴人的肉體而存在的靈魂,這個靈魂也是屬於神靈世界;神靈世界的神靈創造了自然界並主宰著自然界的一切,是自然界的本原。唯心主義唯的「心」或「精神」是指與自然界相對的神靈世界。唯物主義即不信教者的觀點。他們認為:神靈世界是人們猜測想像臆造出來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世界的本原不是什麼神靈,而是自然界的本身;人的精神意識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是基於自身的感受需要接受外界的信息並支配軀對外界事物進行反應的過程,是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的。唯物主義唯的「物」是指與神靈世界相對的包括人體機能意識在內的自然界。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曾經說道:「思維對存在的地位問題,這個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也起過巨大作用的問題:什麼是本原的,是精神,還是自然界?--這個問題以尖銳的形式針對著教會提了出來:世界是神創造的呢,還是從來就有的?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而創世說在哲學家那裡,例如在黑格爾那裡,往往比在基督教那裡還要繁雜和荒唐得多),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裡也不是在別的意義上使用的。」從這裡也可以得出:所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實質上就是指不信神和信神。所謂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其實就是上面所說,很簡單明了。但是,在當代的中國,官方哲學理論教材杜撰出什麼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搞的面目全非,把簡單明了的問題搞的複雜模糊,其目的就是把水攪混,把馬哲混淆成唯物主義,杜撰出「物質決定意識」,為馬哲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命題的破綻進行詭辯。官方的馬哲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三個命題組成,其中「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基礎。如果「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垮了,那麼馬哲的整個哲學體系包括階級鬥爭理論和共產主義學說就垮了,所以官方的哲學教材不惜通過煩瑣的詭辯來確保「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能夠成立。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由於破綻百出,官哲為了掩蓋這些破綻,就捏造了一個辯證唯物主義,通過實為詭辯法的辯證法的「反作用」來為這些破綻進行詭辯。事實上,被中國官哲教材稱之為「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最荒謬絕倫的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係」屬於「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與唯物唯心的「神靈世界與自然界的關係」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論題。在「神靈世界與自然界的關係」論題中,「心」是指不依賴人體的神靈世界中的靈魂,「物」是指與神靈世界相對的自然界,而在「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論題中,「心」是指依賴人體的人的生命反應機能意識,「物」是指與人體機能意識相對的客觀存在。在這兩個論題中,「心」與「心」是不同的,「物質」與「物質」也是不同的。中國官哲為了把「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混淆成「唯物與唯心的關係」,把「依賴人體」的心混淆成「不依賴人體」的心,杜撰出了一個主觀唯心主義。中國官哲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涵義是: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注意:這裡就把依賴人體的心(人體意識)混淆成不依賴人體的心(靈魂)了。中國官哲為了捏造主觀唯心主義,還將古今中外一些學者的說辭曲解成是主觀唯心主義。如:「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陸九淵(宋);「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王陽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複合」--貝克萊(英國);「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法國);「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國);「物是感覺的複合」--馬赫(奧地利);「萬物皆備於我」--孟子(戰國);「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古希臘)……我認為主觀唯心主義不存在的,是捏造出來的。現提出理由如下。首先,在事實面前,很明顯「心」(人體意識)與客觀存在是兩碼事,如客觀存在的桃樹,「心」並不能使它結出西瓜,因此不可能有人置明顯事實不顧而認為人的意識「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如果真有個別人這樣認為的話,那也是瘋言痴語,不會有人相信,根本不能在學術上形成一種流派。其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複合」;「我思故我在」;「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物是感覺的複合」;「萬物皆備於我」;「人是萬物的尺度」……等等不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它完全可以是正確的並且還是唯物主義者的觀點!如我認為:世界是物質(大自然)的,人從物質中進化出來後,人基於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說:「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複合」;「我思故我在」;「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物是感覺的複合」;「萬物皆備於我」;「人是萬物的尺度」--這裡何錯之有?當然這種說法基於大自然真相的角度說是錯誤的,但是基於人的角度就沒有錯。事實上講上面那些話的人都是基於人的角度講的,但由於中國哲學教材為了捏造主觀唯心主義,就把這些講話歪曲成基於物質(大自然)的角度講的了。對了,中國官哲教材為了捏造主觀唯心主義,還杜撰了一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觀念,似乎真的有人持這種觀點--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那是上世紀58年大躍進時,人們對幹部吹牛比賽的一種諷刺。可見,所謂的主觀唯心主義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意識是人的反應機能,社會意識是指人類的反應機能。社會存在是人類的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歸根到底是人類反應機能的形態和產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就是說「人類的社會存在決定人類的反應機能」。這明顯荒唐謬誤的。中國官哲為了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能夠「成立」,就把「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與「神靈與自然界的關係」這兩個不同的論題混淆,把馬哲混淆成唯物主義,製造一個「物質決定意識」的偽命題,再將作為人體機能的意識混淆成不依賴人體的精神(神靈),將同神靈世界相對的物質(自然界)與同主觀意識相對的物質(客觀存在)混淆,在具體談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係時,把作為唯物唯心哲學中的物質(自然界)偷換成與主觀意識相對的物質(客觀存在),並且迴避意識是人的生命反應機能與人體內不可分割的這一點,造成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相對是絕對的錯誤印象,然後再通過「物質決定精神意識」這個偽命題,製造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形式邏輯是使人們正確思維,認識事物和識破謬誤的有力工具。只要我們遵循邏輯的規則,保持論題和概念的同一,官方馬哲的謬誤就會一一顯現出來。一、我們應當保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定義同一。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核心論題是「神靈世界與自然界的關係」。那種「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的論題與唯物唯心無關,因此以「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論題為基礎的馬哲與唯物唯心無關,不是唯物主義。二、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僅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而且是錯誤不能成立的。唯物主義唯的「物」是指與神靈相對的包括人體主觀意識在內的自然界。在唯物主義唯的物質(自然界)面前: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都是物質;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實質上是偽關係,這首先是因為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因為主觀意識是人的反應機能,與客觀存在的人體是不可分割的同一體,其次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不能直接發生關係,發生關係必須通過客觀存在的「人」,所以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關係實質上是客觀存在中和人與外界事物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客觀存在中的自然存在決定人類,人類決定人類的社會存在。三、物質決定精神意識不能成立。要認清這個問題,就必須明確相關的概念含義:如果這裡的物質是指自然界,精神意識是指神靈,那麼由於神靈是一種主客觀存在,是人們臆造出來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所以物質決定精神意識也就無從談起;如果這裡的物質是指自然界,精神意識是指人體的反應機能意識,那麼由於這裡的物質即自然界包含了精神意識,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中是不存在決定與被決定關係的,所以物質決定精神意識也是無從談起的;如果這裡的物質是指客觀存在,精神意識是指人的反應機能主觀意識,那麼由於這裡的物質與精神意識之間在「人」這一事物中沒有分界線,由於這裡的物質與精神意識不能直接發生關係,發生關係必須通過「人」,這就使物質與精神意識的關係實質上成了物質中的人與其它事物的關係,因此還是推不出物質決定精神意識。可見,只要明確並保持概念含義的同一,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推出物質決定精神意識。稿於2012.12.9日修改於2013/3/16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一回事?
※本季5大極簡主義搭配一學就會|T恤|連體褲
※李宇春的「無性別主義」是這樣的!
※星火燎原:女權主義的凱歌
※龍凱鋒:世界恐怖主義,都是美國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