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個秘笈(一)
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你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不用權威要挾孩子,而?子還能自然而然地主動配合你,那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一天晚上,我正在書房看書,桐桐跑過來,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說:「爸爸,我要是能當上媽媽就好了!」
這小傢伙,腦子裡不知在想什麼,怎麼會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我把她抱到腿上,壓低聲音,饒有興趣地讓她跟我說說發生什麼事情了。
「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都看書,可是她卻在那裡看電視。我跑過去看電視,她就很不高興地說:『去去去,別看了,看書去。』可是,我也學了一招,眼睛一邊看著書,一邊偷偷斜著瞄著電視看。」
我笑了笑。
桐桐繼續說:「媽媽見?看書不認真,就讓我來書房畫畫,她卻還在看。我心裡不願意,可又不敢不聽話。憑什麼她就能管著我,也不問問我到底想幹什麼。」
我撫摸著女兒的頭。
「所以我說啊,我要是當上媽媽就好了,」桐桐嘆了口氣,說,「那樣,我不僅可以隨時看電視,或者干別的我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在我的孩子面前擺擺『媽媽架子』。」
桐桐的話讓我感受頗多,我不確定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多長時間了。但我敢肯定,一定是媽媽在她面前擺「媽媽架子」時間長了,她感受到壓力了,才會這麼說的。
妻子自覺正常的事情或者話語,卻讓桐桐覺得當?媽有那麼多的好處:隨時干自己想乾的事情,還可以很威風地隨便支配孩子。
桐桐睡覺後,我和妻子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們最後約定:以後我們要時刻注意,在桐桐面前什麼時候都得消除權威意識,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不給她構成任何壓力。
你心裡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能給他提供成長的優越條件;我會幫助他處理很多困難,給他指明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值得他尊重,甚至他怕我都不過分。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嚴,真的是這麼來的嗎?顯然不是。
父母真正的尊嚴是在理解、尊重、關愛和寬容地對待孩子中,孩子內?自發產生的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愛。而強行端起權威架子,不僅會破壞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所以,你不妨放下權威架子,因為,僅僅擺架子是維護不了你在孩子面前的尊嚴的。
不久之後,桐桐的老師向妻子反映,桐桐在課堂上和同桌為爭一支鉛筆吵了起來,結果導致老師沒法繼續講課。老師希望妻?好好教育一下桐桐。
妻子聽了十分生氣。她經常在上學之前叮囑桐桐:「在學校里要乖,別惹事,別和同學吵嘴打架,不要給老師添麻煩。」
「這不是在挑戰我的權威嗎?我天天數落她的話都白說了!」妻子當時心想,「這次非得好好教訓教訓她,否則以後她還把我放在眼裡嗎?」
但妻子一轉念,沒有發作,而是穩了穩情緒,向老師道了歉,領著桐桐走出了辦公室。
後來,妻子對我說:「如果不是之前你和我說過這個問題,我可真想打她兩巴掌。想起你的話,我覺得打她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效果,還不如好好說說她呢。不過,被她?藐視』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回家的路上,妻子問桐桐:「如果到晚上休息的時間了,你爸爸還在那裡看電視,並且還將電視聲音開得很大,我和你都不能睡著,你說你會著急嗎?」
桐桐說:「會啊,我會讓爸爸趕緊去休息,別打擾咱們睡覺。」說完還笑了。
「那你說,你在上課時間和同學搶東西,老師和其他同學都受到了影響,這樣是不是不好啊?」
「嗯。」桐桐咬著嘴唇小聲地說。
妻子也就沒再說什麼,她相信桐桐今後知道該怎麼做了。
那天吃過晚飯,桐桐鑽進我懷裡,悄悄說:「爸爸,你知道嗎?今天媽?脾氣真好,一點都不像『女?』了。」
這讓我和妻子都很高興。
可見,面對孩子,放下自己的架子,得到的往往是更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地和孩子相處,並不是說在孩子面前就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形象。
我曾經在街上看見這樣一件事情:
大街上,一位中年婦女在那裡揪著一個男孩的耳朵說:「你說我怎麼那麼倒霉?你爸爸把咱們撇下了。我賣水果供你念書,我哪裡對不起你了?你還到處給我惹事。我求求你了,小祖宗,你別再給我添麻煩了……」
那位婦女罵著罵著就累了,後來乾脆坐在地上罵,?一會兒又給孩子跪下,央求孩子一定要爭氣。路人有的勸解,有的搖頭,可那個男孩依舊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
你會說那個孩子太沒良心了吧。
可是,你想過沒有?那麼不顧自己的尊嚴,既能在大街上責罵孩子又會當眾低聲下氣求孩子的媽媽,她的權威從何而來?又如何讓孩子信服?
面對孩子不擺架子,但一個人的起碼尊嚴,卻是要永遠保持的。有尊嚴的父母,才會受到孩子的尊重;有尊嚴的父母,才會教給孩子什麼是真正的人的尊嚴。
如果你的上級,憑藉他的地位,每天對你批評、貶斥和責罵,每天端著上司的架子對你指手畫腳,會尊重和信服他嗎?當然不會。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這個道理同樣適用。
孩子聽你的話,如果是因為你人高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敗。你主動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不用權威要挾孩子,而孩子還能自然而然地主動配合你,那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2「小鬼,你這樣想的啊」 ——了解孩子
孩子的世界與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蠻做,只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用心去關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適當地照?孩子的想法,你會收穫頗。
「桐桐,趕緊起床了,爸爸要帶你去王叔叔家玩兒。」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對著桐桐的房間喊道。今天妻子出差,照顧桐桐的任務就交給我了。
可是我洗漱完,做好早飯,桐桐的房間也沒動靜。我有些著急,說好了十點鐘就要到的,這都快九點了。小王還特意交代要我帶著桐桐去,他家的曉雅很喜歡和桐桐一起玩兒。沒辦法,我只好走進桐桐的房間,她卻還在用被子蒙著頭,不肯出來。
我匆忙地給女兒找衣服,要拉她起床。桐桐撅著嘴,一副很不樂意的樣子。
本來,我是覺得女兒昨天睡得太晚,可能還沒睡夠?就說:「桐桐,洗完臉就有精神了,聽話,趕緊起來。」可是,桐桐盯著我的眼睛說:「爸爸,你要是去就自己去吧,我不想去。」
我問:「為什麼?」
桐桐說:「今天我想去奶奶家玩兒,你為什麼非要我去王叔叔家啊?你要是想讓我去,為什麼昨天晚上不和我說好啊?你這是給我臨時下通知。」
這麼嚴肅的話從桐桐嘴裡說出來,還真讓我有點吃驚。但是孩子的話不無道理。我是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意見,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啊!
考慮片刻後,我決定尊重桐桐的意見。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後,送她去了奶奶家,而我?自去了小王家。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了決定,而沒有耐心詢問孩子是怎麼想的。結果導致:你抱怨孩子不聽話,孩子認為你不理解他。
其實,你問一句:「孩子,你是怎麼想的啊?」孩子就會告訴你他的想法。這樣不僅會因為你的詢問而讓孩子倍感被重視,你還知道了孩子的真實想法,能有效消除和孩子之間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閡。
發生在同事老李家裡的事情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那天中午休息的時候,聽同事老李說:「我家李同最近跟我關係好多了。?說話間,老李很是自豪。可是第一次從老李口中聽到他這麼輕鬆地聊兒子。
事情從前幾天開始,那次,老李發現老師對李同的評價中有一條是「熱愛勞動」。
這讓老李有些納悶,李同在家裡可是個懶孩子,不但不幫大人幹活,甚至連自己房間的衛生都弄不好。
老師是不是搞錯了?老李懷著這樣的疑問找老師了解了一下情況,老師說:「沒錯啊,李同在班級里很熱愛勞動,幾乎每次都被獎勵小紅花。」
老李又在琢磨,那孩子怎麼在家裡什麼都不幹呢?
晚飯後,老李來到李同的房間,很溫和地問他:「孩子,你為什麼喜歡?學校里打掃衛生,在家裡卻不做呢?」
李同說:「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做家務,你打掃衛生的時候,我都跟在你後面,想幫你做。可每次你都說:『可別在那裡給我添亂了,你去玩吧。』時間長了,我就什麼都不想幹了。可是在學校里,不僅沒人嫌棄我,還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孩子的話,讓老李覺得很慚愧,也讓他深思。他開始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刻意讓孩子給自己幫忙,現在孩子和老李的關係也好了很多。在一起做家務的時候,李同會和老李說很多話了。
這裡還有一件我家裡的事情。
記得小時候,因為工作關係,我們?常搬家。一次,父母決定再?搬家,想換個大房子。可是我發現弟弟開始變得情緒低沉起來。當時我們還小,父母根本沒有考慮我們的意見。
不久弟弟開始以「不吃不喝」作為抗議。雖然方式不可取,但我想那是弟弟當時想到的最好的抗議方法了。
還是媽媽看出了弟弟的反常,她問弟弟:「換大房子,你就有自己的房間了,多好的事啊?」
總算有了說話的機會,弟弟把他的想法一股腦兒全部說了出來:「現在的房子挺好的,這邊有我很好的夥伴,我們玩得很好,如果搬家了,我找誰玩啊?搬家後,我還要走那麼遠的路上學,多辛苦啊!」
聽了弟弟的話,記得?媽只是笑了笑,說:「小鬼,你這樣想的啊!」從那之後,直到上大學之前,父母開始考慮我和弟弟的感受,都盡量少搬家了。
小時候,當你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你會憤憤地說:「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會讓我的孩子像我現在這個樣子。」
可是,有一天,你真的為人父母了,你的做法不還是在照抄父母的嗎?
孩子的世界與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蠻做,只會阻礙孩子的進步。用心去關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適當地照顧孩子的想法,你會收穫頗多。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3一塊肉引發的「家庭大戰」 ——創造成長的好環境
如果家只是流於一個形式,身在其中的人就很難感受到它的內在意義和力量。但是經過傾力打造,它就會變得和諧而溫暖。而這種和諧和溫暖,正?每個人成長中所必需的「養料」。
這天,桐桐放學回家時,我正在看報紙,沒注意到桐桐在抹眼淚,我問她今天在學校開心嗎?可是她沒理我,我放下報紙過去看她,才發現她的眼睛已經哭紅了。
桐桐抽噎著對我說:「我們班上一個同學沒有去上學,聽老師說他爸爸媽媽總是吵架,最近要鬧離婚呢!老師還說他是可憐的孩子,沒人要。爸爸,我很害怕,你和媽媽以後不會不要我了吧?我想著想著就哭了。」
難怪孩子會這樣說,前幾天我和妻子還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當時沒考慮孩子的感受。
現在聽孩子說完,我和妻?相視一笑,我摸著桐桐的頭說:「傻孩子,不會的,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愛你。爸爸媽媽再也不吵架了。」
桐桐這才停止哭泣,破涕為笑。
曾經收到一封媽媽的來信:
老公的生意越做越好,給我們母子倆買了大房子,還給兒子配備了最好的書房。但是他總是不回家,孩子的事情,他也沒時間管。為此,我和他吵過很多次,甚至拿「離婚」威脅他。誰知越吵情況越糟糕。後來他乾脆不回家了。
孩子整天問我怎麼不見爸爸,我都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
我現在很懷念在小房子里,我們兩個人安靜地陪孩?學習的日子……
現在生活中,像上述例子中的爸爸越來越多。請父母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權」的時候,考慮一下你的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婚姻的犧牲品,畢竟他們是無辜的。
我回復這位媽媽:
對於教育孩子的問題,好好和丈夫溝通,為了孩子,最好還是和孩子的爸爸和好。即使真的和你的另一半無法繼續,也要對孩子說:「我們愛你,我們分開,和你沒有關係。」盡量將對孩子的傷害減少到最小。
後來,這位媽媽給我回信說,她和她的丈夫已經和好了,家裡又充滿了笑聲。
這位媽媽不僅贏得了自己的婚姻,更為孩子贏?了心靈上的安全和健康。
稱職的父母不僅要在孩子面前盡量少提「離婚」這兩個敏感的字眼,還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吵架,對於孩子的傷害,更是不可忽視的。
我想起朋友曾談過的一件事:
王女士和丈夫、女兒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王女士將那盤紅燒肉放得離孩子遠遠的。因為女兒很胖,她不?女兒再吃那麼多肉了。
女兒沒吱聲。氣氛貌似很和諧,一家人吃得很愉快。
吃完飯,收拾餐桌的時候,女兒趁王女士不注意,伸手在盤子里抓起一塊肉塞進嘴裡。王女士拿起筷子,重重地打在女兒手上。女兒痛得哭起來。一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對王女士說:「不就一塊肉嗎,孩子吃了還能多胖啊?」
女兒趁機沖著王女士說:「爸爸就是比你好,爸爸沒有你管得那麼嚴。」女兒的話立即讓王女士火冒三丈,她將怒火發泄到了孩子爸爸身上。
夫妻兩個開始爭吵,女兒在一邊看著,王女士在氣頭上也對女兒發了火,女兒哭著回到自己?屋子。
王女士和丈夫冷戰兩天,女兒也變得很乖,小心翼翼的,怕惹爸爸媽媽不開心。
沒想到從那次父母吵架開始,女兒像變了個人似的,變得整天垂頭喪氣、無精打採的。
在家庭中,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的心思敏感而細膩,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僅對夫妻關係有影響,對孩子也有惡劣的影響,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甚至傷害孩子的心靈。
父母應該避免吵架,即使非吵不可,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
你不要認為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諧,不離婚、不吵架,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是良好的了。關係和諧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還要重視給孩子足夠溫馨、可以促進其身心發展的軟環境。
如果你常常在家裡和朋友徹夜打麻將、唱歌喝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是不會快樂的。你要儘力給孩子一片安靜的空間,讓孩子能夠在其中靜心思考、不斷進步。
如果家只是流於一個形式,身在其中的人就很難感受到它的內在意義和力量。但是經過傾力打造,它就會變得和諧而溫暖。而這種和諧和溫暖,正是每個人成長中所必需的「養料」。
這樣的家庭,會成為孩子心靈上的依靠和港灣,孩子身在其中,會終身受益,成為一個有安全感、健康、熱愛家庭、積極向上的人。這正?我和你所共同期望的。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4「問題孩子」不再有「問題」——用深沉的愛「擁抱」孩子
「問題孩子」需要回歸最初的美好。父母也需要某些回歸的時刻,回歸到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的狀態。孩子成長?需要的,就是父母溫暖、?香的愛的「心靈雞湯」。
朋友和我聊起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故事》。我已經看過很多時日了。
記憶中零零散散的全是馬修對「問題少年」的愛,那種愛不是簡單的師長對孩子的愛,那是人性中最善良部分的體現。
這是部從頭至尾讓人保持微笑,卻又使人因喜悅而淚流滿面的片子。特別是那些「問題少年」,在馬修的教育下,展露出可愛純真的一面,從心底煥發出某種「本真」天性,變得生機勃勃,跳動著春天的氣息和脈搏,使人更覺溫馨。
這部電影也契合了我的教育原則:用自己最深的愛去擁抱孩子?像馬修愛他的學生一樣去愛你的孩子,孩子生命的潛能也會被激活。
隨著科技、網路的發展,在現在家庭中,「問題孩子」越來越多。
你的家裡,現在或許就有一位為了玩遊戲忘記睡覺、任憑你怎麼苦口婆心勸慰,仍然不奏效的孩子;或許有一個整天在外面招惹是非的「酷」孩子,你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卻依然我行我素……
你很想知道如何幫助這樣的「不聽話」孩子「改邪歸正」吧!
那麼,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個男孩,媽媽在外地上班,他跟著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是個性情很暴躁的人,對於教育孩子,他認為打罵是最?效的方式。
孩子小?時候,還很聽話。可是進入初中之後,他結交了一些不良少年,他漸漸開始將爸爸的教育不放在眼裡了,變得極為叛逆。爸爸很傷心,於是使用自己的固有「招式」,可是絲毫沒有作用。
後來,學校把男孩開除了,讓爸爸將其領回家。了解到孩子的情況後,媽媽專門請假從外地回來「管教」兒子。
媽媽回家後,沒有打罵男孩,她採取了和爸爸不一樣的方式。她不是阻止孩子,而是每天都去男孩玩遊戲的網吧,不是送飯,就是送衣服。
男孩玩完遊戲回家後,媽媽還會幫他準備好洗漱用具。那位媽媽一直堅持著,?孩的爸爸很生氣,說是想讓她來管孩子的,不是讓她縱容孩子的。
一個月後的一天,男孩很真誠地站在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服你了。你和老師說說吧,我想好好上學。」
媽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似乎一個月以來的辛苦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重新進入學校之後,那個男孩不但不再是「問題少年」了,還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最近還被推舉為班長。
是媽媽的愛,讓那個男孩重新找回了曾經迷失的自己。
我的朋友羅開說過一個他的故事:
羅開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別的同學都穿新衣服、新鞋子的時候,他?在穿哥哥穿過的衣服和鞋?。在學校里,經常受到同學們的奚落。
在多次經歷這樣侮辱性的遭遇後,羅開像完全變了個人似的,不再任由同學取笑,只要是取笑他的同學,他都會拳腳相向。有一次,他竟然將一個同學的鼻樑骨打斷了。
除此之外,羅開開始偷竊,最初是偷同學的東西,後來去偷街上的商鋪。
一次失手,羅開被人給送到了公安局。學校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立即做了開除羅開的決定,羅開的爸爸趕到學校,向校長請求給兒子一次機會。
可是校長似乎心意已決,說:「我已經給了他很多次機會,可他根本就不思悔改。我果這次再原諒了他,他還?以前的樣子,我怎麼向學生們交代啊?!」
「再說,你怎麼能保證他今後就會改過自新呢?」校長補充道。
羅開的爸爸看到校長的態度異常堅決,他「撲通」一聲給校長跪下了。
「男兒膝下有黃金」,如果不是因為兒子,羅開的爸爸怎麼會向校長下跪?如果沒有厚重的愛,他怎麼會彎下自己的雙腿?
校長網開一面,允許羅開回校學習。當校長告訴羅開他爸爸下跪的事情之後,羅開發瘋似的跑回家,跪在爸爸面前,久久不能起來。
從此,人們見到了一個嶄新的羅開,他不僅改掉了所有不良行為並?始努力學習,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國內知名大學。
如果沒有爸爸的愛,我也不會見到現在每天積極生活和工作的羅開了。
「問題孩子」需要回歸最初的美好。父母也需要某些回歸的時刻,回歸到對孩子的無條件的愛的狀態。孩子成長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溫暖、醇香的愛的「心靈雞湯」。
不要試圖用打罵的方式去改變孩子。世界上最偉大的武器是「愛」,用無條件的愛去融化孩子封凍的心,感化孩子使其步入正途,你會發現,愛的力量,竟然是如此的神奇。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5我對女兒的承諾——讓孩子信任你
你的承諾得不到兌現的次數越多,孩子和你之間的相互猜疑就越多,進而導致親子不信任增加,親子之間的裂痕逐漸增大。更加嚴重的影?是,孩子不再誠信。
「爸爸,你不是說今天帶我出去玩嗎?是不是現在就可以走了啊?」桐桐的話,讓我一下子記起來,我曾答應今天要帶她去博物館參觀的。
桐桐說這話的時候,我正在打領帶,準備去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如果不是桐桐提醒,我竟然將答應女兒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可桐桐看我穿衣打扮,以為我要帶她去玩。
我如果說:「我把你的事情忘記了。」桐桐肯定很傷心。可我今天實在脫不開身。
「來,桐桐,爸爸和你說點事情。」桐桐乖乖地過來。
「寶貝,爸爸昨天忘記告訴你了,今天很多人等?爸爸呢。是爸爸不好,今天不能帶你去了。爸爸決定明天帶你去,並且,爸爸還要帶你去吃你喜歡吃的土豆泥。」
桐桐很懂事地說:「爸爸,你去吧。只是以後別那麼晚告訴我你改變主意了。我今天都準備好了,你又說不去了。」
我將女兒摟在懷裡,對她說:「寶貝,爸爸再也不會失信於你了。」
我將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自己心裡。這也是我對女兒的承諾。
其實,我本可以對桐桐說:「爸爸忘了。」
可是那樣的後果是什麼?桐桐會不信任我,以後我再說什麼,可能她都會持懷疑態度。
孩子非常信賴你,對於你的承諾?孩子也會信以為真。如果父?無意中辜負了這種信任,必將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
所以,當你因為忙碌而忘記和孩子之間的約定的時候,當孩子質問你為什麼將承諾忘了的時候,你一定要將真實的原因告訴孩子,千萬別推卸責任和敷衍了事。
否則,孩子會認為他在你心裡沒有重要地位,心就會變冷,冷得你難以靠近。
同事張嵐在辦公室里說:「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想的。這不,我家的寶貝女兒就因為我沒給她買娃娃,和我鬧『冷戰』呢。」
張嵐的女兒在幼兒園的節目表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張嵐為了表揚女兒,答應給女禮買個芭比娃娃。
可幾天,張嵐一直加班,工作上的事情忙得她焦頭爛額,就把給女兒買娃娃的事情擱置下了。
這天晚上,女兒問張嵐:「媽媽,你給我買娃娃了嗎?你都說好幾天了,怎麼還沒買啊?」
張嵐漫不經心地說:「忘了。」
女兒竟然大聲地說:「你說話不算話,不和你玩了。」
張嵐心想,不就一個娃娃嗎?孩子怎麼那麼較真?也沒解釋。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張嵐的女兒就不理她了,連早飯都不吃。
又過了一天,張嵐在那裡眉飛色舞地說:「小孩真是好哄,給她買了娃娃,她立馬笑了。」
來,張嵐中午給女兒買了娃娃,孩子才解除了對張嵐的「冷戰」。
有時候,不是孩子較真,而是他對你給予了很大的期望,而你卻讓他失望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千萬別隨便答應孩子什麼,因為,孩子會將之記在心裡。
更別存在孩子會忘記的僥倖心理,請相信孩子在這方面有著很強的記憶力。
好父母應該是這樣的: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做到。
一個周末的早上,我和妻子辛苦了一周,都想睡個懶覺,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傳來了「咚咚」敲打卧室門的聲音,開門一看,桐桐已經穿?衣服,對我說:「爸爸,你怎麼還不起床啊?」
「寶貝,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學,你多睡會兒。再說,外面下雨了,沒法帶你出去玩。」我對桐桐說。
「不行,爸爸,我不是讓你帶我出去玩兒。你昨天晚上不是讓我把新學的舞蹈給你跳一下嗎?那時候我困了,我答應你了,早上起床後就跳給你看。」
說完,桐桐跑過去拉我起床。
「等中午再給爸爸跳,好嗎?」
「不好不好,我們不是說好了的嗎?我已經答應你的。」桐桐一臉認真地說。
我趕緊起來,將桐桐從涼涼的地板上抱起,颳了下她的鼻子,說:「寶貝,你?得對,爸爸現在就抱你去?廳,看你跳舞。」
「嗯。」桐桐咯咯地笑出了聲。
看著我們父女倆,妻子笑了笑。桐桐這麼信守承諾,妻子心裡也很高興吧!我們完全相信桐桐不僅會對我們信守承諾,對待身邊的人也會這樣。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約定,並且努力監督孩子履行他的承諾,這樣,家庭才會充滿和諧的笑聲。
你的承諾得不到兌現的次數越多,孩子和你之間的相互猜疑就越多,進而導致親子不信任增加,親子之間的裂痕逐漸增大。更加嚴重的影響是,孩子不再誠信。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6有其父,必有其子——做好孩子的「偶像」
教育無他,榜樣而已。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那樣的人。這是最重要的家教原則。
一天黃昏,我帶桐桐出去玩。路過一個書?,老闆招呼說:「過來看看吧,都是好書。」
我們走過去,拿起來幾本翻看。那個人為了賣書,一直說這些書很好,都是最新的。這讓我有點反感,因為書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我的眉頭不禁皺了皺,這被桐桐看出來了。
桐桐對那個人說:「叔叔,你可別騙我爸爸,我爸爸什麼都懂。」
桐桐的話,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是她所崇拜的偶像。
在你的孩子眼裡,你也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孩子不懂的問題,你總能耐心回答;孩子弄壞的玩具,你總能讓它奇蹟般地恢復原型;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你總能輕鬆搞定……
孩子眼裡,你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英雄。
但是,生活中的你,真的能夠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孩子的偶像」,從而規範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嗎?
桐桐回家後,對我說:「爸爸,你知道嗎?我們都不和小強一起玩了。」
「為什麼啊?前幾天,你不是還說和他玩得很好嗎?」我問桐桐。
「他說髒話,還給我們起外號。曉薇的臉凍得發紫,他叫她『紫茄子』;我皮膚黑,他叫我『小黑妞』,他還叫小龍『聾子』,他還罵人……反正,我們都不喜歡和他玩了。」
我自然像往常一樣,和桐桐講了「團結友愛」「寬容」的道理?心裡卻是有些生氣的。
第二天,我正好在學校門口遇見了小強的爸爸。我很友善地提醒他要好好教育一下兒子,不然以後孩子長大了,就更不好教育了。
「我家的事情,你管得著嗎?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小強爸爸的話讓我一時無語。我知趣地走開了。
還有一個故事,是從一位當老師的朋友那裡聽來的:
朋友班上有一位很崇尚「暴力」的學生,同學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會大呼小叫。有一次,班上的衛生委員讓他打掃衛生,他不但不去做,還對衛生委員大打出手,將那位同學打得鼻子都流血了。
老師教育這個學生,?的?度還是很強硬。無奈之下,朋友將那個學生的爸爸叫到了學校。
沒等老師跟那位家長解釋,那位爸爸上前就給了自己孩子一巴掌。
那位朋友對我說:「看到那一幕,我就可以理解學生的舉動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說話間,不無遺憾。
故事中的孩子可能認為自己的爸爸是一位英雄,可以對別人拳腳相加,於是,不自覺地模仿起他的行為,將在他那裡學到的方法用在了對待同學上。
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失敗。做了孩子的「負面偶像」,將孩子帶入歧途了。
我記起前一段時間,母親的腳不小心扭傷了,沒法走路,甚?去衛生間都困難。我悉心照顧,足足有3個月之久。
那時正是炎熱的夏天。每天,我都會將母親抱起來去衛生間,幫她擦澡,喂她吃飯,偶爾還會背她下樓去和她的那些老朋友聊天……
那天晚上,我在幫母親洗腳,桐桐湊到我身邊,一邊幫著我給奶奶洗腳,一邊說:「爸爸,等你哪天走不了路,我也要給你洗腳。」看著桐桐鼓著小腮幫?一副很認真的樣子。我不禁失笑。
「爸爸,你別不信,到時候我就像你照顧奶奶一樣照顧你。」桐桐不服氣地說。
我連忙說:「爸爸信,爸爸信。」
小丫頭這才咯咯地笑起來。
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對於好壞的概念不明確,他的世界觀完全是從你那裡獲得的。
也許,孩子完全不知道什麼話是該說的,什麼話是不該說的,只是因為從你嘴裡聽到了,就覺得那是可以說的。他也不明確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只是因為你那樣做了,他就照搬你的做事風格,而不去考慮正確與否。
教育無他,榜樣而已。想讓孩子成??么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那樣的人。這是最重要的家教原則。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7三代共贏——不要推卸撫養孩子的責任
孩子只能成長一次,是不可逆轉的。很多事情,一旦錯過,就沒有彌補的機會了。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需要你的參與。
前幾天,?子的閨蜜雷晶來串門,剛進門,她就突然「哇」的一聲哭開了。弄得我和妻子都莫名其妙,手忙腳亂。
安撫好雷晶的情緒,聽她一說,才知道她哭是因為她看到我和桐桐在有說有笑地堆積木,她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她說現在自己拿孩子真的沒辦法了,管教孩子時說句話,孩子奶奶就拚命護著,甚至跟她翻臉。
雷晶說:「比方早上洗臉,我說孩子都4歲了,該自己洗臉了。可是她奶奶說:『她哪會洗啊?你不願意給她洗,我給她洗。』說完,還給了我一個白眼。」
「這樣下去,真不知道孩子會成什麼樣。我是真擔?啊!」雷晶又開始抹眼淚??我和孩子根本就沒有在一起玩兒的時間,看著你們在一起玩兒,我真羨慕。」
妻子說:「你早該想到會這樣的,所以從最初你就該自己帶孩子的。」
「可是我忙啊,哪有時間照顧孩子啊!」雷晶辯解道。
對於雷晶的情況,我也有所了解。他們夫妻倆工作都很忙,經常出差。孩子從小就交給奶奶照顧。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就發生了衝突。
我告訴雷晶說:「不要說你很忙,等到你無法『駕馭』孩子了,你還在解釋。這是在做無用功。」
雷晶走後,妻子說:「看到了吧,當初我們決定自己帶?桐是很明智的。」
我點點頭。
桐桐出生的時候,我的事業剛起步,根本沒時間照顧桐桐,就把桐桐交給了奶奶照看。這樣做,我們很放心,因為奶奶比我們還要疼她。
可是接下來出現的諸多問題讓我們有點措手不及。
那天一起吃飯,奶奶先把菜放在自己嘴裡嚼碎了,再吐到桐桐嘴裡。桐桐吃得津津有味。
我看了之後很吃驚,這樣怎麼可以啊?既不衛生,孩子最後吃到的營養也大大縮水了。
更為嚴重的是,桐桐那段時間都不怎麼和我們打招呼了,更別說一起玩了。每天,桐桐都纏著奶奶,吃飯要找奶奶,睡覺也找奶奶?和我們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遠?。
「這樣下去可怎麼行?」妻子急得哭了出來。我也意識到了,是時候把孩子「收攏」過來了。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年紀大了,該好好享福了。我想自己帶桐桐。」媽媽似乎也聽出了我話里的不容商量,就將桐桐交給我們帶。
我和妻子約好,每天不管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桐桐玩兒一個小時。也很奇怪,桐桐到我們身邊之後,我們的時間也貌似沒有那麼緊張了。
相反,桐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我和妻子每天精神都很好,工作起來也得心應手,自然可以儘早回家陪寶貝女兒。桐桐現在已經習慣?們對她的照顧和教育了。
孩子和你毫無芥蒂地玩遊戲、學習,這是一種天倫之樂。
有個媽媽跟我說過:「自己不帶孩子,把孩子推給長輩或者保姆,那是對孩子最嚴重的傷害。」
這位媽媽的話,讓我想起了曾遇到過的一件事:
有個孩子都4歲了,可還是不會說話,但是醫生確定孩子的發音器官完好無損。這就有些奇怪了。
於是,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回家為孩子求醫。其間做了很多努力。每天都帶孩子出去四處就診。幾乎24小時都和孩子在一起,對孩子倍加呵護。
一個月後,夫妻倆仍然沒有找到有效解決孩子問題的醫院,但孩子卻開始說話了,雖然含糊不清,但是父母很高興。
一位育兒專家告訴這對夫妻說:「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和他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沒有得到很好的啟發有很大的關係。」
這對夫妻才恍然大悟:孩子一?都由奶奶照顧,可是奶奶??很內向的人,平時很少和孩子說話,孩子曾經度過的4年,都很少有機會走下樓,更別提和別的小朋友玩了。
正是因為父母忙,孩子才「貴人語遲」。
從那之後,夫妻倆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孩子很快就和同齡孩子發育得幾乎同步了。
你不能和孩子一起玩,會使孩子產生鬱悶的情緒,一旦不能恰當疏導,就會抑制孩子的智力、情商發展。
「忙」不是借口。將孩子交給祖輩教養,很難避免不會產生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參與孩子的成長,實現「三代共贏」。
孩子只能成長一次,是不可逆轉的。很多事情,一旦錯過,就沒有彌補的機會了。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需要你的參與。
不要總是以忙為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長。賺錢和工作都可以慢慢來,不要因為這些漠視了孩子的成長,更不要將孩子推給祖輩。因為,只有你,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和老師。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8一顆苦話梅——莫用愛的名義扼殺孩子
停止溺愛吧,永遠都不遲。該說就說,該管就管,不能任性,不能縱容,不能偏袒,即便不望子成龍,也要望子成人。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報道,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有個孩子恣意妄為,被媽媽嬌寵得不成樣子。小時候,媽媽帶他去鄰居家玩,孩子有時偷偷地將鄰居家的小東西藏進口袋,帶回家後拿給媽媽。
當時,這位媽媽沒有批評孩子。孩子上初中時,有一次在外面偷了錢,那個人要去報案,但是這位媽媽護著孩子,替孩子把錢還給那個人,事情才得以解決。
這個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孩子成年。他竟然膽大到殺人,被法官判了死刑。
臨刑前,孩子提出要見自己的媽媽。他要求再吸吮媽媽的乳頭,媽媽含淚解開衣襟,沒想到,那個孩子一口咬下了媽媽的乳頭??哭著說:「如果你在我第一次拿別人的東西時就對我說那是錯誤的,我就不會有今天的結局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起北宋政治家司馬光的一句話:「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養子溺愛而不教,純是父母之過。這是個教子硬道理。
桐桐是我家族中最大的孩子,所以出生之後得到了家族所有人的疼愛。家裡好吃的、好玩的,都給了她,真是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的地步。
桐桐特別喜歡吃話梅。那一次,我頭一回帶她去超市,她看看這個,摸摸那個,最後站在話梅櫃檯前拿起一顆迅速放進了?里,我看見時,她正要將那顆話梅吐出來,並且伸手去拿另一顆。
當時我就生氣了,雖然我很疼桐桐,但是我絕對不允許她犯這樣的錯誤。我嚴肅地對她說:「在沒有付錢之前,這不是我們的,你就不能吃。」
桐桐「哇」地哭出來,她委屈地對我說:「爸爸,那個是苦的。」
「苦的也不行,一顆也不行。」我的聲音很大,工作人員匆忙地到了我們這裡。他們說:「孩子嘛,別太計較了。你別再批評孩子了。」
「這不是一顆話梅的問題。不是她想要的東西,就是她的,我必須讓她有這樣的概念。」
工作人員也許是第一次見到我樣的父親,搖頭走開了。
但是,桐桐認真地在聽我說話,還重重地點了點頭,小臉上的淚珠都被甩下了幾顆。
那天,我給桐桐買了很多話梅,並且讓桐桐拿著錢去付錢。走出超市的門,桐桐就開心地打開包裝,吃了起來,她還衝我扮了個鬼臉,說:「這下,我可以吃了吧?」
從那之後,桐桐就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誤。
假如當時我沒指出桐桐的錯誤,縱容了她,那她可能會樹立這樣的意識:「沒有人管我,我就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或許,某天,桐桐會成了個「小盜竊?」呢!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你的孩子,也有這樣的狀況嗎?孩子小時候對「歸屬權」不明晰。你溺愛孩子,不告訴孩子哪些是屬於他的,哪些是不屬於他的,他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全世界都是他的。
一旦孩子具備了這樣的意識,你就不要埋怨孩子會有「小偷小摸」的行為了,因為在他看來,那是正常的行為,而不是應被禁止的。
溺愛不但會對孩子的人生觀造成誤導,對於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負面影響。
桐桐在由奶奶帶的時候,有一次我回家,看見妻子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很不開心的樣子,我察覺到應該是桐桐惹她生氣了。
妻子給我講了事情的經過:
剛才,奶奶給桐桐剝核桃仁吃,桐桐在那裡坐著,奶奶蹲在地上,每剝一個,就會對桐桐說:「乖,寶貝,張嘴。」桐桐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奶奶累了,問桐桐:「我可以坐下來給你剝嗎?」桐桐一聽就急了:「不行不行,你必須蹲著。」奶奶很尷尬。
妻子實在看不下去了,說:「媽,你別管她了,她自己會剝,讓她自己剝。」桐桐很害怕媽媽,看見媽媽生氣了,她就閉上嘴,什麼都不說了。
可是奶奶卻說:「孩子小,沒事,我不累。我就喜歡這樣剝給桐桐吃。」
看見疼愛自己的奶奶為?己撐腰,桐桐開始大膽地頂撞媽媽:「我奶奶願意,我又沒要你給我剝。」
妻子不好在孩子面前和老人理論,只好自己生悶氣,等我回家後處理。
晚上,我認真地和奶奶探討了這個問題,還將我之前聽到的那個故事說給了桐桐奶奶聽。奶奶沉思了許久,說自己以後會注意的。
果真,自此以後桐桐變得有禮貌多了,再也不隨心所欲地央求大人的溺愛了。
打罵,傷害孩子的身體;溺愛,傷害孩子的心靈。溺愛比打罵的後果更加嚴重。
停止溺愛吧,永遠都不遲。該說就說,該管就管,不能任性,不能縱容,不能偏袒,即便不望子成?,也要望子成人。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9不吃小虧,吃大虧——對孩子,千萬別護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有缺點是正常的,孩子也是在不斷改正缺點的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成長的。做父母的不能睜一隻眼?一隻眼地替孩子隱瞞過錯?
小時候,我和幾個孩子在街上玩兒,其間,有個孩子騎自行車經過,就那麼直直地在我身邊蹭過去,壓了我的腳,很疼。我一個趔趄,便坐在了地上。
我們不該在路上玩,這是我們的不對。可那個孩子也太沒禮貌了,都沒有停下車說聲對不起。我們幾個一商量,說要去他家告狀。
那幾個孩子攙著我,來到那個孩子的家裡。我們七嘴八舌地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他媽媽,本想她會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可沒想到,她開口就數落我們,甚至對我們罵起來。
最後的結果是,這位母親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幾個孩子?父母,我們在父母那裡遭到了訓斥。好在我們的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人,沒像她似的護短。
其實,我們當時沒打算讓那個孩子的媽媽打罵孩子,更沒打算要什麼賠償,只是想向那個孩子的媽媽發泄幾句,讓她簡單地教育孩子幾句就夠了,尋求點兒心理平衡。
在我們面前,孩子的媽媽不但不承認孩子的過錯,還一味地為孩子掩蓋過失,將過錯推卸到我們身上,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什麼錯,都有人「罩」著。
後來聽說,那個孩子因為和別人打架,被送進勞教所了。那時候,他的媽媽怎麼沒能保護他呢?
我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覺得孩子?在的狀況,完全是那個護短?媽媽所造成的。當時護短,不讓孩子吃一點小虧,最終吃了大虧。
孩子犯錯了,你的第一意識是要維護自己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錯,父母堅決不能「護短」。
那天,桐桐在?下和幾個孩子玩兒,可沒過多久,我就聽到了下面有孩子哭的聲音。
我趕緊下樓,看見雪莉在那裡哭得厲害,桐桐站在旁邊不知所措。
很快,我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孩子在那堆沙子邊上玩,雪莉將一把沙子撒進了桐桐頭髮里,還覺得很好玩。桐桐生氣了,她也抓起一把沙子朝雪莉撒去,沙子進了雪莉的衣服里,這才讓雪莉哭了起來。
我彷彿成了「大法官」,孩子都盯著我,看我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桐桐更是躲在了我懷裡,希望我會護著她,幫她「教訓」雪莉。
但是,我沒有。至少在當時,我讓桐桐很失望。
我?育桐桐說:「雪莉不是故意的,你將頭髮里的沙子弄乾凈不就好了,反正晚上是要洗澡的,到時候會洗得很乾凈。你怎麼可以再拿沙子撒雪莉啊?」
說話的時候,我的態度很強硬。桐桐沒有為自己辯解。小雪莉卻覺得不好意思了,說:「叔叔,你別訓桐桐了,最先是我不好。」
說著,雪莉還過去拉起了桐桐的小手,似乎要保護桐桐不再被我批評。
桐桐回家後,我鄭重地告訴桐桐:「你不要覺得當時爸爸不給你面子,當時如果我偏向你,那你就會失去很多好夥伴,他們會因為我偏向你,不敢和你玩。那樣,你會變得孤單的。」
桐桐?巴著眼,認真地聽著。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出她懂得並理解了我的話。
正是我的不護短,讓桐桐懂得了很多基本的品德要求。
有一次,我和妻子帶桐桐去姥姥家玩。桐桐對姥爺的老花鏡很感興趣,她非要戴上玩,姥爺沒有阻止,任由桐桐玩。
10分鐘後,我在廚房聽見一聲清脆的聲音,心想一定是桐桐將眼鏡打碎了。我走到客廳,批評桐桐說:「桐桐,你怎麼能拿姥爺的眼鏡玩兒呢,現在姥爺都沒法戴了,怎麼辦啊?」
「不是,不是孩子摔的,是我自己不小心掉地上的。」姥爺將桐桐摟在懷裡,說道。
「就是啊!不是我摔?,是姥爺摔的。」桐桐說。
我當時很生氣,不想因為老人的護短,讓桐桐養成了撒謊的壞習慣。我將桐桐拉進了書房,好好地教育了她。
桐桐在我面前承認了錯誤,還讓我拿她的零花錢給姥爺買個新眼鏡。
要拋棄「揭孩子的短,打自己的臉」的陳舊思想。
護短,是孩子缺點的催化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有缺點是正常的,孩子也是在不斷改正缺點的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成長的。做父母的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替孩子隱瞞過錯。
第一章 做個不一樣的父母 10合格的「養馬人」——給孩子快樂的童年
想做優秀的父母,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有很多特長和知識,而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孩子回歸應有的天真和爛漫。
末,我給同事小王打電話,想讓他帶著他的女兒曉雅一起出去玩。因為,桐桐這兩天一直吵著要和曉雅玩兒。
可是,小王說:「不行啊,今天上午我要帶曉雅去學鋼琴,下午要帶她去學書法,晚上還要帶她去跳拉丁舞。今天恐怕沒時間了。」
放下電話,我想了很多。一個4歲的孩子,被諸多的學習科目佔滿了童年,連周末都不屬於自己。
那天,我只好帶著桐桐出去踏青。和煦的微風,燦爛的太陽,讓女兒興奮不已。看著玩得很開心的桐桐,我又為曉雅感到難過了,彷彿可以看見曉雅無助的眼神。
有一次在小王家玩兒,小王讓曉雅去寫毛筆字,曉雅說:「我想和成伯伯玩兒,我最喜歡聽成伯伯講故事了。」我也說道:「來,曉雅,伯伯給你講故事。」
但小王一把將曉雅拉進了書房,還「砰」的一聲關上了門。讓我在那裡很尷尬。
我問小王:「曉雅想聽故事,你怎麼不讓她聽啊?」
「聽什麼故事啊?現在有幾個孩子是他想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的啊?現在講究『全面發展』,曉雅什麼都不會,以後怎麼考學啊?」小王解釋道,「我也不想讓她這麼累,可是沒辦法。」
說話的時候,小王一臉無奈。
你要孩子去彈鋼琴,孩子就會成為「鋼琴高手」嗎?你讓孩子學習書法,孩子就會成為「書法大家」嗎?你讓孩子跳拉丁舞,他就一定會成為「拉丁王子」「拉丁公主」嗎?
如果不能,還不如不去摧殘孩子的童年,別讓過重的學習壓力成為孩子天空的陰霾,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愛,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有所發展。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遠房親戚家的事:
親戚家的孩子很喜歡唱歌,但是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為此,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孩子請老師指導,還為孩子買了很高檔的學慣用具,鋼琴、手風琴……該買的都買了。
但是這樣並不是那個孩子的本意,他不忍心見父母那麼辛苦,也不希望因為自己喜歡音樂,給家裡帶來這麼大的負擔和壓力。
孩子的這種情緒使得他對音樂的熱情減少了,老師甚至說他不會再有什麼發展。因此,他的狀態越來越不好。
但是,孩子的媽媽卻對他說:「孩子,我們並不覺得日子過得苦,只要你儘力,我們就很高興了。我和你爸爸都覺得你最近唱得不錯,我們都相信你會成為優秀的歌唱家的。」
聽了這些話,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後來?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藝術院校。
在孩子出現動搖的時候,是父母的寬容和鼓勵,讓他又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說到這裡,我想起桐桐畫畫的事情。
最初發現桐桐喜歡畫畫,是在她2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和妻子在看電視,沒想到她拿我的彩筆將卧室牆壁塗得亂亂的。
看著雪白的牆壁被畫得不成樣子,妻子很生氣,徑直過去奪過桐桐手裡的筆,說:「以後不許再畫了,都是你慣的。」說話的矛頭指向了我。
桐桐正看著我呢。如果我也批評她,她的畫畫興趣可能就會消失。於是,我和妻子說:「桐桐那麼喜歡畫畫,我們就讓她去專門學畫畫吧,也是一種愛好啊!」
妻子同意了,桐桐也開心地鼓起了掌,我們將桐桐送進繪畫班的時候,那裡的老師說:「桐桐很有畫畫天賦,好好培養,以後會大有出息。」
「看,孩子畫壞了牆,卻找到了自己的『天賦』,這買賣,我們賺了。」我說。妻子聽後,開心地笑了。
經過系統訓練,桐桐的畫畫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提高,這讓我和妻子都覺得很驕傲。
你的孩子是「千里馬」,但是如果你不具備伯樂的慧眼,那也難以發現孩子的潛能。
想做優秀的父母,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有很多特長和知識,而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孩子回歸應有的天真和爛漫。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1「讓你跳個舞,你沒聽見嗎?」——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孩子少一點要求,多一點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會自立自強;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這裡有一個讓人深思的故事:
我經常把桐桐的同學請到家裡玩兒,在玩兒的時候,我常常愛向他們提一些問題。有一次,桐桐的同學來家裡做客,我說:「我提的問題,誰會,就請把手舉起來。」
桐桐和小米、筒子等幾個小夥伴都開心地說:「好,好。」
我發現,每當我提問題的時候,筒子總是很遲疑地舉手,而我讓他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卻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問筒子:「既然不會,為什麼還要舉手?」
筒子小聲地告訴我:「桐桐他們都會,如果我不會,多沒面子啊!」筒子的話,讓我感受到了他強烈的自尊意識。
這也難怪,筒子家的家庭條件比較差,這使筒子常常覺得比班上的孩子矮一頭,所以,他努力想證明自己跟別人一樣。
雖然這種方式我不贊同,但可以理解。
我悄悄告訴筒子:「我再提問,你如果會的話,就沖我擠一下眼。」
以後再玩兒這種提問遊戲,只要我看見筒子擠一下眼,我都會讓他來回答問題。
從此,筒子整個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開朗多了,他喜歡和我在一起。並經常問桐桐:「你爸爸什麼時候讓我們再去你家啊?」
我知道,筒子在我這裡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小小的維護。他的進步,之於我,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滿足。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你尊重孩子,孩子會以自己的進步來回饋你的尊重。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情感,不是父母的「木偶」。你在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這讓我想起桐桐的事情:
一次,桐桐正一個人在屋子裡玩得高興。這時候一個鄰居來串門,進門看到她,就過去抱起她,親她,逗她玩兒。
可是桐桐的反應卻很劇烈,她一把將那人推開,還說著:「走開!走開!」
這讓我和鄰居都很尷尬。我向鄰居道歉。等鄰居走了,我開始責問桐桐:「王叔叔是喜歡你才和你玩兒的,你怎麼能這麼不懂禮貌啊?」
桐桐撅著小嘴對我說:「爸爸,他都沒問過我,我是不是喜歡和他玩兒。我不喜歡他的鬍子,他總是用他的鬍子扎我,很疼。」
聽完女兒的話,我心裡很愧疚。從來沒想過,幾歲大的她,竟然對自己的要求有那麼清晰的認識。
我告訴桐桐:「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你可以對叔叔說明理由啊,那樣才會避免以後叔叔再逗你的尷尬。」
桐桐乖乖地點了點頭。
我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他家裡有個和桐桐差不多大的孩子。我們進門就聽見琴聲,朋友說是孩子在彈琴。
妻子笑著說:「你家孩子真棒,小小年紀,都能用鋼琴彈奏完整的曲子了。」
「這算什麼,他的恰恰舞也很棒,老師都說他是個好苗子,過幾天他還要代表學校去參加市裡的比賽呢!」說話間,朋友神色不無驕傲,他突然扭過頭沖屋裡喊,「來,兒子,別彈了,給叔叔阿姨跳個舞。」
可是過了一會兒,也沒見到孩子出來。
朋友又喊了幾聲,屋裡還是沒有應聲。他的臉立即耷拉下來,衝進屋裡將那個孩子「拖」了出來。
「讓你跳個舞,你沒聽見嗎?」朋友聲色俱厲地責問孩子。
那孩子緊咬著牙,低著頭一聲不吭。
這讓我和妻子很難為情。
「孩子不想跳就不要讓他跳了,你不是說孩子過幾天要參加比賽嗎!等他參加比賽的時候,我們去看。」我對那位朋友說。
朋友這才作罷。揮揮手,示意孩子回去。
那個孩子卻突然哭了起來,他說:「我就是不想跳,更不想參加什麼比賽。要比賽你去比賽!」朋友的臉一下子僵在那裡。
事件進行到這裡,我和妻子也不好再待在人家家裡,只好回家了。
路上,妻子對我說:「看來,我們對桐桐的『無為而治』還是正確的。至少孩子不會恨我們。她也不會因為得不到尊重,和那個孩子似的,承受那麼多本不該有的壓力。」
我對妻子的話很贊同。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孩子少一點要求,多一點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會自立自強;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2等長大了再養狗——學會和孩子商量
遇事和孩子商量,是父母應該具有的一種愛的能力。但這不是父母簡單地對孩子遷就,而是和孩子交流,找到和孩子和諧相處的途徑,給親子關係打上「民主」和「尊重」的烙印。
桐桐在話還說不清楚的時候,見到小貓小狗,就會說:「要,要……」並且很奇怪,愛哭的桐桐看見這些小動物,就會變得格外乖巧。
等桐桐會說成句的話了,她就會對我說:「爸爸,我要養小狗。」
我問桐桐:「寶貝,你想好養什麼樣的小狗了嗎?」
「我想養雪莉家那樣的小狗,很好看。」桐桐說。
「可是我喜歡短毛的狗。」妻子在一旁說道。
「我比較喜歡大一點的狗,不喜歡小狗。」我發表了我的看法。
「我們三個人喜歡的狗不一樣,那來看看誰養狗吧?桐桐媽,以後你負責養狗,可以嗎?」我問妻子。
「我不養,我沒時間。」妻子說。
「我也沒時間。」我說。
這下桐桐搶著說:「我養,我養。」
「桐桐,那你會不會替小狗洗澡?而且要天天洗,一天都不能落下。你能保證你百分之百做到嗎?」
桐桐想了想,搖搖頭。
「你會不會給小狗餵食?而且要頓頓喂,一頓都不能落下。你能保證你百分之百做到嗎?」
桐桐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
「還有,小狗可能會生病,你要怎麼辦啊?我和你媽媽絕對都不會管,你能應付得了嗎?」
這下,桐桐對我說:「爸爸,等我大了再給我買吧,我現在養不了小狗。」
我之所以會那樣和妻子、桐桐交談,是為了讓桐桐明白我不是不尊重她的要求,而是要在商量的過程中,讓她知道自己不具備養小狗的能力,而放棄自己的想法。
我沒有直接拒絕桐桐的要求,而是尊重了她的想法,試著討論家裡的人喜歡什麼類型的小狗。同時,我讓桐桐知道了,現在她是沒有能力照顧好小狗的。
最後,桐桐說她大了再養。這便是商量之後的結果。
從那之後,沒事的時候,我就會帶桐桐去寵物店,教她認識各種小狗,了解如何餵養小狗,如何訓練小狗……
我答應桐桐,等她具備了養狗的能力,就會為她買一隻她喜歡的小狗。
遇事和孩子商量,孩子會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在和孩子有衝突的時候,你不妨試著換一下和孩子說話的語調,和孩子商量一下。
記得有一次,我到辦公室的時候,就聽見老李說:「現在的孩子,真是沒法管了。我家李同昨天晚上竟然沒回家,就因為我沒讓他去游泳,可是後來,他還是自己去了啊!」
原來,前一天中午,李同對老李說:「爸爸,我要和同學去游泳。」老李前幾天剛在報紙上得知幾個孩子游泳時喪生了,心裡還是有所擔心的。
「不能去。」老李對李同說。
「為什麼不能去啊?」李同不解。
老李當時在氣頭上,說:「沒有什麼理由,不讓你去你就別去。」然後就將兒子鎖在家裡出門了。
下午回家後,老李說:「我回家後看見李同留下的紙條:我去游泳了,晚上不回來了。我不是不聽話,我已經大了,不想你什麼都過問。」
「哎,我看我和李同的關係又出問題了。」老李說。
其實,老李當時只是害怕孩子出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沒有和孩子解釋原因,沒有和孩子商量,導致孩子認為這是爸爸在無視自己的自由。
如果,老李對孩子和顏悅色地說:「孩子,最近游泳出事的比較多,你先別去了,好嗎?」或者說:「孩子,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情況一定會大不相同。
這讓我想起妻子和桐桐前不久的一次不愉快:
那次,妻子帶桐桐去買衣服。到了兒童專區,那裡的衣服琳琅滿目。妻子看上了一款最新款的公主裙,她想讓桐桐穿上看看效果怎麼樣。
可是,桐桐偏偏看上了小男孩穿的短袖T恤和一條短褲,拉著妻子給她買。
「那是男孩穿的,女孩就該穿公主裙。」不容分說,妻子為桐桐套上裙子。妻子看見桐桐穿上很漂亮,就給她買下來了。
桐桐覺得媽媽一點也不考慮她的意見,回家不論妻子怎麼說,她就是不穿那條裙子。
直到妻子和桐桐說「是媽媽不好,以後給你買衣服,讓你自己決定」之後,桐桐才又重新活蹦亂跳起來。
遇事和孩子商量,是父母應該具有的一種愛的能力。?這不是父母簡單地對孩子遷就,而是和孩子交流,找到和孩子和諧相處的途徑,給親子關係打上「民主」和「尊重」的烙印。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3向「左」走,向「右」走 ——別和孩子較勁兒
變較勁兒為相互對話,你會發現,孩子也不是那麼不通情達理。只要你是對的,孩子會改變自己向「左」走的念頭,跟隨你?確的腳步,向「右」走。
將桐桐帶回自己身邊後,我和妻子沒少操心,吃飯就是個大問題。因為母親不吃肉,桐桐跟奶奶在一起的時候,也就養成了不吃肉的習慣。
妻子做的菜里幾乎都有肉,桐桐每次都是夾幾口菜,或者直接干吃米飯。為此,妻子沒少批評桐桐,可是桐桐還是我行我素,任憑妻子磨破嘴皮,她就是不吃。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孩子的身體需要各種營養,再說,因為桐桐不吃肉,妻子經常沖桐桐發火,對她們母女關係也是有影響的。
於是,我對妻子說:「咱們別和桐桐較勁兒了,吃飯的時候,咱們故意將肉吃得?津有味,孩子受到感染,說不定就會吃了呢。」妻子同意了。
那天,妻子將肉菜放在了桐桐面前,我和妻子沒有直接將肉夾進桐桐碗里,而是夾起肉,放進自己嘴裡,邊吃還邊說:「這肉真香啊!」
但桐桐無動於衷。
以後每天吃飯的時候,我們都這樣相互配合著在桐桐面前「演戲」。
終於有一天,桐桐看著我和妻子滿足的樣子,忍不住夾起了一塊肉,放進嘴裡,小心翼翼地吃了起來。吃完了,還滿意地對我說:「爸爸,這肉也挺好吃啊!」
從那之後,桐桐不再排斥肉類了。
糾正桐桐不吃肉的習慣,我們沒有訓斥和要?,而是通過簡單示範、疏導,就達到了理想效果。不僅使桐桐不好的生活習慣得到了改善,家庭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輕鬆和諧。
很多時候,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不聽話」的。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要理解你的孩子,孩子要往「左」走,你就不要強迫孩子和你一起往「右」走。但是,你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不自覺地跟著你向「右」走。
這就需要父母掌握引導孩子的技巧。
有一次,到吃飯的時間了,可是桐桐非要吃薯條。我當時拒絕了她,她的要求沒得到滿足,就坐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
這時,妻子想去給桐桐拿薯條,我給妻子使了個眼色,於是和妻子一起走進餐廳,留桐桐一個人在客廳里。
我們兩人自?自地吃起飯,沒有答理桐桐,桐桐的聲音低了下來。我們夫妻倆相視一笑。又過了一會兒,聽不見桐桐的哭聲了。
我們出來一看,桐桐正在那裡翻看自己的漫畫書呢,早把薯條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了。
後來,我和妻子就有了一種默契:每當桐桐哭鬧的時候,我們不和她著急,也不批評她。我們還是照舊做我們的事情,不理她,讓她知道,哭鬧在我們這裡是沒有用的。
我和妻子不和桐桐較勁兒,桐桐就真的很少和我們耍脾氣了。
有時,面對棘手、犯擰的孩子,採用冷處理,避免直接衝突,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一來不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二來可能通過拖延,把孩子的大問題化為小問題,小問題化為沒問題。
有一天,我打開郵箱,一封「許爸爸」的郵件映入眼帘。
「許爸爸」在郵件里寫道:
晚上和女兒一起吃飯,其間她一直朝電視看,還說:「那個歌星是我最喜歡的。」我承認自己當時的反應有些激烈,我拍著桌子說:「什麼歌星不歌星的,你把成績提上去再聽歌。追什麼時髦,你有資格追星嗎?」
也許是我的話刺激了女兒,倔犟的女兒沖我喊道:「我就是喜歡那個歌星,你憑什麼說我沒有資格?」
這是第一次,女兒這麼對我說話,我生氣地拿起筷子?手給了女兒一下。當時我就後悔了。
女兒氣沖沖地衝出家門。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了。
妻子去世早,我含辛茹苦地培養女兒,可是她自從上初中後,我就覺得自己一點也不了解她了。她總是和我對著干,總是想挑戰我的耐心。
現在,女兒躲在同學家裡,不回家,我又不好拉下面子「請」她回家。
成老師,你教教我怎麼做吧?
我的心情頓時感到很沉重,回復道:
你的女兒進入青春期,成人感強烈,你應該理解她。
我知道,你的壓力很大,面對女兒,可能會心煩氣躁。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要檢討自己對?女兒的方式,她有自己的尊嚴,崇拜偶像也是她的權利。如果你一味禁止或是貶低孩子,她會形成強烈的逆反心理,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惡化。
只要是為了孩子,有什麼面子拉不下來呢?你去給女兒道個歉,試著和孩子講你的苦心,做女兒的朋友,她會明白你的心的。
孩子心智不成熟,不可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對某件事情權衡利弊。
變較勁兒為相互對話,你會發現,孩子也不是那麼不通情達理。只要你是對的,孩子會改變自己向「左」走的念頭,跟隨你正確的腳步,向「右」走。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4你不是警察——別扮演孩子的「監工」
你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你沒必要時刻監督著孩子。孩子在你的過度監督中會形成對你的依賴。父母更重要的職責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監督自己。這比你的監督更有效。
自從上周末以來,桐桐對她媽媽經常氣呼呼的,和妻子說話的次數也明顯變少了,這讓妻子很納悶。
我回想起了幾天前的一件事情:
星期天一大早,桐桐就嚷著要去書店買小人書。因為桐桐在一年前就學會了自己買東西,對於這點我們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但是,妻子害怕桐桐在路上有狀況。其實,書店離我家也不遠,估計走15分鐘就能到。關鍵是桐桐從來沒有自己去過,以前都是妻子帶著她去的。
桐桐看妻子不樂意,說:「媽媽,我和小米一起去,我們都說好了的。」可妻子還是不放心,很強烈地反對桐桐,說怕她走路時被車撞到,或者走錯路。
「我都這麼大了,自己去買本書,你也不願意。」桐桐小聲地說道。
「以前都是我帶你去,再說我對小米也不放心,那次她自己迷路了,幸虧在街上遇見我了。不許你去。」妻子嚴厲地說。
桐桐大哭起來,最後還是妻子親自去給桐桐買的小人書。
難道,桐桐是因為這件事情才那樣對妻子的?
想到這裡,我有些欣慰,桐桐不再希望我和妻子做她的「監工」,時時處處看著她、照顧她,我和妻子應該給她這個機會才對啊!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也覺得是這個原因。於是,在另一個周末,我們主動給桐桐錢,讓她自己去買小人書,桐桐對妻子的態度才得以緩和。
孩子自己做事的願望如果始終得不到贊同和支持,就會感到沮喪。孩子在自己放手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真正感受到快樂或是痛苦。
記得有一次遇見一位大學同學,他比我結婚早,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他的孩子剛剛被評為市級優秀學生,這讓他很驕傲。見到我之後,話題自然離不開他的孩子。
「別看我的孩子現在這麼優秀,剛上學那會兒,也是讓我操了不少心的。」同學說道。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每天晚上都要做作業,最初是我和孩子他媽輪流『看著』孩子,他寫得不好了,或是算錯了,我們立即就為他糾正了。後來,孩子自己心理上就懈怠了。他回家就開始看電視,我們提醒他,他才會去做作業。對此,我和孩子他媽都很頭疼。有一次,我和妻子都忘了提醒他做作業了。臨睡前他才記起要做作業。他自己在那裡著急,我和妻子都沒理他。沒想到,他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比我們盯著他時要好很多。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沒有忘記過寫作業。我和妻子就不再管他,讓他自己做作業,他的成績反而上升了不少。」
說到這裡,同學開心地笑了。
也許是擔心孩子自己做作業會出錯,或許是看著孩子自己寫作業很辛苦,也可能是擔心孩子做錯後受到老師的批評,所以,有些家長忍不住總要扮演「監工」的角色。
但是,自己做作業、做事,是孩子必須要學會的「人生功課」,孩子也會在其中學到很多東西。自己動手,會使孩子獲得終生的財富和經驗。
懂得放手的父母會發現:越是不監督孩子,孩子的主人翁意識越強烈。
你不用再費心,孩子卻更加優秀了。何樂而不為?
以前,每次桐桐洗漱我都會在旁邊看著她,生怕她會滑倒,或是沒洗乾淨。就算桐桐偶爾會嫌我煩,我還是樂此不疲。
可是,自從桐桐上學之後,我就經常在老師那裡聽到對她的讚美之詞:「桐桐很愛乾淨,和個小大人似的,有時候還會幫老師打掃衛生。」
這讓我有些吃驚,桐桐在家裡都是需要我照顧和指導的,怎麼到學校就那麼懂事了?
晚上桐桐回家後,我第一次沒有督促她去洗手洗臉,可是她還是在放下書包的第一時間去洗手洗臉了;睡覺前,她也是自覺地洗腳刷牙……
我這才知道,不做她的「監工」,她的自覺意識會更強。
父母的過度監督,會使孩子做事情的興趣蕩然無存,最後的效果可想而知。
你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你沒必要時刻監督著孩子,孩子在你的過度監督中會形成對你的依賴。父母更重要的職責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監督自己,這比你的監督更有效。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5「我就是想當司機」——點燃孩子的夢想
儘管孩子的夢想在你看來可能是稚嫩的、遙不可及的,或有悖於常理的,但是你千萬不要制止,更不要以你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夢想品頭論足,那樣孩子會失去夢想,你也會失去孩子的信賴和尊重。
桐桐3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去參觀青少年科技館。在那裡,她見到了各式各樣的發明創造,興高采烈地對我說:「我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發明新東西。」
後來,桐桐喜歡上畫畫,她說自己想要當畫家,把世界上的風景畫下來讓我看。
到現在,桐桐接觸古箏之後,又對我說:「爸爸,古箏真好聽,我長大了要當藝術家。」
我已經習慣了桐桐這樣對我說起她的理想。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夢想是屬於她的,我沒有權利對她的夢想指手畫腳。我能給桐桐的,只是?默的支持和引導。
我參加過一個家庭聯誼會。幾個家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聯歡。
其間休息的時候,有人問孩子們:「你們長大了想做什麼?」
孩子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我要當老師」「我想當法官」「我想當科學家」……看到孩子有這般雄心壯志,父母們都很高興。
這時,有個孩子大聲說:「我想當司機。」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甚至有幾個家長發出了欷歔聲:「當司機幹嗎,累,還掙不到大錢,真是沒理想。」
那個孩子的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走過去對孩子說:「你剛才是說著玩的吧,趕緊告訴叔叔阿姨,我平時是怎麼教育你?啊?不是說,要你長大後開公司,當大老闆嗎?」
孩子委屈地說:「我就是想當司機。」
「孩子想當司機就當啊,司機有什麼不好的?那也是一份職業嘛。」為了給那母子倆解圍,我這樣說道。大家也隨聲附和道。
等散場後,我對那個孩子說:「為了你的理想,你要好好學習啊。」
「你真的覺得那也是理想嗎?我媽媽可是一直都說我沒出息的。」說著,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怎麼不是?當然是。」我拍了拍那個孩子的肩膀。我發現那個孩子的眼中,閃過一絲光亮,那是被尊重的滿足感。
那件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那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有所偏頗的。夢想,怎麼可以是你給孩子安排的呢?夢想一旦沾染上你的主?意願和情緒,那就不是孩子的了。
張千是我兒時的夥伴,小時候,大家都很羨慕他,因為他家裡有架漂亮的鋼琴。那時候,鋼琴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有的。
可是,我們對張千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卻愁眉苦臉。
原來,張千家裡買鋼琴就是為了讓他彈鋼琴。他媽媽一直希望他可以成為鋼琴家,為此,還專門為他報了鋼琴培訓班,可是張千說自己一碰鋼琴手指就很僵硬,根本就沒有興趣。
張千的媽媽以前是一位鋼琴家,但是關節出現了問題,無法再彈琴,這成了她人生的遺憾。她就將自己的所有期望寄托在了張千身上。
「你這樣不更好嗎?你媽媽還能給你指導。」我們說。
「可那不是我想要的啊!我喜歡畫畫,我爸爸也是畫家。可爸爸媽媽都說那沒前途,不實用。我真是煩透了。」張千抱怨道。
後來,張千既沒成為鋼琴家,也沒成為畫家,成了一個沒有任何特長的普通人。
張千的成長過程是可悲的,沒有自我,他不想承載媽媽的理想,無法繼續自己的夢想,最終只能對人生舉起白旗。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桐桐小時候:
妻子說:「女孩得會點樂器,什麼都不會可不行。我打聽好了,小提琴就很好,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呢!」我也欣然同意了?心裡還有自己的小私慾:說不定桐桐今後會成為一個「小聶耳」呢!
我們為桐桐買了小提琴,和她一起踏上學琴之路。最初,桐桐很感興趣,但是新鮮勁兒一過,面對單調的琴弦和複雜的指位訓練,桐桐再也沒了耐心。
看著疲倦的桐桐,我在想,這就是我要給女兒的美好童年嗎?終於有一次,我和她坦誠地交流了一次,桐桐勇敢地說出了「不」字。桐桐還說:「我喜歡畫畫。不喜歡小提琴。」
從此,我和妻子不再要求桐桐去拉小提琴,也不再奢望她今後成為小提琴家。學小提琴告一段落後,桐桐找回了之前的活潑,我也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自由在上面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色彩。
儘管孩子的夢想在你看來可能是稚嫩的、遙不可及的,或有悖於常理的,但是你千萬不要制止,更不要以你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夢想品頭論足,那樣孩子會失去夢想,你也會失去孩子的信賴和尊重。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6模仿別人,卻模糊了自己——塑造孩子的獨特個性
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要注意千萬別抹殺了孩子的個性。孩子缺失了個性,即使不輸在起跑線上,也會輸在跑道上。
一天,桐桐回家後,對妻子說:「媽媽,你明天看看我們班上小雪穿的衣服,好漂亮,老師和同學都誇她呢,我也想讓老師和同學喜歡我,你也給我買一件吧!」
妻子還沒說話。我就接上了桐桐的話茬兒:「不行,不能給你買。」
「我就是覺得很好看,白色的裙子。爸爸真小氣。」桐桐委屈地說著。
「那更不能買了啊!你每天都會和小朋友玩滑梯、玩沙子,很容易弄髒衣服,你要是穿條白裙子,那不一會兒還不就成小泥孩了?」我說。
桐桐撇撇嘴,沒有再說什麼。
我溫和地對桐桐說:「爸爸不是小氣,只是不想你為模仿?人,而模糊了自己。你是桐桐,你是你自己,這是你不同於別人的地方,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呢?」
我不知道桐桐有沒有聽懂我的話,但是之後桐桐再也沒有提那件事情了。
記得以前桐桐經常抱怨:「爸爸媽媽,我的皮膚怎麼那麼黑呀?要是我再白點就好了。聽小米說,皮膚是可以變白的。她媽媽就不知道怎麼弄的,臉變得白白的。我要是那樣就好了。」說完,桐桐還會學大人一樣,長長地嘆了口氣。
我告訴桐桐:「因為你是小桐桐,這是你區別於別人的地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喜歡現在的小桐桐,如果變?了,說不定我們還不認識你了呢。」
桐桐靦腆地笑了,問:「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寶貝。」我肯定地告訴她。
我這樣和桐桐說不僅是在教育桐桐要學會悅納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她:你是你自己,這是最重要的。如果失去了你的個性,那你就不是你了。
這讓我想起曾在電視上看到過的一個片段:
一位老人四處買紫砂壺,為的是找到不用放茶葉,也能使水飄出茶香的帶著茶垢的壺。一次在朋友的介紹下,老人去一戶人家探訪,果真找到了他想要的那種紫砂壺。老人一時高興,立即拍板說買下這個紫砂壺,但因當時帶的錢不?,便要求主人先保管著,第二天一早他就來拿。
主人一看自己的壺能賣那麼多錢,便高興地將壺裡里外外清洗得乾乾淨淨。沒想到,第二天老人來了,為了再驗證一下,沖了一壺水喝,但是卻找不到前一天那個味道了。
這樁生意就這樣泡湯了。
幽香的茶垢正是這把紫砂壺吸引人的地方。一旦茶垢不再,這把壺就成了一把普通的紫砂壺,也就不是老人要的了,它也就只能安靜地躺在主人家裡。
這個道理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適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人云亦云,隨大溜,無法體現自己的存在感,也就難以談及價值了。
你可能意識到了個性的重要性,不再要求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整齊劃一,而希望孩子張揚自己的個性,表現自我,不再?規蹈矩。
但是在實際教育中,你真的會給孩子足夠的「標榜」個性的機會嗎?
「不行,這條褲子上怎麼那麼多洞洞,不許穿。」
「你搞什麼特殊啊!人家都走著去學校,你為什麼想騎自行車?」
類似的話總是會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也許,你也想成為一個鼓勵孩子有個性的父母,但是你卻不是那樣做的。
有一次,我去大姐家走親戚,外甥女芊芊拿出一道數學題讓我看,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個大大的叉號。
大姐說:「別看了,再看你也是做錯了。」
芊芊不服氣地說:「沒錯。答案就是一樣的。我的過程比?師的還要簡單呢!」
芊芊說完將本子遞給我:「舅舅,你來看看我做得對不對?」
我認真地看了那道題目,芊芊確實沒算錯,還是用的簡單方法。我當時就誇獎了芊芊的聰明。
「我會繼續努力的。」芊芊高興地說。
我對一直推崇孩子個性的大姐說:「姐姐,推崇個性不是嘴上說說的,而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姐姐很慚愧,表示以後會注意的。
在日常的教育中,父母要注意千萬別抹殺了孩子的個性。孩子缺失了個性,即使不輸在起跑線上,也會輸在跑道上。
發現你的孩子吧!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做什麼、不?做什麼,如果孩子的這些人生線索得到發現和重視,孩子將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放異彩。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7「你要那樣做」——尊重孩子的選擇
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不做壞事,保證安全,然後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孩子將會獲得一個汪洋恣肆、色彩絢麗的人生。
「桐桐,今天有點晚了,你是現在就睡覺呢?還是想聽我給你講個故事再睡?」
我經常會這樣徵求桐桐的意見。因為我不確定桐桐當時的狀態和想法,所以都會問問她想怎麼樣。
一般情況下,桐桐都會開心地選擇後者,並且還會在聽完故事後乖乖睡覺。如果哪天我給她讀的是書上的故事,她還會仔細地將書收好。
有時候,桐桐很吵,通過這樣的方式,也節省了我苦口婆心勸她睡覺的時間了,因為這是桐桐自己選擇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桐桐會安靜下來,不再吵鬧。在進行完我所答應的事情後,她也會聽話地去睡覺。
給孩?自主選擇的權利,孩子會覺得受到尊重,從而自覺收斂自己的不良行為。這樣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同時,你把小小的選擇權交給孩子,收到的也會是孩子對你的感激。
在安全範圍內,你不要替孩子做他可以完成的事情,也不要干涉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他以後將會感謝你,讓他擁有了一個可以自己做主的童年和人生。
桐桐的表姐芳芳是個很聽話的孩子。就連高中時分文理科都是大人幫她選擇的。雖然她的成績很好,也很乖,但是在我看來,似乎少了些孩子應該有的「活力」。
同事家的一個孩子就和芳芳不同。那個孩子叫妮妮。
高中分文理科。妮妮很喜歡文科,但是同事卻覺得文科沒前途,還是理科的前途更好些,於是就很強硬地要求妮妮報理科。
沒想到,第二天,妮妮就給同事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
親愛的媽媽:
雖然我和你朝夕相處,但是我還是有些話埋在心裡,現在我通過寫信說給你聽。
也許因為我是獨生女的原因吧,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我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你幫我做好的。從來都是「你要我那樣做」,而沒有問過我是怎麼想的。
昨天晚上,我們商量我要報文科還是理科的問題,沒等我說完,你就說:「還用想??當然是理科。」然後說了很多理科的好處。
我說:「可是我喜歡文科啊!」
「喜歡有什麼用?我在社會上經歷的事情多了,還是理科好,我還能騙你嗎?」不容我分說,你就幫我做了決定。
媽媽,我已經長大了,也能自己做決定了,請你將選擇的權利歸還給我吧!
妮妮
同事將這封信重重地扔在辦公桌上,含著眼淚說道:「我還不是為她好,看來我是白費心了。」
後來,還是妮妮「勝利」了,同事向孩子「妥協」了。妮妮如願地報了文科,還成了文科班裡的學習佼佼者。
即使孩子的自主決定遭遇了挫折,你也應該給孩子選擇失敗的權利,因為,挫折也是孩子成長必需的「營養劑」。
以前,桐?有時候很任性,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就必須去做,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但是自從一次意外發生之後,桐桐的任性就明顯地減少了很多。
那天,奶奶給桐桐買了一條小裙子,她穿上之後就不往下脫了。正好雪莉找她去操場玩,妻子讓桐桐先把裙子脫下來,換條褲子,因為她們玩起來很瘋,常常不是磕著就是碰著的。但是桐桐沒答應。
果然,桐桐那天摔倒了,膝蓋受了很嚴重的傷,如果那天她穿的不是裙子,而是褲子,情況就會好很多。
妻子很著急,批評了桐桐幾句,桐桐開始哭。
「桐桐,你先別哭。你看,當初不讓你穿裙子你不聽?現在受傷了吧?」我說。
「爸爸,媽媽剛才教訓我了,你就別再訓我了。」桐桐委屈地說。
「爸爸媽媽不是為了訓你,是想讓你知道做任何小決定的時候都要考慮全面。你選擇了,就要為你的選擇承擔後果,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對桐桐說。
桐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我對桐桐說:「你想一想,如果下次再去操場玩兒,該怎麼好好保護自己,以免再受傷?」
在這件事情中,桐桐不但提高了自己做決定的能力,還學會了保護自己的方法。
很多時候,父母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孩子好,其實那都是父母一相情願?想法。
孩子有自己成長的需求,有自己的獨立願望,有渴望擺脫束縛的權利,那你為什麼還要牢牢攥著那些「選擇權」呢?為什麼還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呢?
給孩子設定一個底線——不做壞事,保證安全,然後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孩子將會擁有一個汪洋恣肆、色彩絢麗的人生。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8孩子的抽屜上鎖了——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從今天起,別再探究孩子的隱私,要開始信任、尊重他。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抽屜上的那把鎖沒有了,而你和孩子心裡?鎖也打開了。
前不久接到一位媽媽的求助電話,還沒開始說話,就聽到了電話那邊的抽泣聲。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她的孩子做錯事,惹她生氣了,她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
可是,等這位媽媽講完,我發現自己的猜測錯了:不是孩子錯了,是這位媽媽做錯事情了:
這位媽媽的女兒湘君今年讀初二,是班裡的語文課代表。湘君的語文成績在班裡幾乎總是第一名,回家之後,她經常會以很崇拜的語氣和媽媽說老師有多好。
當時,這位媽媽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湘君的語文成績很好,數學成績卻一團糟,莫非……
「師生?」三個字出現在了這位媽媽的腦海中。於是,她按照自己的臆想,在生活中尋找蛛絲馬跡。果真被她找到了!
這位媽媽找到的「蛛絲馬跡」就是湘君的抽屜上鎖了。等湘君去上學後,她撬開了湘君的抽屜,在裡面發現了一個日記本,但是她沒想到,日記本也是上鎖的。這讓她很生氣,於是斷定女兒早戀了。
湘君回家後,看見媽媽拿著自己的日記本,她立即就發火了:「你怎麼可以動我的東西?你經過我允許了嗎?」
「你都是我生的,我看你的東西還要經過你的允許?笑話。」媽媽沖湘君說。
湘君覺得媽媽不可理喻,就將自己關在?子里,不論誰敲門,她都不開。
「成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啊?我還不是為了女兒好,怕影響她學習嗎?她怎麼那麼不懂事呢!」這位媽媽著急地說。
我心裡想說:其實不懂事的不是孩子,而是你。可是我沒說出口。
「你別著急。孩子對老師的崇拜是可以理解的,她現在處於情感萌芽階段,肯定不希望你窺探她的隱私。你將她的小秘密挖掘出來了,她會覺得你一點都不尊重她。」
「嗯,你說得有道理。」這位媽媽的情緒穩定下來,和我交流著。
「你應該試著去和女兒溝通一下,和孩子道個歉,和孩子說清她的主要任務是?習,不要將崇拜和愛慕混為一談……你要向孩子表達你對她的信任,相信孩子會處理好……最為關鍵的是,你今後千萬不要再隨便動女兒的抽屜。」我接著對她說。
這位母親答應了,然後掛了電話。不久她又給我打來電話,說她按照我說的去做了。她好好地和女兒交談了一次,女兒也理解了媽媽的苦心,母女倆之間的誤會才得以解除。
其實,不只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被父母尊重隱私和秘密的需求,就連幾歲大的桐桐都有這樣的需求。
有一天,我?幫桐桐打掃一下衛生,就直接進了她的屋子。可是,桐桐的反應很激烈:「爸爸,你進來怎麼也不敲一下門啊?」
「房間這麼臟還不讓我幫你收拾啊?」我不顧她的抗議,拿起掃帚就開始打掃。
「你看見我房門上的『請勿打擾』嗎?不要隨便進我的屋子,要進來也應該先敲門啊!萬一我要是在換衣服多不好啊!我是女生,你是男生。」桐桐一本正經地說道。
我心說:「呵呵,小丫頭也知道保護隱私了。」
為了讓小丫頭心裡滿足,我又走出去,特意重重地敲了敲門,一邊敲一邊喊:「桐桐大小姐在家嗎?爸爸要進來了。」
在家。請進。」桐桐也高聲說。
我得到允許後進來,看到小丫頭在笑嘻嘻地沖我做鬼臉。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慢慢增強。父母應該理解,並照顧到孩子的自尊需求。
這讓我記起了朋友和她兒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事情。
無意間,朋友得知兒子和班上一個女生走得很近,兩個人放學經常一起回家,在學校里的關係也很親密。她當時就害怕了,兒子正處於情竇初開的年紀,萬一談戀愛了,對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於是,朋友悄悄躲在兒子學校門口,等著他和那個女生出門。果真,兒子和那個女生一起走出校門。?啪」,她的巴掌落在了兒子臉上。「你不好好學習,竟然談戀愛。」
兒子解釋說:「我沒有談戀愛,我和曉慧是單純的同學關係。每天放學後,她都給我補習英語。所以,我才和她一起回家。」
「阿姨,我和王軍真的沒談戀愛,他幫我補習數學,我幫他補習英語,你看,這是我們列出的補習計劃。」說著,曉慧拿出了一個本子讓朋友看。
「不好意思,孩子,阿姨誤會你們了。我一直不知道王軍英語差。」
朋友想向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跑開了。為了這件事情,王軍好幾天沒和媽媽說話。他覺得自己和曉慧的秘密被媽媽揭穿了,心理上覺得?衡了。
朋友的做法無疑是失敗的,她對孩子的愛和關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完全可以旁敲側擊地溫和地問孩子,避免這樣的正面衝突。
如果你不懂尊重孩子,就不要埋怨孩子給抽屜上鎖。從今天起,別再探究孩子的隱私,要開始信任、尊重他。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抽屜上的那把鎖沒有了,而你和孩子心裡的鎖也打開了。
第二章 教育從尊重開始 19「你根本就不懂我」 ——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
孩子是天使,但是也有不可理喻的時候。他們是情緒化的,一旦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就會覺得自己的世界崩潰瓦解了。你要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並呵護好他那顆敏感、脆弱的心。
晚上10點鐘了,家裡的電話突然響起。
「請問是桐桐家嗎?小強在你家嗎?」對方急切地問道。
「不在……請問你是哪位……」
沒等回答我問題,那邊就匆匆掛了電話。
第二天,我才知道小強是桐桐班上的同學。桐桐帶著我去了小強家。在他的家裡,我見到了小強年邁的奶奶。她說小強昨天晚上被大人找回來了,現在還在睡覺。
小強奶奶跟我說起了小強的事情:
小強的媽媽因病去世了。一年後,爸爸又給他娶了個新媽媽。
有一天,小強在樓下聽大人們說:「要是小強的新媽媽給他生個小妹妹還好,要是生個男孩,那小強可就慘了。」小強聽到這些,眼裡頓時噙滿了淚水。
小強回家之後,目光經常追隨著爸爸,他希望能從爸爸那裡得到關愛。
可惜爸爸沒有讀懂孩子的眼神和心思,對妻子過分的照顧使得小強的心更加孤獨。
那天晚上,小強在醫院得知新媽媽生的是男孩,他哭著跑出了醫院。家裡的人四處去找他。在小強親生媽媽的墳墓前,他爸爸找到了他,可是他哭著不回來。
他爸爸實在沒辦法了,給了他一個巴掌,小強哭著說:「你根本就不懂我!」
這不,回家後,小強爸爸還哭了好大會兒,說後悔沒有好好關注小強的心思。
現在,我知道晚上那個電話是怎麼回事了。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細膩而豐富的,當他的心事和煩惱不為你所知時,他會覺得無助,甚至絕望。
有些父母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會懊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知道孩子的心事。但是,懊悔是在做無用功,父母需要從中總結原因:你是不是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很少和孩子交流?
有些年輕的父母可能會步入這樣一個誤區:孩子小,不會有什麼心事,吃好了,玩好了,就很幸福了。其實並非如此。你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渴望你讀懂他的心。
有一次,桐桐連著好幾天回家後就直接進自己房間。之前,她放學後,都會和我玩好一會兒,最近她不玩也不鬧了,我覺得桐桐有點反常。
我拿著新玩具逗她,她也提不起興趣,根本就不抬頭看我。
「怎麼了,寶貝?」我柔聲問。
桐桐抬起頭,說:「爸爸,我覺得你和媽媽都不關心我。你和媽媽都沒有發現,我這幾天都不開心。我還以為你們會問我怎麼了,可是很失望……」說完還低下了頭。
從桐桐嘴裡說出這種話,如果擱在以前,我會笑,但是那天,我一點都笑不出來。我和妻子最近工作都忙,的確是沒顧上桐桐,更別提發覺她的不愉快了。
我坐下來,把桐桐抱在我的腿上,對桐桐說:「爸爸早就知道你不開心了。但是爸爸沒有問你,是想讓你自己學會調整自己。」不能讓孩子知道我沒有關心她,所以我儘管不知道桐桐發生什麼事了,還是這樣說道。
「真的嗎?我還以為你都不關心我呢!爸爸,我現在已經沒事了。前幾天,妞妞和我鬧彆扭了,她還讓雪莉不和我玩兒。後來我主動跟妞妞道歉了,所以我們幾個又和好了。」
我一直專註地聽桐桐說話,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從那天晚上開始,桐桐就恢復了之前的活潑。因為,她知道我一直在關注她。
此後,不管工作多忙,我都會從桐桐的神情、動作、語言中探究她心裡在想什麼,並且經常和她進行深入的溝通。
我還記起前年春節時發生的事情:
奶奶給桐桐和她的小表妹樂樂每人一個大禮包。但是,桐桐看看自己手上的,再看看錶妹手上的,突然大哭起來,還將自己的包扔在地上。
我這才發現樂樂的那個包比桐桐的要大,心想桐桐肯定是因為這件事情在哭。
知道了桐桐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就對樂樂說:「樂樂,你奶奶給你和桐桐姐包的東西是一樣的,你打開看看吧!」樂樂打開了。
桐桐也迫不及待地打開自己的包。結果,桐桐破涕為笑。
小小的孩子,心裡竟然掩藏了那麼多的嫉妒。幸虧我及時讀懂了,不然還不知道她會怎麼哭鬧呢!
孩子是天使,但是也有不可理喻的時候。他們是情緒化的,一旦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就會覺得自己的世界崩潰瓦解了。你要真正深入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並呵護好他那顆敏感、脆弱的心。
推薦閱讀:
※中產家長焦慮症:你真的敢對孩子說一句不成功也沒關係?
※他拿明代玉帶板做成18K金皮帶扣系在腰間,超級成功,轟動古玩圈!
※阿里內部運營兵法:如何讓產品和用戶成功相親?
※思維定勢是成功的最大障礙 -
※你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行動
TAG: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