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星網站整理編製 |
|
原始人類 |
生存年代 |
生活習性及進化特徵(附資料) |
考古地帶
|
|
有爭議 |
元謀人 |
約處於1700000年前 |
已學會用火,能製造刮削石器,廣泛群體生活 |
雲南元謀一帶 |
藍田人 |
約處於80~60萬年前 |
能熟練用火,三棱大尖狀石器,屬早期直立人 |
陝西藍田一帶 |
北京猿人 |
約處於50~30萬年前 |
熟練用火,打造石器,腦量1088ml有食人爭議 |
位北京周口店 |
山頂洞人 |
約處於 18000 年前 |
使用石器骨器,腦量達1300~1500ml與今人同能鑽孔,磨製,有骨針和飾品及簡單墓葬出土 |
北京市房山縣龍骨山山頂洞 |
河姆渡文化 |
約處於 7000 年前 |
屬新石器時代.陶器骨器木器,出現花紋裝飾 有骨哨出土,有人工飼養,已懂得農作物栽培 |
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 |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
約處於 6000 年前 |
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類型.會造房屋,制陶廣泛墓葬,石器骨器精緻多樣,農耕畜養漁獵 |
西安市東郊灞橋區半坡村北 |
大汶口文化 父系氏族公社 |
約處於4300~2500年前 |
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出現私有制,已有等級制南耕女織,畜養多樣,石器意形化並出現陶業 |
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村之南 |
|
朝代與年號 |
起始年代 |
歷經時年 |
史跡簡要 |
《周易·繫辭下傳》曰:「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 註:包犧又作伏羲、庖犧 等。 |
太昊伏曦氏 |
約公元前3074~2959 |
在位約115年傳位十五世. |
新石器時代 制八卦 造書契 教民佃作畜牧漁狩「味百葯而制九針」 被譽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
炎帝神農氏 |
約公元前2958~2578 |
傳位八世約380年 |
仰韶文化時期 農耕醫藥樂器及市場交易創始者遍嘗百草譽傳後世 與黃帝並稱為中華文化始祖 |
黃帝軒轅氏 |
約公元前2577~2477 |
在位約100年 |
平定蚩尤統一遠古三大部落 取代炎帝稱為黃帝推曆法 興文字 作干支 譽為中華民族第一共主 |
少昊金天氏 |
約公元前2476~2392 |
在位約84年 |
傳黃帝之子 修太昊之法 故得名少昊 又稱白帝設工正農正 正度量制曆法 測天象 作樂<九淵> |
顓頊高陽氏 |
約公元前2391~2313 |
在位約78年 |
顓頊 姬姓 傳說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生於若水廿歲登位 建都於帝丘 有八才子 世人譽之八愷 |
帝嚳高辛氏 |
約公元前2312~2242 |
在位約70年 |
姬姓 乃黃帝曾孫 十五而佐伯父顓頊 封於高辛三十得位 都於亳 有八才子 為世人譽之為八元 |
帝摯高辛氏 |
約公元前2241~2232 |
在位約9年 |
<史記> 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勛立,是為帝堯.|乃帝嚳長子 堯之兄 位9年 |
如上年代考證不足 |
(唐)堯 |
公元前2231~2131崩 |
在位約100年 |
<帝王世紀>帝堯陶唐氏 祁姓也 母慶都十四月生堯 | 年十五而佐帝摯 受封於唐 二十而登帝位 都平陽 | 帝堯者 放勛 其仁如天 其知如神 |
(虞)舜 |
公元前2128~2080崩 |
在位約48 年為堯守喪3年 |
<帝王世紀>帝舜有虞氏 姚姓也 目重瞳 故名重華 字都君 有聖德 | 承堯禪位 都於蒲阪 劃天下為十二州 南巡中崩於蒼梧之野 |帝位傳於禹 |
(夏)禹 |
公元前2079─2071崩 |
在位約 8 年 |
伯禹夏後氏 傳為黃帝玄孫、顓頊之孫、鯀之子受舜命繼父業治水 舜禪讓 天下宗之 謂之大禹位八年 壽百歲 東巡崩於會稽 傳說初授政於益 |
夏 |
公元前2070─1600年 |
約470餘年傳14代歷17王 |
禹之子啟建夏 世襲製取代禪讓 啟死 五子爭權歷經太康失國,后羿代夏,少康中興事件 末期至桀 內政不修外患不斷 商湯征討於鳴條 夏朝亡 |
商 <殷> |
公元前1601─1046年 商亡,利簋銘文可考 |
約550餘年17世 30帝 |
商湯 子姓名履 其始祖契曾輔佐大禹 封於商地湯王滅夏桀 建商朝 盤庚遷都於殷 故又稱殷朝殷墟著名出土文物 甲骨文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
周 |
公元前1046─256年 建周,利簋銘文可考 |
約790餘年共傳37 代 |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討伐殷紂於牧野 紂自焚鹿台周都鎬京 施行"分封親戚以藩屏周" 公元前841年出現共和行政 史稱共和元年 公元前206年覆 |
西周 |
公元前1046─771年 |
共275年 |
周朝東遷之前史稱西周 歷12王 至公元前771年宣王之子幽王被犬戎人殺於驪山之下 西周滅亡 |
東周 春秋 戰國
|
公元前770─256年 |
共515年 |
幽王太子宣臼由鎬京遷周都於洛邑 史稱為東周 |
公元前770─476年 |
共295年 |
春秋時期 周王朝衰敗 諸侯爭霸 致使戰亂四起 |
公元前475─221年 |
共255年 |
中國社會由奴隸制進入封建社會 出現戰國七雄 |
秦 |
公元前221─206年 |
共 16年 |
秦於戰國七雄中崛起吞併六國 首建集權制帝國嬴政稱始皇帝 定都咸陽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焚書坑儒修長城等史事 因暴政致秦二世而亡 |
|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共427年 |
農民起義戰爭中 秦二世而亡 劉邦建國為「漢」 |
公元前206─公元8年 |
共215年 |
劉邦垓下之戰 滅掉項羽 稱帝於長安 史稱西漢 |
公元9─25年 |
共 16年 |
公元8年底 王莽篡奪漢位稱帝 改國號曰「新」 |
公元25 ─220年 |
共196年 |
劉秀滅掉王莽 奪回政權 並建都洛陽 史稱東漢 |
|
公元220─280年 |
共 60年 |
東漢後期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出現三國鼎立| |
公元220─265年 |
共 46年 |
220年 曹丕廢漢獻帝而稱帝 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
公元221─263年 |
共 44年 |
221年 諸葛亮扶佐劉備稱帝 國「漢」史稱蜀漢 |
公元222─280年 |
共 59年 |
222年 孫權 也在武昌稱帝 國號「吳」史稱東吳 |
晉 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 |
公元265─420年 |
共156年 |
司馬炎廢魏並於洛陽稱帝建晉 結束了三國鼎立 |
公元265─317年 |
共 53年 |
自司馬炎建晉至愍帝司馬鄴終 共4帝 史稱西晉 |
公元317─420年 |
共104年 |
八王作亂 胡人起兵 晉宗室退守江東 史稱東晉 |
公元304─439年 |
共135年 |
胡首領紛紛建國並與東晉對峙 史稱五胡十六國 |
南北朝 |
公元420─589年 |
共170年 |
東晉十六國後 中國進入南北分裂武力對峙階段 |
南朝 宋 齊 粱 陳 後梁
|
公元420─589年 |
共170年 |
南方先後有宋齊梁陳四個政權更迭 史稱為南朝 |
公元420─479年 |
共 60年 |
又稱劉宋 疆域最大最強 且年代最長 歷4代8帝 |
公元479─502年 |
共 24年 |
又稱南齊 僅存23年卻經歷3代7帝 平均3年一帝 |
公元502─557年 |
共 56年 |
又稱蕭梁 歷3代4帝56年 其中 武帝蕭衍為最久 |
公元557─589年 |
共 33年 |
陳,凡33年 歷3代5帝 陳承衰梁之弊 終致淪喪 |
公元555─587年 |
共 33年 |
西魏攻陷江陵 殺害梁元帝立梁王蕭詧為梁皇帝 |
北朝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
公元386─581年 |
共196年 |
北方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政權 史稱北朝 |
公元386─534年 |
共149年 |
拓跋鮮卑逐漸強盛 滅後燕 入主中原 統一北方 |
公元534─550年 |
共 17年 |
北魏後期因「河陰之變」 使其分裂成東魏西魏 |
公元535─556年 |
共 22年 |
宇文泰立元寶炬為帝(文帝) 都長安 史稱西魏 |
公元550─577年 |
共 28年 |
東魏建立不久 高歡之子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 |
公元557─581年 |
共 25年 |
宇文泰之子宇文覺 廢掉西魏 建北周 周齊對峙 |
隋 |
公元581─618年 |
共 38年 |
北周外戚楊堅奪位 建隋朝 滅陳粱 重新統一全國 隋煬帝奢腐致義軍四起 後被部將刺殺 隋滅 |
唐 武周 |
公元618─907年 |
共290年 |
隋煬帝被殺 隋恭帝禪位李淵 改國號唐 都長安李世民統一大唐繼位天下昇平 史稱"貞觀之治" |
公元684─705年 |
共 21年 |
天授元年 武則天廢睿宗稱帝 自名武曌,國號周705年 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病危 擁立中宗複位 |
|
公元907─960年 |
共 54年 |
唐末出現宦官籓鎮之亂及黃巢起義 朱全忠篡唐建後粱 又歷經「唐晉漢周」更替 史稱為五代 |
公元907─923年 |
共 17年 |
唐末 朱全忠篡唐自立 改國號為梁 建都於開封 |
公元923─936年 |
共 14年 |
李存勖乘後梁內亂 於魏州稱帝 號唐 梁被剿亡 |
公元936─947年 |
共 11年 |
石敬瑭引契丹攻滅後唐稱帝 國號晉 遷都開封 |
公元947─950年 |
共 4 年 |
遼攻入開封 晉亡 節度使劉知遠稱帝 國號稱漢 |
公元951─960年 |
共 10年 |
後漢四年 郭威起兵反漢 殺死隱帝 自立國號周
|
十國 |
吳 |
前蜀 |
吳越 |
楚 |
南漢 |
閩 |
荊南(南平) |
後蜀 |
南唐 |
北漢 |
|
公元902~979年 |
共 78年 |
五代 乃中原五個王朝 此期前後 南方分別產生十個割據政權 史稱十國 遼和西夏於同期並存 |
公元902~937年 |
共 36年 |
吳王楊行密創建 楊溥稱帝 徐知誥篡位後 吳亡 |
公元907~925年 |
共 19年 |
907年唐亡 王建稱帝成都 國號蜀 被後唐剿滅 |
公元907~978年 |
共 72年 |
907年 錢鏐被梁封吳越王 自立年號 978年降宋 |
公元927~951年 |
共 25年 |
927年 馬殷被後唐封楚國王 951年為南唐剿滅 |
公元917~971年 |
共 55年 |
劉岩917年在廣州稱帝建國 號漢 971年滅於宋 |
公元909~945年 |
共 37年 |
909年 後梁封王審知為閩王 945年為南唐所滅 |
公元924~963年 |
共 40年 |
高季興 924年被後唐封為南平王 963年亡於宋 |
公元934~965年 |
共 32年 |
934年 孟知祥據蜀稱帝 國號蜀 965年被宋統一 |
公元937~975年 |
共 39年 |
937年 徐知誥篡位於吳國 改號唐 975年滅於宋
|
公元951~979年 |
共 29年 |
951年 郭威篡漢 後漢高祖弟劉崇太原稱帝繼漢 |
|
公元960─1276年 |
共316年 |
後周大將趙匡胤 陳橋兵變 取得帝位 更號建宋終結唐末五代十國局面 再次統一政權 歷九帝 |
公元960─1127年 |
共168年 |
因金軍入侵而京都南遷之前的宋王朝 稱為北宋 |
公元1127─1276年 |
共150年 |
金兵犯宋 宋蒙靖康之恥 高宗南渡後 偏安一隅 |
|
公元907─1211年 |
共305年 |
契丹民族發源於赤峰 唐末907年後 耶律阿保機趁中原之亂 統一契丹建國 統治北方達300餘年 |
公元907 ─ 947年 |
共 41年 |
916年 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族各部後,建契丹國
|
公元947 ─1125年 |
共179年 |
947年 改契丹國號為遼 與宋朝對峙 滅於女真 |
公元1125─1211年 |
共 87年 |
遼亡 耶律大石西遷重建 至1211年被篡位而止 |
金 |
公元1115─1234年 |
共120年 |
女真族源於黑龍江一帶魚獵為生 因反抗遼的奴役而叛亂 完顏阿骨打建金國 與後宋聯手滅遼 |
蒙古·元 蒙古 |
公元1206─1368年 |
共163年 |
1206年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進位為帝國大汗其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 東括幾乎整個東亞1227年滅掉西夏國 1234年又聯手南宋滅掉金國 |
公元1206─1271年 |
共 66年 |
元 |
公元1271─1368年 |
共 98年 |
1271年 忽必烈稱帝 改國號為元 繼續圍攻南宋1276年 伯顏攻入臨安 南宋亡 元朝被列入正史 |
明 |
公元1368─1644年 |
共276年 |
元末 朝政腐敗且橫徵暴斂 1351年郭子興起義1368年 朱元璋應天府稱帝建明 攻佔大都 元亡明後期衰敗 清國占遼東 李自成入京稱帝 明亡 |
洪武(太祖) |
公元1368─1399年 |
帝位31年 |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1398年71歲崩 帝31年 |
建文(惠帝) |
公元1399─1402年 |
帝位 4年 |
名朱允炆 1402年被朱棣政變篡位 其下落存疑 |
永樂(成祖) |
公元1403─1425年 |
帝位22年 |
朱棣稱帝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
|
洪熙(仁宗) |
公元1425─1426年 |
帝位 1年 |
名朱高熾,永樂帝長子.性文靜多病,在位僅1年 |
宣德(宣宗) |
公元1426─1436年 |
帝位10年 |
名朱瞻基,洪熙帝長子,創明初朝政最穩定時期 |
正統(英宗) |
公元1436─1450年 |
帝位14年 |
名朱祁鎮,宣宗長子,兩次登基,跨7年復辟天順 |
景泰(代宗) |
公元1450─1457年 |
帝位 7年 |
名朱祁鈺,宣宗次子,因英宗親征瓦刺被俘繼位 |
天順(英宗) |
公元1457─1465年 |
帝位 8年 |
親征瓦剌被俘,迎回後,被景帝軟禁,7年後復辟 |
成化(憲宗) |
公元1465─1488年 |
帝位23年 |
名朱見深,英宗長子,該朝奸佞橫行致民怨激化 |
弘治(孝宗) |
公元1488─1506年 |
帝位18年 |
名朱祐樘,憲宗之子.革廢弊政後呈現弘治中興 |
正德(武宗) |
公元1506─1522年 |
帝位16年 |
名朱厚照,孝宗長子,崇信奸宦,遊玩成性,無嗣 |
嘉靖(世宗) |
公元1522─1567年 |
帝位45年 |
朱厚驄乃憲宗孫.嘉靖中興後期,罹患倭蒙邊亂 |
隆慶(穆宗) |
公元1567─1573年 |
帝位 6年 |
朱載垕乃世宗第三子.革除前朝弊政,穩息邊患 |
萬曆(穆宗) |
公元1573─1620年 |
帝位48年 |
朱翊鈞乃穆宗第三子.初有賢士扶佐,後臨敗政 |
泰昌(光宗) |
公元1620─1621年 |
帝位 1年 |
朱常洛乃神宗長子.在位一月崩,史稱一月天子 |
天啟(熹宗) |
公元1621─1628年 |
帝位 7年 |
朱由校乃光宗長子.奸宦亂政,明朝陷邊患危機 |
崇禎(思宗) |
公元1628─1644年 |
帝位17年 |
名朱由檢,熹宗五弟.冤殺忠良,煤山自縊,明亡 |
清 |
公元1644─1911年 |
共267年 |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建後金,明末攻入遼東,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金為清,改族名滿1644年,吳三桂引清入關打敗李自成,清入正史 |
天命(太祖) |
公元1616─1627年 |
共 11年 |
清太祖努爾哈赤,1626年進攻寧遠時,重傷致亡 |
天聰 崇德(太宗) |
公元1636─1644年 |
共 17年 |
清太宗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1643年卒52歲 |
順治(世祖) |
公元1644─1662年 |
共 18年 |
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第九子,6歲即位24歲崩 |
康熙(聖祖) |
公元1662─1723年 |
共 61年 |
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帝第三子,8歲即位69歲崩 |
雍正(世宗) |
公元1723─1736年 |
共 13年 |
愛新覺羅-胤禎,康熙第四子.45歲即位,58歲崩 |
乾隆(高宗) |
公元1736─1796年 |
共 60年 |
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第四子.39歲即位,89歲崩 |
嘉慶(仁宗) |
公元1796─1821年 |
共 25年 |
愛新覺羅-顒琰,乾隆第15子.36歲即位,61歲崩 |
道光(宣宗) |
公元1821─1851年 |
共 30年 |
愛新覺羅-旻寧,嘉慶次子.39歲即位,69歲駕崩 |
咸豐(文宗) |
公元1851─1862年 |
共 11年 |
愛新覺羅-奕寧,道光第四子.20歲即位,31歲崩 |
同治(穆宗) |
公元1862─1875年 |
共 13年 |
名載淳,咸豐長子.6歲即位由兩宮垂政,19歲崩 |
光緒(德宗) |
公元1875─1908年 |
共 34年 |
名載湉,道光第七子奕寰之子,4歲即位,38歲崩 |
宣統(遜帝) |
公元1908─1911年 |
共 3 年 |
宣統皇帝溥儀,3歲即位,3年後被辛亥革命推翻 |
民國 |
公元1911─1949年 |
共 38年 |
1911年10月,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建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公元1949年10月1日 |
…… |
日寇投降,蔣繼續內戰,毛澤東揮師解放全中國 |
|
|
註:茲所見各體歷史年表,非繁即亂,且多有謬誤。為查閱便捷準確,久有獨立編製中華歷史簡表之意,經月余搜集核校暨凝鍊製表,今日告峻。擬待有暇,附以簡約史料鏈接,則更近完美。雖伏案儘力,然終非史學考者,或有異議,拭目垂教!(與言 2006.12.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