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的繼承與創新

中華詩詞的繼承與創新

王文正

中華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珍貴遺產,它詞句整齊,平仄和諧,聲韻動聽,字數少而涵容量大,可以素描景物,感悟人生,表達思想情感。千百年來,文人墨客,酬唱吟誦,它以特殊的文學形式深入人們的生活,代代繼承,推陳出新,上乘詩詞作品應運而生,深為人民大眾所喜愛,成為我國文學寶庫里的一枝奇葩和瑰寶。它的誕生與發展,是與人類生活、思想、語言發展密切相關的,中華詩詞的繁榮是民族文化繁榮的一個標誌。中華詩詞從先秦經過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到近現代,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每個歷史時期的詩歌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繼承與創新,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在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已經提出來繼承與創新問題,它叫做「通變」或者「因革」。「通」和「因」就是繼承的意思;「變」和「革」就是創新的意思。初唐的陳子昂(號稱詩祖)在《修竹篇序》中反對齊梁詩風,高倡漢魏風骨,高舉以復古為革新的旗幟,為此後盛唐詩歌的繁榮發展,開闢了道路。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人,立足於現實生活,上追詩騷、漢魏,摒棄齊梁,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開啟一代詩風,為以後的朝代所接受,歷久不衰。詩詞發展同社會發展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特定的時期,發展有快有慢。經過清朝以後的社會變革,中國新文化吸引外來詩歌並催生出新的詩體,使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受到遏制,傳統詩詞文化曾一度休眠。直至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詩詞文化如雨後春荀般破土而出,伴隨中華文化復興的腳步茁壯成長,令人鼓舞和讚賞。

關於中華詩詞的繼承與創新,各有其見。怎樣去理解詩詞的繼承和創新呢?我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關於繼承問題。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與自然的長期交往活動中所積累和積澱下來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事物的總和。詩詞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過繼承而流傳下來,又藉助人們的不斷創新而促進文化、文明的歷史。在詩詞文化發展的漫長的過程中,社會的、經濟的、環境的因素,都對詩詞文化發展起著影響。詩人的性格、氣質、閱歷、素養、所受教育不同,對詩詞文化也有不同的認識,所創作的詩詞作品也不一樣。

(1)中華詩詞的格式。從音律上講,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的發展軌跡是這樣的: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近體詩:是齊梁以來詩歌在聲律上發生很大變化,即從每句每聯直到全篇都要格律化,從而由古詩發展為新變體,最後形成定型的律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到唐代有了很大發展,分為五、七言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一種稱「絕句」,每首五言四句(五絕),或七言四句(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五言八句(五律)或七言八句(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曲:又稱為詞餘、樂府。這些分類,是中華文化在繼承、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每一個時期都經過文人的繼承、創新,而形成一種文體。我們如果根據分類提出繼承的話,詩詞作品從形式上講符合哪個體式,就是繼承什麼體式。有人把寫詩稱作「戴著腳鐐跳舞」,一般是指格律詩詞的要求過於嚴格,變化多端,難以駕馭。其實古代詩詞形式多樣,可以選擇任何一種體式去學,因為每個詩歌體式都有其豐實、靚麗的一面。如建安時代的梟雄曹操,擅長四言詩,他的《龜雖壽》是其四言詩歌的代表作:「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此詩將形象、比喻、哲理、抒志融會貫通,意象奇偉,沉鬱勁健。曹操以樂府舊題寫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沈德潛《古詩源》)。尤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生命價值的追求,將生命哲學融於詩的形象。魏·曹植的《七步詩》是屬於古體五言六句詩:「煮豆燃豆萁,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詩以比興手法寫出,寓意深遠,流傳甚廣。唐·孟浩然的《春曉》,就屬於五言近體詩,稱五言絕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惜春詩,韻致優美,行文跌宕,婦孺皆知。唐·杜甫的《春夜喜雨》是近體五言律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傳神入化、千古傳誦,常為歷代書法家青睞,墨寶生輝,懸掛於廳堂。還有七絕、七律等格式,都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必須費盡心力,刻苦鑽研,循章循律,才能學好並繼承下來。

(2)中華詩詞的內容思想。古代詩詞的優美之處,不僅僅在於它的格式,它的內容思想更為重要。古詩所體現的思想有愛國征戰、江山勝景、處世感懷、個人修養、仁信美德等。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敘事、抒情、送別、邊塞、山水田園、懷古(詠史)、詠物、悼亡、諷諭等等,各有千秋。僅以唐朝為例,愛國征戰詩占重要地位,如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顯的征戰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再如詩聖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其詩無不反映作者抒發忽聞勝利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杜甫以古體、律詩見長,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表達愛國之情,稱為「史詩」。《塞下曲》是古時邊塞地區的一種軍歌,唐朝很多詩人尤其是邊塞詩人用過此題寫詩,比較著名的有王昌齡、高適、李白、盧綸、李益、許渾等人的詩歌。這些優秀的作品都是我們值得繼承的。劉禹錫詩文俱工,自成一家,獨創竹枝詞詩體,情調健康開朗,地方特色濃厚,別具風格,如《秋詞》、《烏衣巷》等。《秋詞》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另闢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李商隱則以愛情詩見長,如《無題》、《錦瑟》等。「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寫的最美的詩篇。白居易以政治諷喻詩為主,揭露黑暗,體恤人民疾苦,如長篇敘事詩《琵琶行》。杜牧擅長寫景抒情的小詩,如《山行》詩,風格清麗、意境深遠;也有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之作,如《泊秦淮》。溫庭筠精通音律,熟悉詞調,擅於創造意境,表達情思。如《憶江南》、《菩薩蠻》等。這些詩詞,都有獨特和閃光之處,值得我們繼承與借鑒。

二、關於創新問題。中華詩詞的創新,必須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上。在繼承古人的優秀作品基礎上進行創新,創新要具有當代性,要與時俱進,賦予新時代的元素,並以此為主導,展現思想境界的創新,並在語言和技法上下功夫。

(1)詩詞格式的創新。這個問題也是我國詩詞界議論最多的問題,討論的主題也是如何「革舊」,即改變舊體詩的創作格式。如何「創新」,即詩歌新形式的建立和創造。有的急於從形式上謀求所謂的突破、改革,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這方面來。這種只注重於形式的變革,不但解決不了詩詞的「改革」和「創新」,往往使得很多詩詞作者困惑,產生壓力和畏懼感,認為尋律作詩有「因循守舊」的感覺,而不利於詩詞創作。就目前我國詩詞發展的情況看,詩詞寫作還處於初級階段,很長一個時期都在恢復階段,繼承古代的詩詞寫作形式仍然是打牢基礎的保證。因為不同歷史時期所出現的詩詞寫作格式,都是經過人們長期的實踐所得來,在當時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得到以後各時期肯定的,目前,對於詩詞格式的變革不是主要的,應該在古詩的內容思想上進行創新。

(2)詩詞思想內容上的創新。趙翼的《論詩》:「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的觀點指的是詩的內容上的不新鮮,並非是詩的格式不新鮮。好的詩詞作品能提高人的素養,擴充人的認識,陶冶人的思想,鼓舞人的鬥志。在思想內容上有所創新的近代詩作中也是很多的,秋瑾女士的《對酒》詩就是一例:「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詩作表現出秋瑾雖為女性而具備男性豪俠剛烈性格,其詩具有創新性。梁啟超的《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詩中什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作者通過讚賞陸遊渴望建功立業、為國驅馳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調,高度評價陸遊千古難遇的奇男子氣概,來抒發自己的異代同心之感,頗有新意。毛澤東詩詞是近現代詩詞創新的典範,在詩詞創新方面給我們指明了道路。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用短短五十六個字記述了紅軍不怕艱險、百折不撓進行長征的偉大創舉,讓世界矚目、驚嘆,如果用文字表達就是幾部書的內容,用影視表達,就是幾十集電視劇的內容。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的一朵奇葩,他的《沁園春·雪》在國共兩黨重慶談判期間引起很大轟動,並被柳亞子先生盛讚為千古絕唱。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他的詩詞大氣磅礴,超越古人,也成為傳統詩詞創新的典範。魯迅、朱德、董必武、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詩作,都有所創新,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超越古人的地方。我國的著名雜文家聶紺弩,他是在特殊歷史環境下受迫害的文人,他創作的詩,具有鮮明的特點,亦是傳統詩詞繼承與創新的典範。他的《推磨》詩:「百事輸人我老牛,唯余轉磨最風流。春雷隱隱全中國,玉雪霏霏一小樓。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遊。連朝齊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頭。」聶紺弩當時被發配北大荒接受強迫勞動,生活極為艱苦,感情極為壓抑,在這種情境下竟寫出令人稱奇的詩來。詩中沒有一絲一毫受挫的苦惱和怨氣,沒有半點凄慘和絕望,在每一項具體的勞動和所見的事物中,都看到它的美和韻味。他以雜文入詩,辛辣幽默,冷峻風趣,於平靜中見深沉,所以備受讀者歡迎,也被人稱之為「紺弩體」,與古人抒懷詩相比,無論在創作技巧上或是內容思想上都勝人一籌。

儘管現代詩作多有平庸,但好的詩詞作品也常見於現代詩刊。如《中華詩詞》就設置了「情系河山」、「田園新曲」、「楊柳新翻」、「七彩人生」、「錦瑟別彈」、「刺玫瑰」等欄目,這些欄目的內容很廣泛,有懷古詩(詠史)追思古人、感慨個人際遇;諷喻詩則抨擊社會醜惡現象,揭露貪腐濫權之人;詠物詩觸物生情、描摹其特徵、托物言志;山水田園詩,描寫自然風光、村落野陌、名山秀湖,安逸恬淡生活;每個題材都有好詩出現,此不例舉。這些題材,反映了詩人即有繼承也有創新,為人們喜聞樂見。只要我們全力投入學習,掌握更多的古典知識,研讀不同詩人的詩詞作品,去篩查、斟酌、解析、體會,爛熟於心,並在寫作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定稿前反覆體味、歷練、修改之,就能寫出內容豐碩,通俗易懂,有所創新的詩詞精品來。

為傳統詩詞注入時代精神是現代詩歌發展的方向,讓詩歌為社會服務,文人民服務,去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弘揚新風尚,唱響主旋律,反映民生國是,宣傳科技進步,關注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繁榮,加上巧妙的構思,語言和技法的運用,融入新思想,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中華詩詞就會永葆生命力,真正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此文參加河南詩詞學會2013年詩詞理論研討會)

推薦閱讀:

古典詩詞的對仗技法
【詩人風采】范安萍詩詞選
集雅詩社2017年8月詩詞作品
秋江映月2015年詩詞作品
格律詩體的解放與格律詩詞的再度輝煌

TAG:創新 | 詩詞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