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不只是今天,明朝一樣玩的溜

文:冷兵器吧弗里曼

山寨不只是今人的權利

今天有不少「愛國人士」常常對祖國君的山寨行為憤恨不以,認為在偉大祖先的領導下的種花家科技優越,無需任何外來的技術自己就能獨立成長。可是翻開古書一看,我們驚訝地發現,古代人的牛逼之處恰恰就在於很善於學習外來的文明,甚至會把外來的器物吹到連他們的發明者都無比汗顏的地步。

【較為常見的山寨手段之一】

五百年前明朝就是這樣的時期之一。這次我們以民族英雄戚繼光為典型,扒一扒那些年的明朝山寨貨。

日本軍備的最佳代言人——戚繼光

今天在不少人看來,戚繼光是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戚繼光本人其實也是一個日本武器的狂熱崇拜者。在在他的筆下鳥銃不是來自於西洋的,而是來源於倭寇「此器中國原無,傳自倭夷始得之」(取自《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鳥銃全制》)。而且戚繼光極力效仿日式武器,達到了痴迷的地步。

【常見的各種火槍形制】

鳥銃屬於火繩槍,聽名字就知道和以前使用的火門槍相比,最大的差異在雙方的點火方式。可別小看了這個差異,火門槍的點燃需要拿著火摺子去點,而火繩槍只需要放好火繩,然後扣動扳機就行了,這樣就不需要去找點火處,身管就可以做的很長。而長身管讓火藥點燃所產生的氣傳導得更加穩定。在現代,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基於化學產生的能量往往要強於人力。火槍相對於傳統的弓箭,最大的優勢就是憑藉火藥所帶來的動能要比弓箭要高數十倍。而火門槍,最大的弱點就是在於落後的點火方式導致其無法做長,短身管讓彈丸在出膛之後動能衰減得非常快,往往擊中敵人的時候就沒了威力。可見戚繼光稱之為「中不殺人」(《練兵實紀.快槍解》)是非常可信的,雖然那個時代不知道物理化學的原理,但是通過實踐一樣能知道怎麼做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明軍使用的快槍也叫三眼銃】

不過死不認輸,同樣不是今人的特權。當戚繼光興沖沖地拿著鳥銃,去北方任職的時候,卻遭到了北軍的抵制,哪怕在校場中的射擊表現「十倍於快槍,五倍於弓矢」,北軍也「終不肯服」(取自《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鳥銃全制》)。他們的抵制也給明軍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為了防止胡亂射擊,戚繼光規定,車營部隊(註:明中期以後北方邊軍抗擊游牧主要使用車營)必須使用齊射戰術,其原因在於防止明軍剋制不住心中的恐懼,在敵人尚且在數百米開外的時候就射擊了,只能選擇一個所有火器都能殺傷敵人的有效距離進行一波流打擊。而要選擇一波流的齊射,就必須選擇一個恰到好處的射擊距離。戚繼光規定明軍的射擊距離為五十步。但是,鳥銃的射程是這個的四倍,顯然不是按照鳥銃的射程來規劃火力半徑。因此,毫無疑問是快槍的因素導致的火力半徑如此之短。可惜的是按照木桶理論,決定你承受力的是你最短的那一塊木板,因此快槍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明軍車營在面對衝擊的時候,就是五十步距離齊射一輪然後就可以短兵相接了。這也讓戚繼光在北方的戰績非常難看,比如生擒朵顏部首領長禿的喜峰口一戰,其實斬首僅僅兩顆而已。不過考慮到他們部落也只有三百人,或許能讓不少人心裡有個安慰(取自《盧龍塞略》)。

山寨日本哪裡夠?歐洲亦要抄一下

就和今天不可能只山寨一個國家的產品一樣,當時的明朝對有著優越於自己地方的國家都虛心地去山寨了。恰逢此時歐洲文藝復興,科技得到大發展,尤其是航海技術的進步,讓他們可以不再需要通過傳統的走陸路來到遠東大陸。明朝對這些外來者充滿警惕和敵意的同時,也對他們所帶來的先進技術求知若渴。歐洲人帶來的火器,明朝人無一不讚歎有加。而戚繼光則非常看重,歐洲人帶來的佛朗機炮。

【火炮才是山寨的大頭】

說起佛郎機炮,根據其大小有很多種分類,不過按照傳入的西班牙標準低於40磅的火炮全部都是野戰炮(明人稱之為戰銃),目前確定明朝人使用的火炮沒有超過這個磅數的,因此可以很明確地說歐洲大陸用於城市攻守的火炮,明人壓根就沒有。不過這並不意味這明朝就沒有滿足城市攻守需求的火炮,戚繼光的佛郎機分為五種,從一尺到八九尺不等,其中一號二號三號只能用於城池營壘或者戰船,只有四號才能用於行營,五號只能放著玩(《紀效新書十四卷本.佛朗機制》)。這個其實和有明一代沒有發展出(山寨到)歐式的炮架技術有直接關係。

【佛朗機炮實物】

不過有了車營之後,至少能帶上最小一號的實戰炮了。戚繼光對洋人的小型火炮(falconet)讚不絕口,聲稱「此器最利,且便速無比」(《紀效新書十四卷本.佛朗機解》)。每一門佛郎機都能帶上九根子銃,在面對洶湧而來的敵軍時,只要能夠快速更換子銃就能做到密集的彈幕。這可以給對面沒有足夠炮火掩護的對手以重大殺傷,而在此時明軍在北方的對手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可以見得戚繼光「此器最利,且便速無比」的評價是恰到好處的。

【佛朗機炮的子銃】

而事實上在日後對滿洲的戰場上,佛郎機炮也確實是明軍少有的讓八旗軍隊吃到苦頭的武器。在大凌河戰役中,八旗軍隊接連發動騎兵衝擊都被明軍的炮火所擊退。後來八旗使用盾車,頂住明軍火器的轟擊,然後在盾車和棉甲的保護下,用弓箭壓住了被快槍拖住了後腿的車營,最後用紅衣炮轟碎了戰車屏障,才順利拿下了大凌河戰役的勝利(取自《滿文老檔》)。

只抄火器也不夠?冷兵也要抄一抄

可能會有人說,稍微有常識的都知道,明末大力引進西洋火器的事情,那麼戚繼光如此吹捧正是「響應國家號召」才是。可能他們本身並不厲害,但是出於政策需要得吹一吹呢?

【今天我們見到的日本刀】

但是事實上,戚繼光所大力吹捧的山寨武器不只是東西洋的火器,還有赫赫有名的武士刀(野太刀)。在戚繼光抗倭的時候,繳獲並且仿製了這樣武器。當時明國的民間,尤其是浙江一帶,對日本人的刀劍和劍術非常地著迷。戚繼光作為高級官方人員,對日本的刀劍和劍術也非常推崇。一名合格的日本武士跳躍斬殺的能力非常強,一躍可以超過三米二配合上手中一米五到一米七的野太刀,可以在四米五到五米這個距離,將對面的明軍士兵攔腰斬斷。因此在台州大勝之後,戚繼光就火速山寨了這種刀,希望以此增強明軍戰力。而明朝仿製的長刀,在形制上和日本的原版大致一樣,具體的區別在於雙方的刀刃的末端。通常來說,日本人喜歡將野太刀的刀身全部裸露出來,不過必要的時候會在末端纏上布條。因為這樣做的話可以用手將刀刃握住從而獲得更多的使用技巧,例如向前突刺的時候通過握住刀刃的手得到摩擦力,從而讓得到更強的突刺的力量,又或者可以短暫地讓前後手形成一個槓桿。明朝的刀法也有類似的用法,不過和日本人不同的是,中國人一般喜歡在刀刃前加一塊超過三十厘米的銅護刃。這其實就是大家在電視劇上常常看到的,加在大刀前的一塊東西,很多人把它當成了裝飾品,其實在真實歷史上它的作用是保護使用者的前手(《紀效新書十四卷本.長刀解》)。

【日本野太刀】

不過戚繼光不可能按照日本武士的標準,去訓練一般的明軍士卒,而且雙手刀劍在大規模的戰場上,往往不如長矛或者劍盾性價比高。因此戚繼光將其發給了鳥銃手護身,因為鳥銃手註定不能著重裝,而明軍常使用的腰刀過於短小,無法保護有效地鳥銃手。而日本刀長度驚人不說,其重量也輕,非常適合鳥銃手護身之用。

可能有人覺得僅僅給鳥銃手護身不算什麼,然而事實上仿製的長刀,在民國的時候有了新的名稱——赫赫有名的苗刀。民國武術家馬明達在書中寫道「先父馬鳳圖認為改稱苗刀並不早,應該就在曹錕設置苗刀營時期。當時很可能是出自對日本刀的忌諱,也會考慮到如沿用程宗猷、吳殳的『單刀』,又容易與一般的單刀混淆,於是便改了名字。然而不能不說這一字之改很不高明,十之八九出自某位淺人(《歷史上中、日、朝劍刀武藝交流考》)。」可見山寨日本刀影響力之深,已貫穿五個世紀。

綜上所述,或許能給那些為今日中國的山寨行為感到羞恥的人一絲安慰,畢竟這個行為算得上自古以來了。


推薦閱讀:

大家見過哪些設計醜陋,BGM坑爹的國產兒童玩具?
長清古山寨探秘之八
風水系列:"山寨風水"走山寨
「山寨」的典故源自哪裡?英語如何翻譯最為合理?
父母:"盜版和正版能有什麼區別",我該怎麼嘴炮?

TAG:山寨 | 明朝 | 今天 |